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6105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docx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1、基本学习常规

▲提前5分钟到规定教室上课,不迟到、不旷课常规。

这是在音乐教室上课的一种常规。

(如果不是在音乐教室,就让学生在下课时准备好音乐书等学习用品就行了。

第一节音乐课由老师带学生入教室,并为每位学生安排好各自的位置,然后告诉学生今后上课都要提前到音乐教室,也就是说前一节课一下课就带着音乐书到音乐教室。

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把书本放下,等待上课。

并告诫学生除非没有到学校,否则不允许请假,凡是上音乐课都要到音乐教室。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如果这一常规没有很好地落实,那么势必造成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三三两两地进教室,如果该班离音乐教室较远的话,那么大量的时间就浪费在路上,而且,学生到音乐教室的时间有早有迟,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如果再浪费了5至10分钟时间,那么学生就会少学很多东西,教学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所以让学生提前5分钟到教室,时间一到马上上课,从上课铃声开始响到铃声结束学生就要在位置上坐好。

尽量做到不浪费1分钟时间,确保课堂效率。

说到旷课,如果学生从第一次开始找个借口不来音乐教室上课,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就要“打好预防针。

”这也就需要其他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不要在音乐课上让学生留在教室或办公室,一旦学生开了这个先例,那么今后就会不断地出现这种自由主义者,他们会自作聪明地认为:

音乐课可以不上。

这就给音乐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同时这种自由主义现象会由这一学科牵引到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包括在语文、数学学科也会出现这种自由主义者。

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合作的状况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状态。

我们应从一开始就不要给学生开这个自由主义的先例。

▲摆放书本常规:

在音乐教室里,学生在下课时就应该把书本放在两张凳子的中间,同桌间的书本叠放在一起。

如果在教室就让学生把书本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告诉学生书本所放的位置,并请两位学生示范,刚开始每节课都要强调,以后学生养成习惯后,只要偶尔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这样把两同桌的距离稍稍拉开,避免同学间上课互相干扰,同时,这样放书本比较节省地方,因为凳子本身就不大,各自放一个地方,就会太占空间,而如果书本放在膝盖上,那样会影响上课,如律动、表演,或玩打击乐器,膝盖上的书都会影响正常课堂活动,所以这一规定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翻书常规:

当老师说:

“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X页。

”小朋友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把书轻轻地翻到该页,不能边翻书,边说话,也不能速度太慢。

翻好书后马上举手,以此来说明自己已经翻好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翻书比赛的游戏,看看哪一个小朋友翻得最快,请翻好书的小朋友举手,如此反复几次,以后再偶尔请醒一下即可。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此常规虽然是非常细小的事情,但是如果做到了,那么就会直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待老师说“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X页。

”接着就是闹哄哄的,有的翻得快,有的翻得慢,更有的翻到哪里都不知道,有些小朋友还乘机与周围同学讲上几句,这样,老师就势必要花一些时间让大家安静,这就破坏了课堂氛围,而且也在浪费课堂时间。

相反,如果翻好书后学生马上举手,这就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是在与老师积极配合的,而哪些学生可能有困难,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提醒的,同时,让学生翻好书后马上举手,这就让学生翻好书后有事可干(举手),从而避免翻好书的孩子无事做,而开始讲话的情景。

▲举手常规:

想回答问题,或者是有什么事情需要上课同老师讲的,请小朋友们先举手,举手后老师请到了才可以回答,没经老师同意,不能边举着手边说话,否则会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如音符的唱名等刚教过的知识,虽然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它的唱名,但是要求小朋友们一定要举手,老师点名后才站起来回答问题。

多试几次,然后再换个问题再提问,也同样要求小朋友做到这一点,慢慢地学生就会习惯这种常规。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小学生必须讲清楚这一常规,否则课堂上会时常出现课堂学习以外的声音,扰乱正常上课秩序,这一常规要求学生起立后再发言,避免了随便说话的习惯。

或者是有些小朋友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一遍,就有小朋友提早把答案给报了,形成只教个别学生的不良状况。

这一常规的提出,就在于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思考后举手回答,等大家都思考一遍后再请一个学生来回答,那么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告状常规:

在第一节课时,老师就应该跟学生说:

“一般情况下,如果你们随意的告状,那就要浪费很多上课的时间,这样我们就没有时间做音乐游戏,或者进行音乐表演了。

”再问小朋友: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告状呢?

