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332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 五四制 初中化学 八年级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 含答案解析.docx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习题实验题大全(含答案解析)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下图是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按要求在横线上填空:

①制取氧气前,必须检查装置的________性。

②收集氧气(O2)时,能用本图所用方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

③停止加热时,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KMnO4)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如下:

KMnO4

K2MnO4+MnO2+O2↑

①此反应中,反应物有________种,生成物(即产物)有________种。

②此反应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

③KMnO4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这几种元素的符号分别是________。

④KMnO4与K2MnO4是同种物质吗?

________(填“是”、“不是”)。

⑤工业上不用此法制取氧气,而是分离空气制取。

工业制取氧气利用的是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氧气利用的是________。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此处不必填写)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3.(情景提供)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

年,汤姆森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

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

倍;

金箔–作为靶子,厚度

,重叠了

层左右的原子;

荧光屏

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

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

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金箔包含了

层金原子,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

4.如图表示的是向盛有1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相同浓度)后,溶液pH的变化曲线。

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甲是________溶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

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原溶质质量分数16%)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设计如下: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接触可能发生的反应:

2NaOH+CO2

Na2CO3+H2ONa2CO3+CO2+H2O

2NaHCO3

NaOH与NaHCO3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NaOH+NaHCO3

Na2CO3+H2O

【假设猜想】:

1.该溶液未变质,溶质成分只有NaOH

2.该溶液已变质,……

【实验探究】:

向一定质量的洁净烧杯中加入m1g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硫酸m2g(硫酸足量),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

根据溶液总质量m判断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试结合该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上述实验使用的称量仪器名称是,称量时,烧杯应放在该仪器的盘。

(2)实验探究中,烧杯内溶液总质量m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对应关系是:

m<(m1+m2)g,猜想成立;m=(m1+m2)g,猜想成立。

(3)补充完善猜想2:

如果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的成分为(填化学式,下同);如果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成分可能为Na2CO3或NaHCO3或。

6.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示: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_________。

(2)确定研究方法:

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小刚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

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

 

(5)结论分析:

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___________

(6)结论应用:

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2O5+5CO=I2+5X 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____

7.现有A、B两种银白色的金属,某同学想要探究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设计实验】

取大小相同的两块金属,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操作与现象如表:

实验

试管1

试管2

操作

现象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思考结论】

(1)通过上述实验,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B(填“>”或“<”)。

(2)假设其中的一种金属是铁,除观察到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外,还能观察到反应后的溶液呈(填“浅绿色”或“黄色”)。

(3)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4)如果两种金属是镁和铁,还可以用镁和一种化合物的溶液来证明两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该化合物可以是填化学式)。

8.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

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蚁酸的成分是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乙酸热分解的一种生成物是水。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I:

该气体是CO2; 猜想II:

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若猜想II成立,则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

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A.碳酸氢钠溶液        B.肥皂水        C.食醋       D.稀氨水

参考答案

1.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气密氧气不易溶于水防止水槽中水倒流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13加热3K、Mn、O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操作注意点。

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确定收集装置。

(1)标号的仪器名称分别是:

酒精灯、试管、集气瓶;

(2)①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加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

制取氧气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收集氧气(O2)时,能用本图所用方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停止加热后试管中的气压减小。

停止加热时,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3)根据高锰酸钾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可知:

①此反应中,反应物有1种(高锰酸钾),生成物(即产物)有3种(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②此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

③KMnO4由3种元素组成,这几种元素的符号分别是K、Mn、O;

④KMnO4与K2MnO4构成微粒不同,KMnO4与K2MnO4不是同种物质;

⑤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利用的是化学变化。

2.

烧杯A

烧杯B

现象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解释

烧杯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中,所以烧杯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此处不必填写)

②对比。

【解析】

(1)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填: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①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的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

 

烧杯A

烧杯B

现象

变红

无明显变化

解释

氨分子运动,遇酚酞变红

 

②对比在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故填:

对比(比较、对照).

3.不会,原子核;

【解析】

【详解】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是原子有核模型。

4.NaOH9H+、Cl-、Na+Cl-、Na+、H2O

【解析】由图示可知原甲溶液pH>7,显碱性,加入乙溶液后溶液pH逐渐减小直至pH<7,所以可以断定甲乙溶液,再由图示可知当加入乙的量为9mL时,溶液pH=7;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应该包括生成的物质和剩余的物质;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即沉淀)或气体,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进行解答。

解:

由图示可得:

(1)甲溶液显碱性是NaOH溶液,乙溶液显酸性,是盐酸溶液;

(2)当加入乙的量为9mL时,溶液pH=7,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应该包括生成的物质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

故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

H+、Cl-、Na+;

(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图中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为:

Na+、Cl-、H2O。

5.

(1)托盘天平;左

(2)2;1(3)NaOH和Na2CO3;Na2CO3和NaHCO3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进行上述实验使用的称量仪器名称是托盘天平,使用时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称量,故称量时,烧杯应放在该仪器的左盘;根据变质是氢氧化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造成溶液的质量增加,故

(2)实验探究中,烧杯内溶液总质量m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对应关系是:

m<(m1+m2)g,猜想2成立;m=(m1+m2)g,猜想1成立。

根据题中提供的反应可知(3)补充完善猜想2:

如果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的成分为NaOH和Na2CO3;;如果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成分可能为Na2CO3或NaHCO3或Na2CO3和NaHCO3。

考点:

氢氧化钠的性质

6.相等小洁由于小刚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烧杯,所以剩余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了,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CO2

【解析】

(1)结合题干中提供的探究过程可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后进行分析.

(4)小洁用的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跑出,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由于小刚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烧杯,所以剩余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物的总质量减少了,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生成物中的原子比反应前还少10个O,5个C又因为X前面系数是5,所以X的化学式是CO2;

【点评】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的实验时要考虑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组装装置时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要从原子的角度分析.

7.

(1)<

(2)浅绿色

(3)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4)FeCl2(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速率越快,金属A与稀盐酸反应表面产生气泡较慢,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表面产生气泡较快,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B。

(2)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除观察到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外,还能观察到反应后的溶液呈浅绿色。

(3)金属的表面可能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或污物,用砂纸金属片,其目的是除去金属片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4)如果两种金属是镁和铁,还可以用镁和一种化合物的溶液来证明两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说明的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可选用氯化亚铁溶液(合理即可),其化学式为FeCl2。

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8.红H、OCO(或一氧化碳)不成立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出气口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C

【解析】试题分析:

【实验探究一】根据蚁酸溶液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探究二】

(1)因为蚁酸中含有氢、氧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根据甲酸的元素组成:

C、H、O,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除了生成水外,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Ⅰ、实验装置A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因此猜想①不成立;

II.依据一氧化碳能够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C中现象为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

【讨论交流】

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造成空气污染;

【拓展延伸】蚊虫分泌的蚁酸显酸性,因此可以涂抹弱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碱性太强,不能使用;②食醋显酸性,不行;③肥皂水和④苏打水显弱碱性,因此都可以;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性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