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946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docx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二)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喂养了/迷罔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______改为______

(2)是於滩上的驳船           ______改为______

(3)一会儿剑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______改为______

(4)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______改为______

(5)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拖        ______改为______

2、仿照示例,另选两个对象,设计一组对话。

要求:

表达一定的意蕴;句式与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字数可以不等。

示例:

海与河的对话

海:

你为什么这么浑浊?

河:

因为我在人间走了很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参加了“春”字成语接龙比赛。

请仿照示例,继续以“春”为首字积累成语。

(至少六个)

示例:

春华秋实—春风得意—春暖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描写春天的文段,请在横线上补充古诗名句。

  春天里到处是美丽的自然景观。

春天里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的绿树青山;春天里有杜甫的“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春天里有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的江畔美景;春天里还有苏轼的“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春江晚景。

5、我会阅读。

红旗飘飘

你是一个火种

点燃开国大典的礼炮

一个声音向世界宣告

东方的拂晓

你是一个预言

掀开改革开放的春潮

一个故事向世界报道

风景这边独好

你是一个火炬

传递继往开来的目标

徜开胸怀向未来相yāo

江山如此多娇

啊!

走过风潇潇

走过路迢迢

我们高举的旗zhì

在新世纪的天空飘

我们脚下的路

永远是一条阳关大道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拂晓_______ 相yāo_______ 旗zhì_______

(2)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继往开来”中“开”的意思是_________;“路迢迢”中“迢”的意思是_________。

(4)全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6、简·爱在离开罗切斯特到两人重逢的这段时间内,经历了很多事。

下列事件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B.流浪和挨饿三天。

C.获得叔叔的遗产。

D.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7、下面这首诗是_________在_________写的。

心在山东身在吴,漂蓬江海谩嗟吁。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8、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以诗为名,必有诗人相伴。

3月21~22日,受邀来到遂宁的百余名中外诗人,进行品宋瓷观音文化、赏大英浪漫地中海美景的活动,近距离感受遂宁独有的历史人文情怀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诗词创作寻找鲜活的题材,为遂宁创作出更多值得传承的诗歌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回答问题。

  此次“遂宁国际诗歌周”活动除邀请中国作协、各省作协、省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获奖诗人、诗歌理论家、翻译家、外国诗人等100余人之外,[甲]还邀请了来自中省级、遂宁本地的60余家媒体参加了活动。

[乙]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推进遂宁与世界诗歌的深入交流,上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

10、请你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青春年少,放飞梦想,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就像花蕾含苞待放,畅想盛开如霞;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因梦想而奋进。

11、我会阅读。

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艾晓雨

  ①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里。

  ②低矮的小草房前面,小院一边,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盖住了小院的半边。

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抱住槐树粗糙皲裂的树干。

但我抱不过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它宽敞的怀抱将我拥入怀里,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③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

一岁多的孩子,正缠人,会撒着两只小手到处摇摇晃晃地逛荡了。

不知凉热,也不知高低。

为此,母亲找了根软布绳,哄我乖巧地伸出一条胖乎乎的小腿儿。

绳子的一端拴住了我的脚脖儿,另一端就交给了老槐树。

那时年纪尚小,自是无法记得当时的情境,只能根据母亲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

  ④一棵绿荫如盖的老槐树底下,一个被拴了一只脚脖儿的小女孩儿,新鲜又好奇地打量着脚上忽然多出来的那圈儿东西,软软的布绳儿拴得脚脖肉痒酥酥的,小女孩儿便“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⑤也有来看稀奇的孩子,看过将小牛、小羊拴在树上的,却头一次看到那样子拴小孩。

他们站在离槐树不远的地方,逗弄小女孩儿,或扔一块小瓦片,或扔一朵鲜亮的月季花,让小女孩儿去拿。

  ⑥我真的就蹒跚着走过去,却在离那些东西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被老槐树牵住了。

我才知道,自己的自由天地,已被绳子限制。

我抱住脚,拼命去解绳子,小脸憋得通红,眼泪也急得掉下来,那个结实的扣儿却纹丝不动。

我遂坐在地上,两脚蹬地,大哭起来。

  ⑦哭了几天,我终于明白,再怎么哭也拉不回大人远去的背影,索性不再哭,开始慢慢将槐树下的日子当成一种享受,每天早晨,吃饱喝足,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

