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6879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情表说课稿5篇.docx

陈情表说课稿5篇

Whoeveryouadmiremostinyourheart,don'thavetobecomethatperson,butusethatperson'sspiritandmethodstobecomeyourself.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陈情表说课稿5篇

陈情表说课稿篇1

  高中语文必修五只安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陈情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

高中阶段大纲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而本单元的四篇文言文是文学性较强的古代散文,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在词句的理解上,而应在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上。

  据此,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1.基础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丰富文言语感;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充实文言仓库。

  2.思想教育目标:

领悟作者苦情、亲情、忠情这些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体味__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__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乞终养的目的是教学重点。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题解导入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__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文心雕龙?

章表》: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把握__的情感基调——真挚动人。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

为了唤取晋武帝的同情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2.指导诵读,梳理文意。

  教师边引导学生诵读,边疏通字句、梳理文意。

  第一段:

陈言自己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第二段:

叙述朝廷逼他作官的经过。

  第三段:

表达自己尽孝的心意。

  第四段:

表达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

  三、鉴赏评析

  1.写__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

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

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__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__,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那么,这篇__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呢?

  第一,表现真挚的特殊孝情。

  《古文观止》对这篇__曾这样评说: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

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

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

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

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这时只有李密来服侍照应。

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位了,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与自己互为依傍,分离不得。

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呼应上文,最后自然引出所要表达的主旨: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其情感是真挚而深切的。

所以古人评说:

“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

“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

”(《古文观止》批注)

  第二,阐述了充分而有力的道理。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看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

但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个难题。

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晋,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

还有,在陈此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

所以李密写这篇陈情表,就非得动脑筋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

他在陈述暂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热切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措施得当,然后折入本意:

“况臣孤苦,特为尤其!

”这就为“愿乞终养”设置了根据。

接着表明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

但为什么不去呢?

不是为了名节,“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而是因为“刘病日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最后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来表达自己要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

  2.__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

南北朝时期,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许多人都喜欢骈文这种文学样式,但是,骈文也因此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极端,即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

而《陈情表》却一反当时的流弊,创造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所以鉴赏__要认真体会内容与形式如何完美的统一起来。

  

(1)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①语言简洁凝练。

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当时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无依无靠的悲惨处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则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为将落的太阳,真实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也用来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

如此简约的文字,却形象地喻出真实的境况,同时还渗透了作者的深情,难怪晋武帝深受感动。

  ②语势连贯紧凑。

四字句言简意丰,连贯紧凑,形成了好的效果:

不容置疑,严整自然,增强了说服力。

如第一段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文字简洁,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至,困难层现错出。

  

(2)找出对偶句,体会其好处。

  运用工整对仗的对偶句,显得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现力。

陈情表说课稿篇2

  说教材

  一《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因如下:

  1《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中国堪称世界散文大国。

学习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__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

“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__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学习__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__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说教法

  一教法

  司马集团建立晋政权后,为巩固政权,提出以“孝”治天下。

李密从小赖祖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__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

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

“不幸的家世(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

同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

李密在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__,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

  二学法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由中国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__。

  二解题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文体介绍

  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1)掌握一些字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朗读正音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__感情。

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__的情感。

  3)使学生明白李密为何要“陈”?

“陈”的内容是什么?

用什么方式?

其实也是__的一个重点,难点。

明白这个问题,__理解可以说已经到位。

  4)讨论__的语言特色

  明确:

以情动人;用骈文写成

  四延伸讨论“孝”

  明确:

1中华传统美德。

2以“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

3不利于依法治国

  说板书

  情理

  陈以往之情不幸的家世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

  陈日后之情不仕的原因先尽孝后尽忠

  层层深入,感人至深

陈情表说课稿篇3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

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__内容。

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__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学习__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

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两个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

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难点:

__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其次,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

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法:

  1.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

  2.立足文本,从具体信息到抽象情感,以孝行故事作诱导,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法,多思考,多感受。

  最后,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课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给学生讲述孝行故事(成语、俗语、典故)引入:

"24孝故事""百行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以激发学生学习__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为理解__作铺垫。

作者:

李密,晋初散文家。

写作背景:

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目前的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阴险多疑。

李密不得不暂存观望之心。

借以祖母生病要人照顾为由,陈孝情,陈忠情,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

  第二部分,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朗读新课,主要是感知整体__。

  安排学生用五分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__。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创情景,与文本言语碰撞、交流过程中,以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和缩短与作者心灵的差距的效果。

  第三部分,用20分钟理解__具体内容,探讨重难点。

  通过两个问题(为何"陈"?