”提醒小朋友们是下课时间才可以告状,如果你觉得这件事非要上课告状,那么,一定要举手经老师同意才站起来说。

“下课时告状最好是你把要告状的小朋友也带过来。

这样你就能帮助他进步了,告状的目的是让其他小朋友得到进步,下次改正这个缺点,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告你们的状,你首先要谢谢他,因为他是希望你学得更好!

在课堂上,如果还看到有小朋友举手,老师就有必要提醒:

“你们如果要告状放在下课,否则上课时间就少了,我们就没有时间进行音乐游戏或音乐表演了。

”这样可能有些学生会自觉地放下手,如果还举着手,老师才问:

“你的问题一定要在上课解决吗?

”如果学生这次告状的内容也是无伤大雅的,老师就要告诉他:

“你的问题也可以放在下课时说。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在上课时随便告状了。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很喜欢告状,他们不知道上课告状会影响学习,所以老师就有必要告诉学生告状的目的就为了使那些小朋友更快地进步,以提高课堂效率。

明确了告状目的,告状时就会减少出现偏击。

被告状的小朋友也不会因此而不喜欢告状的小朋友,反而在老师的鼓励下去感激别人。

▲起立坐下常规:

无论是一个小朋友起立或坐下,还是集体起立或坐下都要快速,做到不发出声音(包括嘴巴闭上,凳子也尽量不要发出声音来。

)而且起立虽然要快速,但是不能跳着起来。

让全体学生听到老师弹上行音阶就马上起立,并及时表扬站得又快又好而且不发出声音的小朋友,坐下时也如此,刚开始要反复几遍训练,以后偶尔训练几次。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如果做到快速起立或坐下,那么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反之,如果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被请到的学生犹豫半天才反应过来,再如请一组学生起立,这一组学生又需要浪费几分钟,这样课堂的效率就大大的减低了。

如果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用好每一分钟时间。

▲站姿常规、坐姿常规:

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等时,要大方,双腿不要乱动,眼睛要看老师或看同学们。

坐时两腿并拢,背挺直,注意力集中,不要做小动作。

师:

“一个人站得好,坐得直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神非常好,换句话可以说,这个人气质不错,希望女孩子们拥有小公主一样的气质,男孩子们拥有小王子一样的气质!

”让学生站或者坐,站时应该如何,老师要事先讲清楚,并做一下示范,然后请几个学生来站(或者坐),请大家说说这位小朋友站姿和坐姿符合要求吗?

并及时纠正站姿和坐姿。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气质,我认为,音乐课不但要让学生学会音乐,而且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个人气质培养,俗话说:

“站如松,坐如钟。

”这样的人看上去精神特别好,而且给人一种气质高雅的感觉。

)据有关报道:

孩子们年龄太小,正值骨骼发育时期,如果不良坐姿长期得不到纠正,甚至形成坏习惯,势必将造成他们的脊柱发育不良。

歌唱时,只有在良好的姿势下才能正确地歌唱(或发声练习)。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良好常规:

告诉学生:

回答问题时要不卑不亢,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虽然可能你说的答案是错的,但是至少你自己认为这个答案值得一提,你们就应该大声地把他讲出来。

还要告诉学生:

一个问题只能是由一两个同学回答,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举手是代表你已经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老师就会请到你。

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长期举手没被老师请到而放弃举手的习惯。

尽量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在音乐学科中发言或表演,难度大的问题请比较聪明的孩子来回答,一般问题可以请其他普通学生来回答,能力弱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们重复其他孩子答过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知识巩固又给那些平时表现很少的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教师自身尽量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学生想发言,勇于发言的一个情境,使学生们感到心理安全、自由,从而敢问、敢说。

常规存在的意义:

1、积极发言可以使孩子们学得更扎实。

2、积极发言有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积极的人生态度。

3、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在音乐学科中表现自己,其实也是培养所有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兴趣。

▲培养认真听课的良好常规:

认真听课是指老师在讲解,示范等过程中,学生保持安静,并集中注意力到这一事件中去,边听边思考的一个过程。

不允许做小动作,说话。

直到老师要求进行交流时才可以与周围同学进行讨论,或举手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从道德规范要求,告诉学生:

一个有修养的人在听别人说话时:

眼睛看着对方,专心听清楚别人说话的内容。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地听,等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尊敬老师要求:

孔子是大教育家知识渊博,但是他还是很好学,30多岁还去拜老子为师,“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

“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我们可以对学生说: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向孔子学习,尊敬老师,虚心学习,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尊敬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表现在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

