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5836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

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质量检测题

01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1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酬和(hè)牟取(móu)龙吟凤哕(huì)

B.咫尺(zhí)黝黑(yǒu)相形见绌(chù)

C.譬喻(pì)绯红(fěi)广袤无垠(mào)

D.熹微(xī)胆怯(qiè)即物起兴(xī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的问题,电视台已经停播了粗制滥造的抗日题材电视剧。

B.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老师莫衷一是,没有直接回答,让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

C.这把折扇,紫檀扇骨,象牙扇轴,镂空雕刻,银丝镶嵌,工艺超群,精巧绝伦。

D.对于能够生活自理、坚持学习的残疾学生,高中志愿学校将一视同仁,予以录取。

3.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

修改:

删除“不再”。

B.爷爷岁数很大了,还坚持天天早起锻炼,他的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

把“健壮”改为“旺盛”。

C.有关部门组织的大学生“支教帮扶”热潮,受到了山区学生的热烈欢迎。

修改:

把“热潮”改为“活动”。

D.十四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由衷地感谢他们。

修改:

删除“发自内心”或“由衷”。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首都机场排水规划》制定了改造污水管、增挖排水沟、加设蓄洪区等措施。

B.在“我的阅读我做主”图书推荐活动中,曹文轩、杨红樱等人的作品上榜。

C.5岁,我爱喝北冰洋汽水;25岁,爱喝加伴侣的咖啡;45岁,只爱一杯茶。

D.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喜欢写“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的条幅送给朋友。

5.在下面横线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

________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

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长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生长着。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二、填空(共8分)

6.默写(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人生境界,心宽境自阔,切勿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3分)

如果时光可以穿越,我们可以回到__________时代,在东篱下和陶渊明饮酒采菊;我

们可以回到盛唐时代,在小石潭边和_________访水观鱼;我们还可以到北宋时代,在醉翁亭里和________宴饮宾朋。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坚决杜绝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

为此,学校开展了“节约粮食”主题宣传活动。

8.以下是同学收集到的两则材料,从中看出“节约粮食”有哪些意义?

(2分)

【材料一】

一学生到欧洲旅游,因餐桌上剩下三分之一饭菜,被当地的社保机构以铺张浪费之名罚款若干。

理由是:

钱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缺少资源,因此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如此浪费。

【材料二】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餐饮浪费的粮食中如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9亿的饥饿人口。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生会在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学校食堂浪费现象的调查”,以下调查统计表明:

______

_________(4分)

节约粮食是否必要

认识程度非常必要比较必要没必要无所谓

比例46%33%8%13%

学校食堂浪费情况

浪费程度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不清楚

比例58%24%12%6%

10.学校食堂倡导“光盘”行动。

食堂管理员说:

“粮食每一粒都来之不易,盘盘饭菜都不能浪费。

”他希望把这个意思写成宣传语,有同学写出了下句,请你写上句。

(要求:

容相关,字数相等,句式基本一致。

)(2分)

______________,三盘四盘盘盘都吃光。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小石潭记》。

完成第11—13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往来翕忽翕忽:

_________

(2)悄怆幽邃悄怆:

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话说出小石潭详细的位置。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北京的春天》,完成14-17题。

(共16分)

北京的春天

古清生

①北京的春天,是极不易把握的。

三月时分,树的枝头上有了绿意;进了四月,迎春及

桃花就开了。

这景况大约也跟南国的城市相去不远,所不同的是,北京的春天却还脱不尽冬

衣。

北京的春天,无雨,而是大风卷起的漫天黄沙。

黄沙弥漫时,只感到昏天暗地,人行走

在街道上,满面蒙尘。

这境况,怎么会有人去吟咏“清明时节雨纷纷”呢?

在这样的日子走出去,人只是感觉好没面子,头发灰黄,颜面粗糙,表情因黄沙迷眼的缘故而变得古怪。

岂只是诗兴没了,甚而连游兴也全无。

今年的春天,便也一样。

一连好几天我都是躲在蜗居里写小说,用写小说来躲避美丽的春天的情形于我的确是少有。

我以为,春天总是游玩的好时节,如是春天到了而不去游玩,那确乎是对大好时光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但这毕竟是无奈,也只好如此写写小说,喝喝小酒了。

或者听上一两首好的歌,一两支好的曲子,便也就略有弥补地度过春光了。

②对于事物,人的思维就怕有了定势,北京的春天,既已没有雨了,且还有沙,且还被

大风袭卷,多多的不妙都集在一块儿。

心中便想,春天呵,你快快过去吧。

但不曾想,今天

终于是躲不过去了,有事儿必得出门,于是痛下决心出门,推上自行车,心里面想,任你黄

沙席卷,我也得来一次穿越长安街。

出了门,拐过住宅小区的楼群,及至上了大路,猛地感

觉沙尘不再,明亮的阳光照在街两旁的花坛上,那树上的花可说是在怒放,有一种不艳绝而

誓不休的劲头,甚至连花坛上的小草们也举起淡黄色的小花伞,树叶儿更是绿得即要淌汁。

无风,只有阳光静静地照临,雪花般鹅绒般的杨絮飘飘浮浮,在极蓝极蓝的天空下,一刹那

——我感觉到北京的春天真是美极了。

太美妙太明净太艳丽,以至叫人以为是在梦里,以为

这不是在现实中。

这,果真是北京的春天么?

