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202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06年5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三级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

D.转诊至精神科专科医院

6.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原则是(  )。

A.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B.心理活动的周期性

C.人格相对稳定性

D.精神活动内在一致性

7.该求助者属于(  )。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8.该求助者的求医行为属于(  )。

A.被动求医

B.主动求医

C.家人强迫

D.转介而来

9.判断该求助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根据是(  )。

A.是否有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

B.求医行为的状况

C.是否符合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

D.相关心理测验的结果

10.对该求助者,首选的心理测验是(  )。

A.SAS

B.SDS

C.MMPI

D.16PF

【答案与解析】

1.A。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等词来发问,如“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

”;

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

“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问接询问是咨询者通过间接的方式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如:

“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

”本案例咨询师问:

“你的同

学说的情况是真的吗?

”属于直接提问;

“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是多疑吗?

”属于封闭式提问;

本案例并不包括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为A。

2.D。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

的疴隋,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

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对此,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根据案例中求助者说:

“我不是多疑……我没病。

”可知求助者已丧失自知力,因此可以推断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是精神障碍。

3.B。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它的特点是:

①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②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

妄想常见的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自罪妄想等。

其中关系妄想是指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

本案例求助者说同学吐痰,咳嗽是专门针对她,是故意侮辱她,属于关系妄想。

因此答案为B。

4.C。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根据案例描述:

求助者的同学建议求助者来心理咨询,求助者很不情愿,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

而且求助者说在回答咨询师的提问时说:

”由此可以推断求助者自知力基本丧失。

5.CD。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

①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②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③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求助者自知力基本丧失,推断求助者为精神障碍患者,而且并未开始进行临床治疗,不属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范围,因此答案为CD。

6.ACD。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有:

①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

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实的规定性时便形成妄想。

②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③人格能

相对稳定性:

个体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7.B。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能一对范畴。

心理正常就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

根据案例描述求助者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症状,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

8.A。

求助者的同学建议求助者来心理咨询,求助者很不情愿,在同学陪伴下,勉强前来咨询,可知答案为A。

9.ABC。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

心理咨询的对象不包括精神不正常的人,而ABC三项是判断求助者心理异常的主要依据,因此也是判断求助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范围的根据,答案为ABC。

10.C。

MMP1是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是世界上最常引证的人格自陈量表,可用于精神病的临床诊断。

SAS和SDS是用来了解求助者情绪状态及程度的心理量表。

16PF是人格量表,可以全方位的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征。

根据案例描述推断求助者有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需要可用于精神病的临床诊断的心理测验,答案为C。

案例二

一般资料:

吴某,女,30岁。

已婚,某公司出纳。

求助者自述:

三个月前,偶见丈夫有外遇,因此痛不欲生,开始终日哭泣,感到心情烦躁,不想吃也不想喝,好多天睡不着,心里很恨丈夫,想离婚。

但经家人劝阻说:

“为了

孩子,也为了不让父母受太大刺激,就凑合着过吧,离了婚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可靠的男人。

”虽然丈夫发誓痛改前非,但我才不信呢,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狗改不了吃屎。

后来,只要他一接电话,我就觉得是那个女人打来的;

他下班稍晚回来一会儿我就怀疑又去找她了,越怀疑心里越难受,越想越愤怒。

他--N家我就大吵大闹,朝他发火。

在单位,同事都说我近来脾气越来越大,无端发火。

最近,工作又有差错,受到领导的批评。

我心里越发着急,怕这样下去会得大病……所以就来心理咨询。

11.求助者的情感症状不包括(  )。

A.感到愤怒

B.感到痛苦

C.感到焦虑

D.感到恐怖

12.求助者躯体症状不包括(  )

A.失眠

B.厌食

C.心慌

D.多汗

13.该求助者面对的压力是(  )。

A.生活压力

B.叠加性压力

C.同时陛破坏性压力

D.继时陛叠加压力

14.该求助者压力源属于(  )。

A.生物性压力源

B.精神性压力源

C.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D.破坏性压力源

15.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

A.有人格障碍基础

B.有现实刺激因素

C.症状无明显泛化

D.病程相对较短

16.该求助者属于(  )。

C.心理健康

17.该求助者最可能是(  )。

A.抑郁性神经症

B.焦虑性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一般心理问题

18.为帮助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尚需了解(  )。

A.求助者的成长经验

B.求助者人格特征

C.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D.求助者的婚姻及家庭资料

11.D。

求助者因为丈夫有外遇,因此痛不欲生,尽管其丈夫发誓痛改前非,但求助者已不再信任丈夫,怀疑丈夫,继而感到心理难受、愤怒,却并未感到恐怖,因此答案为D。

12.CD。

求助者因为丈夫有外遇感到心情烦躁,不想吃也不想喝,好多天睡不着,脾气越来越大,无端发火,由此可以推断答案为CD。

13.A。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是指我们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经历着某一种事件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其强度不足以使我们崩溃时,体验到的压力。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包括战争、大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

