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786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 第一章绪论.docx

哲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概括了解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着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特点及其伟大意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教学时间的安排:

8学时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

1、怎样看待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

2、怎样在实现四化建设的过程中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2、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3、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哲学?

4、如何看待实践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需要现代化?

参考书目:

1、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二、四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2、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3、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4、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一章第四、五、六节,第六章第四节,《列宁选集》第2卷。

5、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3卷。

6、列宁: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的学说”一节,《列宁选集》第2卷。

7、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

教学内容安排:

绪论是什么意思呢?

绪论是开头的意思。

也叫绪论、总论、概论、引论、导言、序言,等等。

如:

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开头先有个序;戏剧、电影一开始都有序幕,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举出许多例子。

绪论的作用的是全书的内容作总的介绍,今天我们讲的绪论就是对哲学课的内容作总的介绍。

据此,我们讲三节内容: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我们先讲第一节。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通过学习要把握哲学概念,哲学基本问题,搞清哲学的基本线索。

围绕这些内容,我安排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学哲学,首先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哲学的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爱”和“智慧”的意思。

在中国的古汉语中,曾有“智慧”、“聪明”、“有高深学问”的意思。

我国古代有“知人则哲”(知,通智)的说法,《尔雅·言者》释“哲”字曰:

“哲,智也。

”马克思也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通俗讲,哲学这门学问,人们学习了以后,就会有智慧、很聪明。

一句话,哲学就是教人聪明的学问(Philosophyistheknowledgewhichteachesthepersonintelligent)。

为什么呢?

我们可分析“眼不见为净”这句话。

我们经常讲:

“眼不见为净”。

这种观点是聪明的还是糊涂的?

用哲学的语言说是唯物(materialist))的,还是唯心(idealism)的?

用哲学观点分析一下,辩证唯物主义(dialecticalmaterialism)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objectiveexistence)的,不以人的意志(will)为转移的,不是说因为人们看见了,它就存在,看不见就不存在,也不是因为人们承认它就存在,不承认它就不存在。

否则,就走向反面成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即“存在就是被感知(Theexistenceisbythesensation)的观点,“眼不见为净”正是这种唯心主义的错误。

我们学了哲学就不能坚持这种观点了,这样以来,我们就不就聪明起来了吗?

那么到底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如何理解呢?

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1)什么是世界观(whatistheworldoutlook)

要知道世界观,首先要对世界有一大概的了解。

世界也称为宇宙(Universe)。

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

《淮南子·齐训俗》:

“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来今谓之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就是客观的物质世界(materialworld),就是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世界是指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的永恒运动的物质实体(MaterialSubstance)。

什么是世界观呢?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的观点。

(2)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

能不能说人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呢?

我们说不一定,一般人的世界观并不就是哲学。

世界观和哲学是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世界观是各个人在自身实践(practices)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不自觉的,同时它又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没有经过理论论证,缺乏整体的一致性和逻辑严密性,有些观点还很不稳定,甚至是自相矛盾(theself-contradictory)的。

哲学是专门的学问,是哲学家自觉建立起来的,具有自觉性和系统性(self-consciousnessandsystematiccharacteristic)。

对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可概括为:

世界观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哲学观点,哲学则是系统的、自觉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methodology)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总的普遍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工作方法等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

二者的关系是: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作用于方法论,决定(decide)着方法论;方法论作用于世界观,它促进特定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并直接体现着世界观的内容。

启示:

我们学习哲学,既要弄通它的基本理论,又要善于把理论化为方法,成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naturalknowledge,socialknowledgeandthoughtknowledge)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generalrule)。

学术争论的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和存在(thoughtandexistence)的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和物质(Consciousnessandmatter)的关系以及二者运动的最一般规律。

(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specificallyscience)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指导和基础的关系。

第一,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各自具有不同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哲学离不开各门科学,依赖于具体科学。

另一方面,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各门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二者决不可相互代替。

3、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它们都是对社会存在(socialexistence)的反映,都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但反映的方式,反作用的表现形式又不一样,哲学有自己的特点:

(特殊性)

(1)哲学以概念和逻辑(conceptandlogos)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socialexistence)

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反映社会存在,但反映的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采用政策、规章制度的形式直接反映经济基础(economicbasis)及其社会生活。

而哲学则以概念、逻辑的形式间接反映经济基础及社会生活。

(2)哲学具有世界观的指导作用

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但反作用的方式不同。

政治带有强制性,道德艺术通过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发生作用,哲学反映在普遍的世界观的指导作用上,对统治阶级来说,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基础。

具体说哲学有那些社会功能呢?

第一哲学具有世界观(worldoutlook)功能

第二哲学具有方法论(methodology)功能

第三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信念、理想(faith,ideal),对现实世界具有独特的批判功能,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所得到的启示是:

(1)哲学并不神秘;

(2)必须学习哲学;

(3)学好哲学并不容易。

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概括和总结。

它所研究和涉及问题很多,在众多的问题中,有没有最基本的问题?

如果有,它是什么呢?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Engels)通过对自古以来哲学的复杂斗争状况和哲学发展史的科学分析,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围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了科学精辟的概括: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thoughtandexistence)的关系问题。

”(马选四卷219页)我们如何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呢?

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Whichisthefirstquestion,thoughtorexistence)

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根本对立的两个派别,即唯物主义(materialist)和唯心主义(idealism)。

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和表现,属于唯心主义派别。

那到底谁观点正确呢?

