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099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docx

精练精析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必修二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要点名师点拨】

【点拨1】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造成一系列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的促进。

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证明,仅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点拨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

(3)二战后的两极对峙格局,使其拥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4)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国内和国际贸易。

(5)资本主义国家广大民众积极的劳动。

(6)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点拨3】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上有何不同?

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20世纪30年代:

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20世纪80年代: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逐渐扭转了经济颓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但财政赤字急剧上升,成为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

【点拨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什么?

提示:

(1)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但很微弱,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起重要作用。

(2)发展:

一战后特别是在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把它视为一种应付战争或危机的“临时”措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3)普及:

二战后,特别是50年代后,西方国家普遍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全面、持续的发展阶段。

【点拨5】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

提示:

(1)进步性:

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

将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资本有限性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2)局限性:

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减弱。

【点拨6】影响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

(3)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4)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国内和国际贸易。

(5)资本主义国家广大民众积极的劳动。

(6)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点拨7】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什么?

提示: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福利国家的发展

①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六七十年代达到高峰。

②到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③新经济的出现:

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主要特征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并存,经济迅速发展。

【点拨8】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提示: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加大国有经济比重。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和财政、税收以及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社会生产。

【点拨9】如何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提示:

(1)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强了计划调节的能力,但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缺陷,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危机。

科技进步和政府干预只能使周期扩展期延长,衰退期缩短,衰退程度也相对温和。

(2)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结合,生产问题与金融问题结合,使衰退问题更趋复杂化。

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各种失衡、失调、动荡和衰退同步进行。

【点拨10】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有何不同?

提示:

(1)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是“有效需求决定论”。

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2)货币学派的经济主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是货币供应量。

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以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3)供给学派的经济主张是“供应决定论”。

在供给和需求关系上,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出现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

【点拨11】二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

计划指导对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它启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国之路。

典题训练:

1.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沿用前任主席沃尔克坚决反通货膨胀做法的同时,更加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格林斯潘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采用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经济政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实行紧缩政策”“采取‘预防性’的措施”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

2.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强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能力

②调整得以进行是由于生产力的推动

③调整得益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

④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工人阶级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战后资本主义调整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同时借鉴苏联的经验,也是工人斗争的结果。

【典型例题探究】

【例1】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开支调节经济。

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法西斯主义的经济

【解题分析】本题以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经济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解。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执政于二战后,排除C、D两项。

B项在罗斯福新政时已被废止,排除。

答案:

A

【变式训练】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答案:

B

【例2】之所以把20世纪90年代称为美国的“新经济”时代,是因为

A.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

B.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

C.克林顿政府消灭了财政赤字

D.信息技术获得迅猛发展

【解题分析】本题以“新经济”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A项存在知识性错误,排除。

C、D两项与“新经济”的内涵无关,排除。

答案:

B

【变式训练】下列对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此改变

B.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据支配地位

C.美国消除了贫困问题

D.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答案:

D

【学业达标训练】

1.下列属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点的是()

①实行工业国有化②增加政府开支

③大量军事订货④实行优惠税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与西欧不同,美国凭借雄厚的垄断资本,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工业国有化,而是依靠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推动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二战后的美国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A、B、C三项是美国与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排除。

D项只符合西欧,美国依靠的是增加政府开支和大量军事订货、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故选D项。

3.(2009·三明高一检测)为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状态提供新思路的理论是()

①货币学派理论②凯恩斯主义

③供给学派理论④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是反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的思路,故选A项。

4.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B.与里根政府的措施完全相同

C.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

D.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将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相结合,故选D项。

5.(2009·山东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50~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

C.实行计划经济D.倡导“新经济”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二战后至70年代,欧美各国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国采用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但其共同点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项。

6.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采取货币主义政策,在英国进行经济改革。

其主要措施是()

①掀起国有化浪潮②国有企业私有化③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④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⑤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⑥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②③D.④⑤⑥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①③⑤属于工党执政时期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采取的政策。

7.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最近进行了一项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

根据公布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荣获这一称号。

那么,他的贡献主要是为德国经济确立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

A.混合市场经济B.社会市场经济

C.计划指导经济D.政府主导型经济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联邦德国经济政策。

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是社会市场经济,形成于阿登纳政府时期。

8.(2009·宁德高一检测)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

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

B.日本——混合市场经济

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D.英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二战后,英国建立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建立计划指导型经济,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故选C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指标占同期世界总量的比率

材料二里根总统2月18日晚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国情讲话,并提出了他的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出现的繁荣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现象最先出现于什么事件?

