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4045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情表说课稿15篇.docx

陈情表说课稿15篇

陈情表说课稿15篇

陈情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要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来鉴赏这篇散文的内容及其语言特色。

学习时要注重诵读,在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通过诵读、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把握__结构,理清__思路。

  2、能力目标:

  

(1)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__直抒真情,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3、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4、教学的重点:

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学难点:

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是如何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__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

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

(为了更好的理解__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

  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

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

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

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

陈情表说课稿2

  高中语文必修五只安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陈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

高中阶段大纲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而本单元的四篇文言文是文学性较强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在词句的理解上,而应在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上。

  据此,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基础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丰富文言语感;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充实文言仓库。

  2、思想教育目标:

领悟作者苦情、亲情、忠情这些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体味__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__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乞终养的目的是教学重点。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题解导入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__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文心雕龙?

章表》: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把握__的情感基调——真挚动人。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2、指导诵读,梳理文意。

  教师边引导学生诵读,边疏通字句、梳理文意。

  第一段:

陈言自己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第二段:

叙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经过。

  第三段:

表达自己尽孝的心意。

  第四段:

表达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

  三、鉴赏评析

  1、写__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

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

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__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__,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那么,这篇__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呢?

  第一,表现真挚的特殊孝情。

  《古文观止》对这篇__曾这样评说: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

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

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

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

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这时只有李密来服侍照应。

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位了,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与自己互为依傍,分离不得。

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呼应上文,最后自然引出所要表达的主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其情感是真挚而深切的。

所以古人评说:

“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

“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

”(《古文观止》批注)

  第二,阐述了充分而有力的道理。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看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但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

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晋,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

还有,在陈此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

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

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热切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措施得当,然后折入本意:

“况臣孤苦,特为尤其!

”这就为“愿乞终养”设置了根据。

接着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

但为什么不去呢?

不是为了名节,“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而是因为“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最后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来表达自己要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2、__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

南北朝时期,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许多人都喜欢骈文这种文学样式,但是,骈文也因此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极端,即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

而《陈情表》却一反当时的流弊,创造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所以鉴赏__要认真体会内容与形式如何完美的统一起来。

  

(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①语言简洁凝练。

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当时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无依无靠的悲惨处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则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为将落的太阳,真实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也用来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

如此简约的文字,却形象地喻出真实的境况,同时还渗透了作者的深情,难怪晋武帝深受感动。

  ②语势连贯紧凑。

四字句言简意丰,连贯紧凑,形成了好的效果:

不容置疑,严整自然,增强了说服力。

如第一段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文字简洁,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至,困难层现错出。

  

(2)找出对偶句,体会其好处。

  运用工整对仗的对偶句,显得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现力。

陈情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鉴赏__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二、说学生

  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三、说教法与手段

  为完成教学目标,遵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

采用默读、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以课文的理解。

  2.点拔。

避开详细透彻的讲解,以简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品味。

  3.以写促读。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合适的写作练习。

  对于学法,照应教法,我做了如下设想:

  1.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疏通、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诵读的能力。

  2.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问题探究,针对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是对教法和学法的设想。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言文常规学习内容,设想按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一)课题导入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李密《陈情表》受人推崇。

  

(二)文本研讨

  对课文内容的研讨,分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读准字音。

  先让学生试读,发现问题纠正。

而后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再读课文,做到准确无误。

  2.读懂文意。

  一般采用让学生口译全文的方式。

要求:

尽量不借助其它条件,逐句口译,字字落实。

遇到阻碍则参考课后注释,查阅古汉语字典,对仍不能解决的地方则可参考《文言文全解》。

全文完成后,简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3.识记字词。

  先让学生自行寻出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因__一般较长,可采用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分给四组同学,然后每组同学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余做补充,其他同学注意记录。

然后老师点评,补充。

全文完成后,立刻让学生把所标注字词读记一遍,接着独立完成《学案导学》相关内容,以及时巩固。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4.鉴赏内容。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__鉴赏内容确定为两点,一是所陈之情,一是陈情艺术。

  对于所陈之情的鉴赏,设想采用读与说结合的方式解决。

让学生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个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自读两遍,展示一遍,力争读出真情。

然后谈一谈自己对该段的感受。

  对于陈情艺术的鉴赏,是__的一个难点。

设想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探讨:

李密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不仅仅因为其情真意切,还源于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纵观全文,你能否看出李密运用了哪些抒情技巧?

这个问题过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化大为小,化整为零。

设想拆分为以下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意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赴命。

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国职,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3)李密的陈述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

李密抓住了什么“理”来陈述的?

  (4)__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讨论,总结出__的抒情技巧:

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动人。

学生还可以自己的发现,老师灵活处理。

  (三)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宗旨。

让学生学习__的抒情技巧,也来写一篇《陈情表》。

题目设计如下: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往往埋藏着一些话语想对亲人、老师或者朋友说出却未曾表达,请你学习__的抒情技巧也写一篇《陈情表》,表达你的真情。

  这个题目,若字数太少,则效果不佳;若字数太多,又时间有限。

所以对此题的要求是:

字数不限,课下完成。

课堂上老师稍做引导即可。

  (四)课后作业

  准确熟练背诵全文。

  五、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

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背诵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学生的亲情意识,通过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从而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陈情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__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__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

  为了更好的理解__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

  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

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

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

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

  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

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

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谢谢大家!

  1、理解__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__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__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__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__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

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

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

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

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

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

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3、主要词句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

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

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

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

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

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

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

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

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

否!

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

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

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段

  1、教师范读第二段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字音

  4、词句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

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5、熟读并背诵本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本段

  2、主要词句①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②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③重为乡党所戮笑④身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邢?

  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再读本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思路分析

  作者痛定思痛,抒发了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可见,忍辱负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

司马迁敢于选择这条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__的最后,作者陈述了自己不能为皇帝“推贤进士”的想法。

  

(二)总结全文

  总结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

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三)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

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