叠加性压力包括:

①同时陛叠加压力:

在同一时间里,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这时,当事者所体验到的压力称为同时性叠加压力。

②继时性叠加压力:

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后继的压力恰恰发生在第一个压力的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这时,当事者体验到的压力称为继时性叠加压力。

本案例求助者是因为丈夫有外遇导致的心情烦躁、痛苦,并未有其他压力源,因此答案为A。

14.BC。

压力源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

①生物性压力源: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精神性压力源: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③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此压力源分为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和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由此可知答案为BC。

15.BD。

求助者因为丈夫有外遇感到心情烦躁、失眠,病程三个月,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由此可以推断求助者心理问题有现实刺激因素,症状明显泛化,病程相对较短,求助者并无人格障碍基础,答案为BD。

16.AD。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

心理正常就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

的心理活动;

根据案侧描述可知该求助者没有精神障碍症状,因此答案为AD。

17.C。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

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抑郁性神经症的特点有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焦虑性神经症特点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

根据案例描述求助者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答案为C。

18.ABCD。

在心理咨询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心理咨询师要想切实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解除他的心理障碍,就必须对求助者的智力、情绪和个性有一定的了解;

对他的个人生活史、目前生活状况、人际关系、工作性质有一定了解;

对他的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形成发展、严重程度以及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有一个确切的判断,而后,才能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制定符合求助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

本案例对求助者的描述只是一般症状表现描述,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情况描述不是很清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详细了解,因此答案为ABCD。

心理咨询师决定对该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以下是咨询过程片断。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你处于当前这种情绪状态?

那还用说吗?

由于他有外遇,我们老吵架……他一点也不关心我。

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它们也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呢?

是你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

人们往往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看法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

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头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你或许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沉默许久)怎么会这样呢?

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天你带孩子去公园,把孩子带的风筝放在长椅上,忽然走过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把风筝压坏了。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我一定很生气,他怎么能这样呢?

现在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

啊——原来是个瞎子,他看不见。

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不会了,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怜。

你看,都是同样一件事,他压坏了你孩子的风筝,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前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

的确有道理。

也许我的问题是由我原来的一些想法造成的。

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

夫妻吵架,感情不和,这是比较常见的,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

你想想,这是为什么?

难道他们的想法跟我不一样?

可是,现在我还不清楚,我的看法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19.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  )。

A.是理性的

B.是非理性的

C.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D.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

20.根据ABC理论,该求助者一t2,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不是(  )。

A.挫折和遭遇

B.歪曲的认知

C.评价性观念

D.不合理的信念

21.在该案例中,根据ABC理论,求助者的A包括(  )。

A.丈夫有外遇

B.夫妻经常吵架

C.求助者情绪低落

D.求助者疑心过重

22.在该案例中,根据ABC理论,求助者的C包括(  )。

B.求助者想离婚

D.求助者经常跟丈夫吵架

23.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说,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并不是所有当事人都跟你一样……这使用了(  )技术。

A.具体化

B.面质

C.内容表述

D.内容反应

24.心理咨询师讲述风筝故事,目的是(  )。

A.让求助者心胸开朗

B.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教育

C.改变求助者的信念

D.转移求助者的兴奋点

25.这段咨询最可能发生在(  )。

A.诊断阶段

B.修通阶段

C.领悟阶段

D.巩固阶段

26.该求助者的沉默可能是(  )。

A.思考型

B.情绪性

C.怀疑性

D.内向型

27.在合理情绪疗法中,为了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心理咨询师常使用(  )。

A.苏格拉底辩论术

B.产婆术辩论法

C.黄金规则

D.反黄金规则

28.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是(  )。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糟糕至极

D.夸大与缩小

29.合理情绪疗法,适用于(  )。

A.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求助者

B.年老、文化水平较低的求助者

C.偏执的求助者

D.自闭的求助者

30.合理情绪疗法是(  )首创的。

A.贝克

B.梅肯鲍姆

C.埃利斯

D.雷米

19.C。

合理隋绪疗法认为,人生来同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既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陛思考的倾向。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

