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101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

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尽管外部特征不同,但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或向日葵的一生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菜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

准备今天要求的材料。

注:

有种植条件的学校请学校后勤帮忙提前一天对种植基地松好土,施好肥,浇足水。

学习评价:

你怎样观察种子,有什么发现?

记录表2:

种子观察记录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的“植物”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向日葵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节课的激发和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当我来到教室是许多学生向我展示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

音乐响起学生们马上做好,等待课堂的开始。

本课主要有两项活动:

活动一:

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记录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想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个环节学生进行较困难,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对于植物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观察,看到这情景我首先对学生说:

“我们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观察,才能够了解植物的发育现象。

你们想一想植物最初有什么发育,然后先长什么?

细细思考生活你所见到和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它是如何发育的?

”之后,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想象往下该如何发育。

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已经开始在《活动手册》上进行描绘自己“植物“的发育过程。

我在学生之间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画的还是很有生活基础的,能够基本描绘出植物的发育过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本节课的开头基本获得成功。

 

活动二:

观察种子,也是本课的核心活动。

在对种子外部观察前,先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

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

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

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

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

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值得提醒的是:

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

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

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课外活动,有的不能完成,还应继续端正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

2、学生的观察还不够深入细致,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对种子的外形有了认真的观察和了解,并且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已经进行过掰开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在老师带领下种植了凤仙花的种子,心里都在期待着种子快点萌发出土。

【教学目标】

1.科学认识:

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说明:

本课指向长期观察记录,可不强调概念)

2.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每组1个透明杯子,卫生纸,土壤,装水的水杯,2粒种子

板书设计:

 

阅读资料:

如何观察测量根和茎叶的长度?

怎样测量比较才科学?

温馨提示:

对于杯中种子的观察,请你都从种子皮伸出的根(或茎的)部位开始测量。

对于钻出泥土的小苗,开始变化明显时要及时记录,但是以后的日子不要求每天都必须记,而是在有明显变化后再记录就可以了。

比如,它什么时候出土,出土时什么样,它的茎粗细、颜色,又长高了多少,它的叶子颜色、形状、数量有什么变化,以及自己的新发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它测量凤仙花花盆里长出的茎叶高度要把尺子插进泥土,让根部泥土和0刻度对齐再测量。

此外,我们在种植观察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及时记录下来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

附记录单:

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反思

《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就不爱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呢?

我觉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几点: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相处的,彼此在一起探索,研究。

如最近讲的新课《种植我们的植物》,学生对种植植物很陌生,由陌生产生好奇。

当了解了植物的种植过程与方法之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想实践,可是不知道找什么种子?

那里有种子?

有个学生在课程进行中,举起小手询问:

“老师,那里有卖种子的?

”“其他植物的种植方法与凤仙花种植的方法一样吗?

看到他们的想实践精神,我窃喜,这是孩子对生物产生了兴趣。

借着这个东风,我说:

“种子就在你的身边。

你家里的食物,带子的,带核的,就是种子。

如:

豆类,瓜果类......”

孩子们一听恍然大悟,马上表示回家亲自栽种。

还有的说拿到学校来和教师一起种。

其次,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最后,科学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的答案有时文不对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进而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我能学好科学的信心。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我们看到了根》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经过调查,大多数农村孩子(即使是城市孩子在开学初都有过在校园拔草的经历)都是拔过草或其他植物的,有着对根的初步认识,所以可以直接切入研究根的作用。

安排在学生杯子观察根发育实验发芽明显、凤仙花发芽后。

大概在上次课10天后。

(当然各地区根据当地温度,种植时期可灵活安排。

如果当地气候比较冷,可把此项活动稍微靠后安排,先安排上后两个单元,也可以穿插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

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菜豆或其他较大易发芽的种子,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评价:

你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水的重要作用?

(要求能说出实验方法和数据)

教学建议:

没有条件的学校做一组根作用的演示实验放教室里让学生观察也可以。

在第一环节进行汇报植物的种子发育过程时可以讨论下学生种下了几粒种子,出苗的有多少,讨论下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发芽。

引导学生要适量浇水,不能过多,过少,适当施肥。

布置作业:

继续坚持观察凤仙苗的生长,进行记录,及时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我们先看到了根》的教学反思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并知道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悉的植物的变化过程进行教学,从根的生长,根的作用两方面,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求实证的意识。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到现在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发芽已经有4周左右的时间,很多幼苗都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排列的比较茂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关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建议:

如果条件不够允许,教师也可以重点培养一个小组,带领这个小组及时观察记录,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或凤仙花课件、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

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

仙花、记录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评价:

1.画一棵出土四周后的凤仙花花苗。

2.植物的绿叶那样平展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反思

教完了此课,首先让学生对凤仙花的生长情况进行了交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只有1/2的小组种植的植物张了两片子叶),通过交流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观察的过程性记录不够,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同学进行了全程记录,这也是让我感到苦恼的地方。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高度和叶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植株(茎)的高度,观察叶有中心向四周生长的分布形态。

对于植物的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的认识,我采取了让学生猜测(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视频介绍(补充海尔蒙的实验)及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

在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在反过来让学生解释:

“为什么我们在树林里会感到空气清新?

