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0700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山》教学反思13篇.docx

《采山》教学反思13篇

《采山》教学反思13篇

《采山》教学反思1

  本次选教的是人音版第四册第六课《愉快的劳动》第二课时《采山》这首歌,《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

全曲为2/4拍子,五声徵调式,三句式一段体。

“25.62”的四度跳进与级进的旋律进行,使歌曲有浓郁的山歌风格。

xxxx0的典型节奏,形象地表现了乡村孩子赤脚在山野中奔跑的脚步声及天真、顽皮的形象。

  在本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标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想一想、听一听、跳一跳、唱一唱、编一编、演一演等教学环节贯穿起来,循序渐进,在乐中学,我看到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乐趣的,认真倾听和学习的。

我听到孩子们能用情感来演唱歌曲,也看到了孩子们能用我自身创编的动作配上歌词的意思来表演,我很欣慰,也感受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孩子们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表现的人物形象以及懂得了要热爱劳动的道理。

在最后的环节,舞蹈组、乐器组、演唱组共同表演的环节让我感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氛围感染了我。

可以看出孩子们是通过了歌曲的表演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敢于表现美。

  我对孩子们的表现算是满意,纪律都还是挺好,在学唱中,两处教学难点都能在我引导下完成得不错,整节课我能自然流畅地循序渐进、非常紧凑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但拍下教学视频后,我观看后进行认真的思考,觉得本课还有以下几点的不足之处:

  1.导入部分在播放视频《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播放出来不是歌曲开始,因为之前我上课前试播了一下忘记点击返回开始了,以为是平时的视频,没注意是格式的不同,下次要更细心一些。

  2.我的教学语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还要再生动形象一些,更放得开一些,有时候我的某些话声音太大。

这点以后在教学中会更加注意加强练习

  3.表演部分中的最后一个全班表演环节,我本来已做好了每个学生一个彩色蘑菇贴在学生座位凳子抽屉的侧面,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最后让他们贴到自身的身上,请两三个同学来边唱边“采蘑菇”,可是我自身给忘记了。

因此最后下课了就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了。

  4.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自身生活中关于劳动的表现,有几个学生回答的都是做好事的表现,我当时再肯定一点地强调这些事情不应该属于劳动的表现,应该是属于助人为乐、做好事的表现,然后再启发学生重新说出来,效果就更好了。

我当时担心用的时间太多,因此就用这句话--“是助人为乐”就带过了,然后进行自身的总结,以后的课里我会更加注意的。

  以上是我对本课时《采山》的教学反思。

《采山》教学反思2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首先认真的了解了教材,详细阅读了教参,把握了歌曲的特点,了解了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劳动快乐为主线的教学目标。

  然后,我才根据教学目标安排设计了这节课!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

  首先是节奏XXXXX0的练习;

  第二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

  第三是通过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引出爱劳动的话题,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其从劳动中体验快乐的感觉。

  随说新课标更重视孩子的体验、感受,对歌唱方面的技能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这也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不必要对学生的歌唱提要求,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体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有了好的表现,才会有更好的感受与理解。

淡化技能并不是不要技能,而是要求老师要有在无形中渗透技能并使孩子容易掌握的教学方法,让歌唱教学这块内容更加丰富起来。

让孩子从自身的歌声中体会感受美,达到我们美育的目的。

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词是两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想解决的是旋律的节奏问题。

  因为这首歌中的歌词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理解。

而节奏则是旋律的主宰。

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它们是一个难点。

于是我就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做律动的形式进教室引入节奏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突破难点为歌曲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块内容就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

在教学中我发现歌曲的旋律非常快,要想让孩子准确的唱出歌词,就必须让他们先读歌词,了解歌词。

然后再用跟唱法学习歌曲。

另外,要想让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就必须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

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抓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音乐中玩起了《采山》的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充分的感受采山姑娘的愉快心情!

这样孩子才能用最真实的感受来表现歌曲!

老师只需要对孩子们的演唱稍加纠正就可以了。

这样以来老师也不必在感情的处理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轻易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块内容就是德育教育。

当学生欣赏完《拾稻穗的小姑娘》后,我从歌曲的情绪入手,让学生知道是劳动给小姑娘带来了快乐的感受。

劳动也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希望孩子们今后会更加的热爱劳动。

一节课上下来,才感觉到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更好的改善和健全。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结果往往不是完美的。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自身会有更加成熟的教学思维,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孩子们共同的音乐课堂。

《采山》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四三拍,一段体结构。

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清新别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级进音程的交替进行,节奏鲜明紧凑,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配上生动、形象的歌词,极易为儿童接受和喜爱,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采山的愉快心情。

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的感受,连梦中都要笑出声来。

这首歌的词曲结合紧密,形象、生动,深深打动每一个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适合儿童学唱的好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

  2.通过演唱、表演等活动体验歌曲轻快、活泼、清新的音乐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各项音乐活动中来,从中体验歌曲所描绘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快乐劳动的主题,让学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4.通过小组创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从中体验课堂乐趣。

  2.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利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好吗?

