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520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78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docx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水质工程学资料汇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教研室(研究所)

给排水教研室

课程名称

水质工程学II

授课专业班级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01~04班

主讲教师

袁宏林

职称职务

副教授

使用教材

水质工程学(第一版,李圭白、张杰主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二○○六年八月

课本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特点

1.是一门主要专业课,应用科学,涉及面很广。

工程技术领域:

涉及土木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数理化等;

生物科学领域:

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学、水生物学、植物学等;

地质地理科学:

涉及水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

社会经济领域:

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法律、管理等;

信息科学领域:

涉及地理信息科学、数据信息库等档案学;

系统工程领域:

立体多向、多方位。

2.技术发展很快。

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高新技术不断出现。

3.理论上还不够完善。

有些科学现象的内在理论关系还不够明了,存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正处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前半段。

4.我国的技术装备水平很低。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设备性能、管理水平、研究层面、成果推广能力等依然很差。

还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希望大家努力,能成为大师。

学习要求

1.注意听讲,善于做笔记(这是专业学习的基本素质);

2.多看参考书:

《给水排水》、《中国给水排水》、《环境工程》,

《Waterresearch》、《Watersciencetechnology》;

3.勤于思考,多问为什么。

第2篇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

上学期学过了混凝、沉淀、过滤、吸附、氧化、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

这些技术都比较通用、成熟。

是水处理的重要技术方法。

第12章其他处理方法

12.1中和

顾名思义-酸碱中和:

处理酸性废水、碱性废水、调节pH值。

①废水排入水体之前,将pH值调至6~9之间;

②废水排入下水道之前,将pH值调至合适的范围,否则腐蚀管道;

③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之前,将pH值调至合适的范围(混凝、生物反应)。

12.1.1基本原理

化学法:

中和剂:

酸或废酸(HCl,H2SO4);

碱或废碱(NaOH,烧碱)、碱性氧化物(石灰、石灰石、电石、白云石、苏打)。

中和相:

液—液,液—固,因此出现中和池、过滤中和池。

原则:

对于酸碱废水,浓度较低时,酸碱中和使之中性;浓度较高时,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

尽量采用以废治废,中和剂要就地取材。

12.1.2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

要求等当量、等摩尔量。

(12-1)

Q-是流量,C-是酸或碱的摩尔浓度([H+]mol/L,[OH-]mol/L)。

强酸+强碱,等当量点处pH=7;其一为弱酸或弱碱时,等当量点处pH≠7,因为弱酸盐或弱碱盐在水中缓慢水解,pH值与时间和水解度有关。

12.1.3药剂中和法

(1)药剂中和酸性废水

石灰:

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同时发生化学沉淀和混凝作用,去除悬浮物较好,但是产生大量化学污泥,处置成为问题。

另外,药剂表面形成钙盐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因此药剂颗粒要小(<0.5mm)。

白云石:

CaCO3中和酸后产生CO2气体,容易再形成重碳酸钙,反应缓慢,一般不用。

苛性钠:

烧碱NaOH,属于强碱,应用较多。

耗碱量计算:

(12-2)

Ga—耗碱量,kg/d

Q—酸性废水量,m3/d

C1—废水含酸浓度,kg/m3

a1—中和1kg酸的需碱量,kg/kg

C2—废水中含的酸性盐浓度,kg/m3(主要是弱酸盐水解)

a2—中和1kg酸性盐的需碱量,kg/kg

K—不均匀系数,混合不均匀、反应不彻底因素

—药剂纯度,%

理论计算如此,与实际用量有较大差别,需要实验确定。

沉淀的泥量也要实验确定。

(2)药剂中和碱性废水

最常用药剂是HCl,H2SO4,还有酸性气体(CO2,SO2,H2S),烟道除尘废水一般为酸性,是典型的以废治废。

12.1.4过滤中和法

酸性废水流过滤料时与滤料中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称过滤中和法。

适合低浓度,操作方便、运行费低。

滤料(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

由于中和后产生沉淀覆盖滤料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选择产物易溶于水的滤料。

另外水中悬浮物不能太高,易堵。

中和滤池:

普通平流式、竖流式(图12-1),升流膨胀中和滤池(图12-2)。

12.2化学沉淀

为去除水中某些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向水中投加阴离子、阳离子使之对应形成难溶盐而沉淀去除的方法。

主要是:

重金属离子(汞、镉、铅、铬等);

碱土金属(钙、镁);

