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831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docx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

《惯性导航系统范文合集》

第一篇:

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navigationsystem,ins)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insisanautonomousnavigationsystem,

relyingontheoutsideinformation,notradiatingenergy,noteasilydisturbedbyenemy.

抗干扰能力强stronganti-interferenceability

精确性好,goodaccuracy

长期精度差accuracyforlongtimework

价格昂贵expensive

step1:

傅科(leonfoucault)提出陀螺的定义、原理及应用设想

themeaningandapplicationofgyroscope(byleonfoucault).

第一代惯性技术奠定了整个惯性导航发展的基础

step2

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火箭发展的初期beginfromtherocket’sdevelopment

惯性传感器inertialsensor,(accelerometer加速度计)

提高ins的性能,improveins’performance.

静电陀螺(esg)、electrostaticsuspensiongyroscope动力调谐陀螺(dtg)dynamicallytunedgyroscope环形激光陀螺(rlg)、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等

高精度、高可靠性highaccuracy,highstable,

小型化miniaturization

惯导平台inertialnavigationplatform

定轴性(inertiaorrigidity)

转子的转动惯量愈大,稳定性愈好;

转子角速度愈大,稳定性愈好。

进动性(precession)

外界作用力愈大,其进动角速度也愈大;

转子的转动惯量愈大,进动角速度愈小;

转子的角速度愈大,进动角速度愈小。

现代光纤陀螺仪包括干涉式陀螺仪和谐振式陀螺仪两种,

现代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的仪器,它是现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国防和其它高科技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程弹道导弹intermediaterangeballisticmissile

itsnavigationsystemletdf-21dgetsstronganti-interferenceability

导航系统强的抗干扰能力

航母杀手aircraftcarrierkiller

第二篇:

惯性导航原理习题《惯性导航原理》课程习题

xx年5月30日,授课老师:

吴了泥

1.分类介绍当代导航系统。

2.平台式惯导的硬件组成,各个器件的作用。

3.自由转子陀螺的干扰力矩由哪些引起,高精度陀螺如何改进支撑方式,减小干扰力矩。

4.描述转子陀螺的定轴性、进动性、表观运动和章动。

5.用动量距定理说明转子陀螺进动方向和大小,说明转子陀螺的表观运动。

6.描述双自由度陀螺的技术方程。

从技术方程出发,描述常值外力矩下陀螺的运动。

7.描述单自由度陀螺的技术方程,并解算单自由度陀螺的种类。

8.说明双自由度陀螺、单自由度陀螺如何测量角运动。

9.说明二自由度陀螺的单轴稳定平台如何实现稳定和跟踪。

简要描述动力调谐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和微机械陀螺的的机理和特点。

普通摆式加速度计的技术方程,说明测量机理。

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的结构,简要描述其工作机理,并给出技术方程。

描述惯性坐标系,导航坐标系,地理坐标系,以及机体坐标系的定义。

说明比力的概念,写出比力方程,并描述比力方程的意义。

描述休拉调谐,及其物理意义。

陀螺稳定平台如何实现休拉调谐。

说明惯导垂直通道为什么是不稳定的。

说明垂直通道阻尼回路的作用。

平台式惯导的力学编排,及施矩指令。

平台式惯导有哪些误差源,并描述误差传播过程。

简要推导姿态误差方程、速度误差方程和位置误差方程。

惯导的基本误差特性是哪三种振荡运动合成的。

说明三种振荡运动产生的原因。

简要说明平台式惯导水平对准和方位对准的基本原理。

捷联惯导和平台惯导的区别,捷联惯导的优缺点。

说明比力坐标变换的方法。

描述欧拉角的定义,用欧拉角法描述姿态矩阵,并写出微分方程。

描述四元数法的物理意义,用四元数法描述姿态矩阵,并写出微分方程。

写出四元数和欧拉角间的转换关系。

什么叫转动的不可交换性误差。

旋转等效矢量法是如何消除转动不可交换性误差。

用旋转等效矢量法描述姿态矩阵,并写出微分方程。

第三篇:

汽车导航系统汽车导航系统

在汽乍上应用电子导航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并且

使驾驶员通过电子地图与话音指南,准确地掌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汽车电子导航系统目前已发展为具有导航、防盗、调度、汽车主要工况的监测报警等功