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

“拴,拴……”母亲三下两下,将我交给老槐树,就走了。

她已经很放心地把我交给这个稳重又沉默的老保姆。

  ⑧的确,老槐树是一个称职的老保姆。

她知道如何逗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让我不哭也不闹。

夏日毒辣的阳光,伤害不到我,老槐树替我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

树上偶尔会有鸟雀降临,叽叽喳喳地躲在浓密的叶底说个不停。

我抬起头,支着小嘴儿跟它们说话。

树下有蚂蚁,其中一只发现了我弄碎的饼渣儿,赶紧回头去呼朋引伴。

一会儿工夫,大队人马驾到,肩推头扛,齐心协力把一块小饼渣儿运走了。

  ⑨一队蚂蚁,可以让我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看着看着,我就在树下睡着了……

  ⑩“姐弟三个,就数你跟老槐树投缘。

”母亲如是说。

  ⑪是吗,老槐树独独青睐于我吗?

  ⑫我自己尝试着做玩具,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槐果,一串串,黄绿,晶莹,拿石头把那一串串的果实捣碎,挤掉绿色的汁液,把果肉团成一个黏黏的团,放到阳光下晒干,一个黑黑的小球儿就做成了,外面缠上白色的棉线,一层一层,想要多大缠多大,最后拿线绷住,一个漂亮的小球就做成了。

那时,乡下孩子买不起皮球,多用这个代替,一个小球,有多种玩法,单打、双打、混合打,可以玩上一两年。

  ⑬后来,上学了,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写作业。

一块青石方桌,放在那里好多年,表面都已被磨得光滑如镜了。

我就是在那张小小的青石方桌上学会了写“人、口、手”,学会了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⑭春看老槐树抽枝发新芽,夏听老槐树在风雨里唠叨,秋从老槐树的身上摘下一串串晶莹的槐果,冬在老槐树下的雪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支起一只筛子,静等贪食的小麻雀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拴在老槐树下的小女孩儿就长大了。

  ⑮老槐树依然,苍老、劲绿。

  ⑯家里生活好了,旧房子要拆,新房子要建。

新房子的地基就挖在老槐树站着的地方,老槐树在劫难逃。

  ⑰没有人会为一棵树伤心哭泣,除了当年曾无数次坐在老槐树怀里的我。

砍树的那天,我站在树下,轻轻抚摸老槐树的寸寸树干,仰头,看茂密的枝叶仍然旁若无人地绿着,它似乎丝毫也没有嗅到空气中的危险气息。

  ⑱父亲下电锯时,我没敢待在家。

等我回到家,老槐树已经躺倒在地上了,一院子的残枝碎叶,一院子涩涩的苦香。

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

(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与老槐树有关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

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

“拴,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安排详略得当,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眼中的老槐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会阅读。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

今天,我们一起寻找。

”5月21日起,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

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活动。

“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

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

”“用什么方式去报国?

”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

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4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

该法庄严宣告:

“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_________________。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

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

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④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内容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80~100字)

  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

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13、我会阅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百废具兴       具:

__________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__________

(3)则有去国怀乡     国:

__________

(4)至若春和景明     景:

__________

(5)不以物喜       以:

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答案】罔,惘,於,淤,剑,箭,象,像,拖,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解答】试题分析: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1)迷-迷;

(2)於-淤;(3)剑-箭;(4)象-像;(5)拖-脱。

2、【答案】示例:

太阳与彩虹的对话

太阳:

你为什么这样光彩绚丽?

