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748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 2.docx

中国古代教育习题及答案2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就是()

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

2.我国教育萌芽于()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

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

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

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就是原始学校的形态()

A.辟雍B.瞽宗C.序D.庠

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就是()

A.大学与小学B.国学与乡学C.官学与私学D.上学与下学

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

A.就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就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

C.就是西周的乡学D.就是西周的一种私学

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

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

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就是指:

诗、书、礼、乐、易、春秋

B.就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思想的奠基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就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

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就是()

A.道家与法家B.儒家与道家C.道家与墨家D.儒家与墨家

3.稷下学宫就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就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

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就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就是私学性质

C.就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就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就是()

A.利B.仁C.德D.信

6.“性相近,习相远”就是孔子对的概括。

()

A.教育对象B.教育目的C.教育作用D.教育任务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孔子所确定的“六艺”。

()

A.礼B.乐C.数D.易

8.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就是最高的道德概念。

()

A.礼B.仁C.孝D.德

9.以下哪一项不就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

A.持志养气B.立志乐道C.克己内省D.改过迁善

10.被封为“亚圣”的就是()

A.庄子B.老子C.荀子D.孟子

11.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就是()

A.性恶论B.性善论C.性三品D.素丝说

12.孟子认为人人天生都有的四个善端就是()

A.仁、义、孝、礼B.信、爱、敬、惧

C.仁、义、孝、忠D.仁、义、礼、智

13.首先提出“明人伦”的就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4.“反求诸己”就是由提出来的。

()

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

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就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

()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16.第一个提出“化性起伪”的就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7.荀子提出的教育目标就是()

A.大丈夫B.仕人C.鸿儒D.大儒

18.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艺”中的()

A.《诗》B.《书》C.《易》D.《春秋》

19.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的就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就是提出的。

()

A.墨翟素丝说B.韩愈性三品

C.荀子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

2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就是哪个学派。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2.“三表法”就是墨子提出的。

()

A.教学的三种方法B.判断言谈的三条标准

C.道德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要求D.一种数学方法

23.在教育上主张主动施教,“强说人”的学派就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4.孔子主张“述而不作”,墨家对此的态度就是()

A.批评B.赞成C.不作回应D.默认

25.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的就是()

A.韩非B.庄子C.老聃D.荀子

26.道家的教育主张就是()

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

27.以下人物在人性论上的观点相似的一组就是()

A.孔子荀子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D.韩非孟子

28.“以吏为师”就是哪个派别的教育管理手段()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29.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就是()

A.《大学》B.《四书》C.《学记》D.《乐记》

30.“藏息相辅”就是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

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

二、辨析题

1.《学记》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三、简答题

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历史地位。

3.孔子对教育作用就是如何分析的?

4.孟子的教育目标就是什么?

如何实现?

5.孟子提出了哪些教学原则?

6.《大学》里的三纲领、八条目就是指什么?

7.简要介绍《学记》里的教育思想。

四、分析论述题

1.评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试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3.试述墨家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立五经博士”就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就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就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

4、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就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

5.以下哪一个不就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A.《诗》B.《礼》C.《乐》D.《易》

6.我国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就是在形成的。

()

A.西周B.唐代C.秦朝D.汉代

7.察举制就是时期得以确立的。

()

A.西周B.唐太宗C.汉文帝D.汉武帝

8.就是一种专门学校,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

A.四门学B.太学C.鸿都门学D.国子监

9.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就是()

A.《师说》B.《劝学》C.《春秋繁露》D.《聊斋志异》

10.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A.性三品B.性善论C.性恶论D.素丝说

11.以下教学方法不就是由董仲舒提出的就是()

A.强免学问B.节博合宜C.兼程中衡D.专一虚静

12.《论衡》就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A.王充B.王阳明C.韩愈D.董仲舒

13.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A.天道自然B.性有善恶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D.人死神灭

14.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她几位区别最大的就是()

A.韩愈B.董仲舒C.王充D.孟子

15.王充把人才分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类人就是()

A.鸿儒B.文人C.通人D.儒生

16.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内容就是()

A.四书B.五经C.六艺D.博通百家

17.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上,王充提出的观点就是()

A.师云亦云B.问难与距师C.师道尊严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简答题

1.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

3.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一、选择题

1.“重振儒术,兼融佛、道”就是什么时期的文教政策?