从认真听课的目的来讲:

只有认真听讲,才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这是学生最起码的规范,认真听讲与尊敬老师有关,认真听讲了,上课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兴趣就浓了。

认真听讲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上课,一节课的好差与学生的配合很有关系,而学生配合老师,那么这节课就能上得更好,学生得益也就更多。

2、音乐学科特殊学习常规

▲课前律动常规:

律动活动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是运用肢体语言,艺术化的再现生活,具有游戏性和表演性,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们易于掌握和参与的一种艺术表现活动。

这一常规要求学生眼明手快,而且还会听音乐,律动时尽量动作一致,个别学生做得不好老师应及时指出来。

要求做动作时嘴巴不要发出声音,动作要到位,眼神也要到位。

律动的内容可以是孩子们即将要学的一首歌曲,老师把它编成一系列简单的动作,还可以是一段轻快的音乐欣赏,如:

描述着春天早晨,听到公鸡喔喔叫,小朋友起床,洗脸、刷牙,背起包,和小伙伴去春游的情境动作。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律动对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转移到课内,并通过律动中音乐与动作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律动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

律动可以锻炼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并有利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搬凳子常规:

一节课中,我们通常进行曲谱及歌曲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到曲谱,使歌声统一,我们喜欢让学生把凳子放成方形的,如图:

但是,在歌表演过程中,我们又需要比较宽畅的地方,所以要改变凳子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我让学生把凳子位置摆成马蹄形,如图:

这样就能留出大量的空间给学生表演。

那么这个摆放凳子就必须有一定的常规性,当学生学完一首曲子后,进行表演,教师就弹上行音阶(1234567

),学生起立后,教师马上弹

拍的柱式音,表示搬凳子开始了,看到学生差不多搬好了,就弹从高到低的爬音,意思是希望同学生开始安静下来,再弹三拍柱式音表示:

坐坐好。

这样搬凳子就结束了。

搬凳子常规是这样建成的:

老师先告诉同学们应该把自己的凳子往哪里搬,主要是坐在中间的学生要搬,如坐中间的一排,后四桌的同学搬到边上,前三桌的学生往教室后面搬。

由于歌表演是放在一至三年级学生中的,所以,教师尽管讲得很清楚了,他们也不一定会搬,教师必须让学生搬一次,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了,我先让坐中间的后四桌学生分别搬到边上,中间的前三桌学生往后退,最后形成一个马蹄形。

搬好后让学生看看左右,并要求他们记住自己的位置,随后让他们搬回原位,配上音乐再试一次,老师边弹边解释这个音乐所代表的意思。

如此几遍,学生就会搬了。

如果下次学生搬时出现搬凳子说话声音很响,速度很慢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再搬一次,并告诉他们搬凳子时间太长了,会使表演的时间缩短,或者就不表演了。

而这个年龄的学生又恰恰特别喜欢表演。

所以他们在老师让他们搬几次凳子后,就会提高搬凳子速度,而且也学会了听音乐搬。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在一节课的四分之三时间,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天性好动,所以,此时的学生思维也处于疲劳状态,如果再让学生坐得认认真真听老师讲,那是挺困难的事,这个时候让学生活动一下,放松一下特别有意义。

于是,我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安排学生表演歌曲。

但是歌表演按照原来的位置做动作,显得空间太小了,通过搬凳子游戏让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进行活动。

▲集体舞常规:

集体舞也是一种舞蹈,这里指的是一种带有群众性的非专业化的娱乐性的舞蹈。

在课堂中,教师用歌曲及有关欣赏曲目为孩子们编一些简单的集体舞,一年级学生刚学的集体舞蹈可以是动作简单,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模仿,动作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的集体舞,到两个同学共同来完成的集体舞,然后到大家一起来完成的集体舞,由简单到复杂。

刚开始可以由老师编好动作教孩子们,等孩子们对集体舞有一定的认识后,再让孩子们自已参与编一组动作,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几个队型和集体舞蹈造型。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舞蹈可以修身养性,陶醉于和谐的韵律,不知不觉中就可达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功效。

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集体舞是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舞蹈还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集体舞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通过跳集体舞,培养孩子们合作的意识和交际的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韵律感。

群体的配合,队形的变化,音乐的配合,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人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心理健康和集体舞的健康意识,主导着每一个参与者喜欢的神经,而不是与是紧张、邪念共舞。

”由于它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吸引了大多数的孩子尽情地,忘我地全身心地投入,在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变换队形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相互信任相互协调能力,和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进行集体舞学习,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音乐学科共有学习常规

