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543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docx

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

2018届江苏省前黄中学、姜堰中学、溧阳中学三校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卷(十二)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________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

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________,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

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________。

A.盘桓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B.盘踞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C.盘桓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D.盘踞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C.书成医国千秋药,道是匡时一座山。

D.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B.加快药品注册、研发、上市销售的国际化步伐,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跨境研发合作平台,推动仿制药产业国际化。

C.对阡陌纵横的农业中国来说,清明是“浸种耕田莫迟延”的节气,人们勤劳耕作,播种希望;对借景抒怀的文化中国来说。

清明是“游子寻春半出城”的季节,草长莺飞之时,“风乎舞雩,咏而归”。

D.为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去年在中国举办了G20杭州峰会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开出了“中国药方”,在各国和国际组织中达成了广泛共识,赢得了一片掌声。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照这种情形而论,我以为对着一块长约十五英寸的长方形木牌表示尊意,其尊敬程度和英国把英王肖像印在邮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①崇拜祖先所用的礼仪造成一种宗教的形式,非常自然而且合理

②因为凡属信念是不能没有表现方式的

③它不涉及神怪,所以崇拜祖先不妨和信仰基督仙佛或回教神道同时并行

④至于它的非宗教方面就在于它里面很少超自然的成分

⑤中国的祖先崇拜,曾被某些作家称为一种宗教,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对的

A.⑤④③①②B.⑤④②③①C.①②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

5.对下面这个小故事的寓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打伞走过,这人说:

“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

带我一段如何?

”和尚说:

“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

“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

“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所以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便走了。

A.自助者才有天助,何必“创造条件”求别人来“度”。

B.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想不被雨淋,首先应自己找伞或寻找屋檐。

C.“度”人不一定是授人以伞,和尚其实是用禅的智慧“度”了这个人。

D.不愿意帮别人的人就像这个和尚一样,总会找到各种拒绝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魏仁浦传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

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

“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

”因慷慨泣下。

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

“不贵达,不复渡此!

”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吏,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

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

会契丹主殂于真定,仁浦得脱归。

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谨厚,善书计,欲留补牙职。

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

重威遣骑追之,不及。

汉祖起太原,次巩县,仁浦迎谒道左,即补旧职。

乾佑末,隐帝用武德使李邺等谋,诛大臣杨邠、史弘肇等,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

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

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曰:

“朝廷将杀我,我死不惧,独不念麾下将士乎?

”仁浦曰:

“侍中握强兵临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图害忠良,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将奈何。

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

”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

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

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

周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检簿视之。

仁浦曰:

“臣能记之。

”遂手疏于纸,校簿无差,周祖尤倚重焉。

周祖大渐,谓世宗曰:

“李洪义长兴节镇,魏仁浦无遣违禁密。

”世宗即位,欲命仁浦为宰执,议者以其不由科第,世宗曰:

“古人为宰执者,尽由科第耶?

”遂决意用之。

宋初,进位右仆射。

开宝二年春宴,太祖密谓仁浦曰:

“朕欲亲征太原,如何?

”仁浦曰:

“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

”从征太原,中途遏疾。

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赠侍中。

仁浦性宽厚,接士大夫有礼,务以德报怨。

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

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

“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

”力保全之。

当时称其长者。

世宗朝近侍有改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

淮南之役,获贼数千人,仁浦从容上言,俾隶诸军,军中无滥杀者。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济河沉衣中流     济:

渡,渡过

B.侍中握强兵临重镇  临:

统管

C.令检簿视之  检:

查看,查验

D.俾隶诸军  俾:

统率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殂:

死亡。

中国古代等级森严,指称死亡也因人而异,天子死亡叫“崩”,诸侯死叫“薨”,而“殂”字各色人等都可以使用,文中就用在了契丹君主身上。

B.道左:

道路左边,引申为道路旁边。

我国古代座位以左为尊,官位以右为尊,所以有“虚左以待”“无出其右”等说法。

C.科第:

科举及第。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武帝时开始出现,唐朝时真正成型,明清时已经十分完备。

D.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文中出现了“汉祖”“周祖”“宋太祖”三个称谓,魏仁浦就曾经历了汉祖、周祖、太祖所在的三个朝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为杨、史雪冤。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徽与仁浦并居,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周祖临终交代世宗:

“魏仁浦无遣违禁密”,要求世宗不要对魏仁浦隐瞒皇家秘密,周祖这样说是因为在他眼里魏仁浦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不超过3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0~11题。

送沈下贤①谪尉南康②

张 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

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

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①沈下贤:

吴兴人,张祜好友。

②南康:

今属江西赣州市。

10.白居易诗云“从头便是断肠声”,请分析张诗首联的这一特色。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多于在庾之粟粒。

(杜牧《阿房宫赋》)

(4)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6)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7)岂无山歌与村笛?