彩虹:

因为我曾在风雨中穿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

本题作答选择两个具体的事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二者之间的问答。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答案】示例:

春风化雨—春风满面—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春意阑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

【解答】从积累的以“春”字开头的成语中,选择六个以上列举作答即可。

如:

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深似海;春秋鼎盛;春色满园;春风得意;春光明媚;春宵一刻;春色撩人;春风满面;春风化雨;春去秋来;春和景明;春华秋实;春花秋月;春意盎然等。

4、【答案】青山郭外斜;随风潜入夜;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积累。

【解答】本题作答可依据识记的诗词内容直接填写。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郭、潜、蓝、桃花、枝”等字词容易写错。

5、

(1)【答案】fú;邀;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字音的掌握情况。

【解答】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拂晓”:

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

读“fúxiǎo”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如“帜”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2)【答案】徜开,敞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解答】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徜”与“敞”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答案】开辟;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解答】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

此题也可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推断单个语素的意思。

如“继往开来”: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所以“开”为“开辟”之意。

“路迢迢”:

路途很遥远。

所以“迢”是“远”之意。

(4)【答案】比喻;排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解答】“你是一个火种/点燃开国大典的礼炮”为比喻。

“你是一个火种……你是一个预言……你是一个火炬……”既是比喻也是排比。

6、【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

【解答】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

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

所以这个情节不是在简·爱在离开罗切斯特到两人重逢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因此选A。

7、【答案】宋江,浔阳楼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

【解答】《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发泄不满并借以咏志之作。

8、【答案】中外诗人走进遂宁采风、创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解答】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

3月21-22日,受邀来到遂宁的百余名中外诗人,品宋瓷观音文化、赏大英浪漫地中海美景,近距离感受遂宁独有的历史人文情怀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诗词创作寻找鲜活的题材,为遂宁创作值得传承的诗歌作品。

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

人物,百余名中外诗人;事件,来遂宁为诗词创作寻找鲜活的题材,为遂宁创作值得传承的诗歌作品。

故可拟题为:

百余名中外诗人来遂宁采风。

9、【答案】①还邀请了来自中省级、遂宁本地的60余家媒体。

②上升;提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

【解答】①甲处句式杂糅。

去掉“参加了活动”即可。

②乙处搭配不当。

改为“推进遂宁与世界诗歌的深入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10、【答案】示例:

就像太阳喷薄而出,荡涤漫天黑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

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就像春蚕结茧成蛹,期待化为彩蝶”。

句式结构为“就像……”的比喻句。

所拟内容要与“青春年少,放飞梦想”构成比喻,且要与前两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11、

(1)【答案】①“我”一岁多时被拴在老槐树下,老槐树成了“我”的保姆;②“我”用老槐树的槐果做成小球;③放学后,“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④老槐树被父亲锯掉,做成了新房子的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解答】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我”一岁多时被拴在老槐树下因而老槐树成了“我”的保姆(3—9段),用老槐树的槐果做成小球(12段),在老槐树下写作业(13段)等事件。

还写到了老槐树被父亲锯掉做成了新房子的门(16—18段)。

(2)【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拉”“走”“拾起”“交”“搬”等一系列动词和“我”说的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被拴在老槐树上的期待和享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童真的孩童形象,也侧面反映了老槐树在“我”幼年时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

【解答】“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

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拴,拴……”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形象地刻画了“我”对被拴在老槐树上的期待和享受和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对人物感情和人物形象的意义。

(3)【答案】示例:

详写“我”一岁多时,老槐树给“我”当保姆,略写“我”用槐果做小球、“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老槐树被锯掉等。

好处:

内容上,突出了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能很好地凸显文章的主旨;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表达效果上,老槐树给“我”当保姆这一情节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解答】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分别找出详略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出来。

如“我”一岁多时,老槐树给“我”当保姆的情节为详写,“我”用槐果做小球、“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老槐树被锯掉等情节为略写。

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如内容从突出主旨(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的角度作答。

结构可从照应文章的标题的角度作答。

(4)【答案】①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

通过母亲放心地将一岁多的“我”拴在老槐树上可以看出。

②老槐树无私、宽厚。

从“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倒下的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门可以看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题干要求答出作者眼中的老槐树的优秀品质。

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老槐树方方面面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老槐树看护着幼年的“我”的情节,可分析出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的特点。

再如从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门的情节,可以归纳出老槐树宽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5)【答案】老槐树虽然难逃被锯的命运,却以另外一种形式(新房的门)陪伴着“我”,在“我”伤心难过之余,给“我”一丝慰藉。

表达了“我”对老槐树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深刻含意的把握。

【解答】这句话写出了“我”复杂的情感。

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