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456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docx

流产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答案

第十章

1简述商业活动及其特点?

答:

商业活动是指企业的购买、销售/交换和银行的贷款等工作,是商业主体和客体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主体和客体双方围绕商品互相询问、互相试探、互相了解、互相协商等等。

2商业活动的要素?

答:

商人,资金,物资技术设施,信息,管理,商品,顾客。

3简述商业主体及其够成?

答:

是指依据商事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商事活动,享有商事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组织

第十一章

1何谓商品的交易方式,商品的交易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

商品交易方式是指商品经营者实现商品的价值,转移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和手段。

类型:

在商品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从古代社会直至现代社会分别出现了物物交换,货币交易

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电子货币交易。

2批发交易与零售交易有哪些区别?

答:

1)从定义上:

批发交易是指批发交易主体从生产商或其他经营商手中采购商品,再将

其提供给商业用户及其其他业务用户,零售业是指将商品或服务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

动,是商品流通环节的最后1一道环节。

2)从彼此的特点上:

1交易对象不同,批发交易是面向各类用户尤其是商业用户与产业集团零售业是为最终的消费者提供商品与劳动。

2交易金额:

批发交易有最低交易量,因此批发交易每笔比零售交易要大多,但零售交易较为频繁。

3批发交易的双方的购销关系异于稳定,但零售交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较大。

4批发交易的范围比较广而零售交易只有最终消费者这一类购买者。

5批发交易的机构的数量比较少但服务的复盖面积大,零售交易都在店内进行并且设立网点较多。

6批发交易的标的物只用商品而零售交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服务。

3)从功能上:

批发交易:

集散商品,加工整理分拣配送商品,调节功能

零售贸易:

备货及分类,组合商品的功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功能,服务功能,传递信息。

3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的有哪些区别?

答:

1.买卖的直接对象不同

  现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本身,有样品、有实物、看货定价。

  期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期货合约,是买进或卖出多少手或多少张期货合约。

2.交易的目的不同。

现货交易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马上或一定时期内获得或出让商品的所有权,是满足买卖双方需求的直接手段

期货交易的目的一般不是到期获得实物,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从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中获得风险利润。

  

第十二章

1简述流通规律及其内涵?

答:

流通规律是指经济规律的一种特有规律,是指流通产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支配着流通的全过程,体现着流通经济过程必然的发展趋势。

内涵:

1)流通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种特有规律2)流通规律是流通领域运行的特有规律3)流通规律是流通产业在运行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

2简述流通规律的类型?

答:

一商流规律:

1)等价交换规律2)自愿让渡规律3)平均利润规律4)贱买贵卖规律

二物流规律:

1)商品使用价值规律2)自然流向规律3)商品保鲜规律4)节约时间规律

三信息交流规律:

1)价格载体规律2)价格发现规律

四资金流规律五消费群流动规律

六综合流通规律:

1)供求规律2)竞争规律3)生产流通互动规律

3为什么要关注消费流的变化?

答:

没有消费群体就没有流通的过程,在现在市场经济下,流通主体,客体随着消费群体的流动和变化规律而变化,以消费者为向导是流通主体的基本出发点,而流通客体以消费者的偏好而“以需应变”。

所以要关注消费流的变化。

第十六章流通企业制度及其创新

1.简述流通企业及其特点。

答:

流通企业是从事商品(含服务)经营的企业,是实现商品价值、转移商品使用价值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其基本属性仍然表现为经济性。

特点:

(1)、经常与社会各种类型的交易对象打交道。

(2)、大多数为中小流通企业,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企业的主体。

(3)、可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就业机会。

(4)、近年来,流通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拉动民间投资、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2、流通产业的进出壁垒有哪些?

答:

其进入壁垒很低:

(1)、规模经济壁垒。

(2)、技术壁垒。

(3)、成本壁垒。

(4)、政府的规制壁垒。

其退出壁垒也较低:

(1)、退出的技术壁垒。

(2)、退出成本壁垒。

(3)、人力资源壁垒。

3、简述流通企业及其企业类型。

答:

流通企业可根据其企业制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流通企业制度具有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流通企业。

其制度内可分为不同的企业。

(1)、国有性质的流通企业。

其中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国有流通企业。

第二、国有独资流通公司。

第三、国有控股流通公司。

(2)、股份制流通公司。

是指全部资本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有限责任流通公司。

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4)、其他形式的流通公司,大致包括三种:

第一、无限责任流通公司。

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的对公司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的公司。

第二、两合流通公司。

指由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共同组织而成的一类公司。

第三、股份两合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持有股票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

