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565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

2.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3.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4.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B.《论语》C.《老子》D.《墨经》

5.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

学者是想说明

A.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学的包容性C.儒学的积极作用D.儒学的局限性

6.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

7.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诗中蕴含的思想为

A.性即理也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

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0.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属于“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思想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D.为政以德

11.“《明会典》: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12.广东第一大儒陈白沙说“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

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

”据此分析,陈白沙的学习方法是

A.独尊儒术B.格物致知C.温故知新D.反省内心

13.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传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14.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

他说:

“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

”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

A.李贽B.朱熹C.王夫之D.顾炎武

15.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

16.下图所示的制作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17.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时期的帛书,

如图是其中的《黄帝书》(局部)。

它可以说明()

A.西汉时期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B.当时的书体主要是楷书

C.丝织品仍然是重要的书写材料D.儒学成为正统

18.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

A.奠定中华文明古国地位B.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C.推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D.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19.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20.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A.长篇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B.形体严整的文人画大量涌现

C.能够歌唱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D.民众喜闻乐见的京剧在城乡演

21.一位北宋的书生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收录的是

A.《诗经》: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22.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是马。

根据汉字演变发展的脉络,下列“马”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早期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23.有学者认为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通俗易懂、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市民阶层日渐壮大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趋势

C.造纸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平民文化发展

D.中外文明的交流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24.元朝画家倪瓒善画竹,他说: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以他为代表的一类画家强调绘画应该以意入画、以文入画、以诗

25.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

26.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27.“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突出了孙中山

A.宽容坦荡的胸怀B.传统观念的坚守

C.与时俱进的精神D.民族意识的狭隘

28.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

他最可能是

A.胡适B.鲁迅C.陈独秀D.李大钊

29.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崖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叫期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30.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B.须知今后的世界,必成劳工的世界

C.打倒孔家店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31.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报刊是当时传播新思想的唯一媒介B.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

C.西方习俗礼仪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D.广大人民关心国事和接受新思想

32.“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建设方针应出自于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33.20世纪中共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开辟了民主革命道路B.完善了民主革命思想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4.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

“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

”对此陈毅元帅也说:

“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生产出第一辆汽车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35.XX百科认为:

“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

”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C.已实施了“211”工程计划

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改革

36.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

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是

A.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

B.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

C.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

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37.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或法制

38.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斯多亚学派认为:

“在世界和宇宙理想面前,一切民族、国家和个人都是平等的;理性是人类追求幸福的重要基础”,还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

这些主张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起,构成了西方早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据此判断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内涵是

A.神是万物的尺度B.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C.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D.上帝是永恒的存在

39.14—17世纪,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多辉煌成就,……使人类的行动变得更加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薄伽丘的《十日谈》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0.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所代表的思想,它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下列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追求现世生活的享受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C.认为美德来源于知识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41.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42.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

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

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B.加快东西方文化交流

C.反对特权,维护人权D.用儒学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43.“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

内涵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人是万物的尺度”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44.“我们每个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材料集中体现的是

A.主权在民思想B.社会契约精神C.理性主义原则D.君主专制批判

45.右侧漫画表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秩序崩溃、等级颠倒的情形,画面中,遭国民军猎杀的教士和贵族成为攀援上树的丑类。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此漫画最适宜用于研究

A.智者学派的思想

B.文艺复兴的实质

C.宗教改革的背景

D.启蒙运动的影响

46.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

47.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民调,坚信上帝造人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达44%以上,达尔文故乡的英国相信“物种的进化非由神定”的人也不到4成。

这说明()

A.进化论不具有科学性B.欧美国家不相信进化论

C.目前对进化论的认识还有争议D.神创论重新成为主流

48.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

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D.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不一致的

49.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

“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

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

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

”这是在评价()

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C.量子理论D.相对论

50.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动力来源B.通讯工具C.交通手段D.工业结构

51.1900年,德国的一位物理学家根据实验资料指出,能量分布是不连续的、分散的,能量几乎是微粒状,是由物质一份一份地释放或吸收的。

他的发现

A.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

C.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52.“在这部作品中,贯穿全曲的是贝多芬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音乐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体现了这些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革命目标斗争中的豪迈、自信、英勇,他们的牺牲在人们心中所引起的沉痛哀悼,以及他们胜利凯旋时的壮丽情景。

”“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53.某作品的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

这部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文学B.现实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魔幻现实主义

54.下列作品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墨梅图》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格尔尼卡》D.《日出·印象》

二、非选择题(55题13分,56题13分,57题13分,共3题39分)

55.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2分)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5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券。

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四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与材料一的关系。

(3分)

(3)材料三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分)

(4)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分)

57.(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造成倒置: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4分)

高二历史(选修)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81分

1—10DBABABCCBC11—20DDADCBCDDC

21—30DBAABDCABC31---40BADCBCABAA

41—50DCDBDBCDBA51—54DBBB

二材料解析题

55.13分

(1)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3分)

(2)差别: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2分)派别:

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

(2分)

(3)主张:

经世致用。

(2分)表现: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

(4分)

56.13分

(1)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2分)

(2)文艺复兴运动。

(1分)关系:

它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兴”与发展(或继承与发展)。

(2分)

(3)学说:

“因信称义”。

(1分)理解:

该学说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宗教信仰的自主权。

(3分)

(4)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

(2分)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或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2分)

57.13分

(1)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5分)

(2)特点:

为了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而启蒙。

(2分)启蒙原因: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

(2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