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2613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docx

古诗选读复习提纲doc

一、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

韵文句末压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

诗歌辞赋押韵使咅调和谐优美,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3.律诗的结构:

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卩4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从意义上看,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

势拔I五岳I掩I赤城,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5.因为古诗原没有祕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所以一行为一句。

二、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山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1C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M殇》),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

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

至汉代,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

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

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其屮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

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

七言的古题乐府,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吋曹丕的《燕歌行》,至南朝齐梁吋的鲍照始大力为之,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

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力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

它可以自巾转换韵脚来极尽A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來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了“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的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的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

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的原有题目,而是根裾反映事件的不同A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

唐朝的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写了许多这样的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吏》《三别》。

至中唐吋,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了挽救当吋国家的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冠之于“新乐府”的称号,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他们自己也写了不少的“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

文人学习“汉乐府”的还有另一类情况,主要是将乐府诗平易通俗的特色引入抒情古体诗中,体现出与以往五言古体诗质朴古奥不同的特色,代表作是李白的《古风》(58首)组诗。

“古风”从形式外表上看,与五言古体诗没有什么区别,但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却有区别。

“古风”、“五言古体”、“新乐府”在形式上自由,不讲格律,所以也没有“格律较宽”的问题。

七言歌行体发展到唐时,也出现了两种情况。

因为唐时出现了“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以区别以前不讲格律的“古体诗”),所以,一种是有意把格律诗的一些句法、手法引入古体诗中,一种是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句法、手法。

习惯上,人们把前一类叫做“七言歌行体”,后一类叫做“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前人论述非常多,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

“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

近体闩骈、闩谐、闩丽、闩绵;古体闩单、闩拗、曰瘦、曰劲。

一尚风容,一尚筋骨。

此齐梁、汉魏之分,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

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成为我国古诗的某本形式

三、诗歌欣赏: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象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

3、“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如“渭诚朝雨挹轻尘”,请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

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描写友情的诗句。

A()。

B()。

5、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PN楼记》所说的那样()。

6、古诗词屮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屮联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诗句是()。

8、《出师表》屮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

9、《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诗句是()。

10、写出两句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句。

()()。

11、《送元二使安西》屮直接表现对朋友真挚感情的诗句是()。

12、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写出两句含“雪”的句子。

()。

13、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

14、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例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请你再写出一句蕴含哲理的句子()。

1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一词屮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16、《沁园春-雪》中颂扬当代英雄的句子是()。

17、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18、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山一句来。

()

19、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是描写思念家乡的、眷恋亲友的,请写出至少三句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0()()

参考答案在丁面选择: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略4、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HI关无故人。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L<:

久,千里共婵娟。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徙伤悲。

9、这正如地上的路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亲贤臣,远小人。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山PI1关无故人。

15、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见。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略。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7、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1、刘备,刘禅。

3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5、野芳发而幽香。

36、略。

37、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8、略。

39、与之有关即可。

4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3、碧绿、深蓝、金黄。

44、亲小人,远贤臣。

4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7、千里鸾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旗风。

4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古代汉语中的四个声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五、请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而: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2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

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爯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3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4用典。

即在诗歌屮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宄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氐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6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7虚实相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8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屮少妇不知愁,春円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9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没问、反问)

采川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S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需要解释一下,偏语是指有意偏离实际,看似乖谬,实则情感至真至纯,给人以美

感。

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

要想全面透彻地了解诗意,还耑要具备一定的古文修养,了解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等;需要关注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事;还要重视标题和注释,这对理解诗歌主旨有一定的帮助;对每首诗,应尽量做到“熟读深思”。

六、古诗的题材有哪些?

1、交游诗:

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不舍、或切切思念、或安慰勉励、或相逢之嵙、或离别之愁。

2、怀古诗:

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胜昔盛今袞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3、边塞诗和闺怨诗:

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

前者多写边塞荒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

4、咏物诗:

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祌,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情操人格追求。

5、哲理诗:

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

6、羁旅行役诗:

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怀冰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

7、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祌,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负;田闶诗写村居田闶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

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七、请阐述诗歌的语言特征

1.抒情性:

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形象性:

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

3.凝炼性:

往往是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

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

4.含蓄性:

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

5.音乐性:

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屮常常采用倒装句,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

7.多义性:

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

八、古诗鉴赏的阅读策略:

1、关注诗题和诗序。

诗题概括诗的内容,对理解诗意有定叫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地

理解诗题。

2、善于发现“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最能表现诗人情感、概括力最强的语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愁忍”。

3、关于利用诗歌的结构。

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情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情景交融的诗,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要逐句逐字推敲。

4、利用诗后注释排解疑难,贯通语言。

九、古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1、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不顾题目随意发挥,造成答非所问的后果。

2、先用规范、准确的术语回答,再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不要只答概念不作分析,空洞无物。

3、对比较宽泛的问题,如“写一段鉴赏文字”,“你更喜欢哪一首”等,应该力求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风格等方面去评价,提供多角度的答案。

4、诗歌的语言风格有:

清新、质朴、明舶、含蓄、绚舶等。

1.诗歌节拍的划分:

四言(二二式),五言(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言(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一二式)。

十、诗歌的几种体裁:

(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朿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朿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己经不再配音乐了。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宄。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以下叫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叫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的[2】,往往在题0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

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说:

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

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么理论根据的。

十一、律诗的格律: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吋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

O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仄起式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春望I唐1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说明:

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词参考•

山居秋瞑I唐I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

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言律诗)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颌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例如《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二、四、六、八句押“an”的韵。

七律有叫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叫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叫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00嚳嚳00韵©•00嚳嚳0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O參©OO參參句©OO參參OO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00罄00罄句©眷00參罄0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OO••句◎oo«®oo韵

说明:

O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參表示仄;O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00嚳00•句0拳00眷嚳0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O參©OO參參句©OO參參OO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0©眷00參句0參00罄罄0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OO••句◎oo«®oo韵第三种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O參韵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00攀00•句O參00鲁鲁0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OO••句◎oo**oo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00拳00•句0嚳00嚳嚳0韵

第四种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oo**oo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O©參OO•句0嚳00嚳嚳0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O參©OO•參句©OO參參OO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oo®oo•句o®oo**o韵

十二、诗歌的分类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屮六

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叫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叫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川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己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叫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七律和七绝,作法上应该分开说,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我不主张七律写得过于轻巧靓丽,这种风格与它的体质不合,又如李长吉那样的奇幻风格,就不适合写七律,李义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缠绵绮丽,但仍然气质精练气象阔大。

七绝则大大适合轻巧靓丽,我们读小杜的七绝,简直是一群吋尚美女,娇俏明艳,令人赞叹,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试想一位男子汉抛个媚眼给看官,恐怕谁都不适应。

然而世事无绝对,人间也有梅艳芳张国荣这样的例外,何况于诗。

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部分叫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类:

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的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还有很少见的六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溥的,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宄。

巾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有以卜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网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