能的综合系统。

导航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有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卫星与汽车上的专用天线的配合。

gps系统简介

gps系统主要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是指美国发射在太空中的24颗卫星.每个轨道山4颗卫星覆盖.保证全球任何地区、任何时刻都有卫星提供的信息。

地而监控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卫星运行情况,保证卫星能正常运行。

用户设备部分主要是gps接收机.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来源地址:

拓邦汽车电子网

第四篇:

汽车导航系统调查问卷关于“任我游”汽车导航系统调查问卷

您好。

我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这是由北京合众思壮公司委托对旗下产品进行“任我游”汽车导航系统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市场的需求,现邀请您参加我们该次调查,大概占用您1~2分钟时间来完成,请将您回答的答案填在括号里,感谢您的合作,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30岁b.30-40岁c.40-50岁d.50-60岁e.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a.学生b公司职员c.教育文化人员d.商业e.政府机关f.待业

4.您的收入

a.1000-xx元b.xx-3000元c.3000-4000元d.4000-5000元e.5000元以上

5.请问您有私家车吗。

a.有b.没有c.打算买

6.在做此次调查之前您是否知道gps汽车导航产品

a.知道b.不知道

7、您是否使用过汽车导航gps相关产品。

a有b没有

8、下列汽车导航gps的品牌中,您知道的有哪几个。

a任我游b新科c纽曼d神行者eeto易图f万和g万利达h华夏行i宇达电通/mioj城际通k奥可视l其它(请填写)

9.您听说过“任我游”汽车导航的系列产品吗。

a.听说过,正在使用b.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c.没听说过

10、您是否考虑过为自己的爱车配置一台汽车导航吗。

a.有,已经买了b.有,考虑中c.没有

11..您是从哪些方式得知gps汽车导航产品信息。

a.网络b.电视广告c.报纸d.杂志e.户外宣传f.广播广告g.亲朋好友h.其他

12.如果您购买汽车导航gps产品,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最多可选三项)

a品牌口碑b易用性c价格d功能e地图f售后服务(地图升级)g外观h操作界面i其它(请填写)

13.您看重gps汽车导航产品哪些功能。

a.明确当前与目的地信息及所需时间b.选择路径避开交通阻塞和施工

c.商场、加油站、酒店、停车场信息d.娱乐功能e.语言支持功能

14.您所接受该类导航产品价格范围

a.1000以下b.1000~1500c.1500~xxd.xx~3000

e.3000以上

15.您会在哪里购买该类产品。

a.百货商店b.苏宁、国美c.电脑城d.网上商店e.超市f.汽车专卖店g.其他

16.如果请您想像以下汽车导航系统gps会带给您的感觉,您认为最合适的一个词是什么。

a.方便b.身份/品味c.省心d.乐趣e.科技f.开拓视野g.时尚h.其他

17.您希望汽车导航gps产品除了导航功能外还拥有哪些功能。

a.影音播放b.游戏c.cmmb(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d.电子狗f.蓝牙g.旅游信息h.实时路况i.倒车雷达j.其它(请填写)

18.如果给你免费试用gps,你感兴趣吗。

a会b不会

19.即将举办的gps评测活动,你对哪些环节最感兴趣。

a.gps免费试用b网友评测精英团亮相新闻发布会c编辑、网友互动路测gps

20.当你购买汽车导航时,以下哪种方式会引起你的购买兴趣

a折扣b附送小礼品c抽奖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xx年12月29日

第五篇:

论惯性摘要:

对经典力学范围内现行的惯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惯性要区分:

个别研究对象的性质与存在的性质;保持某种状态的性质与改变某种状态的性质;物理学规律的动力学特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

惯性;存在;时间;空间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并且惯性问题也是经常被物理学界讨论的一个话题

(1)。

可是,尽管经典力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物理教师在此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混乱性

(2),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对惯性进行了讨论,望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惯性的意义

大家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3)。

一个物体,只要不受外力作用,原来静止的就会一直静止下去,而原来运动的则会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这里的问题在于:

惯性是否是物体的性质。

依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均具有惯性。

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因为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4)证明了。