(2)上题所提到的现象在二战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3)材料二中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所反映的经济思想与战后初期经济思想是否一致?

为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以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1)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1950年”,然后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归纳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即可。

(2)题实际上提问的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50~70年代的主要表现,只要第

(1)题回答正确,第

(2)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3)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战后初期的经济思想采取的是凯恩斯主义,而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则是采纳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

答案:

(1)主要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事件:

罗斯福新政。

(2)主要表现:

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政策。

(3)不一致。

原因:

二战结束后主要是运用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而里根总统主要是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09·淄博模拟)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

A.政府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由材料中“美国政府”、“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鼓励资本家”、“政府的计划”等信息可知,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巩固和发展,故选A项。

2.(2009·杭州模拟)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

米尔顿·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C.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材料中的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主张与其相反,故答案为C。

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

福利政策或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再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

4.回顾历史,下列属于克林顿施政纲领的是()

A.改革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大规模干预和调节

B.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C.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

D.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美国政府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时期后,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5.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福利制度”、“社会保险”、“保障”等信息可以判断,“这种做法”指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它只会造成政府赤字,不能增加政府收入,故选B项。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某国一个城市的居民深受“统制经济体制”的束缚,无法自由地发展经济和从事经营。

这个城市是()

A.伦敦B.巴黎C.纽约D.东京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二战后初期,日本形成“统制经济体制”,东京是日本的首都,故选D项。

A项位于英国。

B项位于法国。

C项位于美国。

7.1946年,法国政府成立计划总署,莫内负责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1947~1953),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

1954年开始实施第二个计划(1954~1957)。

这说明()

A.法国实行计划经济

B.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经济

C.法国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

D.法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并不能说明就是计划经济。

法国实行的是计划指导型经济,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

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商品和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计划经济作用的同时,强化商品和市场的作用。

这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改革之所以有这种共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商品和市场经济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B.计划经济不符合现代的经济发展规律

C.适应各自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是永恒的经济政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二战后两种制度的改革都重视了商品、市场和计划的作用,排除A、B两项。

对计划和市场的不同重视程度,反映了各自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故选C项。

D项存在明显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9题10分,第10题16分,共26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限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

材料二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

“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存货币,开办航运,经营铁路。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

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在西欧也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

国家影响垄断竞争的实践,并对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比例有意识地施加影响……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1)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2分)

(2)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什么变化?

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要充当这种角色?

(4分)

【解析】本题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主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1)题要抓住“正义的法律”、“听其完全自由”、“完全解除”等信息来分析。

(2)题要结合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来分析概括。

第(3)题要依据材料三中“基本矛盾激化”、“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等信息来分析回答。

答案:

(1)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营,政府不干预经济。

(2)变化:

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

原因:

自由放任原则已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竞争和经济危机的局面。

(3)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参与再生产过程。

原因:

传统的经济体制暴露出了弊端,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10.(探究创新)下图反映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失业情况。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失业率最低点出现在哪一经济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盛行于美国的经济理论是什么?

(2分)

(2)图中所示的失业率最高点出现在哪一经济发展阶段?

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困境?

为改变这种经济状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5分)

(3)在图中所示的哪一经济发展阶段,美国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

这一关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6分)

(4)从上述各阶段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3分)

【解析】本题以美国二战以来的失业情况为切入点,考查二战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对材料解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1)题要依据图示回答第一问,依据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

(2)题要依据图示回答第一问,依据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二、三问。

第(3)题要依据“美国的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推断出这一现象是新经济政策,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第(4)题要围绕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回答。

答案:

(1)①。

凯恩斯主义。

(2)②。

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

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③。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基本上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教师备课资源

1.二战后美国建立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主要有()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②政府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③政府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④实行工业国有化,刺激生产和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①②③都是二战后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④是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故选A项。

2.(2009·临沂模拟)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