非金属(硫、氰、氟、砷等)。

12.2.1基本原理

容度积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含有难溶盐MnNm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LMnNm。

(12-4)

选择沉淀剂:

《化学手册》溶度积表。

系统工艺:

同混凝沉淀,混合+反应+沉淀/气浮/过滤+泥渣处理。

常用沉淀剂:

氢氧化物、硫化物、钡盐。

12.2.2氢氧化物沉淀法

许多金属离子遇碱可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氢氧化物的沉淀与体系pH值有关,见教材p352~353。

另外,有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物具有两面性,在不同pH下具有酸性或碱性。

例如,Zn,Pb,Cr,Sn,Al等。

12.2.3硫化物沉淀法

许多金属离子遇S2-可以生成硫化物沉淀。

大多数金属离子的硫化物的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要小,采用硫化物沉淀剂更好。

硫化物的沉淀与体系pH有关。

常用硫化物沉淀剂有:

H2S、Na2S、K2S等。

但是,处理成本高,需要再加混凝剂加速沉淀,不常采用。

12.2.4钡盐沉淀法

钡盐去除阴离子,主要是Cr6+/CrO42-、SO42-。

常用钡盐有碳酸钡、氯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

12.3电解

12.3.1基本原理

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称电解。

电解槽原理图

(1)法拉第电解定律

电解时在电极上析出或溶解的物质质量与通过电量成正比,并且每通过96487库伦(C)电量时,每个电极上物质变化量为1mol。

(12-12)

式中,G—析出的或溶解的物质的量,g;

F—法拉第常数,即1mol电子的总电量,F=96487C/mol;

E—比例系数,得失1mol电子所析出或溶解的物质的量,g/mol;

Q—通过的电量,库伦C;I—电流强度,A;t—电解时间,秒s。

这是理论计算,由于存在许多副反应,实际耗电量远远大于理论值。

在工程上需要测试或加上系数。

(2)分解电压与极化现象

分解电压:

能使电解正常进行的最小外加电压。

低电压——无电流,较低电压——小电流——无物质析出/溶解,较高电压——出现物质析出/溶解,即为分解电压。

原因是极化现象。

极化现象:

电解槽本身是原电池,其电动势与外加电源电动势方向相反,外加电压必须克服电解槽的反电动势。

但是还不发生电解,分解电压还要大于反电动势时才能正常电解。

这种现象极化现象。

原因:

浓差极化;离子运动(阳离子→阴极,阴离子→阳极)存在浓度梯度,即阻力。

化学极化;阴阳极的析出物相互构成原电池,形成反电势,要克服。

电解槽内阻;电解槽通过电流有电阻,同电线。

另外还与电极性质、水的性质、电流密度、温度等有关。

12.3.2电解槽的结构形式和极板电路

(1)电解槽

矩形槽,内装极板,外接直流电源。

图12-3(p357),水平回流电解槽、竖向翻腾电解槽。

水平回流电解槽:

流程长、容积利用率高,施工检修困难。

竖向翻腾电解槽:

极板悬挂防漏电、更换方便、易于施工和检修,但是容积用率低。

(2)极板电路

图12-4,按连线方式不同,分为单极性电解槽、双极性电解槽。

单极性易短路,双极性更安全,普遍采用。

12.3.3电解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

氢化物CN-,化工废水产生,有毒。

常用电解法处理。

直接电解、加食盐电解效果更好。

阅读课本p358

12.3.4电解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

化工、炼油等工业产生,电解处理,石墨阳极。

直接电解、加食盐电解效果更好。

12.3.5电絮凝气浮处理工艺

较新工艺,电解时阳极溶解,比如铁、铝阳极由于失去电子生成Fe2+/Fe3+或Al3+,与水中的OH-结合;同时电极上产生气体(H2、O2、CO2、N2)。

(1)发生混凝,

(2)气浮,(3)沉淀,(4)氧化还原。

12.4吹脱、汽提法

原水中或水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含有或产生溶解性气体(CO2、H2S、HCN、NH3、CS2等)及挥发性有机物,影响系统或有害,必须人为去除。

原理:

向水中通入气体(气泡),增大液——气相界面,促使水中溶解气体向气相转移,并随气泡上升溢出。

常用气体:

空气,水蒸汽。

前者叫吹脱,后者叫汽提。

问题:

有害气体的回收再处理需要重视。

p359~361自学。

12.5萃取法

12.5.1基本原理

自然界有许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小于在其它液体中的溶解度。

据此产生了萃取分离法:

向废水中投加与水不互溶、但比水更能溶解污染物的溶剂,接触混合后,大量污染物会进入溶剂中,水得到进化,再将溶剂与污染物分离。

溶剂称“萃取剂”,被萃取的物质称“溶质”,萃取后的萃取剂称“萃取液”,残余的称“萃余液”。

分配系数:

萃取达到平衡时,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浓度y与在水中浓度x的比值D,D=y/x。

对于实际废水,D=y/xn

提高萃取效率的途径

(1)增大两相接触面积,小液滴、搅拌。

(2)增大传质系数,水质预处理、使萃取剂分散—合并—再分散—再合并。

(3)增大传质推动力,增大浓度梯度——逆流萃取。

选矿技术就是萃取法。

12.5.2萃取剂的选择与再生

(1)萃取剂选择

考虑因素:

分配系数D、分离性好、稳定性好、来源稳定、容易再生。

(2)萃取剂再生

物理法:

蒸馏或蒸发

化学法:

反萃取,投加化学物质与溶质,反应、沉淀分离。

12.5.3萃取工艺

(1)操作过程:

混合——分离/分层——回收/再生

(2)操作方式:

间歇式、连续式;

单级萃取、多极萃取(错流,逆流)。

本章重点:

基本概念、原理,常用药剂。

第3篇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背景知识

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分解(降解)水中复杂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水体得到净化。

这一过程叫生物处理。

古时候,人类的生活、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土壤,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的脏东西(污染物)消失了,但是物质不灭,实际上是由于水、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了有机物,并从中获得能量和原料生成无机物、自身繁殖。

在当时,污染物排放量较少、大自然的环境容量很大,人们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其中的原理,因为自然系统能够保持自身平衡。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活、生产排放污水越来越多,单靠自然的能力已不能完全降解,人类研究降解或不降解的现象,逐渐了解了自净规律并将其人工强化。

后来,发展为活性污泥法——水体自净规律的人工强化

生物膜法——土壤自净规律的人工强化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此法是强化好氧菌的作用,还有强化厌氧菌的——厌氧消化法。

分类

好氧法、厌氧法;

悬浮生长型活性污泥法、附着生长型生物膜法。

第13章活性污泥法

13.1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

英国人发明,1914年在曼彻斯特建成试验厂,两年后1916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厂。

我国最早建厂于

目前活性污泥法仍然是最常用的工艺,也是其它革新工艺的基础。

适用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有机工业废水处理。

13.1.1活性污泥法的概念与基本流程

(1)活性污泥

由微生物(活的、死的)、有机物、无机物等组成,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很大、褐色絮凝体;具有吸附并降解水中胶体性、溶解性有机物的活力,且自身凝聚沉降性能很好。

(2)活性污泥法

以水中有机物为基质,在水环境中有O2的情况下,依靠微生物吸附分解有机物,形成凝聚和沉降性较好的生物絮体,沉降分离后使污水得到净化。

这种水处理方法称活性污泥法。

(3)基本流程

 

图13-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系统组成:

曝气池、二沉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处理。

曝气池:

是消耗溶解氧、污染减少、微生物增长的一个环境场所。

二沉池:

泥水分离场所。

13.1.2活性污泥的形态与组成

形态:

絮绒装、颗粒状,黄褐色,d=0.02~0.2mm,常见的大片是许多小絮体结合在一起的现象。

性能:

以微生物为主,可分解有机物、消耗溶解氧,有很大的比表面积(20~100cm2/ml)、吸附性强,可以相互凝聚由小变大,能量合适时沉降性很好,含水率>99%,γ=1.002~1.006,略带土壤芳香气味。

组成:

固体重量≤1%,含有机(占70~80%)、无机成分。

与水质有关。

Ma——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体;

Mi——吸附、夹带在表面,但不可降解的有机物;

Mii——吸附、夹带的无机物。

活性污泥形成絮凝体的原因

◇细菌的细胞膜由蛋白质形成,它易于离子化带负电(-),产生静电斥力;

◇菌体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产生引力;

◇有多种细菌可以分泌具有粘性的液体,促使菌胶团形成,动胶(明胶)学说。

(EPS——胞外聚合物)

基于以上三点,活性污泥具有较强的自身凝聚性能。

13.1.3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作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体包括: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主要是细菌。

微生物以有机物为起点就形成了食物链:

图13-2。

 

