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226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docx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ppt]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篇一:

小数加减混合

小数加减法篇二:

小数加减法教学课件

小数加减法教学课件篇一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

(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1、日记:

5月21日,晴。

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

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

哪两个问题?

怎么解决呢?

(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

为什么5和7相加?

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

它应该写在哪呢?

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5、(请同学介绍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中时怎样对齐的?

4不够减8怎么办?

得数中为什么要写0和小数点呢?

0有什么作用?

看着自己的竖式再说说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你都会了吗?

完成几道试一试。

(第一题)一边做一边想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吗?

2、小结:

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

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

(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

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

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

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2、他们是怎么测量的,你看懂了吗?

(请一位同学演示一下)要求水深多少米,怎样解决呢?

(二)习题四

1、日记: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花店,突然想起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买一支玫瑰花和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给她一个惊喜。

可我只带了3元钱,够买吗?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

(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

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

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

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小数加减法教学课件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

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

减法呢?

预设:

学生1: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

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

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

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

83+59=142(厘米)。

学生2:

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

83-59=24(厘米)。

3.教师:

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

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

(板书:

课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出示:

(1)教师:

两位同学到书店买书,小丽买了这两本书。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

学生1:

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

求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2:

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6.45元,一本《童话选》4.29元。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2)教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

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师: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师:

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预设:

学生1:

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学生2:

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5)教师:

有的同学借助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从而把问题解决了。

有的同学是用小数进行竖式计算的。

谁能来具体说说小数加法该如何计算呢?

预设:

学生:

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学生1:

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

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

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

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

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教师:

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呢?

预设:

学生:

喜欢第三种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小数减法

出示: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

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学生:

小数点对齐。

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

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学生1:

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学生2: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

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学生1: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学生2:

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将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中,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比较内化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学生1: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5.64-1.78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教师:

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是多少?

预设:

学生1:

要想知道两幅图中分别称出的质量,我们需要先确定0千克的位置,以及每一个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学生2:

左图一个杯子重0.35千克,右图杯子和水共重0.95千克。

教师:

杯里有水多少千克?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学过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95-0.35=0.60(千克),小数的末尾有“0”,我们将“0”去掉,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

(2)教材第72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将看图、读数据、思考与计算充分结合起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

教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

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加减法篇三: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小数的意义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

“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和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难点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和数位的相互关系。

教具挂图计数器四张正方形纸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活动一:

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同学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

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3、四人小组交流自身事先已经收集好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数。

(全班汇报交流)

4、出示挂图,同学阅读第2页。

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自身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

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

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

2、1/10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同学尝试把3/10写成小数。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3/10,也就是0.3。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挑战:

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局部用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示呢?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7、推想:

1/1000改写成小数是多少?

127/1000

呢?

可以独立考虑,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

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

活动二:

读一读,写一写

1、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小数,如:

0.23,0.127,0.409。

谁会读这些小数呢?

同学尝试读。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局部都是0,假如整数局部不是0,怎样读呢?

如:

32.017,125.409。

同学尝试读。

3、观察总结:

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局部各数位的名称。

同学比较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与整数局部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1)在计数器上各数位都拨上3个珠子,说说每个3表示多少,这个数怎么读?

(2)独立完成第4页“试一试”的“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3)你拨我说。

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读数,并说说各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然后交换角色。

解释与运用

1、小练习:

独立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2、3、4题。

2、数学游戏:

你说我摆。

3、小结。

引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结合情境图,布置读书活动,培养同学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需通过活动使同学获得体验。

本环节教师组织同学亲自动手操作:

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同学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同学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同学学会学习。

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读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再试读整数局部不是0的小数,使同学进一步明确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读法的不同。

通过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同学的兴趣,让同学在活动中加深对小数数位各名称的理解和体会到小数局部的数位也是十进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