  2.随音乐《采山》,做律动进教室。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

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新课教学

  

(一)感知歌曲

  1.现在,我们到了目的地,这儿是哪里呀?

请看:

  课件展示:

清晨的大山静悄悄的,一会儿热闹起来:

小猴子、青蛙、兔子、山羊、山鸡?

?

等等,还有数不清的小鸟,它们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宁静的`大山,各自显示着自身。

噢,原来动物们要开一个音乐演唱会。

突然,一个小女孩,提着小篮子,一边唱一边来采山。

(背景音乐《采山》)

  2.我们和小姑娘交朋友,好不好?

这个小姑娘特别喜欢挽着小竹篮到森林里去。

大家猜猜,她会去干什么呢?

  【设计意图】以新朋友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感兴趣,而且教学更加生

  活化。

  3.我们来听听小姑娘的回答。

(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什么是采山呀?

再听歌曲。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

  5.小姑娘每次去采山,总会唱着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课件播放动画《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

  6.你们知道小姑娘都采了些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采山》)

  7.用你们的小眼睛告诉老师,好吗?

(播放《采山》)

  8.小姑娘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

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心情。

(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9.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

唱一唱好吗?

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同学们喜欢采山吗?

(喜欢)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采山,因为山上有那多诱人的野果和山菜。

山上有位仙女姐姐说:

“聪明的孩子们,这些漂亮的蘑菇你们喜欢吗?

想采吗?

只要读准确蘑菇上面动物的叫声并说出动物的名字,你就可以把漂亮的蘑菇带回家了。

  师:

请同学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得的蘼菇最多?

  A.呱∣呱0∣(青蛙)

  B.喵∣喵―∣(小猫)

  C.汪

  (生读)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请将这些动物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

  3)学生分三个声部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呜”随音乐唱,培养正确的发声习惯。

  3)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4)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5)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6)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7)师生接龙,用游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兴,我们也

  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用歌声表现歌曲内在情感。

  (四)编创活动

  1.师生共同编创,学生分别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鸟”等角色,分组创编,自编自导,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展示,并请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创设情境,使“小演员”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可是太阳要下山了,让我们唱着歌儿离开吧。

生轻唱歌曲离开教室。

有时间我们再一起去采山吧!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体验到了快乐。

  一.在导入时,我采取了情景创设,带孩子们去旅游,从学生的不断“哇”的感叹声中,我得到了满足,孩子们兴奋的不得了。

我自身也觉得把课堂中的表演派上了用场。

三年级的课堂,应该是有趣、生动的。

  二.在这一课的难点处理上,我以游戏作为铺垫,和孩子练习了16分音符的节奏型,学生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觉得虽然让没接触过音乐的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快乐,但同样有不足。

在处理难点节奏型上,虽然在游戏中学生已掌握,但在带入歌曲后,还是处理的不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

《采山》教学反思4

  陈老师讲的《采山》一课是: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3课教材。

《采山》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少儿歌曲,歌曲形象描绘了山村孩子在蒙蒙细雨中采山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的灵巧的身影和丰收的喜悦。

歌曲为四二拍,徵调是三句是两段体,它利用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点节奏。

  陈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故事为线索——大山爷爷邀请小朋友们去采山,如果同学们能完成大山爷爷的两条节奏练习,大山爷爷就为他们打开大山之门;当孩子们完成了节奏训练之后,大山爷爷让小朋友们按照大山爷爷拍手跺脚的标记跟着音乐做律动,如果做得好大山爷爷将带领孩子们去看山里更美的风景;当孩子们做完律动,投入到大山爷爷的怀抱,大山爷爷为孩子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十六分音符”,并且告诉孩子们如果谁能唱准十六分音符,就可以把大山爷爷的礼物装进自身的小篮子;当孩子们唱准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大山爷爷非常高兴他派大山中的小精灵和孩子们一赛歌喉;最后是孩子们的表现得到了大山爷爷的肯定,他邀请孩子们一起去采山。

陈老师的故事线索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三年级的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天性,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身,课堂气氛很热烈。

  陈老师在解决本课的难点时,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她通过几种途径让学生来感受、体验、表现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点节奏。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跟着音乐律动,唱拍结合,感受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音符描绘出在这春光明媚之时,一群光着脚丫的孩子们去采山的情境。