图13-2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的食物链

(1)细菌

细菌重量占微生物群体总重量的90~95%,有些工业废水处理中高达100%。

以异养型原核细菌为主,数量107~108个/ml。

最多是球菌、杆菌、链球菌,还有螺旋菌。

具体那种占优势,与原水中营养基质和环境有关。

比如含有蛋白质的水质利于产杆菌生长,含糖类的水质利于假单胞菌生长。

细菌繁殖世代时间20~30min。

有些细菌(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可絮凝成团粒,称菌胶团,活性强、沉降性好、并可防止被微型动物吞噬,是活性污泥的主体。

(2)真菌

主要是霉菌和丝状菌。

霉菌,常出现在pH值较低的污水中;

丝状菌,适宜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

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净化效率高,是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

但也是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要合理利用和控制。

(3)原生动物

主要是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3类。

捕食细菌,是指示性微生物。

记住课本p368第3~4段。

(4)后生动物

主要是轮虫、线虫、瓢体虫,不常出现。

水质要特别优异。

微生物的作用:

细菌降解有机物,原生动物捕食游离细菌,使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后生动物捕食原生动物,在延时曝气时可能出现。

13.1.4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值规律

纯菌种的间歇增殖规律已经学过——《水微生物学基础》,细胞增长过程中存在“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同样,在多种菌种共存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增长也表现为p369图13-4反映的过程,存在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下面从有机物量F、微生物量M、耗氧速率(有机物降解速率)、污泥活性四个方面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适应期也称调整期、吸附期,底物投入后,微生物在新环境下与底物接触,先吸附但不分解,适应环境,酶系统发生变化,不分裂,但个体增大。

时间较短5~15min。

书上提到后期会发生增值,因量太少,一般不考虑。

2对数增长期吸附后,F/M高>2.2,在O2充足的条件下,降解速度很快、生物增长也很快,耗氧量最大,污泥活性很强但松散、凝聚沉降性较差。

3减速增长期随着F↓、M↑、使得F/M↓,底物的量限制着微生物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部分微生物不得不分解体内营养及不易降解的有机物,逐渐活性变差、沉降絮凝性提高,某点处微生物数量达到最高、总降解速度最快,维持一定时间后,环境中已很少有营养可被摄取,进入内源呼吸期。

4内源呼吸期F/M很小,充分曝气,混合液中营养耗尽,几乎全部微生物只能分解体内营养以维持生命,活性变差、凝聚沉降性好,出现原生动物、污泥量减少、水变清。

由以上分析看,要利用活性污泥净化污水,必须发挥其吸附性、降解性、凝聚沉降性,但对数增长期凝聚沉降性差、内源呼吸期降解太慢,只有减速增长期的末端同时具备较好的降解性、沉降性、供氧条件也容易满足。

因此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普通曝气池)将反应条件控制在减速增长起末端。

如何控制:

有机物量F~微生物量M之间的比例,即负荷。

一是原水浓度,二是回流污泥。

13.1.5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过程

生物处理的实质是污染物(营养物)被转化为无机物和细胞质,活性污泥法即是如此。

其净化反应过程复杂,包括物理、化学、物化、生化等。

(1)初期吸附

发生在5~10min内,吸附率达到70%,但是并未降解,只是转移。

原因是存在物理吸附、生物吸附。

怎样才能实现较好的吸附,与微生物活性、内部基质“饥饿”程度、外部基质浓度梯度、水力学条件有关。

 

有机物BOD变化曲线

(2)微生物代谢

15min后发生降解过程,图13-5(p372)。

大分子+胞外酶→小分子→进入细胞壁→完成新陈代谢。

(3)沉降分离

在基质及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活性污泥自身凝聚、沉降分离。

13.1.6环境因素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

了解影响因素,创造最佳环境,发挥较好作用。

(1)营养物质平衡

营养物包括:

碳、氮、磷、无机盐类、生长素等。

碳源(COD、BOD)需求最多。

氮源(N2、NH3、NO3-、蛋白质、胨、氨基酸)组成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

磷源是合成核蛋白、卵磷脂及其他磷化合物的重要元素,代谢、物质转移、能量转移必不可少。

需要的是无机磷

无机盐需求少,但不可缺,主要的无机盐包括P、K、Mg、Ca、Fe、S,他们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能量的转移、控制原生质的胶态等;微量的包括Cu、Zn、Co、Mn、Mu,它们是酶辅基的组成部分、是酶的活化剂。

营养物应有一定的比例,一般认为BOD5∶N∶P=100∶5∶1。

BOD∶N∶无机盐=100∶5∶2。

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果营养比例不合适,需要人工投加相应的物质,特别是在系统启动阶段更为重要。

