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3198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洞庭教学反思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望洞庭教学反思1《望洞庭》。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许多名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长庆四年

  (824)秋天转任和州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写的。

  诗人途经洞庭望见了什么呢?

他看见的是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华,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

为何今夜如此静谧呀?

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

  “镜未磨”形像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

第三行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

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

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这白色银盘里一枚可爱的青螺。

过去也有人用“青螺”来表示古时妇女的发髻,如果把这座美丽的君山比作小妇人可爱的发髻,也不乏其美呀。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然后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然后再朗读体会,学生就能有更深的感悟了。

  望洞庭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完成了教学重点中,学生对于该诗诗境的理解。

在对诗的意境理

  解上,学生们对于诗歌意境的揣摩让我为之一惊,通过图文联想法和画图法,孩子们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境,通过在图中画出秋月的倒影,孩子们则更好地理解了何为“两相和”。

同时,通过图文猜想,找出了诗中所暗含的三个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缺少对作者的介绍,该作者的诗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应对作者加以简单的介绍。

  本节课的改进措施:

本节课的板书,总结洞庭湖山水的特点,应让孩子们上黑板自行总结,边总结山水特点,边进行古诗背诵,做到理解的同时就是最好的记忆。

  望洞庭教学反思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

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没有单一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相信学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意。

在观察和说话中相机提问: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镜”呢?

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把君山想象成“清螺”,来进一步体会,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交流过程中适时出示了一些描写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词语,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也说出了一些平时积累的:

皓月当空、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等。

当整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后,其实诗所描绘的意境也出来了。

我就适时过度:

有位诗人站在这仙镜般的洞庭湖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看着这美景喜爱极了所以写下这首诗。

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诗中的“思”字感受诗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