当人们运用非理性思考时,则会带来消极负向的情绪。

20.A。

埃利斯的ABC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代表继这二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A项是外部诱因,BCD三项是个体对时间的评价和解释,由此可知答案为A。

21.A。

埃利斯的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根据案例描述可知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诱发事件是丈夫有外遇,因此答案为A。

22.BCD。

埃利斯的ABC理论中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根据案例描述可知A项为诱发事件,BCD三项是求助者对丈夫有外遇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因此答案为BCD。

23.BCD。

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面质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内容反应是对求助者内容的反馈。

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由此可知答案为BCD。

24.BC。

心理咨询师通过风筝的故事,使求助者明白,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可以引发的情绪反应也不同,是利用巧妙的手段,让求助者自己领悟。

25.C。

诊断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

而且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修通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根据案例描述可知此阶段为领悟阶段,即更加深入地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

因此,答案为C。

26.AC。

求助者的沉默包括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①怀疑型:

由于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询师;

②情绪型:

由于情绪所导致的沉默,诸如气愤、恐惧、羞愧等;

③思考型:

此时求助者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并似有所悟:

或者他正在回忆某一件对咨询有重要意义的往事;

也可能他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感情;

④内向型:

这种沉默源于求助者的个性原因,比如比较内向、不善言谈。

根据案例描述可以推断答案为AC。

27.ABCD。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产婆术”的辩论技术,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

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

种理性观念。

某些求助者的观念可能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等一些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即反黄金法则。

因此答案为ABCD。

28.ABC。

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有:

①绝对化的要求是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②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③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29.A。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

但同时意味着对那些在治疗中拒绝做出改变自己信念的努力的人,或过分偏执者以及有领悟困难的人,则可能难以奏效。

此外,合理情绪疗法对于患有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人所能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因此答案为A。

30.C。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

案例三

女,35岁,已婚,大专文化,中学教师,经济状况良好。

近三个月来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经常感到委屈,有时独自流泪,认为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觉得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工作生活没有意思,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悲观失望,认为夫妻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终日生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

吃不下饭,睡眠减少,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始终难以摆脱,犹豫再三,前来求助,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指点。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从小性格内向。

听话,在大人眼中一直是个好孩子,没有什么让父母担心的事。

父母要求比较严格,从小到大生活一帆风顺。

24岁与现在的丈夫自由恋爱结婚。

三个月前突然发现丈夫有外遇,就感觉天要塌下来,非常气愤,悔恨交加,与丈夫大吵了一架。

虽然丈夫一直表示悔改,但自己就是不能原谅他。

曾想到离婚,但顾虑重重。

离婚吧,自己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不离吧,自己又不愿再这样生活下去。

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下,日渐憔悴,情绪低落,脾气暴躁。

遇到别人谈论婚姻问题时,就特别敏感、脆弱,后来甚至看到年轻人谈恋爱都感到受不了。

虽然还能坚持工作,但积极主动性较前降低,生活的兴趣也大不如前了。

31.会谈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已经了解了(  )。

A.求助者的成长经历

B.求助者所持爱情观

C.求助者的症状表现

D.求助者的性格特征

32.求助者的生理症状不包括(  )。

D.头痛

33.求助者的感知症状包括(  )。

A.感到前途很渺茫

B.工作生活没意思

C.对婚姻悲观失望

D.认为现实很冷酷

34.求助者情绪问题不包括(  )。

A.敏感脆弱

B.情绪低落

C.悔恨痛苦

D.担心害怕

35.求助者的行为症状有(  )。

A.生活难以自理

B.做事犹豫不决

C.动作消极被动

D.回避社交活动

36.针对求助者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不应该(  )。

A.帮助求助者决定是否离婚

B.帮助求助者积极调节情绪

C.帮助求助者分析心理冲突

D.帮助求助者发掘自身资源

37.求助者的核心心理问题是(  )。

A.情绪低落

B.内心冲突

C.悔恨痛苦

D.愤怒不平

38.求助者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

A.正常心理状态

B.健康心理状态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39.对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

A.有主动求治愿望

B.对症状有自知力

C.问题内容未泛化

D.社会功能受损重

40.求助者的自知力表现不包括(  )。

A.对躯体疾病判断正确

B.对心理问题判断正确来源:

考试大

C.对内心感受判断正确

D.对生活现实判断正确

41.求助者的咨询问题最可能属于(  )。

A.器质性心理问题来源:

B.心理性生理问题

C.严重性心理问题

D.一般性心理问题

42.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不包括(  )。

A.是现实和道德冲突

B.内心痛苦无法摆脱

C.情绪反应比较强烈

D.问题内容尚未泛化

43.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