(5)、股份合作制流通企业。

指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一种劳资合一的资本运作方式,持股对象是公司职工,股份合作制流通企业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式。

(6)、集体流通企业。

指指城乡从事流通经营活动的集体组织。

是集体流通组织中的主要形式,是一种本企业和合作经济实体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流通企业。

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农村供销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组织。

第二,农村流通专业合作社——指由同类产品从事商品流通的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7)、私营流通企业。

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流通经济组织。

(8)、个体经营户。

(9)、各种混合所有制流通企业。

第十七章流通产业增长方式

1、简述流通增长方式及其内涵。

答、宏观来看,流通产业增长方式是指人们为了提高一国流通产业的经济效益,根据主客观条件,对一国商业发展的途径以及实现商业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做出的选择。

微观来看,是经营者为了提高流通经济效益,对流通企业各项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做出的选择。

其内涵是指,流通企业是社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商业资产是商业企业的独立存在之根本。

其特性集中体现在资本职能、活动领域、运行模式和获取利润的方式,获取利润的方式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资本。

实现商品的价值与增值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属于商业资本的那部分利润或平均利润。

2、请对我国流通增长方式进行分析。

答、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变客观要求企业经济增长方式随之转变。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流通产业的地位要求国有流通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流通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流通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在商业管理体制和商业企业体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在我国国有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经济实力还存在问题。

例如:

(1)、国有流通企业的经营组织方式的集团化、规模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

(2)、连接农业生产与流通的集产、供、销、服务四位一体的规模化、规范化的商业网络组织体系尚未形成。

国有流通企业增长的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扩张、轻管理。

(2)、重传统管理,轻业务流程再造。

(3)、资金周转率较低。

(4)、产权制度及产权外改革不配套、不完善。

(5)、企业历史遗留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企业挂账包袱、亏损包袱难以消化。

(6)、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7)、地方保护主义,搞大而全和小而全。

3、如何接受我国流通增长方式?

答、一、继续深化流通体制的改革。

(1)、继续深化改革以行政业主管部门为基本框架的政企不分的商业管理体制。

(2)、改革和完善我国商业企业在发展连锁、企业集团等方面的工商税务的注册、管理、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制度。

(3)、进一步深化我国县级国有商业系统的改革,发展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农业经济特色的商业流通模式和管理体系。

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1)、商业信息化的主要有三种模式:

自建模式、共建模式、购买商品软件。

这三种模式选择是为了建立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规模扩张,加强对连锁店的信息管理。

(2)、构建适应商业信息化的组织构架。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组织结构扁平化。

第二、组织结构由集权向授权转化。

第三、商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创新。

(3)、利用商业信息技术提高商业企业的流程控制能力。

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确立优化商业企业业务流程的思路。

第二、利用新技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

三、重视商业品牌战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1)、实施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商业企业品牌经营的四个方面:

第一、老字号的保护与创新。

第二、流通企业品牌战略。

第三、流通企业自有品牌战略。

第四、实施自有品牌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四、重塑良好的供应商与零售商关系。

第十八章流通产业与假日消费

1、简述消费及其消费内涵。

答、消费,又称消费需求。

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物品和服务得到的满足,它表明消费者对消费资料和服务的依赖关系,在商品货币条件下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消费内涵:

(1)、消费不同于居民的货币收入,货币收入需要转化为消费需求;

(2)、消费不等于消费总额,后者是已经实现了的消费需求;

(3)、消费不等于传统观念的消费基金,后者要有一个分配、转化的过程;

(4)、消费不能与欲望。

2、简述消费需求形成来源。

答、

(1)、工资货币收入形成的消费需求。

(2)、由奖金、津贴、补贴形成的消费需求。

(3)、采取不正当手段谋求收入形成的消费需求。

(4)、通过兼职形成的收入转化为消费需要。

(5)、社会集团消费需求。

(6)、政府及社会集团为实现居民实物配给而产生的消费需求。

3、消费与流通产业是何关系?

答、马克思认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

假定分配相对不固定,消费与交换的关系就同消费和流通的关系。

消费决定流通,反过来流通决定消费,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发展过程。

第十九章流通经济效益与评价

1.简述流通经济效益及其三个层次。

答:

流通经济效益是指在组织商品流通中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以较小的流通资源投入取得同量的流通产出效果,或以同量的流通资源投入取得较大的流通产出效果。

投入包括组织商品流通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而产出则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效益的社会性具有与生产领域不同的特点。

流通经济效益按层次来分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宏观经济效益,即流通产业整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中观流通经济效益,即流通产业内部的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各个区域的经济效益。

(3)微观经济效益,即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2.流通经济效益具有哪些特点?

