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5232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docx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详细答案单元综合检测三

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慰藉(jiè)     威慑(shè)

媲美(bǐ)攻讦(jié)

B.钳制(qián)咀嚼(jiáo)

瞬间(shùn)解剖(pāo)

C.浸泡(jìn)良渚(zhǔ)

匮乏(kuì)处世(chǔ)

D.孱头(càn)譬如(bì)

冠冕(miǎn)氛围(fèn)

解析:

选C。

A项,“媲”应读pì;B项,“嚼”应读jué,“剖”应读pōu;D项,“譬”应读pì,“氛”应读fē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震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B.电话普及,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既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

C.最近中国赴美上市潮汹涌澎湃,就在新贵们觥筹交错,兴高采烈之时,另一些被潮水拍在沙滩上的落魄者却胆战心惊,张皇失措,终日为能不能退市而废尽心机。

D.去年,老伴发觉视力下降,看什么东西都迷迷糊糊,眼前还老闪现斑斑点点的黑影,到了太阳光下,更明显。

检查显示,眼球晶状体浑浊,眼底尚未发现异常,这是老年性白内障。

解析:

选D。

A.振臂高呼;B.招之即来;C.费尽心机。

3.(2016·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

选D。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

指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

③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

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

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

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易用错对象的成语的判定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

如果能记准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可以避免张冠李戴的错误。

【聚沙成塔】

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理解造成的。

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

①巧夺天工(人工作品)

②炙手可热(人)

③振聋发聩(言论)

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

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⑥汗牛充栋(书籍)

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⑨络绎不绝(人和车马)

⑩济济一堂(人才)

⑪相敬如宾(夫妻)

⑫薪尽火传(师生,学问)

⑬崭露头角(青少年)

⑭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

⑮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

⑯耳提面命(长辈)

⑰雨后春笋(新生事物)

⑱扣人心弦(诗文、表演)

⑲脱颖而出(人的才能)

⑳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

悬壶济世(行医)

石破天惊(文章、言论)

荡气回肠(乐曲、文章)

休戚相关(人和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春节期间,各大超市都设置了“年货”专区,各种年货一应俱全,其中造型各异的猴子玩偶深受市民所喜爱,最为畅销。

B.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应用发展。

C.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事实一再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D.“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理念。

解析:

选D。

A.句式杂糅,改为“深受市民喜爱”或“深为市民所喜爱”;B.成分残缺,“进入了应用发展”后加“的新阶段”;C.语序不当,“滋生”与“泛滥”位置互换。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莫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此定义作品的“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分析造成苦难的原因,才可能写出深刻的苦难,写出真正的悲剧和命运。

①只有正视人心中的恶

②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

③才是真正深刻、真正触及灵魂的

④只有正视人类自身个性方面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

⑤有一些难以克制的个人欲望

⑥正视它们所带来的命运的变迁

A.①④⑥③②⑤B.①⑤②⑥④③

C.④⑥①②⑤③D.④⑥③②⑤①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首先应浏览所给的语段和句子,把握中心意思。

再看所给的小句子,借助关联词、指代词等把握句和句之间的关系。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他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根据标点符号,可以看出最后一个空和后面的句子是一个整体,后面有“才可能”这样的词语,可判定最后一个空应该有“只有”这样的词语,而所给的六句话中,只有①④符合,所以就可断定应该选D。

二、阅读鉴赏(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冯天瑜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

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

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

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是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的,因而是经典的。

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

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

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6.关于“中华文化元素”,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B.中华文化元素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C.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

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

解析:

选D。

无中生有,“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原文没有。

7.文中说,“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正确一项是(  )(3分)

A.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

B.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汉字词中国也多有引入。

C.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因此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

D.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文化圈在发展和传承中受到了拉丁文字的重大影响。

解析:

选A。

B.范围扩大。

文中只是说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C.强加因果;D.曲解文章,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①②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B.第③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第④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

D.第⑤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论证了“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选C。

《功夫熊猫》《花木兰》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华文化元素,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20分)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

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岂其无乐爱耶?

