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329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docx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临教字〔2005〕20号

关于印发《临武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临武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已经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2005年5月

 

临武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暂行)

为推进临武县义务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特制定《临武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暂行)》

一、学校类别划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指县城所在地及县城所在地之外的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村完小和教学点,根据学校的自然办学规模,这里按四类划分如下:

A类为:

9个班级以上(含9个)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8个班级以上(含18个)小学。

B类为:

9个班级以下初中,6---18个班级的小学,6个班级,班均人数多于32名(含32人)的小学。

C类为:

6个班级,班均人数少于32名的小学,6个班级以下小学。

D类为:

教学点。

二、建设标准

(一)A类学校建设标准

1、组织管理

(1)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1)安装并启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标准示范软件。

(12)配置能够确保网络安全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具有杀毒软件和网络日志备份等功能。

3、教育教学资源

(13)开发建设与整合主要学科教学资源库,形成主要学科的校本资源,并能做到定期进行整理、更新。

骨干教师具备开发和整合网络资源的能力。

(14)按省定标准征订与学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资料,并做到主要学科教师人手1套,相关学科学校1套。

(15)建有一套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省、市光盘资源。

4、教师培训

(16)骨干教师(是指主要学科组要有1名以上骨干教师)通过Intel@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学科教师全员要通过教育技术类的培训,学校每学期组织教育技术类的校本全员培训不少于1次。

(17)按规定要求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考核。

(18)骨干教师具备开设网络课程的能力,能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自主学习。

普通教师具备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

5、教育教学应用

(19)严格按新课标大纲规定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

(20)学校形成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基础数据库。

(21)计算机广泛用于行政公文、教务课程、学生成长记录等管理。

(22)网络广泛用于学生在线学习、教师答疑、学生提交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等。

(23)根据课程要求学校教师能够开设网络课程,主要学科教师能够应用网络进行集体电子备课,能够快速检索网络资源,每周均要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学科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

(24)多媒体教室和专用教室使用率不少于50%。

(25)学校承担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或年度有不少于2项县级、1项市级以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类奖项。

(26)学生参与教育技术类(如学生电脑制作、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手抄报竞赛、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活动比例不少于50%。

(二)B类学校建设标准

1、组织管理

(1)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和教学骨干参加的应用小组。

各项责任落实,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

有满足信息技术教学和专(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3)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

(4)信息技术费和音像教材费做到专款专用。

(5)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完好率要达到85%以上。

2、校园信息化环境

(6)学校建有覆盖重要教学场所的简易校园网,网络主干传输速率达到10Mbps以上,并与市县教育城域网实现10Mbps以下或宽带的连接。

(7)建有学校网站或托管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机房的学校网站,具备学校网上公共信息发布的功能。

(8)全校生机比达到15:

1以上,学校要有1台以上电脑用于学校信息管理。

(9)每3个班级配置1套具备电视节目接收、计算机画面演示、实物投影和音视频播放等功能的多媒体小平台,其它教室配有“两机一幕”常规电教设备。

(10)建立校园智能广播系统。

(11)安装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标准示范软件。

3、教育教学资源

(12)主要学科能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库,形成一定规模的主要学科的校本资源。

(13)学校建有覆盖各学科的1整套与学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资料。

(14)建有一套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省、市光盘资源。

4、教师培训

(15)主要学科教师要通过教育技术类的培训,学校每学期组织教育技术类的校本全员培训不少于1次。

(16)按规定要求主要学科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考核。

(17)青年教师具备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

5、教育教学应用

(18)按新课标大纲规定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

(19)学校形成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基础数据库。

(20)主要学科教师能够应用网络进行集体电子备课,能够快速检索网络资源,每周均要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学科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

(21)多媒体教室和专用教室使用率不少于50%。

(22)学校承担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或年度有不少于1项县级以上教育技术应用类奖项。

(23)学生参与教育技术类(如学生电脑制作、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手抄报竞赛、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活动比例不少于30%。

(三)C类学校建设标准

1、组织管理

(1)学校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和教学骨干参加的应用小组。

各项责任落实,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

有满足信息技术教学和兼职网络管理人员。

(3)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

(4)信息技术费和音像教材费做到专款专用。

(5)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完好率要达到80%以上。

2、校园信息化环境

(6)学校建有覆盖重要教学场所的简易校园网,网络主干传输速率达到10Mbps以上,并与市县教育城域网实现10Mbps以下或宽带的连接。

(7)建有学校网站或托管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机房的学校网站,具备学校网上公共信息发布的功能。

(8)全校生机比达到15:

1以上,学校要有1台以上电脑用于学校信息管理。

(9)每2个班级配置1套具备电视节目接收播放、计算机画面演示、实物投影等功能的简易多媒体平台,其它教室配有“两机一幕”常规电教设备。

(10)建有简易校园智能广播系统。

(11)使用网络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标准示范软件。

3、教育教学资源

(12)主要学科能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库,形成一定规模的主要学科的校本资源。

(13)学校建有覆盖各学科的1整套与学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资料。

(14)每2个班级配置1套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省、市光盘资源。

4、教师培训

(15)主要学科教师要通过教育技术类的培训,学校每学期组织教育技术类的校本全员培训不少于1次。

(16)按规定要求主要学科教师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考核。

(17)青年教师具备应用多媒体课件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

5、教育教学应用

(18)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率为100%,学生上机操作时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19)学校形成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基础数据。

(20)主要学科教师能够快速检索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每周均要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学科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

(21)简易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不少于50%。

(22)学校承担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或年度有不少于1项县级以上教育技术应用类奖项。

(23)学生参与教育技术类(如学生电脑制作、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手抄报竞赛、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活动比例不少于20%。

(四)D类学校建设标准

1、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和青年教学骨干参加的应用小组,各项责任落实。

(2)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

(3)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完好率要达到80%以上。

2、校园信息化环境

(4)学校以ADSL或拨号上网形式与市县教育城域网实现连接。

(5)学校要有1台电脑用于学校信息管理。

(6)学校建有1套DVD+电视机的光盘播放设备,其它教室配有“两机一幕”常规电教设备。

(7)在中心校托管使用网络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标准示范软件。

3、教育教学资源

(8)学校建有覆盖主要学科的1套与学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资料。

(9)配置1套与新课程相配套的省、市光盘资源。

要汇编资源目录并成册,做到教师人手一册。

4、教师培训

(10)主要学科教师要通过教育技术类的培训,熟练掌握光盘放像设备的操作使用。

5、教育教学应用

(11)学校形成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基础数据。

(12)光盘播放设备及配套教学光盘每学期主要学科使用不少于20节,其它学科不少于10节。

(13)每学期组织开展不少于1个专题教育活动,每周课余时间不少于2次组织广大学生观看教育专题类光盘资源,选择播放益智类、少儿类和教育电视节目。

 

临武县教育局

二00五年五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