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8941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docx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标准

《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人体解剖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因此适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授课时数

本课程课时总计92学时,分为必修一、必修二,其中必修模块一开设与第一学期共计60学时,必修模块二开设与第二学期共计32学时;依据专业需求可用选

执笔人

医学系专任教师:

制定日期

2014年9月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地位、性质

正常人体功能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中的地位,着重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此,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真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利用理论解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注意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适当联系临床内容和护理学专业内容。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正常人体功能》课程要符合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新观念,力求构建我校新的生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

不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网络课程教学、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中,反映医学科学发展的新水平,丰富了生理学课程的内涵,拓宽学生知识面。

不仅是传授知识,介绍生理学理论的来源和证明的方法,这些结论是怎样得来的,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

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便于操作与管理。

在学生学习评价、选课、成绩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医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推理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当前本专业知识的检索、搜集、整理能力。

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并将之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指导临床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掌握常用医学设备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学会有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生机制及其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感受生理学知识构成的逻辑体系,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未知生理功能机制奠定逻辑思维基础,也为后续基础、临床医学及军事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通过生理学实验课程学习,经历生理学实验组织、准备、实施和总结的过程,学会实验数据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术,体验实验过程的严谨要求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摩生理学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化解抽象问题和动态问题的思路、图片展示、动画选择、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学会如何正确、清晰表达自己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为今后在临床和科研生涯中开展病理讨论和学术交流训练好表达能力。

4.通过使用课堂讨论、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参与课外科研协作活动等形式强化科研意识和提高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多途径参与各种学术讨论,体验完整的科研活动过程,通过课内外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和献身人类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

坚持人文关怀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树立立志献身国防、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

2.学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及其对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细胞生理功能的调节,形成对机体各个系统功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认识,树立生命体“整体”和“稳态”的概念。

3.在生理学实验中,注意树立爱护实验动物的观念,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形成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成员轮流实验操作、相互配合、共同讨论完成每次课内容的实验教学,养成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独立从事临床科研的能力。

4.在教学中联系临床病例学习机体的生理功能,注重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生理学领域新进展、新成就的学习以及课外科研等活动,形成努力钻研、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树立严肃的科学态度。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总框架

人体生理功能学习模块划分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模块划分

主题描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模块一

绪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18

4

模块二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调节

18

模块三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加工及逆转录、基因表达的调控

12

模块四

常规的实验方法: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蛋白质的两性电解质性质及等电点的测定、酶的性质实验、脂肪酸的β-氧化、氨基酸转移作用与层析法鉴定。

12

模块五

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

16

2

模块六

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肾脏的排泄

14

4

模块七

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

18

2

合计

96

24

二、模块内容标准

模块内容及学习目标

学习模块一

绪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计划总学时

18

实践学时

4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1.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新陈代谢的概述、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代谢调节概念;机能生化包括组织器官的化学组成,代谢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基因诊断的原理、基因治疗的概念;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

人体功能活动的概念;掌握新陈代谢、兴奋性、负反馈等基本概念。

2

实验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二、肌肉的阈收缩、阈上收缩及最大收缩。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掌握氨基酸的特点、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三字符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

2.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变构概念及特点;熟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重要性;

3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16%。

医学中一些重要的多肽;蛋白质的分类;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6

3.酶

1.掌握酶的概念、酶的组成特点、酶的活性中心概念、酶原激活的概念、酶原激活的重要生理意义,同工酶的概念;

2.酶促反应的特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特点,抑制剂在医学上的应用。

3.熟悉酶的作用特点,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了解酶的分类、命名、其他生物催化剂、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4

4.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掌握ATP的作用、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2.熟悉线粒体结构特点了解电子传递链中电子传递体排列顺序和方向、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其他生物催化剂。

6

学习模块二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调节

计划总学时

18

实践学时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5.糖代谢

1.掌握糖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血糖的概念,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与调节。

2.糖的有氧氧化概念、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的概念;糖原合成、糖原分解的生理意义;糖异生作用概念。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熟悉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糖酵解、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的代谢调节;了解糖的消化吸收。

6

6.脂类代谢

1.掌握营养必需脂酸的概念;脂肪动员的概念;酮体概念、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过程,酮血症、酮尿症和引起酮症酸中毒的概念;

2.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脂类、载脂蛋白的组成特点、生理功能;

3.熟悉甘油的氧化分解与糖代谢的关系;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及分类。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4

7.含氮化合物代谢

1.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氨基酸代谢库的概况、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2.转氨酶的辅酶。

糖、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在体内互变的概况;熟悉蛋白质生理价值和互补作用和蛋白质消化有关的酶;

3.了解蛋白质的其他生理功能,成人、幼儿与儿童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标准

4

8.物质代谢调节

1.掌握细胞水平调节的概念与方式、酶别构调节概念、机理与生理意义;

2.酶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机理与生理意义;熟悉酶在细胞内的分隔分布对代谢调节的意义、同工酶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3.了解激素调节中脂溶性激素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的调节作用方式。

4

学习模块四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加工及逆转录、基因表达的调控

计划总学时

12

实践学时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9.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DNA技术

1.掌握DNA复制和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概念、半保留复制;

2.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与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熟悉复制的起始双向复制、复制叉、限制性内切酶的概念;

3.了解DNA损伤的因素、DNA损伤的类型、重组DNA技术。

4

10.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加工及逆转录

1.掌握转录的概念、转录与复制的异同、逆转录及逆转录酶的概念;