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

耿直

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

因为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

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

和顺

解析:

选C。

C项,薄,轻视。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D.岂其无乐爱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选C。

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均为介词,向,跟。

D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一定(表祈使)。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5分)

译文: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5分)

译文:

                                    

                                    

解析:

本题关键词:

“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

“惩”,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

答案:

(1)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2)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12.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答案:

①虑事周详;②心胸开阔;③为人亲和;④保持刚正。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

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

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

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

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

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

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

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

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和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和啊。

弟弟自勉吧!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2分)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13.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4分)

答:

                                    

                                    

解析:

本诗首联刻画的是形象是诗人自己。

解题时可以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

“十年”写出时间长,“如萍”说明漂泊,第一句表明在外漂泊多年。

“白首”写出年华已逝,“泪满缨”写出伤怀。

由此概括诗人形象。

答案:

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遇友伤怀的诗人形象。

14.这首诗的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

                                    

                                    

解析: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准确辨识诗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侧重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

答题模式一般采用手法+具体分析+效果。

本诗第三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中“贫”“贵”“陋巷”“豪家”可以看出是对比手法。

然后结合全诗,联系诗人情感,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15.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概括。

(4分)

答:

                                    

                                    

                                    

答案:

首联表达诗人颠沛流离的感慨;颔联诗人感叹年华蹉跎,借酒浇愁;颈联是对世态炎凉、统治者的控诉;尾联是对未来、国家前途的期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6分)

文明得“不好意思”

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起那东方文化的好来。

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民族自豪感”来。

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观。

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却又生出许多枝节。

就说《水浒传》开篇的那首词,过去读书时都是偷懒略过去的,这次一读却让自己大吃一惊。

这小说家虽属“非专业”词人,却也作得这般好词。

给金发碧眼的孩子们解释一番“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让他们体味“书林隐处”的“几多俊逸儒流”,感验诗人面对历史发出的追念感慨,那感觉真是得意洋洋。

和西方的诗人相比,中国的诗人便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

他们在消逝的滚滚长河与想象的虚白中追忆往昔的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自己曾惊讶先人“缘木求鱼”,而自己竟又若“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

这种心境,不免让人感叹盈泪!

我对学生们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从历史的追问起,以人生的认识终,出儒入道,乃真历史主义者也,否则那追寻的扣问,那上下的求索有何意义?

而西方的诗人中,能够有这样的人生感受方式的,真是凤毛麟角。

过去读欧洲诗人如拜伦、雪莱、普希金时的那种景仰之情现在几乎荡然无存了。

便是那位曾隐居海德堡的诗哲荷尔德林,虽能够与中国的诗哲比肩而立,但在时间上也晚了不少辈分。

想到这些,便不免有些得意。

但这得意不过是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

面对另一种情境时,则又免不了尴尬与羞愧。

虽说人家的“历史短”,可看人家明净如洗的天空、绵延不绝的森林,如画的乡村、高度现代化又不失传统神韵的城市,再看人家的教育程度、道德素质,又不免常常使我这自豪的民族主义者无言以对。

某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句颇为幽默、堪称“经典”的解嘲之语,便与德国友人开起玩笑来。

那句话是王朔小说中的“文痞”与外国人逗乐时说的:

“有什么呀,不就才过了两百年好日子吗。

我们都文明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

”捧腹大笑一番,直到眼里噙了泪才作罢。

不久,打开电脑在网上搜寻国内新闻,看到一条“历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我国夏商断代工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确切历史纪年又前推1200年”的新闻,遂告知德国友人,说我们中国的文明史已经不止四千年了,现在已经是五千二百年了。

谁知他们竟也来得快,幽了我一默,说:

“那你们就更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啦!

”这让我翻了白眼,不知如何回对。

16.第二段中,“诗人中的诗人”是指什么?

(4分)

答:

                                    

                                    

解析:

答题区域在第二段。

作者说“中国人的非凡之处,正在于他们永远是深邃的生命本体论者,他们从历史的追问起”,而西方诗人则很少有这样的感验。

这就体现出了中国诗人的大智慧。

答案:

“诗人中的诗人”是指诗人对历史有深刻追问、对人生有深入体验和认识的大智慧(或哲学)。

17.作者说,“但这得意不过是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

面对另一种情境时,则又免不了尴尬与羞愧”,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免不了尴尬与羞愧”?

(6分)

答:

                                    

                                    

                                    

解析:

“面对书卷时才有的感受”,书上讲的往往都是历史上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