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6916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docx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AB.BC.CD.D

2.在反应X+2Y→M+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M。

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

A.

B.

C.

D.

3.已知:

,CaCO3

CaO+CO2↑。

取12.9gMg(OH)2和CaCO3的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B.y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z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3

CaO+CO2↑

D.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

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B.BC.CD.D

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1

10

9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

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B═C+2DB.A+2B═2C+D

C.A+2B═C+2DD.2A+B═2C+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8.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9.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

10.给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16.7mLB.大于16.7mL

C.小于16.7mLD.无法计算

11.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1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3.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

9

③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④反应后X的质量为0⑤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

4

A.①②④B.③④C.④⑤D.②④⑤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gNO3

Ag

O2

X

反应前质量/g

34

0

10

0

反应后质量/g

0

21.6

m

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15.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16.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水的电解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完全燃烧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1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1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A.

B.

C.

D.

20.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

,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

B.

C.

D.

21.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反应后生成物的分子数之比为1:

1

C.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多D.反应后分子种类不变

23.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9.4

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

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4.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为Bi4Ge3O12)的简称。

已知在BGO中锗(Ge)的化合价与GeO2中锗的化合价相等,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5B.+4C.+3D.+2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碳和80g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_________。

(2)用装置甲进行电解水实验,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

(3)可用______鉴别硬水和软水;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主要起_______作用;经过乙处理的水为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消毒剂高铁酸钾K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5)图丙为海水淡化装置,从微观角度分析,图甲和图丙中都生成气体,两者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27.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

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如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常温下,A、D、G为液态物质,A是一种氧化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

8,B、E为气态单质,C、F、H为固态物质,F物质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H为红色粉末。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9.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F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①A→B+C_________,属____反应(填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E在B中燃烧____________。

30.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写出物质的名称,A:

_____;F:

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

③:

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错误;C、①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②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D、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故选A。

2.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反应的质量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现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那么M与N反应的质量比=22:

18=11:

9,。

根据题意生成4.4gM,那么生成N的质量为11:

9=4.4g:

N,N=3.6g。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4.4g+3.6g-1.6g=6.4g。

故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6.4g:

3.6g=16:

9.故选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12.9g为CaCO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所以x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3、Mg(OH)2和MgO;

B、y点对应阶段为CaCO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3和MgO,根据生成水质量0.9g,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n。

,得m=2.9g,n=2g,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

2g×

=1.2g,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10g;

C、z点表示CaCO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D、若剩余固体为CaCO3和MgO,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不等于36%,D选项错误。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别对比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的前后质量增或减少的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B、C反应后质量增加,说明它们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分别为:

B的生成质量21-10=11g;C的生成质量10-1=9g。

D反应后质量减少,说明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5-9=16g,反应物总质量16g小于生成物总质量(11g+9g),所以A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11g+9g-16g=4g。

因此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详解】

A、根据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11:

9,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设反应中反应物A、D的计量数之比为x:

y。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

因此,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

,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计算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该题较快的解决方法是排除法解答。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甲的质量为:

25g-10g=15g,乙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g,即反应物为甲和乙,而丙和丁为生成物,丙的质量为1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丁的质量为:

15g+5g-11g=9g。

设甲的化学计量数为a,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b,则可以得出比例式为:

=

,所以

=

,设生成物中丙的化学计量数为c,丁的化学计量数为d,则可得比例式为:

=

,所以可以得出

=

,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C+2D,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故选A。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

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

2CO2,反应物由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①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错误。

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正确。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正确。

⑤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

C。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消耗了氧气,但密闭容器中的氮气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图②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故选项B不正确;

C、图③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短,无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长,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故选项C不正确;

D、图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1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仰视测得的值比真实值要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所以开始时量筒中液体的量大于29.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2.3mL,所以倒出的液体的量大于16.7mL。

故选:

B。

【点睛】

量筒读数时正确读数方法应为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小,俯视读书会使读得的数比实际体积偏大,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

B。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6.4g-5.2g=1.2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7.2g-4.0g=3.2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g-1.2g=2g,故x的数值为3.2g-2g=1.2g。

【详解】

A、x=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2+40+5=待测值+24+8+23,可求得待测值=0,根据反应前后XYZQ的质量变化可知,XZ为反应物,YQ为生成物,。

故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故错误;②该反应中不能确定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故不能确定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错误;③由前面的分析可知,XZ为反应物,故错误;④由①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为0,故正确;⑤由表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32,故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

4,正确。

故选C。

1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Ag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13.2g,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

34g×

=2.8g,34g×

=9.6g,则X中氮元素质量是2.8g,氧元素质量为:

9.6g-3.2g=6.4g,故X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1:

2,故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4g-21.6g-9.2g=3.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也可能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带来的水蒸气;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原氧化铜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