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45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docx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

浙江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

 

2011-1-1发布2011-1-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发布

灭火现场处置方案

 

1.适用范围

本专项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

2灭火原则

2.1发生火灾事故时由消防管理部门负责统一指挥。

2.2紧急情况下由事发部门、车间负责临时指挥;综合预案启动后按综合预案施实。

2.3两个以上消防队协同作战时,实行属地指挥,上级领导到达火场后,可根据火场情况实施指挥或者授权指挥。

3指导思想

3.1消防员在灭火作战行动中要安全第一、救人第一。

3.2迅速控制火灾情况发展,尽快消除险情,努力减少火灾损失。

4.危险因素与事故特征

4.1危险因素

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

2、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转化为事故;

3、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等三个方面。

4、重大危险源二硫化碳库。

二硫化碳极易燃,泄漏后迅速汽化,气体一般沿地表扩散,容易积聚在低洼空间,较之于易向高处扩散的较轻气体具有更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产品属低闪点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公司采用24小时视频监控等,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但不排除意外情况发生。

4.2事故类型、特征

办公场所使用可燃物装修,内部布置有大量用电气设备和电缆电线,安全技术不符合要求或安全管理不到位时,发生电缆电线过载、短路、甚至人为因素,均易造成火灾。

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电气事故等;

发生不可控制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易燃易爆物品爆炸。

5.应急处置原则

5.1以防为主,防消结合,认真执行国家消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火灾的发生。

5.2以人为本,减少损失。

在处置火灾时,始终把保护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6.预防与应急准备

6.1预防

6.1.1公司各部门、车间应建立并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6.1.2建设工程的消防工程设计应符合消防法律法规要求,并严格执行“三同时”。

6.1.3消防装备、设施、器材应按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检查、保养、维护、检修。

消防水系统等固定式消防设施应按要求进行定期测试,确保完好。

6.1.4消防通道、消防紧急通道保持畅通。

6.1.5防火重点部位严格执行消防管理制度,落实相关的防火措施。

禁止明火区域如需动火,必须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6.1.6每年对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灭火技能及火场自救能力。

6.1.7各部门、车间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现场临时灭火指挥人,当发生火灾,负责指挥运行方式调整、人员疏散、火灾扑救工作。

6.2应急准备

灭火组12人,组长:

魏应旭。

疏散组10人,组长:

张立君。

警戒组10人,组长:

王忠。

后勤保障组10人,组长:

袁阿建。

7接警

7.1消防部门火警电话必须准确受理报警,问清着火车间部门的名称、地点、燃烧物资、有无人员伤亡、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露、火势情况。

7.2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并准确记录报警时间。

7.3遇有重点危险部位发生火灾时,加强第一时间出动原则,并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及时调集灭火力量。

8火情侦察

8.1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迅速侦察着火源位置,燃烧物资性能,燃烧范围和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

8.2是否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所在地点、数量和抢救、疏散通道。

8.3有无爆炸、毒害、腐蚀、遇水燃烧等危险化学品及存放的形势、位置。

8.4火场内是否有带电设备以及是否切断电源和是否有应急照明。

8.5是否有需要保护和疏散的贵重物资及其受到火势威胁的程度等。

8.6燃烧的建筑(构)的结构特点、及其毗邻建(构)筑物的状况,是否需要破拆。

8.7起火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情况可利用情况。

9主要力量部署

9.1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场所。

9.2引起爆炸、毒害的部位。

9.3贵重物资、危险化学品受到威胁的地方。

9.4火势蔓延猛烈,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方向。

9.5有可能引起建筑物倒塌或者变形的方向。

10火灾应急响应

10.1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迅速出动,根据火灾性质迅速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10.2现场临时灭火指挥人应立即查明火源及着火范围,组织人员疏散和灭火工作。

10.3如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立即占具上风向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冷却或稀释;如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及时报告指挥部扩大人员疏散范围。

10.4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时,临时灭火指挥人应立即与消防队负责人取得联系并交待失火现状和运行设备状况,然后协助消防队负责灭火。