空间平移对称性导致动量守恒、空间转动对称性导致角动量守恒、而时间均匀性导致能量守恒。

事实上,物体的惯性是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因而它与个别的特殊研究对象无关。

惯性不是个别存在物的性质,个别存在物只是惯性的显现者,惯性的本质与个别存在物的特性无关。

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存在物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

因为惯性作为存在的一种显现,并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达。

二、惯性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无关

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

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

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

惯性所揭示出的物体之性质不在于其使(或抗拒)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或代表改变的难易程度的能力,而在于它的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

在最相似的物之间,错觉说着最巧妙的谎;最小的罅隙是最难度(5)。

因而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倘若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话,则我们也可以说力与惯性也有关系。

因为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而言,力越小其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因而,也即力越小物体的惯性越大。

事实上,在惯性概念发展的最初时期,牛顿就将惯性与力进行等价的思考,当然现在大家知道牛顿的把惯性等同于力的思想是错的了。

如果要说质量与惯性确有联系的话,作者以为也只能从这样的一个视角来看:

惯性是由其表现物体周围存在着的与时空有关的天体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着的性质。

这是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的性质是由天体质量的分布所决定的。

至于时间,自从奥古斯丁(6)提出“什么是时间。

”以来,人们还没有认清它的真面目,也因而从更深的层次上而言,人们只认识到什么是惯性而还没有搞清惯性是什么。

惯性不是一种由个别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原因(诚然,所有物体均会表现出惯性),它不是我们的一种吃力的、需要支撑的、痛苦感的反映,事实上,它是存在之美感的绽开。

因而“惯性是物体对任何改变其运动状态的外来作用的阻抗的性质”(7)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不当的。

因为这一注释还是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分析而来的,在这一注释中已经隐藏了牛顿第二定律及对惯性与物体质量等价的认同感。

其实,惯性是一种令人十分安全的、舒适的、和谐的存在之性质,它使物体的存在行为非常简单,而人们也往往由于常见到这种存在的简单性而忽视了它的深层含义。

静止的永远静止,运动的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就是将存在如此单调而重复地显现在人们眼前。

凡是背离了这两种物体的存在情况而用惯性去解释其存在原因的,作者以为均属一种不当的诡辩行为。

可是这种诡辩行为不仅麻木了人的脑神经而且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科书(8),我们来看一些下面的例子。

例1.惯性也有不利的一面,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

所以,在城市的市区,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

(9)

在这里,不能及时制动是由于惯性还是由于制动力不够大。

略作思考,读者就可判断出是由于后者。

将惯性看成一种破坏力是十分荒唐的。

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车辆质量较大,而相应的制动力在如此质量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加速度很小,不能使车辆很快地减速,从而在短时间内停下来。

倘若对于质量较大的车辆来说制动力也允许更大,那么作者认为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制动车辆的。

并且,这个例子中的“高速行驶的车辆”及“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字句很容易使学生认为惯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

例2.把斧柄的一端在水泥地面上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10)

通常标准答案是这样的。

开始斧头和斧柄同时向下运动,当斧柄遇到障碍物时突然停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了。

事实上,斧头在斧柄上套牢是由于斧头克服了阻力相对于斧柄运动了一段位移,而惯性不是克服某种阻力使斧头运动的原因。

在此问题中的一个效果是斧头相对于斧柄产生了某种(克服一定力的)运动,因而我们必须以斧柄为参照系来考察此种运动的实质。

当以斧柄为参照时,实际上斧柄在撞击的过程中是一个非惯性系,它相对于惯性系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

因而斧头在此参照系中必受到一个向下的“惯性力”,正是此力与斧头的重力克服了斧头与斧柄之间的弹力与摩擦阻力使斧头相对于斧柄前进了一段位移,从而使斧头在斧柄上套牢。

如果一定要以地面为参照系来看斧头在斧柄上套牢的问题,那么可以这样认为:

虽然斧头在斧柄上向下套牢的过程中没有受到除重力以外的向下的另外力,但相对于地面而言斧头具有一定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正是这个能量克服了阻力作功从而转化为内能。

所以从效果上看,一是斧头相对于斧柄向下移动了一段位移,二是斧头与斧柄的接触面上在发热。

如果仅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斧头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是由其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与作用时间(或所通过的位移)所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和斧头相对于斧柄的动能或动量变化有关。