”“为什么植物要在有光照的环境下生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释,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意义的理解就更深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茎越长越高》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到现在为止,距离学生的凤仙发芽已经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多花苗分枝,茎粗壮长高,并长出了更多的镶嵌排列的比较茂盛的叶子,孩子手里有了部分关于凤仙花幼苗生长发育的记录。

建议:

如果条件不够允许,教师也可以重点培养一个小组,带领这个小组及时观察记录,

保证有一组记录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有死掉的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补上,不过这时的记录不能连续以前的记录了,生命体是有差异的,让学生要明白实事求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课时安排:

大概2课时数据的归纳整理是一重点;茎的作用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一大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评价:

1.检查12页两个表格。

2.说一说研究茎的运输水分作用这一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教学建议:

因为三年级是科学启示课,孩子只要都能坚持一段观察记录认识到茎的生长发育过程就不错了,所以可能能绘制表格的一部分,不能坚持下来绘制不成也不要紧,毕竟数据

 

2

3

4

5

6

7

8

90

11

12

13

14

1

1

处理是五六年级的重点培养内容,对于三年级启示的孩子在经历长期记录后进行数据统计绘

制难度很高的,只要我们老师带着做出一组数据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对生命过程观察的兴趣上。

《茎越长越高》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说十分清晰,教学目标也落实到位。

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也很扎实。

在认识“茎的作用“这一环节中,我先提出问题:

“茎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测——设计实验(主要是芹菜浸泡在红水中的实验。

设计后,我让学生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观

 

察记录(值得一提的是三年一班的于佳伟同学对观察十分细致,思维很严谨。

他通过观察,发现芹菜横截面有许多小孔,而且外圈的小孔有红水浸入,可能这些小孔是运输水分的;还有些小孔未染成红色,可能是运输养料的。

)这时我还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中的植株(整枝植株已完全变成红色)出示给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学生认识到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学最后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梳理不够,而且原本想给点时间让孩子拓展阅读〈各种各样的茎〉,感知茎的支撑作用,也没能开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做到探究性学习。

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科学态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开花了,结果了》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3个多月后(最好是花盆里的花期早些不够2个月就开花3个月多一点就结果收获了),我们种在花坛里的大概不到3个多月开花,4个多月结果,5个多月有种子。

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结果有很多可以收获的种子后才开始这节课。

我的种植过程仅供参考,生命是有差异的,各地区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种植出来会更加不同,可以采用当地周期短的植物进行养殖活动,农村的就更好办了,可以选择周期短的农作物来种植观察,孩子收获后更有更就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

最好有一盆具有花蕾,花,凋谢的花,果实都具有的凤仙花。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评价:

按科学方法解剖一朵凤仙花并按顺序粘贴好。

附记录单

《开花了,结果了》教学反思

本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学起来不容易记牢,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

如在讲解花的结构"时,让学生解剖菜心花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在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让学生观看图片,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

活动多样化,能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按新课标要求,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我注意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护花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

具体操作是,上课开始时给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照片,再听美妙的音乐,欣赏花开的动态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在上课结束时,让学生齐声朗读当我们欣赏着美丽的花,品尝着香甜的果时,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最后让小老师轮流上台讲解,让听众们修改补充并作出评价,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同学们学会了倾听,还增强了自评和互评意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

《我们的大丰收》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到教授本课前为止,距离种植凤仙花已经3,4个月了,凤仙花早已结出了很多果实。

学生们观察了整个凤仙花的生命周期,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2、过程与方法:

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评价:

1.评价学生观察记录和统计表,看能否长期坚持下来

 

附件1:

凤仙花生长变化统计表天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天

我知道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附件2

 

估算一下,自己的凤仙花大概有()个果实,大概收获了()粒种子

附件3:

 

 

2

3

4

5

6

7

8

90

11

12

13

14

1

 

1

《我们的大丰收》的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收获植物的种子来进行教学活动的。

使学生体会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并通过完善前面植物生长高度变化拄状图,来发现凤仙花高度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上课时我要求学生统计一下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

再用圆点标出个阶段植株高度的位置,将各点连接起来,从而知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个过程。

最后要求学生理解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由于是自己亲手种植的,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也因此没有了很好的纪律,以后要对此要有更好的策略,会慢慢改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课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背景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孩子基本上没有养过蚕,没有直接的养蚕经验,但是通过和别人了解他们知道蚕吃桑叶,蚕会吐丝,蚕会变蛾子,蚕有蚕卵等。

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科学课半年,虽然有观察动植物和记录的经历,但是记录描述等能力还处在入门阶段,所以我们要求不能高,只要能坚持记录就可以,尽可能要求每个孩子坚持记录,但是一个养蚕过程下来,如果有一半的孩子能够坚持下来了就说明老师成功了。

科学概念

1、知道蚕卵颜色有紫褐色、黑色、灰色,圆形、上面有凹坑、米粒般小等。

2、知道蚕卵里是有生命的,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知道蚁蚕如小蚂蚁大小、颜色黑或微棕色、有毛等外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蚁蚕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重难点分析:

通过观察蚕卵等知道蚕卵孕育着新生命。

知道蚕卵是从蚕蛾孵化来的。

知道要进行科学记录才能记录下小蚕的生长发育变化,学习坚持长期记录的方法。

同时养殖方法也是难点,所以在这里进行了“房子”指导和阅读材料的下发。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

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板书设计:

 

阅读资料:

养蚕小窍门

教学思路:

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蚕的了解情况导入新课,让学生不陌生,亲近科学。

通过观察图片蚕蛾产卵过程及对卵的观察,让学生知道卵是蚕蛾产的,为后面的蚕的一生的科学概念认识打下繁殖过程的铺垫。

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认识蚕卵,既学会观察方法,又知道蚕卵颜色是不同的,蚕卵里是有生命的。

接下来通过蚕卵里出来的小生命的实际观察(或图片观察)认识蚁蚕,再次认识到蚕卵有生命,认识到出生的小蚕是什么样的,通过教师讲解知道如何为小蚕准备一个适宜的房子。

通过讨论认识记录表单,知道要在喂养过程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也可以出示以前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