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1557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docx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及其冲击21页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

8362839

 

危机始末

∙2008.10:

美国众议院通过新版救市方案

∙2008.09:

美众议院否决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2008.09:

美政府要求国会批准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

∙2008-09:

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

∙2008-09:

美五大投行均成历史

∙2008-09:

AIG国有化

∙2008-09:

美国银行收购美林

∙2008-09:

雷曼兄弟破产

∙2008-07:

危机持续银行二季报惨淡

∙2008-05:

两房危机美政府出手

∙2008-03:

美联储2000亿美元救市

∙2008-01:

全球金融机构相继爆巨亏

∙2007-10:

贝尔斯登猝死

∙2007-08:

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2007-08:

贝尔斯登总裁辞职

∙2007-07:

贝尔斯登旗下基金瓦解

∙2007-07: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2007-04:

美国3月成屋销量大跌

∙2007-03:

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

∙2007-02:

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

次贷危机之冲击波

第一波:

2007年8—9月

不少与次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破产,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联手救市并降息;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

第二波:

2007末—2008年初

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严重亏损,美联储注入资金并加大降息力度;五大央行联手救市美联储注入2000亿美元。

第三波:

2008年3月

美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破产,美联储为JP摩根通银行接管提供融资。

第四波:

2008年7月

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公司因严重亏损陷入困境,迫使美联储和财政部再次“救市”。

第五波:

2008年9月

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迫售予美国银行,美国国际集团融资危机。

贝尔斯登破产

∙贝尔斯登公司成立于1923年,是美国优先级市场交易商,管理着大量客户资产,同时为大批中小型券商提供担保和清算服务。

∙传闻引发崩溃——美国股市流传贝尔斯登可能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这个消息令市场惊慌,投资者纷纷抛售金融股。

事情发生在今年3月10日—14日的这一周,周一,美国股市便开始流传贝尔斯登可能出现了流动性危机。

这个消息令市场惊慌,投资者纷纷抛售金融股。

当天贝尔斯登不得不发布公告驳斥传闻。

其CEO史瓦兹(Schwartz)上周三专门接受CNBC采访,试图平息任何对贝尔斯登的猜测。

对主要投资银行资金情况进行密切监控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上周二还替贝尔斯登澄清,称“对于这些投资银行的缓冲资本很有信心”。

可是恰恰从上周二开始,“到本周末越来越多的贷款人和客户开始从贝尔斯登撤出他们的资金,尽管贝尔斯登其实拥有稳定的缓冲资本。

”“结果,贝尔斯登的超额流动性迅速地殆尽。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此事发生的9天前,欧洲银行开始停止和贝尔斯登进行交易。

一些美国固定收益和股票的交易员在周一开始做同样的事情,将现金从贝尔斯登那里提出,害怕如果贝尔斯登申请破产资金将会冻结。

  周四,《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和贝尔斯登做交易的企业愈发谨慎,撤出资金的合作方越来越多。

贝尔斯登的高层们在上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在打电话,试图平息银行不愿与其交易和对其抵押要求更多贷款的谣言。

周四,形势已经很明朗,贝尔斯登不能应对担忧的客户不断地撤出。

以前愿意接受抵押的证券公司坚持要用现金,而且那些用贝尔斯登来借钱的对冲基金开始从他们的账户上取出现金。

到上周四下午4:

30的时候,史瓦兹确信贝尔斯登已经面临绝望的情况,不得不向美联储求助。

∙股价暴跌53%——纽约联储和摩根大通联手紧急融资以拯救贝尔斯登的消息发布之后,该公司股价度大幅下跌53%,报收30美元,下降了47%,达到了9年来的最低水平。

创下历史最高跌幅。

∙摩根大通将以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

美国摩根大通公司16日证实,将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

这一价格较贝尔斯登14日每股30美元的收盘价缩水93%。

政府接管两房

∙房利美一季巨亏——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公布的财报差于预期,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损失21.9亿美元,每股亏损2.57美元。

∙房地美第二季大亏——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收购商:

房地美公司宣布,第二财季共亏损8.21亿美元。

∙两房股价暴跌至13年最低——美国最大的两家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股价出现暴跌,均跌至13年来最低水平。

美国政府接管两房——美国政府9月7日宣布,从即日起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

美国政府7日宣布,从即日起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

根据接管方案,美国财政部将向房利美和房地美注资,并收购相关优先股;两大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被限令离职,政府相关监管机构接管两大机构的日常业务,同时任命新领导人。

受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冲击,房利美和房地美目前陷入全面危机。

在过去一年,两大机构的损失已超过14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使金融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接管这两大机构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两房普通股股价跌破1美元——美股周一开盘后“两房”普通股开盘即遭投资人砸盘。

二房一年来股价(美元/股):

 

雷曼兄弟倒闭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

第三季亏损39亿美元——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第三财季总计亏损39亿美元,这主要与78亿美元的随市计价毛亏损有关。

雷曼一年来股价

巴克莱美国银行相继弃购——9月14日包括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等潜在收购者相继退出谈判,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面临破产。

由于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14日相继放弃收购谈判,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将面临破产。

从12日晚间开始,美国政府官员和银行业巨头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雷曼兄弟公司的前途问题,并试图恢复市场信心。

由于美国政府拒绝为这次收购提供保证,14日包括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等潜在收购者相继退出谈判,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面临破产。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由于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14日相继放弃收购谈判,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15日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巴克莱收购雷曼北美投行——巴克莱宣布以总价11.4亿英镑收购雷曼兄弟在北美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

雷曼一年来股价

美林证券被吞

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

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作为一家投资银行,美林证券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政府、研究机构和个人提供债务股票安全保险和战略咨询,在业界居领导地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资产管理者之一,也是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

∙美林出售股票抛售债券——7月26日,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将出售85亿美元股票,并以1/5面值的价格抛售306亿美元债券。

∙美林第三季减记57亿美元——华尔街巨头美林公司7月28日宣布,预计第三季度其资产减记额将达57亿美元。

为进一步清理其资产负债表,公司计划脱手一批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发行新股募集85亿美元资金。

∙美林出售不良资产计划流产——9月初:

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正在审查购买雷曼兄弟和美林不良贷款的计划,目前正考虑定价。

但报道同时称,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和美林在价格上产生了分歧,美林出售不良资产的计划可能流产。

∙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美国银行9月14日与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已达成协议,将以约440亿美元收购后者。

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将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以换股方式收购美林证券,该收购价比美林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70%,但仅有美林股价峰值的三成。

∙美林证券CEO被迫下课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林证券广受批评的首席执行官已决定离职。

据悉,斯坦-奥尼尔的离职声明可能于9月28日或29日上午公布。

而在此前的周五,因市场传闻欧尼尔将离职,美林股价大涨8.5%,报66.09美元,创5年来最大涨幅。

  据一位没有署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美林董事会预计将在内部和外部同时寻找奥尼尔的替代人选。

华盛顿互惠银行告急

∙华盛顿互惠银行:

成立于1889年的华盛顿互惠银行,是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是全美第四大居民住房抵押服务供应商,为消费者和中小业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标普下调华互银行债信评级至垃圾级别——9月15日,标准普尔将华互银行的债信评级调降至垃圾级别,指因其持有不良抵押贷款债券,指因其持有不良抵押贷款债券敞口且当前市场动荡。

“该公司股价疲弱亦是让人担心的原因,市况看来越发会打压该行的信贷基本面,并大幅降低其财务灵活性,”标普在声明中称。

标普将华互的交易对手债信评级从“BBB-”降至“BB-”,较投资级别低三级.该行展望呈负面,表明未来两年其评级还有可能被下调。

∙华互银行寻找买主——9月17日,华盛顿互惠银行已经聘请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与可能的卖家接洽。

富国银行、汇丰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已表露出兴趣。

∙多家银行伸橄榄枝——9月18日,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都表现出收购的兴趣。

但买家感兴趣的仅仅是华互银行的部分资产。

∙买家回避华互银行抵押贷款相关业务——买家们都表示对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感兴趣,但这些买家均回避了华盛顿互惠银行的抵押贷款相关业务。