(2)溶解氧条件

好氧环境要求溶解氧浓度DO≥2mg/L,缺氧环境DO=0.5~1.0mg/L,厌氧环境DO=0。

(3)pH值

对于微生物反应来说,中性环境最为适宜,一般控制pH=6.5~8.5。

原因:

pH值引起细胞电荷变化——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pH值与细胞酶性质有关——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pH与营养物可给性有关——影响营养物质转化途径;

pH值与有害去毒性有关——许多重金属高价时毒性很大;

pH改变蛋白质和核酸水解——高浓度[H+]会引起菌体表面蛋白质和核酸水解而变质。

(4)水温

微生物要求T=25℃最适宜,一般控制T=15℃~30℃。

因此,寒冷地区反应器要保温,高温水要先冷却降温。

(5)有毒物质

毒性抑制——产物抑制——竞争抑制。

可以驯化培养抗毒性微生物,特别在工业废水处理时。

13.2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参数

13.2.1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1)控制微生物量的指标

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LSS=Ma+Me+Mi+Mii,mg/l(13-4)

测定:

定量混合液(1L)、过滤、烘干、称重。

②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LSS=Ma+Me+Mi,mg/l(13-5)

测定:

先测定MLSS,灼烧、称重灰分、减重即MLVSS。

,代表有机性的比例,也代表活性。

生活污水f=0.75。

(2)控制沉降性能的指标

良好的活性污泥在30min内可完成絮凝沉淀、成层沉淀过程,然后进入压缩沉降过程。

①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沉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占原混合液体积的百分数,(%)。

(%)

②污泥容积指数SVI

污泥容积指数SVI——曝气池出口混合液静沉30min后,1g干污泥所占污泥区的体积,ml/g。

(ml/g)

SVI值,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浓缩凝聚性、沉降性。

过大,污泥松散、有机物多、活性强、沉降性差、有膨胀可能;

过小,污泥密实、有机物少、活性差、易凝聚沉降;

一般介于70~100之间较好。

(3)评判活性的指标

活性即氧化能力,可用耗氧速率表示。

比耗氧速率S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的量,mgO2/(gMLVSS·h)或mgO2/(gMLSS·h)。

SOUR/OUR大小与DO浓度、底物浓度及可生化性、污泥龄等有关。

一个系统正常情况下OUR波动不大,突然下降时,说明原水中难降解物质突然增多、或有毒物进入。

可以作为自动报警。

OUR一般介于8~20mgO2/(gMLVSS·h)。

仪器检测或计算,注意水温。

13.2.2活性污泥法的设计与运行参数

(1)BOD污泥负荷Ns、BOD容积负荷Nv

Ns——单位时间、单位量的活性污泥所接受的有机物量。

,kgBOD/kgMLSS·d(13-8)

Nv——单位时间、单位容积曝气池所接受的有机物量。

,kgBOD/m3·d(13-9)

——单位时间、单位量的活性污泥所降解的有机物量。

,kgBOD/kgMLSS·d

——单位时间、单位容积曝气池所降解的有机物量。

,kgBOD/m3·d

NV=NSX(13-10)

前两个称为承受负荷,后两者称为处理负荷。

(2)污泥龄

(生物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龄

——污泥(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d,SRT。

,d污泥替换时间(13-11)

∵△X=QwXr+(Q-Qw)Xe

(13-13,13-14)

Xr是剩余污泥浓度,也是回流污泥浓度,它与活性污泥特性SVI及二沉池效果有关,经验公式如下:

(13-15)

与微生物世代的关系决定了生物接种存活的可能性。

意义很大

(3)污泥回流比

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R与污水流量Q之比,常用%表示。

(13-16)

(4)曝气时间

污水接受曝气的时间t,即污水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HRT。

t=V/Q=HRT(13-18)

曝气时间决定处理效果,当然与能耗、池容有关。

(5)控制优势菌的参数

结合泥龄、镜检生物相,可以检测优势菌群的状态。

13.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应用

13.3.1概述

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人们关心的是:

而这三项与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量的关系。

动力学研究就是要科学地建立这些关系式,以便设计和运行管理时合理搭配各个量、营造最佳生物环境、得到最佳效果。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有机底物降解速度与有机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微生物的耗氧速率与有机物降解、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当前更为深入地研究涉及到:

微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污染物转移、转化方式和途径,研究优势菌群动态等。

例如,我们研究生物造粒流化床技术:

(1)研究内容

①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