斧柄在“水泥地面”上“撞击”这两个条件只是使斧柄产生了相对于水泥地面的较大的动量变化率,从而也使斧头具有了相对于斧柄的惯性力。

但是,虽然这个惯性力构成了斧头套牢在斧柄上的直接原因,可严格地说,斧头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的原因还和斧头的重力及斧柄的弹性和斧头与斧柄的摩擦力大小均有关系。

并且斧头在斧柄上套得牢不牢和作用时间也大有关系,因而,撞击“几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例3.小车上竖直放置一个木块,让木块随小车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档板制动时,车上的木块向右倾倒。

这是怎么回事呢。

(11)

教科书上的答案是这样的。

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木块的底部也随着停止,可是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向右倾倒。

事实上,本例中小车上木块的倾倒是由于力矩作用的缘故。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对木块的重心而言有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力矩,从而木块向右倾倒。

若以小车为参照物,小车被档板制动时已是一个非惯性系,作用在木块(重心)上的“惯性力”对木块的底端也产生一个使木块作顺时针旋转的力矩。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例2和例3中,斧头在斧柄上套牢和木块在小车上倾倒已是一个涉及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的问题。

其中例2是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问题,而例3则是非惯性系中的刚体动力学问题。

可是,在非惯性系中,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论述的牛顿第一定律已不成立,从而也失去了此两例的代表意义。

也就是说,这两个例子不仅是不准确的解释而且是不适当的例子。

在涉及惯性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分别那些是属于惯性现象,而那些则不属于惯性现象——即为动力学现象。

牛顿的例子,毫无疑问是正确的(12),但我们许多的物理学工作者却将惯性对事物的解释范围作了相当随意而并不恰当的扩展或扭曲。

其实在讲述惯性时,用不着举更新鲜的特别例子,倒是需指出惯性使我们对事物常态的存在方式太熟视无睹了。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惯性不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使火车制动、使斧头套牢在斧柄上、使小木块倾倒)的原因。

严格地说,这些原因和物体的惯性无关,只和力有关,而至于火车制动得及时不及时,斧头套在斧柄上牢不牢,小木块倾倒得快不快,则不仅与力有关,还和物体的质量、形体、初速度有关。

但即使如此地与质量和初速有关却也与惯性无关。

惯性,这个我们通常认为是由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性质,其实是物体存在方式的一种条件性:

“试取汽车为参考系统来研究‘当汽车急剧刹车的时候,车中乘客有向前倾倒的倾向’这个问题,在汽车急剧刹车前,相对于汽车而言,乘客是静止的,在汽车急剧刹车时,乘客突然向前倾,这就是说,以汽车为参考系统,乘客由静止而突然向前倾,并不保持其静止状态,并不表现出惯性”(13)。

这个条件就是:

物体要表现出惯性,它必须处于惯性参考系中。

而“事物的存在顽强地延续维持不变,无论运动是快是慢抑或停止。

”(14)也只在惯性系中才成立。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学与动力学问题时,惯性系总有着特殊的地位。

可是,这个特殊地位的存在并不单单是人类抽象理性的功劳,并不是人类贪懒和间集化的一个报应,惯性系的存在有其形而上的基础:

自然之美的呈现及人对自然之美呈现体认的同一性。

如果没有了存在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我们选取的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对研究动力学问题而言也就将成为一个畸形的怪胎。

惯性系不仅在计算上向人类提供了联系物体的相互作用与相对运动的便利方式,其更根本的是它使人与存在的关系成为审美性的。

惯性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存在是美的。

而惯性系则是自然对人的一个馈赠。

也因而,我们应当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待惯性,而不应当将它看成一个恶魔或一件便宜货。

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不要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谈,可是当我们的老师用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待惯性——也就是说,把惯性与牛顿第二定律混为一谈的时候,对学生的这一期望是合适的吗。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当教完一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规律以后,就要求学生用它们解释自然现象。

事实上,物理学中有些基本概念与规律不是要求我们去解释自然现象,它没有这个功能,它只是告诉我们要去感受些什么,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推理的方式,而是一个判断的原则:

它促成我们的判断更接近于自然之美的呈现。

三、惯性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可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

因为这两个定律的论述对象其实是不一样的。

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论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

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其实不是我们的个别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因为这个“任何物体”,包括了天地间的万物,而万物的总称(15)即是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也即任何个别的物体都不可能无条件地具有惯性:

惯性是存在的特性,是存在着的时空的特性,是宇宙的特性。

其次,牛顿第二定律是关于个别物体因果性的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却与个别物体的因果性无关,它是存在之状态的表述,它的表述是与具体的特定的时间无关的、瞬时性的。

正是这种非时间性(16)构成了牛顿力学的本质特征。

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成立的时间均匀性与空间对称性构成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从而使我们可以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上来研究物体的动力学关系。

因为毫无疑问,物体的运动性质和规律与采用怎样的空间和时间来度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7)。

由此可见,不仅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特例,恰恰相反,现行的动力学规律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存在之性在具体的个体事物上的展现。

惯性定律比牛顿第二定律具有更强的基础性。

也就是说,正是惯性现象,构成了牛顿动力学所以成立的操作平台。

由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速度不变,因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才跟物体的受力相关。

最后,牛顿把惯性定律放在三个运动定律的首位也是与其对自然的信仰因素有关的。

因为在文艺复兴之前的绝大部分思想家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内在决定论的观点。

但在牛顿看来,基本的物质粒子完全是惰性的,没有任何自发的运动,而电、磁、光这些‘非物质’的力量则成为神在自然中的行动的载体(18)。

也就是说,惯性定律内隐含着牛顿否定亚里士多德运动观的内在目的论从而建立新力学的形而上基础。

四、惯性与具体物体的质量无关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个论题,在几个角度去看都是错误的。

第一,质量不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个别研究对象的质量与其所揭示的惯性毫无关联。

因为这两者从数量上来看是一对无穷大的关系,从内容上来看是个体与存在的关系,在它们之间,人类的理性不可能找到逻辑上的因果链。

第二,“物体(的)惯性”这样的说法缺乏依据,因为惯性不是物体的性质。

物体只是作为惯性的表现者而存在的。

第三,“惯性(的)大小”这样的说法也缺乏依据,因为惯性没有大小,惯性只是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一种特定状态的显现。

第四,既然惯性并无大小,我们也不可去进行量度,事实上,任何一本教科书上也没有指出惯性与质量的函数关系,因为这一函数关系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的一个虚假的逻辑推测,谁也不能证明质量与惯性成正比或不成正比,更不能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系数,因为这些关系均是虚假的。

因而,物理学界流传的物体的惯性等于它的质量(19)只是人们一个随心所欲的错误言说。

由于物体质量与惯性无关,所以,将牛顿第二定律中的质量称为惯性质量就是不当的,质量的确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一种象力一样的阻抗作用,质量在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上而言似乎有一种“消解”、“抗拒”力的性质。

因而作者认为可将现行的“惯性质量”改称为物体的“抗性质量”。

正如牛顿所说:

“物体只有当有其他力作用于它,或者要改变它的状态时,才会产生这种力。

这种力的作用既可以看做是抵抗力,也可以看做是推斥力。

(20)”因为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有关,它事实上具有动力学特征,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大时,它对运动状态改变的阻抗能力就越大。

从逻辑上而言,我们只有将惯性从物质的内在因素中解除出来,才能完全地克服牛顿时代的机械论自然观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间存在着的深刻矛盾。

也就是说,这样才能使牛顿第一定律恰如其分地建立在由文艺复兴所形成的机械论而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

五、惯性定律的表述方式

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定律的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表征物体的某种动力学性质,它是关于人类体认自然之美、自然之和谐的陈述。

据于上面的论述,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方式作以下的要求是并不过分的:

反映时间的均匀性,空间的对称性,及自然之美对人的呈现。

可是,现行的许多教科书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陈述是很不一致的。

当然,这种不一致性用老眼光来看是无伤大雅的,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差异性就成为值得商讨的了。

例如。

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它就保持自己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1)。

这样的陈述可能离惯性定律的本义较远,因为这一陈述的方式是在动力学的维度上来进行的,陈述的对象是“一个物体”。

这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