∙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华盛顿互惠银行9月25日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摩根大通收购华互银行部分业务——摩根大通将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存款业务、分支机构以及其它业务。

AIG国有化

∙美国国际集团(AIG-AmericanInternationalGroup)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

美国国际集团成员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保险机构,旗下的AIGAmericanGeneral更是全美最顶尖的人寿保险机构。

美国国际集团不断发展的全球消费者信贷业务主要由美国的AmericanGeneralFinance管理。

AIG连续第三季亏损——该公司第二季度亏损53.6亿美元,主要受到资产冲减拖累。

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

AIG一年来股价

AIG谋求从联储获得400亿美元贷款——AIG正谋求从联储借得400亿美元的过桥贷款。

目前AIG正备受股价创纪录下跌的困扰。

∙AIG获准使用子公司200亿美元资产自救——9月15日,AIG获准使用其子公司200亿美元的资产进行自救。

纽约州主管保险业的官员要求联邦政府为AIG提供额外的资金。

∙美联储将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工资6日,美联储宣布,已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

美国政府将持有该集团近80%股份。

∙AIG接受纽约联储银行850亿美元信贷额度——AIG最终接受了由纽约联储银行提供的为期两年的850亿美元循环信用工具。

∙巴菲特考虑购买AIG部分业务——刚刚宣布入股高盛的“股神”巴菲特透露,他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将考虑收购AIG的部分业务。

巴菲特表示,那个周末他“表达了对AIG一两个旗下部门的兴趣,但压力太大,问题太多,以至于根本无法达成一致”。

他说:

我相信,这些部门中的一些或大多数都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出售,我们对其中几个部门感兴趣。

大摩变身银行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提供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的600多个城市设有代表处,雇员总数达5万多人。

∙大摩三季度利润下降7%——摩根士丹利第三财季实现利润14.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5.4亿美元相比下降7%;营业收入为80.5亿美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79.6亿美元。

大摩股价创历史最大跌幅——9月17日,摩根士丹利股价大跌44%,引领金融类股跌至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传中信欲收购大摩——陷入困境的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正四处推销自己,大摩与中信银行的商谈正在进行中。

摩根一年来股价

摩根士丹利考虑与美联银行合并——摩根士丹利正考虑与美联银行或其它银行合并。

做为美国仅剩的两家大型券商公司之一,摩根士丹利正力图防止股价大幅下滑。

∙大摩拟向中投公司出售49%股份——9月19日,中国投资公司可能最高收购摩根士丹利49%的股份,后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因此削减此前跌幅。

这是该华尔街投行确保生存、力挽投资者信心暴跌的努力之一。

∙大摩高盛变身银行控股公司——9月2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晚宣布,该委员会已经批准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幸存的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

根据法律,该决定要在5天的等候期后才能最终生效。

∙自去年夏季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美国金融业逐步陷入危机。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

至此,美国五大投行仅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高盛无奈转型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

∙高盛第三季盈利大跌71%——高盛本财年第三季度盈利8.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28.1亿美元相比大跌71%。

高盛一年来股价

高盛股价创历史最大跌幅——由于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14日相继放弃收购谈判,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将面临破产。

从12日晚间开始,美国政府官员和银行业巨头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雷曼兄弟公司的前途问题,并试图恢复市场信心。

由于美国政府拒绝为这次收购提供保证,14日包括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等潜在收购者相继退出谈判,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面临破产。

∙传大摩可能与高盛合并——NABResearch的银行业分析师NancyBush表示,摩根士丹利也有可能会与高盛合并,这样华尔街就只剩一家大型投资银行了。

∙高盛摩根士丹利信用降级——标普虽然没有改变对高盛的AA-级的评级,但却将评级前景下调至“负面”。

∙高盛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投资银行高盛,将由美国联储局监管,并将成为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

高盛表示,将把包括贷款业务在内的许多战略性业务的资产,转移到一家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的控股公司--GSBankUSA。

美联投身花旗生变

 

