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64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2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4页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4页
亲,该文档总共1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科教版.docx

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自然与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科教版

1、我们常用的工具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有计划地开展进一步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工具的研究感兴趣,很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启发自己对工具更多的认识。

3.科学知识:

能向别人介绍常用工具的一些基本特点、使用方法和优势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拔钉子和螺丝钉的探究活动,引导发现提出以及进一步有计划地研究问题。

小组合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学生:

活动手册(调查表、计划表)、各种常用的工具(螺丝刀、剪刀、钉锤、老虎钳等)。

教师:

精心制作一套组合工具、在同一木块上钉一颗铁钉和拧上一颗螺丝钉。

四、【教学建议】

本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对工具研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用多种工具去取螺丝钉与铁钉,细细体会不同工具的作用(省力费力);同时,鼓励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研究计划在本单元中有助于更有序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况且本课时是教材的第一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建议研究计划的指导与制定在课内完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精心制作的教具,可以组合成尺子、筷子、起子甚至剪刀的组合工具:

两根标有刻度,中间打孔,一边有斜口的正方体小铁棒)

1.让学生说说,用这一根小铁棒能做些什么?

再加点什么又能干什么?

(尺子、起子、加块小铁块又可变小榔头等)(回忆:

生活中的每一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

)如果用两根小铁棒能当什么?

还能干什么?

(这部分要让学生意想不到两根小铁棒能干这么多事,而且组成的工具又是那么熟悉,让学生马上联想起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所以教具的制作要精心一点,组合要灵活一点,关注学生的回答,突出回答中所提到的工具。

把回忆与创造性的思维同步推进)

2.揭示课题:

我们常用的工具。

二、说说常用的工具

1.说一说曾经还使用过哪些工具,我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分组讨论,互相介绍、互相启发。

2.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手册的记录表。

3.全班交流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1)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

(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

(2)同一工具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比如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3)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4)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

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发现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常用的工具,那么用不同的工具去完成同一件工作,是不是都一样的省力快捷呢?

三、选择合适工具

1.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来,你想到几种工具,选择哪种工具更加方便,更加省力?

(组内交流)说说分别做这两件事你所选择工具的理由。

2.观察木块中的螺丝钉与铁钉,逐一试用自己的工具,同时体会感受,并选出最适合的工具。

观察工具,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提?

要告诫学生,在试用工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3.尝试、交流体会,发现有哪些工具最容易起出螺丝和铁钉,并作解释。

4.对刚才的尝试感受你有问题吗?

(上述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提炼出值得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注重课堂生成为主)

四、制定研究计划

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我们一起来筛选。

1.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怎么研究?

与同学交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可以向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计划。

(1)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

(2)这一工具能这么轻松地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猜想是什么?

(3)你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4)可能会用到哪些材料?

3.讨论交流研究计划,并作进一步完善。

 

2、打开盖子的工具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进行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科学知识:

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

重点、支点和力点,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说说杠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掌握杠杆上的三个点。

找到杠杆的支点。

三、【器材准备】

学生器材:

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等)。

教师器材:

空油漆桶或胶桶,铁片(或钢尺),玻璃饮料瓶及开瓶器等。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准备的演示器材要大一些,便于学生观察。

2.用开瓶器打开饮料时要强调两点:

一是速度要慢;二是要顺着开。

3.为控制实验的有效性,材料中的玻璃瓶饮料需教师在实验前分发。

4.现代化教学设备较缺的学校建议用本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你想一想,怎么把一块大石头搬到一旁去?

2.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

今天我们来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

(板书)

二、实验观察、探究新知

(1)实物展示:

一个空的油漆桶。

提问:

如果要打开油漆桶,用什么工具最简单、方便?

(2)①学生讨论。

②小结:

用铁条这种工具最简单、方便。

(3)①分组实验。

用铁条打开油漆桶,并仔细观察记录盖子及铁条各部分位置的变化。

②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③教师点拨:

向下压铁条的一端时,插入盖子底下的另一端为什么会向上翘起来?

(4)演示后揭示:

像打开油漆桶的铁条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把物体撬起的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铁条上人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5)再次实验并找出杠杆上的三个点,F(力点)、L(重点)、E(支点)。

(6)画一画示意图,并在图上用字母标出三个点。

2.打开玻璃瓶饮料

(1)教师提问:

你观察过用开瓶器开饮料瓶的过程吗?

(2)①简单讨论实验要求

②学生实验:

仔细观察开瓶器和盖子的运动过程并记录下来。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教师提问:

▲开瓶器是杠杆吗?

▲如果是,你知道它的重点和力点在哪里吗?

能把它画下来吗?

⑤板书反馈

(3)讨论:

打开油漆桶的铁条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在工作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生结合画的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4)小结:

相同的是都有三点和能节省力量,不同的是支点位置不同。

三、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生谈话:

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

2.你能说出这些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3.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分析这些杠杆,你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吗?