  2.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激发学生想象出采山的孩子们看到大山爷爷送给他们的那多的宝贝时那种高兴、愉快、欣喜的心情。

表现了孩子们光着脚丫采山的灵巧身影。

  3.在本课的唱歌活动中,通过创作表演《采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启发学生跟着音乐旋律,唱拍结合,感受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点节奏。

通过拍一拍,唱一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学唱歌曲,学生从歌曲中体会“采山”劳动所带来的快乐,能用肢体语言加以表现。

在对歌曲《采山》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陈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

  总之,陈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

通过学生拍一拍、唱一唱、跳一跳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情景中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完成教学。

《采山》教学反思5

  今天第一次试录,感觉不是很好,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但很多学生争着说:

“我来”回答,显得不够礼貌、有些收不住,到最后创编歌词那环节学生也兴致很高,在纷纷讨论起农场的偷菜,课堂没调控好。

《采山》教学反思6

  再一次地录了这节精品课,上次因为学生到后来纪律不好,最后录出来的效果不好,因此选择再录了一次,这次比之前顺利了些许,但还是觉得上得不够好,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对每个环节的串联依然做得不好,仍然有一些环节会想不起话来接,过渡得不够自然。

其次,我的引导做得不好。

再次,在最后的歌词创编环节依然没显现出预想的效果,显得有些牵强,不够自然……

《采山》教学反思7

  这节课,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体验到了快乐。

一:

在导入时,我采取了情景创设,播放了一组优美的图片,从学生的不断“哇”的感叹声中,我得到了满足,变了一个小魔术,在课前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兴奋的不得了。

我自身也觉得把课堂中的表演派上了用场。

三年级的课堂,应该是有趣,生动的。

二.在评价环节,我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单独以一组孩子为评委,让他们为别的几组的小朋友评价。

为了这个比赛,我还制定了评价标准,告诉了学生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好的声音,怎样唱才能唱的更好听,更整齐。

三.在这一课的难点处理上,我以游戏作为铺垫,和孩子练习了16分音符的节奏型,学生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点。

  这课上完以后,我觉得虽然让没接触过音乐的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快乐,但同样有不足。

在处理难点节奏型上,虽然在游戏中学生已掌握,但在带入歌曲后,还是处理的不理想。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善,将教材挖掘的更深,上的更加精彩,学生在音乐课中也能收获到更多的快乐和知识。

  

《采山》教学反思8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歌曲,节奏鲜明、紧凑,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

配上生动形象的歌词,极易为儿童接受和喜爱,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物产,感受丰收带来的喜悦。

  在备这节课时,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详细阅读了教参,把握了歌曲的特点,了解了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劳动快乐为主线的教学目标。

然后,我才根据教学目标安排设计了这节课!

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词是两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想解决的是旋律的节奏问题。

因为这首歌中的歌词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理解。

而节奏则是旋律的主宰,也是难点,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它们是一个难点。

于是我就用趣味摘蘑菇(蘑菇上带有节奏)的环节引入节奏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突破难点为歌曲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导入,我用猜动作的游戏导入,并且用唱的方式问学生老师在做什么劳动?

然后让学生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一段视频猜猜老师拿篮子想去干什么?

然后设置了小姑娘的“有奖问答”环节去聆听、了解歌曲。

然后通过采蘑菇一系类设计好的问题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充满好奇中期待这一课。

  在教唱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两遍,使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

然后我把比较难的地方先教给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在节奏训练前我让学生自身找到采蘑菇乐句以此加深印象。

在节奏训练时争取让大部分学生明白这个十六分节奏而且能打好这个节奏型。

  为了熟练歌曲,在练习中我通过表演启发学生随音乐创编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旋律;通过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一些简单律动演唱歌曲,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句式。

  在拓展的创编歌词环节中我用了学生都了解的QQ农场,请学生在农场上种其它植物上去,然后再按种地的步骤创编歌曲《农场》,最后总结劳动能给人带来欢乐,劳动最光荣,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的某些细节还有很多需要健全的地方。

  一.歌词排序那个环节比预想中的难,让学生觉得难度较大,她们不知道怎么去排,而且音乐播放的速度比较快,来不及贴,在这环节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多让学生聆听音乐,安排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歌词,但从花费的时间上和效果上觉得用处不是较大,因此考虑放弃这个环节。

  二.在创编歌词的环节拓展上花的时间也相对长了些,这样显得唱歌的环节时间少了很多,而且设计QQ农场这个环节,本来也是这节课的亮点,结果被我上得没出效果,但学生的兴趣又很高,让学生编的过程中我也很着急地把自身设计的词说了出来,没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这些是我要改善的。