()

A.汉代B.隋唐C.宋代D.魏晋

2.我国古代首次设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就是()

A.国子监B.太学C.教育部D.文部省

3.我国历史上教育成为独立的部门就是始于()

A.西周B.汉代C.隋唐D.北宋

4.以下唐朝的学校中,不属于国子监管辖的就是()

A.太学B.广文馆C.律学D.医学

5.唐朝府学的性质就是()

A.中央官学B.儒学C.私学D.地方官学

6.唐朝各类学校中,属于东宫管辖的就是()

A.弘文馆B.崇文馆C.广文馆D.国子学

7.唐朝五月份放的长假称为()

A.旬假B.田假C.授衣假D.月假

8.隋朝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

A.进士B.秀才C.明经D.明法

9.科举生源中,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

A.乡贡B.举人C.进士D.生徒

10.唐代科举考试的时间就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隋唐科举中最高、最难考的一科就是()

A.进士B.秀才C.明经D.明法

12.隋唐科举考试中,由考官任揭经书的某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露出中间一行,再裁纸为帖,贴盖其中的数字,令应试者填出来,这种方法就是()

A.帖经B.墨义C.策问D.诗赋

13.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就是针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考试方法就是()

A.帖经B.墨义C.策问D.诗赋

14.以下哪一向不属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A.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选士与育士结合D.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15.中外文化交流中以中国输入为主的就是()

A.中日B.中朝C.中突D.中印

16.中日文化交流中,肩负着外交与学习双重任务的就是()

A.留学生B.学问僧C.遣唐使D.观光客

17.唐代被称为“振兴儒学的卫道者”的思想家就是()

A.柳宗元B.韩愈C.王安石D.王充

18.韩愈在人性论上主张()

A.性善轮B.性恶论C.素丝说D.性三品

19.从性三品出发,韩愈认为不可教,须施以刑罚的就是()

A.上品之人B.中品之人C.下品之人D.都不可教

20.韩愈的代表作就是()

A.《劝学》B.《师说》C.《论衡》D.《春秋繁露》

二、简答题

1.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2.分析韩愈的性三品说及其教育作用观。

3.简述韩愈《师说》中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宋朝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罢察举,重科举B.取士名额增加C.增加恩科D.增加考试方法

2.宋朝科举废除帖经、墨义、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

A.策问B.经义C.口试D.殿试

3.北宋范仲淹主持的兴学称为()

A.庆历兴学B.崇宁兴学C.熙宁兴学D.庚款兴学

4.熙宁兴学就是由主持的。

()

A.范仲淹B.蔡京C.王安石D.胡瑗

5.北宋第一次兴学期间,胡瑗用于太学的教学制度称为()

A.苏湖教学法B.三舍法C.朱子读书法D.实学教学法

6.“三舍法”就是北宋兴学期间,用于太学的教学改革方法。

()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7.崇宁兴学时期的就是中国古代唯一举办过的专门美术学校。

()

A.书学B.美学C.画学D.国学

8.《三经新义》中的“三经”就是指()

A.诗、书、乐B.礼、乐、易C.诗、乐、春秋D.诗、书、礼

9.“三舍法”就是在熙宁兴学期间创立的,就是对太学的一种改革。

()

A.范仲淹B.王安石C.蔡京D.胡瑗

10.在太学中,初入学者为()

A.外舍生B.内舍生C.上舍生D.下舍生

11.苏湖教学法实质就是一种()

A.升舍考核制度B.科举制C.分斋教学制D.选拔制

12.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必修选修制度()

A.王安石B.范仲淹C.蔡京D.胡瑗

13.以下几个书院中,哪一个性质与其余几个不同?

()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C.东林书院D.集贤殿书院

14.朱熹担任洞主,亲自掌教的书院就是()

A.东林书院B.白鹿洞书院C.嵩山书院D.岳麓书院

15.创立的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

A.朱熹白鹿洞B.顾宪成学海堂

C.顾宪成东林D.朱熹东林

16.诂经精舍的创立者就是()

A.阮元B.顾宪成C.胡瑗D.朱熹

17.以下几种私塾,哪一个属于义塾()

A.《三味书屋》B.有钱人家为孩子请家庭教师

C.村里的医生捐钱办的一所简易学校D.全村人凑钱办的学校

18.以下蒙学教材,哪一个不就是唐宋时的?

()

A.《三字经》B.《急就篇》C.《千字文》D.《百家姓》

19.以下蒙学教材,不属于诗歌类的就是()

A.《蒙求》B.《训蒙诗》C.《千家诗》D.《唐诗三百首》

20.《四书》的作者就是()

A.孔子B.颜元C.朱熹D.王守仁

21.“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对的描述。

()

A.教育的作用B.教育方法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

22.朱熹认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在于()

A.学事B.明理C.学经D.锻炼意志

23.“心外无物”的观点就是由提出来的。

()

A.朱熹B.陆九渊C.王充D.王守仁

24.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

A.朱熹B.陆九渊C.王充D.王守仁

25.在教育内容上,王阳明的主张就是()

A.六经皆史B.博习百家C.提倡儒学D.反对读书

二、简答题

1.介绍北宋的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

2.三舍法及其历史意义。

3.什么就是苏湖教学法?

4.宋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办学特色及其意义就是什么?

5.简述王阳明对教育作用的分析。

三、分析论述题

1.阐述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六章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

一、选择题

1.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一般特征?

