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19958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初中部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校级联考】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初中部【最新】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300万B.170C.70万D.170万

2.以下是大家想象的北京人的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一群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用磨制石器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动手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一起睡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远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D.过群体生活

4.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5.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五六千年前

7.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B.炎帝C.黄帝D.大禹

8.“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等级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私有制

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10.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A.黄帝陵B.大禹陵C.秦始皇陵D.中山陵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

A.公元前四五千年B.公元前2070年C.公元前1600年D.公元前771年

12.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A.商朝建立时定都于殷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D.“殷”字吉利

13.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厉王D.周幽王

14.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1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6.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的?

()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

A.夏朝B.商朝C.西周D.尧舜禹时期

18.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其中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叫形声,那用图形、线条把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这种造字方法叫?

()

A.象形B.指事C.形声D.会意

19.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

20.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牛耕B.灌溉C.施肥D.选种

21.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

二、综合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灭了商,席卷了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4)请列举两个位于山东省内的主要诸侯国。

(5)材料反映的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左传》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

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

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D项符合题意;A项不对,距今约300万年的是非洲的南方古猿;B项距今170年不符合史实;C项不对,距今约70万年的是北京人。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产条件。

故北京人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D正确;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

半坡人开始种植粟,才有小米粥,排除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但是他们群体生活,还没有一个人用打制石器打死一头野兽,排除B;北京人还不会人工取火,只会使用天然火,排除C;故选D。

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原始社会环境恶劣,野兽出没。

仅凭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原始人类只能过群居生活,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4.D

【详解】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故这些原始人生活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D符合题意;ABC排列顺序错误,故选D。

5.D

【详解】

根据教材内容可以知道:

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

②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③④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D项正确。

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本题涉及到原始人类,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他们分别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局面。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相传在黄河流域部居住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其中,黄帝和炎帝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他们只存在于书籍和故事中,但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所以,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之间的区别:

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两者之间的联系:

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都是通过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是否真实需要考古证实。

7.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依据题干关键词“轩辕”可知,孙中山赞扬的是黄帝。

传说中的黄帝号轩辕氏,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被尊为人文始祖。

故选C。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通过民主的方法推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来当部落联盟的首领,体现了民主的精神,选项C符合题意;等级制、世袭制和私有制都存在阶级,不能体现民主精神,排除ABD项,故选C。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详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此后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中国人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并以“炎黄子孙”自居,A符合题意;大禹是远古时代治水的杰出人物,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B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商朝的史实。

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选C。

13.B

【详解】

根据“炮烙之刑”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建“酒池肉林”腐化堕落,导致了商朝的灭亡,B符合题意。

ACD项人物与题干“炮烙之刑”等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商朝纣王与周武王之间的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失去了民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5.B

【详解】

禅让制是夏朝的,郡县制是秦国推行到全国,行省制是元朝的,根据封建,屏周,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故答案选B。

16.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B。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汉字也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所以答案选A。

1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齐桓公之后称霸的霸主,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牛耕出现之前,劳动力主要以人力为主,牛耕的出现使劳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从而解放了劳动力,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人类由刀耕火种的年代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A符合题意。

灌溉、施肥、选种都不足以使生产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不能称之为“革命”。

考点: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时的一次革命。

点评:

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时间和年代记忆不够准确,是学生常犯的毛病,如我国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逐渐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1.C

【详解】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瓦解使西周走向了解体,C错误,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说明周王室地位衰落,D项符合题意;A项描述与题干不符;B项鲁国国君的做法是由地位决定的,说明周王室衰落;题干侧重于向周天子纳贡少,与诸侯之间来往密切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

(1)分封制。

(2)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4)齐国、鲁国。

(5)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周初实行了分封制,根据血缘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2)依据材料信息“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周初实行了分封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西周时期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诸侯要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周天子调兵,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初分封71国,其中两个位于山东省内的主要诸侯国有:

齐国、鲁国。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解第

(1)题时,抓住信息“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是解题的关键,西周时期实行了分封制,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制度,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

解第

(2)题时,可根据信息“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联系教材回答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解第(3)的关键是需理解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互相承担着权利和义务。

解第(4)题时,需熟悉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结合教材中“西周分封示意图”找出位于山东的诸侯国有齐国、鲁国。

解第(5)题时,联系教材回答分封制的作用即可。

24.

(1)春秋时期。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齐国。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在民族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材料说的是周天子夺了郑庄公的权,他就不去朝拜他了。

秋天,就派诸侯进攻郑国,结果周天子被打败了还被射伤。

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势力大减,这种局面出现在春秋时期。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桓公是齐国国君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势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除齐桓公外,之后的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也先后称霸中原。

(3)根据材料可知,诸侯争霸的积极影响是很多诸侯国被兼并,出现了大的诸侯国,这就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周边民族的斗争和杂居共处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是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点睛:

本题考查诸侯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答题时紧扣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