▲节奏练习常规,使用打击乐器常规:

在学生学习歌曲之前,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及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使用打击乐器的常规:

1、下课时不要用打击乐器在教室内外发出嗓音。

2、并在下课的时候就将打击乐器放在固定地点。

3、上课时,老师没有要求拿出打击乐器时,请小朋友不要随意拿出来,更不能让打击乐器发出响声影响上课。

节奏练习(以一年级歌曲《大家来劳动》配伴奏为例。

1、出示:

(拍手)

2、跟老师边念边拍节奏。

3、请一位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根据音乐拍节奏。

4、出示:

(边念“打敲敲打空”边跺脚),“打”就是两双筷子互相敲击,“敲”是指用筷子的一头垂直轻击凳子。

5、请一位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根据音乐边念边用脚跺出节奏。

6、出示:

分组请两个学生带自己组的学生打节奏,并配上音乐,形成两种不同的伴奏音效。

在培养“使用打击乐器常规”时,我们先告诉小朋友有关注意事项,然后,一项一项进行落实练习。

首先,告诉小朋友在音乐教室上课时,打击乐器以后都放在凳子的旁边,如坐在左边的孩子放在凳子的左边地面上,坐在右边的孩子把打击乐器放在凳子的右边地面上。

(放在一般教室上课,把打击乐器都放在抽屉里)如果上课老师需要拿出打击乐器时,数:

“一、二、三!

”看看谁拿得最快,当老师说大家不需要打击乐器时,看看谁能最快把打击乐器放回去,如此反复练习几遍。

告诉小朋友打击乐器的拿法,以及,老师没有要求同学们使用打击乐器时,要让自己的打击乐器听话,不要发出声音,比一比,谁的打击乐器最听话。

这些训练要多进行几遍,使学生明确打击乐器使用常规,保证课堂上不要随意发出各种声音影响上课。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1、通过节奏练习能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节奏感;

2、通过节奏练习中双声部节奏练习,为孩子们今后学习合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常规的培养,使孩子们与老师配合更为密切,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否则我们每次都在强调让学生安静,课堂秩序就会显得混乱,课堂效率自然就不会高了。

4、“打击乐器教学是团结协作的教育。

活动中不仅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还能获得知识,体会到合作的美妙。

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声部配合等都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使学生获得共同创造艺术表现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了每个参与者在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和自我激励,学习了与他人的非言语的交流形式和默契配合,学会了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划拍常规:

从每一首曲子中从找出典型的一乐句,让学生对此进行划拍,如《国旗国旗真美丽》中选一乐句:

,为此进行划拍,变成

,教师讲解划拍规则后,请个别学生上台划拍,然后,课后请全体学生分别回去把这一乐句划给组长看,作为这节音乐课的作业。

本常规的存在的意义:

通过划拍让学生了解音符所唱的时值,当学生掌握划拍技能后,今后遇到新的曲谱能够通过自己认谱,奏出或唱出曲子的旋律,为自学歌曲作好准备。

同时从每节课落实一乐句的划拍旋律入手,积少成多,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划拍这一知识点。

▲学习曲谱常规:

从学习第一首歌曲开始就让学生唱一唱这一首歌曲的曲谱,长期坚持每学一首歌曲都要唱其中的几句曲谱,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识谱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以教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曲谱为例)

第一步:

复习音符唱名。

挑出这首歌曲中的有关音符,请个别学生来说说它们的唱名。

如教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曲谱前,就可以让学生先认一认:

、6、5、3、2。

第二步:

唱一唱两小节的旋律。

请大家跟老师唱唱这几句(或者是请个别学生带大家唱唱这几句)

第三步:

逐句跟老师唱曲谱。

教师唱一句曲谱,学生跟唱一乐句曲谱,如第一乐句,老师唱

,学生跟老师唱。

第四步:

师生对唱。

如:

第一乐句,老师唱

,学生马上就能跟出

此时学生连听带唱已经有几遍的跟唱经历,对曲谱已形成粗步的印象,再让学生与老师对唱,就不再难了。

此常规存在的意义:

1、为歌曲学习作好铺垫,如果轻声让学生唱曲谱,学生的音准掌握就更好了。

2、曲谱学习为以后的自学曲子作好准备。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后,那么他们将会更快更准地唱好一首歌曲,而且也有可能根据书上的谱子,自学歌曲。

