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524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试题9文档格式.docx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6.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

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8.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9.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11.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1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B.汉武帝设置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1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15.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16.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

功夫针铺”;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字为“收

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

请记白”。

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17.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

反映了()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

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

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

18.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

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税务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表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D.会馆是政府设立的处理商人与政府关系的机构

19.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20.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

逢君之恶,其罪大”

21.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

下列直接反映该碑刻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2.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23.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24.《吕氏春秋·

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25.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

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D.清朝军机处

26.“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27.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

这反映当时()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②区域分工明确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清政府曾经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9.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

元朝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

207万斤

824.1万斤

2162144斤

5844000斤

19575026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31.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A.重视商业的作用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D.提倡农商并重

32.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3.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34.老师介绍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下图),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3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非选择题:

(共4题,总分80分。

36.(21分)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8分)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5分)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2分)

37.(19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图1 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宿扬州》)

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中图1和图2的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

(4)根据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8、(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

(4分)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3分)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

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

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

廷尉张汤弹劾道:

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

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

(2)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分)

(3)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4)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2分)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5)根据材料四、五,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2分)并分析其原因。

(6)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

39.(19分)阅读下列材料:

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

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

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学校》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

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

每日便段议政。

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

其执事皆用士人。

凡章奏进呈。

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

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

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置相》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

(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2分)其目的何在?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

(2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2分)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DCCCA6—10CDDCC11—15ACACB16—20CACBB

21—25DCDCC26—30CBDAD31—35DBDDB

36.(21分)

(1)分封制。

(2分)特点:

周武王和周成王两次分封;

地点主要在黄河中下游。

(2分)影响:

巩固西周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2)实行郡县制度。

建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血缘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3)行省制度,中书省辖地,宣政院。

(3分)特点:

因地制宜。

(4)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加强,地方的自主权越来越削弱。

37.(19分)

(1)政治、军事的需要;

商业发展的结果;

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3)表现:

成为商业大都会;

手工业发达;

外商云集;

水运发达;

夜市繁华。

(4)原因:

交通要冲;

手工业、商业发达;

城市人口增加。

(2分答两点即可)

(5)特点:

专业化城市出现:

经济功能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8.(21分)

(1)历史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

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

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举例:

(3分)(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例子即可,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

例: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或答出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影响并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2)负责司法。

(3)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4)提倡大一统;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2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9.(19分)

(1)培养人才(养士);

监督、议政。

(2分)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2分)限制君主专制。

(2分)(3)恢复宰相制;

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

(2分)相权制约皇权。

(2分)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

(4)明清易代,社会动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理学走向极端。

(3分,任意答出三点3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