启示:

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monism)哲学。

二元论(dualism)是指认为世界并存着物质和意识两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以法国的笛卡尔(Descartes)为主要代表。

二元论把意识看成是本原,显然夸大了意识作用,贬低了物质的作用,最终导致唯心主义。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unity)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knowability)和不可知论(agnosticsm)的对立,凡是认为有统一性的,即思维能够认识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

凡是认为没有统一性的,即思维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不可知论者。

启示:

我们要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正处在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无非两点;一类是物质观点,一类是精神观点,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能不成为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

(2)二者的关系是任何哲学家都无法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是由哲学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哲学是世界观,它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哲学家们研究现实世界,首先遇到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人与世界的关系如何?

这些问题不能不成为哲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全部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这一点。

(3)如何解决二者关系问题,决定着哲学的根本方向和路线,是研究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这是因为,如果认为存在第一性、存在决定意识(Theexistencedecidesconsciousness),是唯物主义观点,反过来是认为思维是第一性,思维决定存在(Thoughtdecidetheexistence)是唯心主义观点。

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都以此为出发点的。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4)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

启示:

学哲学是否有用呢?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种观点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是完全是正确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古代到当代哲学的发展中不存在一个基本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提出并没有多大意义,相反,甚至还会给以后哲学的发展带来消极作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产生和发展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materialismandidealism)的对立

由于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就把哲学、哲学家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

哲学称两个根本对立的党派,这是哲学上讲的党性原则。

(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派别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ancientsimplematerialism,metaphysicalmaterialismormechanicalmaterialism,dialecticalmaterialism)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自发的朴素的性质。

认为世界上的万物不是神(God)创造的,是原初物质变化的结果。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永恒活火说”,“火—水,土—万物—火”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的“原子论”。

中国的五行论“水、火、木、金、土”等。

记载于《尚书·周书·洪范》之中。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决心冲破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樊篱,提出“知识就是力量”("Theknowledgeisastrength)的口号,试图建立一个促进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新哲学,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养成了人们孤立、静止、片面地观察事物的习惯,把原子(atom)看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形成了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metaphysicsidealism)。

集大成者是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时讲,此不赘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materialism),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subjectiveidealism),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认为主观意识决定客观世界,“存在就是被感知”,代表人物是贝克莱(Berkeley)。

客观唯心主义(objectiveidealism),把客观世界看成是绝对精神(absolutespirit)的产物,代表人物是黑格尔(Hegel)。

信神信鬼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哲学?

第一种意见认为,唯心主义有好东西,这不仅是指其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而且是指唯心主义本身。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里,确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与自身的唯心主义体系相矛盾的,

第三种意见认为,评价唯心主义须区分几个意见:

一是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或哲学观点;二是唯心主义理论和著作;三是唯心主义者。

我们认为,唯心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错误的,它阻碍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对之,辩证唯物主义应加以揭露和批判。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ialecticalmethodandmetaphysics)的对立

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学说。

其特点:

用联系、发展、全面(relation,development,comprehensive)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有三种不同形式:

即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第一个历史形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被称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人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中国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的性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等等。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第二历史形态。

黑格尔提出矛盾(contradictory)是一切运动和生命的源泉,并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选63/三)黑格尔之前康德(Kant)的星云假说,也适合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第三种历史形态。

它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体系,是辩证法历史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是真正彻底的科学的辩证法。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世界,是同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的特点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关系。

哲学上称为两个对立关系,也叫两种对立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和服务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影响和制约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为什么?

第一,解决世界的本原(arche)“是什么”的问题,是解决世界“怎么样”问题的前提。

第二,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是“怎么样”问题的方向。

第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哲学史上存在两大阵营,不存在四军对垒。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结合形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属唯物主义阵营;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结合是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结合是错误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法形而上学

所以不是四军对垒,而是两大阵营、两条路线。

下面分析哲学上派别对立的根源,实际上是两大阵营对立的根源。

3.哲学上派别对立的根源

(1)社会历史根源(socialhistoryroot)

指社会实践(socialpractice)的性质和发展的水平状况。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前,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阶级根源(socialclassroot)。

一般来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发展,同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剥削地位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相联系。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同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革命进步地位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相联系。

(3)认识根源。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subjectiveandobjective)、认识和实践(understandingandpractice)的统一;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historicalinevitability)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发生一次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了,这并不是偶然的,是具体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socialeconomyandclassstruggle)发展的产物

(1)经济条件(economiccondition):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机器大工业逐渐发展,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建立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工业生产,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世界市场的出现,人们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人们之间关系包括阶级关系日益明朗化。

使得人们有可能从总体上把握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

(2)政治条件(politicalcondition)

18世纪末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生产力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资本主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工人失业,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为增加工资和保卫自身权力而进行的两次武装起义。

1836年—1844年于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等民主权利,而进行的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的起义。

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阶级斗争已经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还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的起来的政党的领导,提不出正确的纲领、路线、战略、策略,因而在斗争中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必然导致革命失败。

这就产生了对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需要。

所以,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已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迫切需要,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但有经济条件、政治条件,还有自然科学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naturalsciencalcondition)

18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社会化的大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划时代的重大发现,特别是三大发现,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

细胞学说(celltheory)揭示了动物和植物之间,人和其它动物之间联系以及有机体构造的统一性,同时,也表明生物机体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和发展的,这就宣告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破产。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给形而上学唯心主义(metaphysicsidealism)以沉重的打击,为哲学上论证物质与运动(matterandmovement)不灭原理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达尔文的进化论(thetheoryofevolution)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神创论和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化,证实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三大发现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universalrelation)的,不断发展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不依赖于神、也不依赖于人而客观存在的,这就致命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宗教迷信和形而上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但有社会条件、自然科学条件,还有深刻的理论来源。

哲学史上一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传统、思想,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作

了思想准备,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Germanclassicalphilosophy)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1)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Hegel)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恩格斯指出:

“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最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选三卷63页)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