10.5火灾扑灭后,应初步评估直接经济损失。

10.6立即向公司报告火灾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火险)事故,还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

10.7保护好现场,组织或协助火灾原因调查。

11主要生产场所灭火

11.1纺丝机

立即紧急全部停车,停止纺丝,切断动力电源;

边组织人员疏散边向上级报告;

灭火人员必须配戴好防毒面罩或空气呼吸器后方可组织灭火;

就近使用车间室内消火栓出多组消防水枪对火势进行压制;

如有泡沫消防车要泡沫进行灭火。

11.2成品、原料仓库

立即组织使用消防开花水枪对着火点进行隔离,对未燃烧区域进行疏散;

有喷淋系统应立即启动消防喷淋;

应使用足够多的消防水枪对火势进行压制

灭火后应派专人24小时监护检查,以防复燃。

11.3电器、电缆

1)电器、电缆着火,应立即切断失火电器、电缆电源,

2)立即抢救与失火电器、电缆集中布置的其他电器、电缆,尽量移出失火受影响区域。

3)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4)装有自动灭火装置的应立即起动自动灭火装置。

5)进行扑灭隧(廊)道、通风不良的场所的电器、电缆着火时,应戴上氧气呼吸保护器及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11.4控制室(网控室、主控室、集控室)、通讯室、计算机房

应切断交流电源、直流事故照明,

关闭通风及空调系统,关闭控制室防火门,开启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未安装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室,

采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11.5办公楼

1)发现失火,立即报警,并动用广播等工具通知大楼人员紧急疏散。

2)引导人员从消防楼梯撤离,禁止使用电梯,电梯应迅速迫降至底层,并停用。

3)切断失火楼层电源、气源。

开启排烟系统,关闭建筑物通风系统。

4)使用灭火器、消防水控制火势蔓延。

当大楼配置有消防喷淋系统时,应立即启动该系统对失火楼层进行灭火。

12具体要求

12.1灭火组织程序

12.1.1接到火警后立即穿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好防毒面罩或空气呼吸器;携带消防灭火救援器材及时赶到事故现场。

12.1.2组织火情侦察,及时采取救人、灭火和物资疏散,确定水枪、管线的数量和阵地,以及破拆建筑物的地点和范围。

12.1.3向上级报告火场情况,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

12.1.4根据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救护特点及风向,火场情况变化,调集力量合理组织部署;对着火区域附近受威胁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应及时采取冷却、退料、泄压等措施,防止升温、升压而引起火灾爆炸。

12.1.5组织专兼职义务消防队员协同作战,根据需要划分战斗区段,必要时组织员工参与辅助性行动。

12.1.6根据火灾扑救对象,正确使用水枪和射流,尽量接近着火点射水,适时减少数量和改变射流形式。

灭火后应立即停止供水,关闭水枪。

贵重物品、仪器、档案资料发生火灾,严禁盲目射水,忌水物质严禁射水。

12.1.7对于因射水过多易造成建筑物倒塌或严重水渍损失等危害时,应当在灭火的同时或者其后视情况进行排水。

12.1.8对易燃易爆物质泄漏时要使用防爆工具,及时疏散和稀释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空间,引发次生灾害。

12.2人员疏散

12.2.1应急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

12.2.2确定隔离和疏散措施,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所有无关人员。

12.2.3疏散被困人员应当充分建筑物内外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楼顶避难层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救生器材进行施救。

人员应从就近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疏散至安全区域,疏散路线不应经过着火区域。

12.2.4疏散被困人员时应当先设法稳定人员情绪防止挤伤、踩伤或者跳楼。

进入燃烧区内抢救被困人员时,要布置水枪掩护,并仔细搜索各个部位,

12.2.5沿逆风方向将受伤和被困人员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对受伤和可能遇难人员甚至已经遇难人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抢救,并视实际情况迅速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12.3火场警戒

12.3.1当火灾发生时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和指挥部的命令设置警戒区域。

12.3.2现场警戒人员应做出醒目的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场地。

12.3.3监护被疏散物资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12.3.4现场警戒维护秩序,引导救援车辆。