四、小结延伸

 

3杠杆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各部分的名称,会使用杠杆尺做杠杆的探索性实验;

2、尝试将杂乱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

3、按照能否省力的标准,将身边的一些杠杆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力,什么情况下不能省力。

三、教学难点:

将实验数据进行归类,认识杠杆的工作原理。

四、课前准备:

杠杆尺、钩码、标尺、一些杠杆的实物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撬桶盖示意图,学生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

杠杆能用小小的力量完成了不起的工作,那它为什么能省力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2、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观察杠杆尺的结构,将其与杠杆进行对比,认识杠杆尺也是一种杠杆。

让学生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用手在右边将杠杆撬起来,将手换成钩码试试。

体验到可以将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成重物,右边的钩码看成所有的力。

3、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

让学生阅读教材P6“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实验,让学生尝试实验,用多种方法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交流记录到的情况。

设问:

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力点离支点越远,就会把左边的重物撬得越高。

4、改变杠杆尺的状态研究

让学生在杠杆尺的两边随意挂上一些钩码,观察两边钩码的情况并(不同的小组负责其中的一类)分类填写到下边的表格之中:

表1

右边钩码(所用的力)比左边少而撬起左边钩码的情况

左边钩码情况

右边钩码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表2

右边钩码(所用的力)比左边多而撬不起左边钩码的情况

左边钩码情况

右边钩码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各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情况,并将最后一次的实验装置在讲台上分为两类,进行展示。

观察用较少钩码就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

观察用了较多钩码还不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尝试说说规律。

文字描述杠杆的工作原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使用这种杠杆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1.4螺丝刀里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使用螺丝刀工作时可以省力;

2、知道螺丝刀和方向盘等都是一种轮轴;

3、通过实验知道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4、能指出生活中的一些轮轴及轮和轴两部分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知道在轮轴的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三、课前准备:

螺丝刀、钩码、机械实验盒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

让学生们分别用一大一小两把螺母刀拧出木板上的两颗螺丝钉,说说用力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螺丝刀两把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两把螺丝刀转同一颗螺丝用力大小却不相同,可能与什么有关?

将学生引导的注意力到刀柄直径大小上来。

2、轮轴的实验

教师演示用两个圆轮组成一个轮轴,认识两个部分的名称。

学生仿装轮轴,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观察。

改变轮或轴的大小,对比变化。

让学生尝试将“轮”上挂的钩码作为“所用的力”,将“轴”上挂的钩码作为“重物”,所说轮轴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不省力。

解释大小螺丝刀转螺丝用力大小不一样的原理。

3、扩展练习。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轮是哪个部位?

轴是哪个部位?

 

1.5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课题

1.5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2.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动,定滑轮的不同作用。

3.学生合作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难点:

认识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及手段

滑轮器材测力计

共享备课(设计者:

杨志宏)

主体完善

一.引入

1.出示升旗图片,讲述升旗的过程。

(升旗手讲述)

问:

为什么向下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

2.学生讨论。

二.研究定滑轮

1.出示定滑轮装置,学生观察。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装配定滑轮。

2.观察定滑轮是怎样运动的。

(用测力计提升)

3.小结。

固定的,不能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4.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A.能改变用力方向。

B.不能省力。

5.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三.研究动滑轮

1.出示动滑轮,观察动滑轮的运动情况。

(学生根据演示,装配动滑轮。

2.小结。

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学生重点研究)

制定一个探究计划,画出示意图。

应用测力计。

四.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1.引导思考:

如果把滑轮看作是一种杠杆,能找到那三个点吗?

2.能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不同作用吗

3.交流总结:

结合示意图说说。

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五.完成作业。

 

一.在做动滑轮的实验中要注意考虑到摩擦力的存在。

它会影响实验的成功。

二.动滑轮的实验,在器材的选择上有些难度。

三.本课可以先不考虑使用测力计。

用砝码演示比较直观。

四.用杠杆原理解释。

主要是启发学生找到支点的位置。

 

1.6起重机

 

教学课题

1.6起重机

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2.能解释起重机吊重物的原理。

3.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难点:

起重机的原理

教学准备及手段

滑轮重物

共享备课(设计者:

杨志宏)

主体完善

一.了解起重机在生产中的资料

(图片模型影像资料)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组装滑轮组是本课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的能力。

1.组装一个滑轮组,实验。

2.在滑轮组上挂100克的重物。

学生说说需要多少力才能吊起来。

3.增加一个动滑轮,实验。

吊100克的重物需要多少力。

记录数据。

三.玩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作为本课的一个学习内容的补充。

1.说明游戏规则。

2.安课文介绍的材料,请两位学生进行游戏。

3.让游戏的学生把感受告诉大家。

4.分析,交流。

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5.学生尝试用了解的知识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6.小结。

四.完成作业。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滑轮组的安装方法。

 

 

7在斜坡上

教学目标:

1、能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试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提升情况。

教学难点:

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材料准备:

学生:

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5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平头和尖头铁钉、螺丝钉等各四枚、螺丝刀、铁锤每小组一份。

老师:

相关图片和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重物和高台的图片,问:

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工人叔叔比较轻松地把这个重物木箱搬到高台上去?