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遁世无闷。

(《周易》)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车过古战场

杨 绛

①钱穆先生在一篇文章里提及曾陪“钱锺书夫人”同赴北京。

他讲的是一九三三年初秋的事。

我还没有结婚,刚刚“订婚”,还算不得“钱锺书夫人”。

②我那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外文系,马上就要开学。

钱穆先生在燕京大学任职,不日也将北上。

我未来的公公在散席后把我介绍给“宾四先生”,约定同车北去,请他一路照顾。

其实这条路我单独一人也走过一次,自以为够老练了。

动身那天,默存送我到火车站和宾四先生相会,一同把行李结票,各自提着随身物件上车。

③那时候从苏州到北京有三十七八个小时的旅程。

轮渡还在准备中。

到那年冬天,我从北京回苏州,才第一次由轮船载了车厢过江(只火车头不过江)。

但那年秋天,火车到南京后,已不复像以前那样需换站到下关摆渡,再上津浦段的车。

南北两站隔江相对。

车厢里的人和货车里的货全部离开火车,摆渡过江。

记得好像是货物先运过去,然后旅客渡江,改乘北段的火车。

宾四先生和我同坐在站上的椅子里等待,看着站上人伕像蚂蚁搬家似的把大件、小件、软的、硬的各项货物(包括一具广漆棺材)抬运过去。

宾四先生忽然对我说:

“我看你是个有决断的人。

”我惊问:

“何以见得?

”他说:

“只看你行李简单,可见你能抉择。

”我暗想,你没看见我前一次到北京时带的大箱子、大铺盖呢,带的全是无用之物。

我这回有经验了。

可是我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谦逊几句,只笑了笑。

④我们买的是三等座席,对坐车上,彼此还陌生,至多他问我答,而且大家感到疲惫,没什么谈兴。

不过成天对坐,不熟也熟了。

到吃饭时,我吃不惯火车上卖的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所以带匣儿饼干和一些水果。

宾四先生很客气,我请他吃,他就躲到不知哪里去了。

后来我发现他吃的是小包的麻片糕之类,那是当点心的。

每逢停车,站上有卖油豆腐粉汤之类的小贩,我看见他在那里捧着碗吃呢,就假装没看见。

我是一个学生,向来胃口不佳,食量又小,并不觉得自己俭朴。

可是看了宾四先生自奉菲薄,很敬重他的俭德。

⑤车过蚌埠后(这段路程的来往方向记颠倒了,原文不再修改,谢谢读者指正),窗外一片荒凉,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庄稼,没有房屋,只是绵延起伏的大土墩子。

火车走了好久好久,窗外景色不改。

我叹气说:

“这段路最乏味了。

”宾四先生说:

“此古战场也。

”经他这么一说,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

我对绵延多少里的土墩子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宾四先生对我讲,哪里可以安营(忘了是高处还是低处),哪军可以冲杀。

尽管战死的老百姓朽骨已枯、磷火都晒干了,我还不免油然起了吊古之情,直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在望,才离开这片辽阔的“古战场”。

⑥车入山东境,车站迫近泰山,山好像矗立站边。

等火车开动,宾四先生谈风健了。

他指点着告诉我临城大劫案的经过(可惜细节我已忘记),又指点我看“抱犊山”。

山很陡。

宾四先生说,附近居民把小牛犊抱上山岗,小牛就在山上吃草——我忘了小牛怎么下岗,大约得等长成大牛自己下山。

⑦我对宾四先生已经不陌生了。

不过车到北京,我们分手后再也没有见面。

我每逢寒假暑假总回苏州家里度假,这条旅途来回走得很熟,每过“古战场”,常会想到宾四先生谈风有趣。

一九九一年一月

(选自《杨绛散文》,有删改)

【注】本文是作者读报得知钱穆先生以九十六岁高龄在台北逝世的消息后写的。

 

13.请简要概括钱穆先生的形象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题为“车过古战场”,为什么从第⑤段开始才写古战场?

请简要分析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试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君子文化

钱念孙

①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国人尊崇的君子人格。

②“君子”一词在西周时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③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

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比照中予以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这就告诉我们:

君子一方面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的小人判然有别。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④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轨迹的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

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

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孔子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

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⑤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

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⑥这种“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有关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大众。

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⑤段中,作者举西方文化的例子对论述儒学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孔子打造君子人格的目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天,狐狸在翻过篱笆时,不小心脚滑了一下差点儿掉下去。

万幸的是,它抓住了一株蔷薇,可是它的脚却被蔷薇的刺给扎伤了,还流了好多血。

于是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

“你这么做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啊,你怎么反而用刺扎我的脚呢?

蔷薇笑着回答道:

“狐狸你错啦,我天生就带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所以才被我刺到的。

 

2018届高三年级江苏三校联考卷(十二)

语文附加题

(时间:

30分钟 满分:

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齐梁以降,病以声律,类俳优然,沈宋而下,裁其句读又俚俗之甚者自谓灵均

以来此秘未睹此可笑者一也。

李义山喜用僻事、下奇字,晚唐人多效之,号西崑体,

殊无典雅浑厚之气,反詈杜少陵为村夫子,此可笑者二也。

(选自李纯甫《西岩集序》,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2.“灵均”“李义山”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2分)

23.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作者觉得唐代诗人可笑的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人物,“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是他奉行的人生哲学。

B.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贯穿了《老人与海》整本小说。

这个人物既帮助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桑地亚哥的同情怜悯,又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积极乐观的未来。

C.《三国演义》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起到了映衬作用。

比如隆中之地,卧龙岗上,山清水秀,猿鹤相亲,松竹交翠;此中之人,个个超凡脱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诸葛亮的高洁品质,与这样的环境不无关系。

D.《哈姆莱特》取材于文艺复兴时期丹麦史中的一个古老的故事,通过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

E.《边城》中的祖父是一位阅尽世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硬扎结实”,因此在摆渡的职务上毫不儿戏,他把对不幸女儿的哀思寄托在对翠翠的关爱上,希冀排解孙女的凄凉迷茫,却并不理解她的躁动情感。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祈福”中,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