3、曲谱学习是音乐教学的基础。

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一味地学习前人的知识,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但一切地创新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没有基础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见曲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此常规由易到难,逐步加深,使学生学曲谱不再感到困难,并从一开始就养成曲谱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对曲谱学习产生兴趣。

▲师生对唱常规:

如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

(以教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歌词为例)

第一步:

逐句跟唱全曲。

如老师唱第一乐句“国旗国旗真美丽。

”学生跟唱这一句。

第二步:

师生对唱。

师:

请小朋友们来接唱,比如说,老师唱“国旗国旗”,小朋友们就接着唱“真美丽”。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这一方法对于一年级识字不多的学生来说其作用是:

当歌词太多时,学生不容易一下子记住,但是如果分开歌词只有半句就比较容易掌握。

▲模唱常规:

也就是说用一个母音哼唱全曲。

让学生跟唱母音,如发一下“u”,给学生示范一下如何模唱,并让学生轻声哼唱全曲。

刚开始老师逐句教学生模唱,渐渐地放手让学生随琴轻声模唱。

本常规存在的意义:

模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音,良好地模唱形式能帮助学生打开声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发声方法,把歌唱得更动听,同时模唱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歌曲过程中唱准音。

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整体感知旋律,能加强学生对该歌曲的记忆。

▲音乐欣赏常规: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中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音乐欣赏时注意把握学生的注意力:

用动作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欣赏管弦乐曲时,让学生做出吹长号、吹双簧管、拉小提琴等动作;再如欣赏《龟兔赛跑》这样的曲子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动作表演。

用打击乐器为欣赏曲目伴奏,给学生一组节奏,让他们用筷子,桌子,凳子,等身边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比如首先我们大家一起利用筷子和桌子打一组节奏,并请一位学生带着全班同学打这组节奏;接着,我们利用拍手和拍桌(轻轻拍)再学习打另一组节奏,也请一位学生带大家一起打这组节奏;最后请这两位学生带一部分学生为歌曲伴奏,然后合起来为歌曲伴奏。

用学习主题旋律欣赏歌曲,把主题旋律的曲谱写出来,用对唱的方法,学习部分曲谱,再利用模唱巩固熟悉旋律,有歌词的加入歌词唱一唱。

本常规存在意义:

有利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利用动作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能力;利用打击乐器为欣赏曲目伴奏,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能力;利用学习主题旋律欣赏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线条美的理解能力。

4、四年级音乐学科特殊学习常规

小件乐器学习常规:

在音乐教室上课,下课时,把小件乐器放在两张凳子的两边地面上(与一年级的打击乐器一样放在那个位置),课堂中老师没有要求拿来出乐器来时,不能拿在手上,或放在膝盖上,更不能随意吹响小件乐器影响上课秩序。

小件乐器的作业要求每节课都有,但是每节课的作业要简单,而且少,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完成。

如:

小件乐器一一竖笛教学常规:

(1)、带竖笛常规:

要求每节课都带竖笛,如有学生忘记,除了给他们讲道理外还要扣除他所在组的分数。

(2)、使用竖笛常规:

不准用竖笛当哨子吹,这样会发出影响他人的嗓音,而且很容易破坏竖笛,竖笛要保管好,尽量不要把竖笛掉地上,否则就容易损坏。

上课时,没有用到竖笛的时候,随意吹着玩或者把竖笛弄掉在地上,就要扣相应的分数。

听老师指挥,当老师说停或者用手势表示停,就应该马上停下来。

刚开始学生不一定很快就停下来,老师跟学生说:

“看看谁的反应最快,当老师要求停时马上停下来,然后举起竖笛,举得快的同学加分。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习惯。

(3)、竖笛作业常规:

每节课都只学一乐句,那这节课的作业就是这一乐句,我给每班四年级学生定一个组长,让每一小组成员都吹给组长听,组长吹给文娱委员听,如果没有吹的同学吹给老师听。

“带竖笛常规”的意义:

是保证学生学好竖笛吹奏的前提,学生没有带竖笛,一切都将空谈。

“使用竖笛常规”的意义:

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听指挥,时不时地吹几下,这样不但破坏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学使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减弱,甚至是厌恶竖笛学习,理由是学生没有学到竖笛吹奏的内容,反而在课堂上大量地感受竖笛带来的噪音痛苦,所以学习竖笛的兴趣大大减低。

相反,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常规来能控制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竖笛的兴趣。

“竖笛作业常规”的意义:

每节课给学生留作业,吹给组长听,有效地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我们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