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108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新人教版

一、(2012年浙江衢州)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生了多重耐药性。

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

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

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卡、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知道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

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

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

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

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出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

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

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

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

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

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根据《科学24小时》等资料改编)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

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

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有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5%左右。

2.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

(3分)

3.在第③段段首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

(2分)

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4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卡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二、(2012年福建福州)

海光

①上过夜的人们,常有机会欣赏绚丽的海光。

海光,是海洋生物发出光亮的自然现象。

有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乌贼,都有这种发光的代表。

②细菌小得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外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

科学家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光学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

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目瞪口呆。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

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

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

小虾中的磷虾,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

试想,一尾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

④海洋生物发光,有的是它们呼吸时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如细菌;有的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如小磷虾、糠虾等,个子小,体力弱,没抵敌武器,只好突然发光把敌人照得“眼花缭乱”,自己抓住良机逃之天夭。

⑤有的生物发光,是为了给自己照明,寻找食物,同时也引诱喜欢光亮的生物游拢过来,捕而食之。

比如,生活在海底的安康鱼,头大似钟,口大如斗。

头顶上有一根由背鳍的鳍条演化而成的“钓竿”,伸到头部前面来。

“钓竿”末端是发光器,能发出诱惑力很强的光芒。

附近的鱼儿经不起这种引诱,满以为是“一盘美餐”,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来,只见安康将“钓竿”往嘴边一抽,倒霉的鱼儿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吸进去。

⑥还有一些生物把发光作为引诱异性的信号。

如发光多毛类动物中的裂虫等,在性成熟时,每逢风和气暖,月儿当空,雌的先破门而出,从海底缓缓升上水面,一路施放火球。

雄的早就睁大眼睛窥视着上面水层,一见火球升起,知道是伴侣在召唤,便争先恐后冲上去,举行“灯光婚礼”。

⑦海洋生物发出的光,热量消耗少,发光效率高。

日光灯、霓虹灯、高压水银灯、电视机的荧光屏、手表上的荧光字码盘等等,都是受到海洋生物发光的启示研制出来的。

(选文有改动)

1、选文②-③段介绍海洋生物发光的两种方式,一是,二是。

(4分)

2、请简要概括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

(6分)

(1);

(2);

(3);(4)。

三、(2012年浙江宁波)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12分)

【百家争鸣】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

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

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

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

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引自互联网)

【权威调查】2010年、2011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2010年

4.25本

0.73本

16.78分钟

12.07分钟

2011年

4.35本

1.42本

14.85分钟

16.64分钟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媒体信息】

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

鄞州万达的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

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

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英国诗人多恩说:

“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现代金报》2012年4月22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

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喜爱阅读的不仅只有加拿大人,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

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

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宁波晚报》《现代金报》)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请用一句话概括。

(2分)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阅读上述材料,推断民营书店衰弱的若干原因。

(4分)

4.阅读【它山之石】,结合前几则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至少两点)(4分)

四、(2012年四川南充)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

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

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

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

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

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

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

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

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

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

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2分)

答:

2.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答: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分)

答: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请写出来。

(至少写两条)(2分)

答:

五、(2012年山东临沂)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

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

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

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

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4分)

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它有什么作用?

(3分)

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4.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3分)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六、(2012年山东聊城)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

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

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

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

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

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

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

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

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2分)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4分)

七、(2012年牡丹江)

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⑴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

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

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毁灭”的第一周

⑵人类突然消失后,全世界核电站紧急用燃料一周内将用完,柴油发电机无法工作,导致核反应器外的水无法循环冷却。

随后,全世界几百个核反应堆将发生灾难,核反应堆冷却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由于失去燃料供应,将会全部罢工,核反应堆将一个接一个由于过热而燃烧、熔化甚至爆炸,地球上将同时发生数百起切尔诺贝利式的核泄漏灾难。

城市建筑将坍塌

⑶沿海城市将最先“覆灭”。

因为抽水用的水泵不再运转,地铁、地下公路等地下世界将成为水世界。

⑷水和野草从根基腐蚀掉整个城市,任何用木头建造的建筑物将开始坍塌,尤其是在白蚁繁盛的地区。

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内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在一个世纪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将生锈腐烂掉。

⑸玻璃和钢结构建筑会在200年之内倒塌。

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

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⑹500年后,城市的核心区已被森林所覆盖。

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

地球重新变成动植物的天堂

⑺当人类消失后,一些依赖人类生存的动物将会遭受苦难,譬如老鼠、蟑螂、八哥、母牛、绵羊和其他农场动物。

寄居人类身上的头虱将会在一年之内灭绝,艾滋病毒也将从地球上绝迹。

地球会变成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上万种濒危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人类文明记录将消失

⑻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几乎不会留下人类曾经存在的痕迹。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它们正巧被掩埋在沙土层中,由于缺少空气和水,它们或许仍可以幸存成千上万年,并且1万年后仍然可以被阅读。

人类最长久的遗产

⑼事实上,在人类的所有发明中,塑料袋也许是最拒绝被大自然力量毁灭的人类遗产之一。

即使过去1万年,大多数塑料袋仍然不会消失。

如果这时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

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他们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⑽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⑾人类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了:

1.全文用了很多表示猜测的词语,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试说说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为什么?

(2分)

⑴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将在20年倒塌,30年后几乎所有民宅都会成为废墟。

⑵100年后,绝大部分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

2.全文用了许多表示事件的数量关系词语,作者这样列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文章最后说这个假设给我们带来了启示,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尾,提醒人们在改造地球时不要忘记什么?

(2分)

4.联系现实,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请你假想一下假如人类消失,地球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文中提过的不可以再写)(2分)

八、(2012年重庆市)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

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

怎么办?

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

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

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

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

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

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

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

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

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

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

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

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

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

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

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

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

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

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有营养?

请具体说明。

(4分)

2.请仔细阅读第②—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

(1)抗坏血酸添加到果蔬汁的作用机理是:

它能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能

(2)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理是:

能抑制亚硝酸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4分)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4.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5.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剂”色变。

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4分)

九、(2012年山东滨州)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

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

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

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

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