∙美联银行(Wachovia,又称瓦霍维亚银行)于2001年由美联银行同瓦霍维亚银行合并而成,并延用了后者的名字,是向零售、经纪与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最大公司之一

∙Wachovia(美联)首席执行长汤普森被迫引退——今年4月份,Wachovia公布了亏损大于预期的糟糕业绩;信贷质量下降以及2006年不合时宜地收购GoldenWestFinancialCorp.是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

GoldenWestFinancial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卡拉巴萨斯的抵押贷款放贷商。

Wachovia在4月宣布将股息削减41%也引起了股东的强烈不满,他们此前一直对汤普森持宽容的态度。

∙Wachovia二季度巨亏——Wachovia7月22日公布第二财季创纪录地亏损88.6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与Wachovia等方商谈交易——9月18日,为抑制股价的持续下跌,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仍然在与WachoviaCorp.就潜在的并购交易进行谈判;但考虑到后者抵押贷款组合状况不佳,摩根士丹利寻求在这笔交易中考虑采用好银行/坏银行的结构。

∙Wachovia与富国银行就收购宜事进行谈判——9月28日,通过无情收购实力较弱的对手而跃居美国银行业顶峰的WachoviaCorp.周日夜晚就将自己出售给富国银行(WellsFargo&Co.)展开深入洽谈。

Wachovia还与花旗集团(CitigroupInc.)进行了谈判,不过至周日晚间,富国银行看起来是首选的竞购者。

目前还不清楚拟议中交易的细节,谈判仍有可能在最后一刻破裂。

∙美国财长保尔森:

美联银行破产将招致系统性风险——美国财政部9月29日消息,美国财长保尔森29日称,美联银行若破产将为金融体系构成“系统性风险”,并称赞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在该银行出售给花旗交易中所承担的经纪角色。

∙华尔街地震又一波美第四大银行被收购——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九日,花旗银行正式宣布收购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的银行业务,这成为华尔街金融地震的最新一波。

∙富国银行巨资从花旗手中抢购美联银行——美国富国银行10月3日宣布将以总价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从而打乱了花旗集团收购美联银行的计划。

富国银行与美联银行3日出人意料地联合宣布,富国银行将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联银行的全部资产,包括美联银行的优先股和全部银行储蓄,令花旗银行从此次争夺中出局。

美国倒闭银行概览

08.10.03

美联银行

08.09.25

华盛顿互惠银行

08.09.19

西弗吉尼亚州Ameribank

08.09.05

内华达州银州银行

08.08.29

佐治亚州诚信银行

08.08.22

堪萨斯州哥伦比亚银行信托公司

08.08.01

佛罗里达州第一优先银行

08.07.25

加利福尼亚州第一传统银行

08.07.25

内华达州第一国民银行

08.07.11

加利福利亚州IndyMacBank

08.05.30

明尼苏达州第一诚信银行

08.05.09

阿肯色州ANB金融国民协会银行

08.03.07

密苏里州休姆银行

08.01.25

密苏里州道格拉斯国民银行

07.07.10.04

迈阿密山谷银行

 

美国次贷危机路线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美国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漫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人的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

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

贷款吧!

…没有收人吗?

找阿牛贷款公司吧!

…首付也付不起?

我们提供零首付…‘担心利息太高?

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

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

阿牛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阿牛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牛找到美国经济界的带头大哥——投行。

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主儿(美林、高盛、摩根),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鼓捣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

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程人员,大学教授以资料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 (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债券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

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利。

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变成了 4 和 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

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 8 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 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得满满满了。

 

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阿牛贷款公司开头的广告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屋贷款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钱。

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阿牛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却不太高兴了!

当初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

这就好像阿牛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正巧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它一顿,没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了,阿牛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

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能想办法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

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 CDO 债券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操作其它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普通CDO。

科科,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

投资银行实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外,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注:

Credit Default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

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

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

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

于是再次皆大欢喜,Win Win Situation!

CDS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还没结束:

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

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CDS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经赚的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 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50亿元垫付,只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500亿元。

天哪,还有比这个还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赚了却每分钱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这个天才的规画,简直是毫不犹豫:

给出 AAA 评级!

 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