答:

(1)流通业最基本的职能是交换职能,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结合。

(2)流通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速度是决定流通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

(3)流通劳动效率是决定流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4)流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内容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的质量。

(5)流通社会效益是衡量流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6)流通的经营成果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3.流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层次性流通经济效益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等流通经济效益,它们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可比性流通部门行业众多,经营形式、内容和规模差别很大,很难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无法进行具体比较。

(3)评价标准的整体性和标准性在流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有其特殊规定性,反映某一方面的功能,或是从某一方面反映劳动耗费与劳动占用的经营成果的对比关系。

(4)评价对象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评价时要有所区别和侧重,突出重点。

具体来讲,科学合理的流通企业绩效评估标准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具体且可测量;当事人多方认可;具有灵活性;便于计算。

 

第二十章流通竞争环境与市场秩序

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

答: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因为:

(1)竞争是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决定了竞争的存在,而竞争又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2)竞争是竞争主体利益的差别性透过竞争的表象,其实质是交易当事人的利益调整和变化。

交易主体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从而直接影响交易主体采取的措施,使得竞争范围扩大,力度增强。

(3)竞争是买者与卖者利益的对立性买卖双方必然会为争取交易条件而进行较量,最终通过“讨价还价”使买卖双方的利益得到调整和协调,这种调整和协调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市场态势。

2.简述市场竞争的内容。

答:

市场竞争的内容包括:

(1)商品的竞争

商品质量的竞争,其实质是满足用户需要程度的标志,以质取胜,以优取胜。

商品品种的竞争,表现在品种的多样化、系列化、新颖化方面的对比和较量,以多取胜、以新取胜、以奇取胜、以特取胜。

(2)主体要素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要素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复合型人才和综合要素的协调。

(3)业态的竞争流通领域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不同业态之间的竞争,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经营方式的竞争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但是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3.如何看待竞争的性质?

答:

竞争的性质可以看作:

(1)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正当性质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依法经营,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的各种类型的市场竞争行为,而不正当竞争是指在市场竞争中采取虚假、欺骗、损人利己等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损害国家、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

(2)垄断与反垄断垄断包括市场垄断、行政垄断以及两者交织的变种,其主体对市场或相当于市场层次上的经济运作过程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或可以采取排他性的控制对竞争过程进行限制和阻碍。

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和伴生物,竞争产生垄断,垄断限制竞争。

广义的不正当竞争实际上涵盖了垄断的内容,但两者仍然有区别。

相对的,反垄断是指对各种垄断行为的制止和惩治,要开展有效的竞争就必须反对和制止垄断,反对和制止垄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最主要的是法律手段。

保护竞争和反垄断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代表国家权力以及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保护竞争,反对垄断,为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第二十五章、电子商务及其运用

1、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的内涵:

总体而言即交易过程的电子化。

包括:

传统交易电子化与现在交易电子化;直接交易电子化与间接交易电子化;传统货物交易电子化与现在服务交易电子化;竞争性贸易过程电子化与宏观的贸易管理活动的电子化。

2、电子商务本质:

信息科技的引入和应用——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应用,是电子和商务的有机结合,是又一次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冲击。

3、电子商务主体:

商品的提供者。

包括;生产厂商、传统的中间商、现在意义上的网络经营商。

第二十六章连锁经营及其运营

1、商品交易方式:

1)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买卖关系。

2)商品是实体与服务依次进入消费领域过程。

商品交易方式类型分为:

批量化分:

批发与零售,时态划分:

远期与期货,支付划分:

现金与信用,所有权交易:

代理与拍卖等。

2、连锁经营的定义:

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统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的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连锁经营的本质:

现在化工厂化经营方式运用到商品交易过程。

即采购与销售相分离,集中采购,分散销售,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3、现在连锁经营从1859年算起,至今有152年。

第二十七章

1.物流: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物流分类:

按物流的作用分类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

按物流系统性分类可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按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微观物流、中观物流、宏观物流。

2.商品配送:

按用户订货的要求,以合理的送货形式,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据点,按用

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挑选、整理、加工、包装等配货活动后,将配好的

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方式,安全、准确地送交用户,实现物品最

终配制的经济活动。

特点:

(1)在整个商品运输过程中处于“二次输送”或“终端输送”的地位,是一种中

转型送货,是从物流据点到用户之间的商品输送;