12.3.5在人员疏散安全区域进行治安巡逻,对撤离现场工作区域的人员进行清点。

12.4物资疏散

12.4.1受到火热威胁的物资和妨碍灭火救人的物资应当予疏散;遇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或者贵重的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等受到火热威胁时,应当首先予以疏散。

12.4.2难以疏散的物资,应当采取冷却或者使用不燃、难燃材料遮盖等措施加以保护。

12.4.3疏散物资要在指挥部或者现场指挥员统一指挥和着火车间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根据轻重缓急有组织地进行。

12.4.4从火场抢救出来的物资要严格检查,防止夹带火种引起燃烧,并指派专人负责看护。

12.4.5当着火区域存放有危险化学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紧急转移。

当危险化学品无法转移、已经燃烧、或被火场包围有爆炸危险时,救火人员应远离。

12.5火场破拆

12.5.1为了查明火源、燃烧范围、以及抢救人员和物资需要开辟通道时,可以对建筑物内外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门窗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求生器材进行合理破拆。

12.5.2根据火场实际需要合理实施破拆,要防止因盲目破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5.3抢救被困人员需要开辟通道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进行破拆。

12.5.4破拆人员的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12.6火场排烟

12.6.1根据火场实际需要,正确实施排烟,防止火势扩大和烟气对人员构成威胁。

12.6.2火场排烟前,应当查明火源位置、蔓延方向、排烟途径,排除烟雾对流经部位或建筑物内的影响程度,应当视情况在烟雾流动的部位设置防御力量。

12.6.3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排烟、排风道或电梯、楼梯顶部排烟口进行自然排烟。

12.6.4利用机械排烟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火势扩大。

12.6.5利用破拆和喷雾水流进行人工排烟.

12.7火场供水

12.7.1就近占据水源,集中主要力量保证火场主攻灭火用水。

当第一组出动供水力量不足时,应当迅速调集增援力量,同时通知供水部门增大水压。

12.7.2当水源与火场的距离在消防车、泵供水能力范围内时,应当直接供水,当水源与火场距离超过消防车、泵供水能力外时可串联供水,供水干线应尽量作用大口径水带。

12.7.3作用公共消防栓供水时,应当根据给水管网的形状,直径和压力确定消防栓使用的数量。

12.7.4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工业管网。

12.7.5多层和高层建筑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火场供水应尽量作用内部给水系统,内部给水系统不能满足灭火用水量时,可用消防车向水泵接合器给室内消防栓供水。

12.8火场清理

12.8.1全面细仔地检查起火部位和被火烧过的物资,下风向有无飞火引燃的建筑物和可燃物资。

化工火灾还要对燃烧区内的生产装置进行检测,力争彻底消除余火和防止阴燃、复燃,必要时应当留下灭火力量监视火场。

12.8.2归队后要清点人数,整理器材装备,使用过的消防水源要恢复到备用状态。

12.8.3归队后要迅速补充器材和灭火剂,调整人员,恢复战备状态,

13报告

在火场清理完毕,消防设施、器材装备补充恢复完成后,人员归队后向指挥部报告。

14应急物资与装备

14.1现场抢救主要应急物资及装备详见下表:

序号

应急物资类型

主要装备

1

灭火工具

手抬消防泵、消防水带、手提(推车)式灭火器

2

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帽、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耐酸碱鞋、

防毒口罩、防毒面罩、防化手套

4

运输工具

车辆

5

通讯工具

对讲机

6

其他

消防斧、绳索、警示器材

14.2应急物资的管理、维护应落实到人,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用。

15注意事项

15.1在灭火的同时,首先应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当专职消防队赶到现场后,协助消防队进行灭火。

15.2在进行抢险时,一定要正确佩带防护用品,必须穿好防护服,佩带防毒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15.3在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时,必须三人一组相互照应。

15.4现场有事故扩大的迹象及时向总指挥报告。

15.5人员在处置时,应经常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完好状况,发现异常或感觉身体不适时,应迅速撤离现场。

 

灭火处置流程图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