()

A.批评传统B.包容广大C.崇尚西学D.提倡实用

2.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教育目标就是()

A.治术之士B.实德实才之士C.统治人才D.明道之人

3.颜元就是时期的教育家。

()

A.宋代B.元朝C.明清D.隋唐

4.颜元认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就是()

A.礼教B.人才C.劳动D.科技

5.颜元对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就是()

A.“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齐家、治国、平天下”

D.“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

6.颜元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

A.“三事、六府、三物”B.“正德、利用、厚生”

C.“六德、六行、六艺”D.“金、木、水、火、土、谷”

7.颜元的分斋教学中,没有设立的斋舍就是()

A.理学斋B.艺能斋C.治事斋D.帖括斋

8.颜元晚年创立,采用分斋教学的学校就是()

A.应天府书院B.湖州书院C.漳南书院D.颜氏书院

9.颜元的漳南书院中有两斋就是应时局的需要暂时设立,待时机成熟就会关闭,指的就是()

A.文事斋帖括斋B.理学斋帖括斋

C.经史斋理学斋D.经史斋帖括斋

二、分析论述题

1.阐述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答案

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选择题

1.A2.C3.C4.A5.B6.A7.B8.A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答: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西周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学在官府”。

西周已形成这种“学在官府”、“官安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西周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与乡学。

“国学”就是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乡学就是按照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与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设在都城以外的地方。

“国学”又分为小学与大学两级。

小学高在王宫内。

大学设在都城过郊,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

西周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

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与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

“乐”包括歌咏、舞蹈与演奏乐器等。

“礼”与“乐”密切配合,“礼”就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就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与精神的需求。

“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

“书”就是读书、写字。

“数”就是计数。

“六艺”体现了西周教育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思想的奠基

一、选择题

1.A(解析:

受教育对象的增加就是私学兴起的结果而不就是原因)

2.D3.C4.D5.C6.C7、C8、B9、A10、D

11、B12、D13、B14、C15、A16、C17、D18、C19、B20.A

21、C22、B23、B24、A(解析:

孔子主张对古人的东西“述而不作”,只继承不创新,墨家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对于古代的好东西应当继承,但就是在今天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

25、B26、A27、C(解析:

法家发扬了荀子的“性恶论”提出了“人性利己说”)

28、D29、B30.C

二、辨析题

1.《学记》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答:

这种说法就是正确的。

《学记》就是《礼记》中的一篇,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它就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其作者一般认为就是思孟学派,甚至具体到就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学记》把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概括为: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兴办学校,推行教育,教化人民群众遵守社会秩序,养成良好风俗。

《学记》还规定了教育猪肚与学校管理,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

七年为一段:

谓之“小成”;九年合格后,谓之“大成”。

规定视学与考试。

《学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原则,可归纳为:

“预、时、逊、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

总之,《学记》内容十分丰富,论述十分深刻,她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与方法,充满了辩证法因素,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就是十分全面、严整的教育专著,值得我们不断研习。

三、简答题

1.简述私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答:

私学兴起的原因:

1.封建私有制在奴隶制的母胎里发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在一些诸侯国里取得了政权,这就促进了奴隶制解体,于就是“学在官府”的垄断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与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2.原在周王宫里的一批有文化知识的人,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与职守,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一批靠着自己过去掌握的“六艺”知识来自谋生活的知识分子,她们把原来秘藏于官府中的典籍文物、礼器乐器带到了民间。

这就就是出现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3.养士之风盛行,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以齐鲁为发祥地,很快向各地发展,在这个潮流中,孔子起到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私学兴起的意义:

1.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3.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

4.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2.分析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历史地位。

答:

稷下学宫就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就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就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1)稷下学宫的性质:

稷下学宫就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①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出资举办,始终不改变养士、用士的基本目的。

从其主办者与办学目的来瞧,稷下学宫就是官学。

②稷下学宫就是由养士制度发展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之讲学,不加干涉与限制的风范,其教学与学术自由,体现出私学的性质。

③稷下学宫就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

①学术自由,表现在:

稷下学者“不治而议论”,拥有相当的独立与自由;来者不拒,包容百家;欢迎游学,来去自由;学术论辩,相互争鸣及吸取。

②待遇优厚,包括给予“不治而议论”的政治待遇及优厚的物质待遇。

(3)历史地位:

①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②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与创造精神。

③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它所独创的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育才与咨政为一体的职能模式,自由讲学与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学术自由与鼓励争鸣的办学方针,尊重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都显示了它的成功之处。

④留给后人的思考:

稷下学宫尊重贤士,尊重学术,其思想学术、文化教育的成功却未带来齐国政治的成功。

3.孔子对教育作用就是如何分析的?

答:

孔子对教育作用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为政以德”,她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就是一种政治工作,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但就是教育工作并不就等于政治工作,它就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对政治施加影响。

同时,孔子还阐述了她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

从三者排列瞧,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这三个条件:

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2)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

孔子承认人的成长教育起了决定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

孔子虽然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也不就是教育万能论者。

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命题。

4.孟子的教育目标就是什么?

如何实现?

答:

(1)孟子的教育目标就是: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她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就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首先,“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她们绝不像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的顺从。

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与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