(2)商品配送运送距离短、批量小、品种多,因而所采用的主要是汽车等短途运

输工具,与一般运输相比,其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

(3)配送具有商品物流的多功能。

作用:

(1)商品配送是流通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2)商品配送能够实现用户的低库存和零库存;

(3)商品配送有利于流通结构优化。

3.按配送据点的不同分类:

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

按配送商店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分类:

单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成套性配送;

按配送时间和数量的多少分类:

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及时配送;

按经营形式不同分类:

销售配送、供应配送、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代存代供配送;

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分类:

加工配送、集成配送;

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类:

综合配送、专业配送;

按共同配送:

(1)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各用户的要求,在配送时间、数量、次数,路线等方面安排上,在用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作出全面规划和合理计划,以便实现配送的优化;

(2)由一辆配送车混载多货主货物的配送;

(3)在用户集中的地区,由于交通拥挤,各用户单独配置接货场或理货场有困难,而设置的多用户联合配送的接收点或理货点;

(4)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中有数个不同的配送企业,各配送企业可以共同利用配送中心、配送机械装备或设施对不同配送企业的用户共同实行配送。

第二十八章流通业对外开放

∙简述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6个阶段:

我国商业领域开始有限度地对外开放,其大体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7月,“禁止期”:

中国政府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零售、批发企业,但是,外商实际上有可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中国国内贸易领域。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9年6月,试点期:

在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1~2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

第三阶段,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规范管理试点期:

首次提出可以设立从事批发业务的合营企业,在限定条件下,允许外商合营者控股。

第四阶段,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外商进入中国抢滩的第一次浪潮:

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商业服务业开放进程已列入了明确的时间表。

第五阶段,2002年12月11日至2004年12月11日,外商以并购形式进入商业领域时期:

完成了QFII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的法律规范。

第六阶段,2004年12月11日以后,商业全面对外开放,外商进入中国的第二浪潮: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过渡期结束,零售领域实行全面开放。

∙简述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现状:

A我国商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B外资商业企业的正面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商业现代化步伐;

C外资商业企业的负面效应——过度竞争危及经济安全;

D中外商业企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仍是一条主线;

∙简述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正负效应:

外资商业企业的正面效应——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商业现代化步伐:

A弥补了我国商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带动了我国对商业建设的投资;

B有利于提高我国零售业的营销管理水平;

C有利于提高国内零售业的技术含量;

D有利于我国零售业转变服务观念;

E有利于提高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方式;

F引进了多种业态和交易方式;

G提高了我国商业的现代化水平;

H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

外资商业企业的负面效应——过度竞争威胁经济安全

产生了负面相应,表现为抢滩性、扎堆性、无序性,在某区域、某些业态、某些环节上出现经济安全问题。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流通产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A坚持“放而有度,管而不死”的商业开放政策;

B应树立新的开放观念,即“双向开放”;

C应借鉴国外限制盲目开店的经验,用法律来限制外资是必要的;

∙简述2004年《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与1999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的七个变化。

A目的不同:

《试行办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流通业改革,而《新办法》的目的则是为了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B取消股权限制:

《试行办法》明文规定,暂不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商业企业,而在《新办法》中对此却不再限制;

C取消地域限制:

《试行办法》规定设立合营商业企业的地区仅限于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但在《新办法》中已经彻底取消;

D投资门槛降低。

《新办法》对于外资商业企业投资的门槛基本取消。

《试点办法》中对于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条件,从资质条件、申请前年消费额、申请前资产额等诸多项目都有明确的条件限制。

E经营范围有所扩大。

《新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批发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可以从事佣金代理业务,并且可以授予他人以特许经营方式开设店铺,这在《试点办法》中没有规定。

F审批程序不同。

《试点办法》外资企业在中国快开店,均须逐级申报最终要商务部审批,程序较复杂;而《新办法》中,省级商业主管部门在一定条件内获得了审批权;

G加重特许经营管理力度。

在《试点办法》没有明确到底什么样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进行特许经营活动,而《新办法》却对此增加了相当限制性条款。

6、2006年8月8日,商务部等6部委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A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得出资比例高于25%,该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B外国投资者股权并购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应按照以下比例确定投资总额的上限;

C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特殊情节的,投资者应就所涉情形向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报告。

第三十章21世纪中外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

1、简述世界经济的背景趋势:

A市场化趋势:

至今世界上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B全球化趋势:

各个国家的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C网络化趋势:

全球互联网网民数目大,电子商务交易迅速发展。

D金融化趋势:

包括商品货币化趋势,金融国际化趋势,现代期货市场体系,现代金融衍生品和混业经营。

2、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