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6553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docx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中学2,学科:

数学

3,课时:

1

4,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预习教材85-87页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

通过具体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内容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单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而且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可以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认识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同时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用baidu网上搜索:

“有关克和千克认识”的相关教学材料,找很多教案做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baidu搜索在网上找到“有关克和千克认识”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教具准备:

盘秤(1台),袋装大米,袋装绿豆,袋装果冻,袋装鸡精,一包盐,板蓝根冲剂,肥皂一块,2分的硬币若干枚。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运用教材中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背投,展示【XX图片】搜索的图片,使知识形象化。

3.合作式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称重器材,体验物品称重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5.1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

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

有没有买过水果的?

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生:

选好后,拿到秤上称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

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呢?

(一壶豆油和一包饼干)

 

(师揭示: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的;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5.2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

1袋这样的盐就重1千克。

(2)掂一掂:

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

请小组长轻轻拿出盐,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

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

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

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果冻。

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提示:

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盐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

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大米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有些小组认为绿豆不足1千克,它的质量标识被贴住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绿豆觉得比盐轻些)

 你们掂得准不准咱们还是得验证一下。

怎么验证呢?

用秤称一下,咱们先介绍常见的几种秤。

补充:

认识秤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吗?

(媒体出示:

常见的秤wenku.baidu./view/ff8eb433a32d7375a41780b1.html)

(4)称一称老师用盘秤称。

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

(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物品?

(重2千克)

咱们来验证一下这袋大米是否重1千克?

(经过验证得知:

大米重1千克。

还有这袋绿豆,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感觉比1千克轻,经过验证:

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

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5)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小组自由发言,集体订正)

3.认识感知1克

 

放映图片,疑问引入: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么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

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

开始吧。

(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

(非常轻)与1千克比呢?

(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

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

 

 4.克与千克的关系

一袋盐,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

(1000克)

一袋盐10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

(2000克)板书2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

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

(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

(数字2)那就是几千克?

(就是2千克)板书2千克

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呢?

(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

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

1千克=1000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盐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5.3巩固拓展

 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教材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1)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

教材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

教材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

(两枚2分的硬币)(网址:

image.baidu./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44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7%E4%C4%F1&s=0)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100千克相当于什么呢?

(100袋1千克的盐)它一个蛋就约1500克。

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

(三袋500克的盐)(网址:

image.baidu./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4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D%D2%C4%F1&s=0

 

3)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

3、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

就是教材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在【XX图片】里搜索到的图片进行引入,再现了形象画面,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课堂,并且使课堂气氛显得非常和谐,在关注知识结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完善、巩固,充分利用XX的搜索功能辅助教学。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特点:

难度不大,知识点宏观化,易于理解。

整体上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式教学方法作为设计的初衷,并以多媒体及直观教学加以辅助。

通过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而使整堂课显得很顺畅自然,学生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锻炼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图片、视频等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baidu.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搜索功能。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XX省学校:

灵寿县北洼乡西孙楼小学XX:

王玉环

电子:

wangye360163.

通讯地址:

XX省XX市灵寿县北洼乡西孙楼小学数学(王玉环)

本人2006年考入XX师X学院,2010年毕业后在灵寿县北洼乡西孙楼小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年半的教学经历,自己已经深深的喜欢上教师这一行业,并决心锻炼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我认为作为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学出色,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自己也正在从这三个方面来完善自我。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自己的付出会有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