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593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 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docx

6化学启东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选修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选修)试卷

命题人:

盛美娟

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请在答题纸对应部分作答,否则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S-32Na-23N-14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合成氨的速率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2.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

CH2=CH2(g)+H2(g)→CH3CH3(g)ΔH<0

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己知2C(s)+2O2(g)=2CO2(g)ΔH1;

2C(s)+O2(g)=2CO(g)ΔH2。

则ΔH1>ΔH2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3.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

 

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HCl→NH4Cl+CO2↑+H2O;△H<0

4.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

A.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

C.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D.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5.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Mg2+、Al3+、Br-、SO42-

B.常温下,c(H+)/c(OH-)=1010的溶液中:

Na+、NH4+、ClO-、I-

C.0.1mol/LNaHCO3溶液中:

K+、Ba2+、OH—、Cl—

D.加入铝粉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中:

Fe2+、K+、Cl-、NO3-

6.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A.加入10mL0.01mol·L-1的NaOH溶液B.加入10mL0.01mol·L-1的盐酸溶液

C.加水稀释成100mLD.加入10mL的水进行稀释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3的1.0LNaHSO3溶液中,含Na+数目为0.001NA

B.常温下,1LpH=12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2NA

C.1L0.1mol·L—1的氨水中含有的NH3分子数小于0.1NA

D.在高温高压下,28gN2和6g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

8.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B.

C.c(H+)和c(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

9.在密闭定容容器中,有可逆反应:

nA(g)+mB(g)

pC(g)+qD(g)ΔH>0处于平衡状态(已知m+n>p+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温时C(B)/C(C)的值减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③加入B后,A的转化率变大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0.在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423K,同时向A、B中分别加入amol及bmolHI(a>b),可逆反应2HI

H2+I2(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A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大于B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B.平衡时c(I2)A=c(I2)B

C.HI的平衡分解率:

αA>αB

D.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A容器>B容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的燃烧热为283kJ

 

B.

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kJ/mol

 

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1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

H2+I2△H>0,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小容器体积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D.恒容下充入HI气体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s)+4CO(g)

Ni(CO)4(g),

已知该反应在25℃和80℃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5×104和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Ni(CO)4(g),达新平衡时,Ni(CO)4百分含量将增大

B.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1,则此时v(正)

C.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的Ar,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

D.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4.相同温度、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

2X(g)+Y(g)

3W(g)+2Z(g)△H=-QKJ/mol,起始时充入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平衡时体系能量变化数据如下表:

X

Y

W

Z

反应体系能量变化

2mol

1mol

放出akJ/mol

1mol

1mol

放出bkJ/mol

2mol

2mol

放出ckJ/mol

3mol

2mol

吸收d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B.平衡时,甲、丁容器中X、W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C.平衡时丙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D.X的转化率为:

甲<乙<丙

15.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发生反应:

PCl5(g)⇌Cl2(g)

+PCl3(g)经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得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s内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I·L-l·s-l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平衡时c(PCl3)=0.11moI·L-l,

则正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

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D.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3、1.0molCl2,则反应达到平衡

时PCl3的转化率为80%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16.(16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L-1

H2O2

Fe2+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98

3

6.0

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3

298

10

6.0

0.30

 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上图

(2)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v(p-CP)=__▲__mol·L-1·s-1;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后续研究表明:

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

pH等于10时,反应▲(填“能”或“不能”)进行;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

17.(10分)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H﹤0,当反应进行到时间t1点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mol。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反应进行到t1时,SO2的体积分数为▲;

⑵若在t1时充入一定量的氩气(Ar),SO2的物质的量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若在t1时升温,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2.1mol(填“<”、“>”或“=”),简单说明原因▲;

⑷若其它条件不变,在t1时再加入0.2molSO2、0.1molO2和1.8molSO3,在图中作出从t0→t1→t2点这段时间内SO2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

18.(10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I2O5可使H2S、CO、HCl等氧化,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

已知:

2I2(s)+5O2(g)

2I2O5(s)ΔH=-75.56kJ·mol-1

2CO(g)+O2(g)

2CO2(g)ΔH=-566.0kJ·mol-1

写出CO(g)与I2O5(s)反应生成I2(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降低汽车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