"陈"什么?

)的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并且,深入探讨__的重难点,__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因此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是学习重难点。

  第四部分,与学生探讨写作技巧和特色,主要用于后续的学习和写作。

  好的构思,还要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__才有活力。

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进行赏析,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

还有那些语句最能流露作者感情的,请找出来体会一下。

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

以及学习李密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写作技巧和特色,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写作和学习中来,达到作者与读者情感共鸣的良好效果。

  最后,用约8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用以总结课文__构思缜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2)讨论: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作业布置: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宠命优渥(wò),责臣逋(bū)慢,茕茕(qióng)孑立,五尺之僮(tóng)。

  2背诵全篇__。

(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背诵,提高记忆效率)

  3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加强课后的复习和课前的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文言知识)

  第六部分,用2分钟用于教学反思。

  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确的__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寓情于理的特点;也感受到了__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一点,上得较成功。

  但感到遗憾的是分析得不够具体。

陈情表说课稿篇4

  《陈情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情表》来自人教版第四册的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主要讲中国古代散文。

古代散文的欣赏重点是语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叙述中兼以议论或抒情的手法。

就《陈情表》来讲,在语言上骈散结合,自然纯粹,在构思上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来看,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

  1、教学目标

  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和文体的有关文学常识

  积累文言文词语,背诵。

  赏析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以及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行文层次,体悟以其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点

  3、教学难点

  理解诸多实词和虚词,并进行分类归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指导诵读、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学生采取的学法是诵读法和讨论法。

  __拟定两个课时。

  

(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以后人的评价导入课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2、整体感知

  1.首先多媒体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

  2.听读,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体会的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

学生提出字词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学生自己小结。

自由朗读课文中,理清思路。

  3.归纳每一段的大意

  3、研读赏析:

  问题:

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

  讨论后明确:

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他为了达到奉养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情辞恳切,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

  讨论: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个两难的处境中,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是怎样化解这个矛盾的?

(换位思考、列数字)

  孝:

身世凄苦——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报养刘之日短也(情)解决先尽孝

  忠:

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理)矛盾后尽忠

  语言的个性鉴赏(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4、拓展阅读:

  让学生讨论一下《出师表》和《陈情表》的异同。

  不同:

《出师表》全文无不流露出作者忠君爱国之情。

  《陈情表》则通过陈述自己的“苦情”“亲情”“忠情”

  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

  四、说板书设计(略)

陈情表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因为高考要考。

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陈情表》又是一篇字词较多,以情动人的文言文。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__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为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字词教学,体会以情动人的特点,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觉性查,预习不到位,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指导诵读和讲解为主,加以点播点拨启发、讨论领悟。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苏轼曾经说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一二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容易理解__以情动人这个重要特点。

  2、解题主要让学生明白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就行,尤其是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3、作者及背景

  作者李密书上有注释,没有必要展开讲,但要提示学生要和瓦岗的李密分清。

  为了更好的理解__以情动人的特点,背景要简单介绍一下。

  4、范读正音

  为何要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呢?

因为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生预习是很不到位的,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不理想时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由于课本注释比较详尽,也为了培养学生重视课本注释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正音时我主要提示了几个多音字的读音,课本很清楚的没有指出,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还希望多听各位前辈的意见。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因为没有学生,这个环节也没有进行。

  6、学习第一段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梳理结构简单赏析,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一般时间充足而我又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会示范背诵,争取学生能够当堂背。

  7、课堂小结,要能够承上启下就行,显得课堂的完满。

  8、作业布置:

这个讲课时一紧张忘了,其实作业有两个,一是背诵全文,二是识记字词,下节课提问检查。

  五、说板书设计

  我向来认为语文板书以简洁为要,实用为主,平时我的板书主要分三块,一是讲课当中举例提到的名言警句或关键词,比如说今天提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使学生记得准确而不是只记个耳熟,我会板写在右边。

重点字词我板写在左边,中间主板就是行文思路。

今天的板书安排好,上去太紧张,把字音写在左边,其实应该写在副板的位置上。

  没有一节课是一无是处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每节课上完我都会认真反思,是设计上的不足,还是运行中的失误。

一个人要善于反思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进步,同样,一个人更要虚心和真诚听取大家的意见,才会进步的更快。

我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给我成长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