自行车在路面转动着,和汽车们和行人们交

错,人这才感到是实实在在的,是在现实中。

于是,这才感到错怪了北京的春天,原来北京

的春天并非全然是沙尘弥漫,大风席卷。

便也感到,接连着好几天的躲避完全错误,而那躲

避的痛苦也毫无价值。

更为可惜的是,这样明媚的春天居然让我错过了,少了多少可能有的

好心情呢?

③罢罢罢,这也总算让我纠正了对北京的春天的坏印象,想通了不吟“清明时节雨纷

纷”也有“欲断魂”,也能体验到大自然所恩赐的美好时光。

心情舒畅了起来,自行车是骑

得极好,有如穿梭于花丛中蝶一般的飞翔。

亦不由得从心中叹出:

如画的京城呵,该怎样作

一首诗来赞美你呢?

一场大风,几场黄沙,险些毁了我真正认识北京的春天的本来面目,这

确乎是一件不太妙的事。

既而又想到,我这是蛰居于北京了,如果只是偶尔路过一次北京,

而且正是黄沙弥漫的日子,且再也没有机会到北京来,那可是不妙了,那便是想想北京都会

有阵阵黄沙弥漫的,这又是多么不公平的事儿呀。

如果偶尔路过一次北京,也在春天,匆匆

而来匆匆而去,恰是这样一个艳阳天,是这样一幅完全的美景,而并未见到有黄沙弥漫的景

况,是不是要把北京的春天赞扬得绝美呢?

这又是一种可能。

④好在这样的印象对于人生的度过无关宏旨,不过都是一种自然景观罢了,而生活一

个人对一个人的印象如此造成那就可怕了。

在人生中,我们要与多少的人匆匆一识或结交或

分手,如果也是这样的片面性认识,思想里以为看清了,实地里未必如此。

结果或大呼上

当,或至死未悟。

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没有的。

像这春天,南国北国,东边西边,都相似而不

相同。

仅就北京的春天而言,北京的春天就完全的相同么?

这个世界,太多只是相似而非相

同的事物,把相似指定为相同,确是我们习惯的思维了。

⑤北京的春天,果真是有它的两面性,容易引起我们片面的认识,于是想到在人的一生

中,我们要片面地看待多少事物呵。

(选自《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有改动)

14.作者对北京春天的坏印象有哪些?

后来又产生了哪些好印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作者会对北京的春天产生截然不同的印象?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对北京春天的记叙和思考,来表达对人生的各种思考和感悟的。

(120—140字)(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共10分)

①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会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影响。

②南极的帝企鹅数量比30年前减少了一半,阿德烈企鹅更是少了70%。

要知道,企鹅

的天敌很少,企鹅的死亡只能从食物上找原因。

南极的企鹅以磷虾为食。

英国科学家发现1976年至2003年的30年间,磷虾数量逐年下降,下降的速率相当于平均每10年降低40个百分点。

这与企鹅减少的情况吻合。

③为什么磷虾的数量下降了呢?

磷虾以浮游生物为食,大部分浮游生物以光合作用获取

能量。

按此理论,若海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浮游生物的数量应增加才对。

众所周知,受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地的冰盖面积正逐年减少,没有冰盖遮挡,阳光照射充足。

为什么海

洋浮游生物量却在下降呢?

④海洋学家早在100多年前就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浮游生物并不是遍布所有海域,

而只是在少数几个地区密集生长。

其他地方的海水看似营养丰富,阳光充足,却看不到多少

浮游生物的影子。

上世纪3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约瑟夫哈特提出一个假说,认为是铁元

素制约了浮游生物的生长。

铁是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但铁不溶于水。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浮游生物很喜欢在冰盖与海水交界处生

长。

虽然南半球海洋的铁元素含量很低,但沿着冰盖的外延却能看到一长条浮游生物密集生

长区,这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通过分析海水与浮冰的交界处的含铁量,发现了其中的秘

密。

原来,冰盖的融化会把原本蕴含在冰中的铁元素逐渐释放到海水中,为浮游生物提供了

粮仓。

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冰盖消失,这粮仓就不存在了,浮游生物也就找不到足够的铁元

素来维持自身生长了。

⑤浮游生物的下降直接导致以其为食的磷虾逐渐被一种通体透明的萨尔帕水母所代替。

这种水母本身的营养价值很低,无论是企鹅还是鲸还是海豚都不喜欢吃它们。

若水中充斥着

这些水母,而非磷虾的话,对于海洋生物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有改动)

18.造成海洋生物“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谈谈第②段中划线文字不能删除的两个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原文中的知识解释下面英国科学家的发现。

(4分)

英国科学家埃里克沃夫通过分析冰芯的化学成分,发现地球极地冰盖面积从1950

年后为明显下降趋势,至今南极浮冰的总面积下降了20%,下降曲线和磷虾的数量下降

曲线惊人的吻合。

他们还发现南极磷虾数量的下降和该地区的气温变化有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21.请以“倾听”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