N2(g)+2CO2(g)ΔH<0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一定条件下,将体积比为1∶2的NO、CO气体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2和C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生成1molN2的同时生成2molNO

 

③若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O、1molCO充入1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平衡将(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字母)。

a.加入催化剂b.降低温度c.增加CO2的量

19.(16分)中学化学实验,淡黄色的pH试纸常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在25℃,若溶液的pH=7,试纸不变色;若pH<7,试纸变红色;若pH>7,试纸变蓝色。

而要精确测定溶液的pH,需用pH计。

pH计主要通过测定溶液中H+浓度来测定溶液的pH。

(1)已知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2O

H++OH- ΔH>0。

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中性,选择的方法是  (填字母)。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Cu(OH)2固体

C.加热水至100℃

D.在水中加入H2SO4溶液

(2)现欲测定100℃沸水的pH及酸碱性,若用pH试纸测定,则试纸显  色,若用pH计测定,则pH  7(填“>”“<”或“=”),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

 

(3)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

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K+

Na+

NH4+

SO42-

NO3-

Cl-

4×10-6

6×10-6

2×10-5

4×10-5

3×10-5

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PM2.5的酸碱性为  ,试样的pH=  。

 

(4)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ΔH>0,汽车启动后,汽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

人设计下列反应除去CO:

2CO(g)=2C(s)

+O2(g),已知该反应的Δ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20.(

18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工业上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

其生产工艺如下:

造气阶段→转化阶段→分离净化→合成阶段

⑴造气阶段的反应为:

CH4(g)+H2O(g)

CO(g)+3H2(g)ΔH=+206.1kJ/mol

①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H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1所示。

反应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为▲、▲;10min时,改变的外界

条件可能是▲。

②如图2所示,在初始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

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CH4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

α甲(CH4)▲α乙(CH4);

⑵转化阶段发生的可逆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

一定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

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

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

H2O

CO2

H2

0.5mol

8.5mol

2.0mol

2.0mol

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填序号)。

a.v(正)>v(逆)b.v(正)<v(逆)c.v(正)=v(逆)d.无法判断

⑶合成氨反应为:

N2(g)+3H2(g)

2NH3(g)∆H=-92.4kJ

•mol‾1

①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在下图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②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简述提高合成氨原料转化率

的一种方法▲。

(4)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

在某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4molH2,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0%,体积变为10L。

求:

①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

②若向该容器中加入amolN2、bmolH2、cmolNH3,且a、b、c均大于0,在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与上述平衡相同。

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填“>”“<”或“=”)92.4kJ。

21.(10分)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下图所示。

⑴I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⑵II中,2NO(g)+O2(g)

2NO2(g)。

起始时容器充入1molNO、0.5molO2,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②在温度为500℃、压强为p2条件下,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

 

⑶III中,将NO2(g)转化成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

2NO2(g)

N2O4(g)ΔH12NO2(g)

N2O4(l)ΔH2

ABC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正确的是▲(填序号)。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D

A

C

C

B

D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D

AB

B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16.(16分,每空2分)

(1)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L-1

H2O2

Fe2+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313

6.0

0.30

探究溶液的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8.0×10-6(3)H2O2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4)不能

(5)在溶液中加入碱溶液,使溶液的pH大于或等于10(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10分,每空2分)

(1)9.5%;

(2)增大;

(3)>;升

高温度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

(4)(图略)。

注意:

t0到t1时只要起点在坐标(0,2)、平衡点在坐标(t1,0.2)处的示意图均算对;t1到t2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起点必须在(t1,0.4)。

18.(10分,每空2分)

(1)5CO(g)+I2O5(s)

5CO2(g)+I2(s) ΔH=-1377.22kJ·mol-1

(2)①c(N2)c(CO2)2/②ad③不b

19.(16分,每空2分)

(1)C

(2)淡黄  < 中(3)酸性 4

(4)①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NO含量增大

②△H>0,△S<0,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

20.(18分,每空2分)

⑴①⑴5~10分钟、12分钟后升高温度②<

⑵a

⑶①

②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或分离液氨

(4)①400 ②<

21.(10分,每空2分)

⑴4NH3+5O2

4NO+6H2O

⑵①p2>p1②50%

⑶①A②2N2O4+O2+2H2O=4H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