2、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机械的知识想出办法,教师追问:

为什么?

从而给予肯定和鼓励。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入最简单、最方便的斜面装置,追问:

为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经验进行迁移,用多种生活的实际经验来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二、探究斜面作用。

1、实验研究:

斜面的作用(不同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的情况)。

(1)同学们认为斜面可以省力,但是万一有同学说用斜面拉不省力,我们怎么说服他?

(2)怎样研究呢?

能拿出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案来吗?

(3)小组讨论,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研究计划。

我们的研究计划

(一)

 第___组  ____月____日

研究的问题

猜想的结果

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的材料

(4)小组交流注意事项:

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②拉动方向需与斜坡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手别放松,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5)领取记录表,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6)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和结论。

(7)指出这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叫“斜面”。

它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

2、实验探究二: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上提升的情况)。

(1)我们的同学真能干,用科学的实验和数据作了最有力的证明。

那同学们在研究中有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或者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侧重于研究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坡高一定,坡长不同(即坡度不一)的省力因素,讨论假设猜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小组讨论研究计划:

我们的研究计划

(二)

 第___组 ____月____日

研究的问题

猜想的结果

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的材料

(4)小组设计,交流。

(5)领取实验记录单,小组实验。

(6)汇报交流实验数据和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坡度越大(坡高一定,斜坡越短),斜面越不省力;坡度越小(坡高一定,斜坡越长),斜面越省力。

(7)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想更省力,可以怎么做?

尽可能地让坡度变小(坡高一定的情况下,把斜坡铺设的长一点)。

三、联系应用

1、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对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它制作简单,使用省力,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用你的“智慧眼”把它们找出来吗?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适时投影展示应用斜面的图片(盘山公路、剪刀、斧头、螺丝钉等),请学生解释其工作原理。

螺丝钉有解释可以用卷纸的方式进行演示。

四、总结拓展

1、课堂小结:

学习到这儿,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拓展研究。

(1)拓展练习:

斜面原理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运用,我们刚才找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继续探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创新设计: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运用斜面原理进行改进。

(3)课外探索:

实验研究二中,我们研究了坡度因素,还会有哪些因素呢?

怎样做可以更省力?

五、整理器材

附:

实验记录单

研究记录单

(一)

 第___组____月____日

序号

重物

用力情况

直接提(牛顿)

用斜面拉(牛顿)

1

 

 

 

2

 

 

 

3

 

 

 

 

 

 

 

研究发现及结论

 

 

研究记录单

(二)

第组月日

项目

直接提用力

(牛顿)

斜面上用力(牛顿)

支点20厘米处

支点60厘米处

支点100厘米处

用力大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

 

 

 

 

研究发现及结论

 

 

板书设计:

坡度越大(坡高一定,斜坡越短),斜面越不省力。

坡度越小(坡高一定,斜坡越长),斜面越省力。

 

8、我的自行车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在发现自行车众多机械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培养合作研究的习惯。

3.科学知识:

能够发现自行车上应用的机械原理。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上应用的机械原理。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

(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

(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

【教学建议】

本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对自行车研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提问题,从探究摸索中发现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上的具体运用。

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各部件名称和应用的机械原理。

一、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简单的机械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2.对自行车初步认识。

·统计:

我们班会骑自行车的同学有哪些?

·教师介绍:

我国是全球自行车最多的国家。

·出示自行车图片:

·说一说:

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名称。

·议一议:

骑自行车比起开汽车有哪些好处?

自行车是城乡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自行车不需要能源,没有污染。

·想一想:

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二、观察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原理。

自行车上面究竟有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呢?

今天我们就来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

1.讨论:

如何观察研究自行车?

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A.组内要分工

B.观察要有顺序

C.可以动手操作

D.要有观察记录

E.要注意安全

……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师下发记录表格。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发现

龙头(车把)

轮轴

轻松地控制方向

 

 

 

 

 

 

 

 

 

 

 

 

 

 

 

 

 

3.学生到指定场地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现场巡回指导。

4.交流、整理观察结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投影出示记录表格。

其他各小组补充记录别人发现而本组没有发现的内容。

三、小结延伸

1.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自行车上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回顾上节课发现的自行车上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及所起的作用。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龙头(把手)

轮轴

轻松地控制方向

踏脚板与齿轮

轮轴

省力

刹车

杠杆

省力

大车轮与小车轴

轮轴

加快速度

大齿轮与小齿轮

轮轴

提高转速

螺丝与螺帽

斜面

省力

……

……

……

2.师:

那么,这些自行车上的机械是如何工作的?

为什么会省力或加快速度?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自行车上的机械问题。

二、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

a.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小组讨论: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小组的研究问题。

师提示可以参考课本P17三个同学的发言。

全班交流各组选择的研究问题。

b.制定研究计划。

让我们来写个研究计划吧!

你觉得研究计划应该包含哪些部分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引导明确研究计划应包括:

·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数据记录

·研究的成果

出示一份研究计划,供学生参考:

我们的研究计划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

车把与“羊角”轴组成的轮轴。

研究的目的:

车把带动“羊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