  三.教学过渡语还不够精炼,教学时不够激情,还有就是教学的指令性语言不够清楚。

  有反思,就有进步,相信自身在一次次的反思中能成长,进步,从而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

《采山》教学反思9

  《采山》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必唱曲目,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体验山村孩子的乐趣。

重、难点是解决十六分音符、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的,教材版面中设计了身势动作节奏图,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活动,感受音乐形象,体会歌曲的欢快、活泼性。

明确了这些任务我对整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与总结,特别是当假期集中磨课,同行们给予我中肯的评价与建议之后,这磨课的过程与收获更值得我认真反思总结。

复杂的知识点讲解过程要简单化。

  《采山》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十六分音符、休止符和顿音记号的突破,但就是因为在分析教材时太过于把它定位为重、难点,因此想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如用手、脚的模击模拍。

在突破这些难点时,花了大量的练习,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收效不大,甚至教学中感觉有些模式化,同事在评价过程也曾指出,在玩中学,既简单还有趣,反复强调重、难点会引起学生们的畏惧心理,以为这是什么高深的知识,如果在玩玩乐乐中学习,如:

念词、生活中的用语代替等等,将其“淡化”,并且在这些方式中得以“化解”,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山》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律动节奏图,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开始我就采用直接进入律动节奏图。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身体的协调性还只是达到了中等水平,但手、脚、演唱三部分协调还是有一些难度。

因此后面手、脚、演唱三者同时进行的时候,学生就有一些应付不过来的感觉。

这就要求自身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虽然身势律动节奏图是解决节奏的一种很有效的办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的将其落实下去。

就《采山》而言,在处理上,如脚(3拍)就可以首先进行单一的练习,然后再进行轮换。

接着加入手的节奏击拍,合上音乐演唱。

在身势与演唱的协调上还可以将学生分成:

打击组和演唱组,同时进行练习,这样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更好掌握、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性和音乐形象。

每首歌曲的旋律、歌词、曲式、调性的设计意图都是为了将歌曲最大程度的处理到美,那这个时候老师就会重视教材的重、难点,而忽略了演唱者本身的声音美。

  《采山》其因此在演唱时要求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并能通过演唱体会的山野童趣。

这和曲子本身有着较大的关系,如歌曲的每一句最后都是由休止结束的,因此重点应该注意休止符的停顿,唱得断而轻快,更好的体现山野儿童采山时的饿灵巧、愉快,老师在这方面就应该加以引导。

在这种轻快演唱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更好的感受音乐形象,还能在音乐技能上有明显的收获。

他们学会了声音的控制,学会了在体验中,同学、老师之间互相去听,然后进行评价,对比出哪一种演唱方法更好听。

学生学习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老师对其鼓励与肯定,班级中那多学生不可能每一个都积极的融入音乐配合老师,但他们比以前有所进步就要值得肯定与表扬,课堂素质展示卡及歌曲储存卡的评价设置能及时的让孩子在每一次课后肯定自身的收获,让他们及时的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

作为老师还有什么能比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更重要的。

借助磨课借助同事们的帮助,记录近段时间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收获以助自身能跟上大家成长进步的步伐。

《采山》教学反思10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歌曲。

歌词中的“踩”、“采”、“跑”、“带”、“飘”等动词,形象的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

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的了解了歌曲,仔细阅读教参,把握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快乐为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这节课。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大胆用歌声,舞蹈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听、唱、体验的过程中,欢快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这节课的导入,我先解释了“采山”的含义,首先让学生说说听他们平时做什么?

孩子们本身就身在农村,对于采花,踩雨这些活动都比较了解。

一说到玩,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同时积极性被激发,音乐情绪也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在教唱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两遍,并用身体动作伴奏,感受旋律的欢快情绪,使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

然后让学生跟师读歌词,在读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在简单试唱歌曲后,又进行师生对唱,男生女生对唱,表演唱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课堂效果明显好转。

  为了熟练歌曲,在练习中我通过表演启发学生随音乐创编一些采蘑菇、采野菜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旋律;通过让学生简单律动演唱歌曲,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句式。

  听赏《牧童短笛》,我分为三个环节

(一)牧童骑牛

(二)牧童嬉牛(三)牧童回家,这样分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层次感也比较清晰,加上

  第三段对第一段的反复,情绪的把握也容易让学生来区分。

  这节课的某些细节还有很多需要健全的地方。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设计出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学生们共同的音乐课堂。

《采山》教学反思11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