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7022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8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27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27讲 区域经济联系

[最新考纲]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特点。

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

(重点)

3.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重点)

4.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

有利条件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④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⑤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⑥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

不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③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重点措施

①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③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④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1~2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表格中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表格中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仔细读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比较可知,A项错。

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比较可知,B项错。

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C项正确。

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不一致,D项错。

第2题,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A项错误。

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项错。

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C项错;黑龙江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D项正确。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3~4题。

3.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4.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从Y轴看,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广西高于全国,说明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

第4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0.80)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0.62)和江苏(0.60)最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不应该大力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降低能耗,D项错误。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北京文综,36(4)

该考点常结合我国东、西部地区区域差异,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发展战略。

难度中等。

考向 区域经济发展

1.(2016·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 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作答。

2.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

经济重心亦然。

(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答案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

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3)区位条件:

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读图可知,1995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经度分布,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可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形成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基础、人才、交通、环境和政策等。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图或统计图表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分析

在调运知识基础上,运用相关知识回答

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2.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一线工程:

西起新疆a轮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后到达b上海。

二线工程:

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意义

3.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示意图

线路

北线工程

中线工程

南线工程

起点

A山西、内蒙古的火电

B黄河上游的水电

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

E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火电

终点

京津唐地区

华东地区

广东

(3)经济意义:

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如下图。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

如: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③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④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②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③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读下面的简图,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1~2题。

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水源B.资金

C.天然气、电力等能源D.先进技术

2.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答案 1.C 2.B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

4.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受水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调水工程应尽量避开起伏大的地形,所以地形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4题,我国南水北调的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缺水问题,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

受水区可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

盐碱化是大水漫灌引起的,与地下水位下降无关。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紫气东来,绿色管道开工,总揽全局发展,东西双赢。

下面为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

(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3)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炭的2/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价格,以促进西部发展?

答案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从全国角度看,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3)不能。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和进口天然气比较,其开发利用的优势是价格低,而其他方面多为劣势,若提高价格,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就会失去比较优势,继而失去市场。

6.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工程。

(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

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风沙危害严重B.农业基础薄弱

C.水资源短缺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 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3)D

(4)对东部: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西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41(4)(5)

以大型工程为素材,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考查资源调配的背景、线路选择和影响。

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

考向一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④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③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②说法正确,故选D。

第2题,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长江口入海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

故选A。

3.(2015·广东文综)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

解析 第

(1)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生态、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2)题,该区域工业发展的措施实质上就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污水净化排放、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分析南水北调的原因、分别说明其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答题模板分析、回答

考向二 西电东送的背景分析

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5.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6.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答案 4.D 5.D 6.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

第5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

第6题,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考向三 西气东输的背景和选线

(2017·广州五校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增加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8.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9.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欧洲B.俄罗斯

C.新加坡D.日本

答案 7.B 8.A 9.B

解析 第7题,图中西气东输管道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区,可以作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但这会增加管道建设成本,与保护东部生态环境无关。

第8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油气资源消费量大,我国油气资源的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

第9题,从图中可知,①线路来自于我国北部,源地应为俄罗斯。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说明我国天然气分布特点,分析天然气管道走向原因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设问要求指向进行分析、回答

考向四 西气东输的影响因素与意义

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D.人口

11.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纬度地带性变化

答案 10.B 11.D

解析 第10题,注意“经济因素”的要求,图示西气东输的主干管线经过沿线主要城市,反映城市分布影响主干管线的走向。

第11题,西气东输工程从西部内陆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形成沿线自然带的递变,属于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变化。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分析我国西气东输的地理意义

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答题模板分析、回答

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1)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地处我国中东部,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解析 第

(1)题,结合淮南的地理位置,从资源储量、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其优势区位条件。

(2)题,从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状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

1.资源调配的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发展程度、人口多少、浪费、污染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3.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调出地、沿线、调入地、有利、不利

经济角度: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角度: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生态角度:

缓解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生态效益

1.(2018·福州高三月考)2014年10月1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协议,计划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争取2018年竣工。

下图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段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R河的三种主要补给来源。

(2)指出影响图中天然气管道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

(3)说出“俄气东输”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 

(1)雨水、湖泊水和积雪融水。

(2)资源、地形、生态环境。

(3)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增强能源安全性;促进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第

(1)题,图中R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该湖对R河有补给作用;R河流经地区为外流区,大气降水对河流的补给较多;R河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有积雪融水补给。

(2)题,图中天然气管道经过天然气田,表明资源影响线路走向;图中天然气管道沿河谷延伸,表明管线建设受地形影响较大;该管线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