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604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docx

兰亭集序理解性默写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

,,。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赤壁赋

理解性默写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

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7、【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8、【赤壁赋】中,些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

9、【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

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而你我只是{ 举匏樽以相属}。

1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成语沧海一粟由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演化而来。

3、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的观点。

4、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5、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6、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7、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8、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9、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

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 举匏樽以相属。

10、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      ,常在于险远,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     ,可以无悔矣,      ?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0、《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      ,      ,      ,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夫夷以近 , 则游者众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险以远, 则至者少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0、《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一句话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很相近,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吹洞箫者”的箫声效果。

(4)《兰亭集序》中作者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

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二是“躁者”:

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