2.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熟悉原核生物的转录的起始、延长、终止的特点了解真核生物的转录的起始、延长、终止的特点;

3.原核生物tRNA转录后加工;真核生物tRNA、rRNA的转录后加工。

4

11.基因表达的调控

1.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和作用;

2.熟悉乳糖操纵子Lac阻遏物的作用,反式作用因子结构的模式;了解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特点和规律。

4

学习模块五

常规的实验方法

计划总学时

实践学时

12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12

2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13

2

蛋白质的两性电解质性质及等电点的测定

14

2

酶的性质实验

15

2

脂肪酸的β-氧化

16

4

氨基酸转移作用与层析法鉴定

学习模块六

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

计划总学时

16

实践学时

2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17.细胞的基本功能

1.熟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

2.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和调节机制;了解细胞跨膜信息传递方式。

6

实验三、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四、血型的鉴定

18.血液

了解血液成分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熟悉血细胞功能;掌握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机制;ABO血型的判断。

4

19.血液循环

1.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心输出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

2.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生理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器官循环。

6

学习模块七

呼吸、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与体、肾脏的排泄温

计划总学时

14

实践学时

4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20、呼吸

1.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基本过程;熟悉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

2.血液气体运输的形式;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

4

实验五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肺通气

实验六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1、消化和吸收

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了解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的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和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

2.掌握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功能及其调节;熟悉营养物质吸收。

6

22、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了解机体能量代谢情况,体温正常变异与测定方法;

2.掌握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6

23.肾脏的排泄

1.了解肾脏在机体排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尿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逆流假说,清除率概念。

4

学习模块八

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

计划总学时

18

实践学时

2

教学单元

内容描述及学习目标

计划学时

实践活动设计

24.感觉器官

了解各主要感觉器的功能;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光与声音的感受原理。

6

实验七反射、反射弧的分析

25.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组织基本组成,中枢神经的基本功能;了解中枢的感觉功能;

2.掌握突触传递原理;掌握中枢对躯体运动和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了解脑的高级功能。

8

26.内分泌

1.了解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与作用原理;

2.掌握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4

27.生殖

掌握性腺的主要内分泌功能与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

2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一)师资要求

所有任课教师均要求具有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双师资格证书。

且多数教师讲授两门以上的课程,大部分教师具有专业实际工作经验,并获得国家执业护士或医师资格,即能教学,又能从事临床内科医疗和护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

(二)软硬件要求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专题讲座、网络课程、学辅导和学生课外科研等形式。

理论课教室能够连接《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等网络教学资源。

实验课教室要具备以下条件:

1.医学机能学实验室1间,满足护理专业学生一个班次的实验授课,教学准备室1间(配备有关实验准备和试剂配制的设备和操作台)。

2.实验仪器和设备:

实验室配有投影仪、计算机、生理实验系统、医用传感器等。

3.动物实验常用器械等若干套。

4.消耗性物品:

生理实验常规药品、注射器等。

5.实验动物保障:

主要的实验动物为蟾蜍。

(三)、教学方法建议

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使用图片、音效、动画等形象直观的方式把学生引入教学中。

结合实物教学,使学生从感观上得以知识,增加印象和记忆。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当安排自学内容及课外专题讲座,利用网络课程加强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意学生学习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对机体各项功能相互作用的理解,树立整体观念,进而认识和掌握人体正常活动的基本规律。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做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要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视频、Flash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网络方式的学习,培训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完成作业、答疑、测试、反馈信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讲课要用启发式,讲述问题要有充分实验根据,理论归纳要有逻辑,重要的生理过程、功能活动及机制必须讲深讲透。

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辅助教学

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

建议在生理学的部分章节采用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通过病例引导和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资料查询、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有关生理学问题,学习生理学知识。

这些章节包括循环、神经生理、泌尿及内分泌生理等与临床基础理论相关的内容。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第二课堂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注重科研思维、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了解的主题和方向,指导教师介绍他们阅读和翻译英语专业文献,拟定专题撰写文献回顾或综述;也可由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带教,让学生参与部分初步的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科研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二、教材选用与编写

1.选用教材原则上根据教学层次、专业和教学要求的差别,按需选用最佳教材。

及时更新有学科进展并带有彩版插图的新编教材。

选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教材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而适时更新,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代表性。

2.教材选用《正常人体结构》,柏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

《正常人体结构学习考试指南》,丁国芳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人体解剖学复习纲要和练习》,朱晞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出版;

《系统解剖学》(七年制),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系统解剖学》(第五版),柏树令主编,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石玉秀、邓纯忠、孙贵媛、陈金宝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三、考核评价

1、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为本的理念。

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将静态教学评价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

2、考核方式

对教学进行评价,可准确反映教学质量的水平,而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可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等进行“三位一体”的总体评估。

3、评价标准

课堂内容融会贯通,讲解精炼;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照本宣科;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板书整齐有条理,注重现代教育的应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快慢适中;熟练应用专业外语词汇,注重双语教学;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结合病理教学内容重视素质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学内容丰富,反映病理学科进展。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加强《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

充分利用我科室网络资源和素材库建设起步早、起点高、积累多的优势,继续加强《正常人体结构》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并充分转化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选择和利用优秀的《正常人体结构》共享资源。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目前《正常人体结构》中拥有很多优秀的共享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