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4709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docx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

[模拟]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模拟80

刑法学单选题

第1题:

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

A.偷税罪

B.骗取出口退税罪

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

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刑法》第204条第1款的规定。

本题的考点是骗取出,退税罪的概念。

但是,本条款的难点在于参见《刑法》第204条第2款,考生应注意划清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界限。

行为人已经缴纳税款后,又采用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税款的,按照《刑法》第204条第2款的规定,成立偷税罪。

对于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税款的部分,则成立骗取出9退税罪,此时,纳税人同时构成了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实行数罪并罚。

第2题:

伪证罪只能发生在()。

A.立案侦查以前

B.起诉之后

C.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

D.判决宣告以后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伪证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即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

第3题:

某甲实施盗窃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其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对其犯罪行为的追诉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刑法》第87条的规定。

第4题:

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两类,下列各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

()。

A.犯罪时间

B.犯罪地点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犯罪时间和地点是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

第5题:

下列四种财物中,不能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是()。

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他人的遗失物

C.他人的遗忘物

D.他人的埋藏物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侵占罪的对象不包括他人遗失物。

第6题:

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

A.即将发生

B.可能发生

C.正在进行

D.刚发生完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发生的,而不能事前或者事后防卫。

第7题:

从犯罪既遂形态的角度看,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属于()。

A.行为犯

B.举动犯

C.危险犯

D.结果犯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举动犯。

举动犯的犯罪既遂,不要求犯罪行为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实际危险,甚至也不要求犯罪行为实施完毕。

只要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构成。

第8题:

紧急避险针对()。

A.客观实际存在的危险

B.可能发生的危险

C.自己感觉存在的危险

D.潜在的危险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紧急避险针对的危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能是可能或者潜在的危险。

第9题: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在于()。

A.犯罪是否进入实行阶段

B.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C.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

第10题:

甲欲毒杀其妻乙,乙服毒后尚未死亡,甲急送其妻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过程中,并且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和彻底性。

此外,还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积极地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防止其所实施完毕的犯罪行为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

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但是未能有效防止法定危害结果发生的,则构成犯罪既遂。

对行为人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这种努力,可在处罚时作为从宽情节适当考虑。

第11题:

刑法的本质属性是()。

A.阶级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刑法的本质属性是刑法的阶段性。

第12题:

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交通肇事罪

C.放火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据此,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并非一般主体。

交通肇事罪、放火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都没有限定犯罪主体具有特定身份,它们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第13题:

()是区分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非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准()。

A.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是否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

C.是否危害国家安全

D.是否危害安全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与非罪的主要界限在于是否危害国家安全。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4题:

甲购得警服一套,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

甲的行为构成()。

A.招摇撞骗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行为人冒充人民警察收取罚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同时触犯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应当择一重大罪即按诈骗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获取财物的手段是假冒身份,而不是采用抢劫罪之使被害人不知、不能、不敢反抗或者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故不能认定为抢劫罪之“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第15题: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

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50%

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刑法》第36条第2款规定: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16题:

非法拘禁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

D.应当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注意非法拘禁罪的转化。

行为人在非法拘禁的过程中对被拘禁人使用暴力方法造成其重伤或死亡的,不再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而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第17题:

行为人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这是一道很具有迷惑性的试题。

其实,认真审题还是很简单的,由于题干中强调了是在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过程当中停止犯罪的,因此,很多考生匆忙就选择了A。

实际上,首先应当考虑停止犯罪的原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整个犯罪过程中。

出现这种题目时,考生应当严格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判断:

首先判断犯罪停止的原因是什么,是主动的,则为犯罪中止;是被动的,则可能为犯罪预备或犯罪来遂。

其次判断犯罪停止在哪一个过程当中,停止在犯罪预备阶段,则为犯罪预备;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或犯罪实行后阶段,则为犯罪未遂。

第18题:

甲为了赢利,大量销售毫无药效但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获利10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A.销售假药罪

B.销售伪劣产品罪

C.销售劣药罪

D.非法经营罪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甲销售的假药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构成销售假药罪,但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19题:

根据刑法理论,牵连犯()。

A.只能属于一罪,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B.都属于数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C.除刑法有数罪并罚的规定外,其余的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D.除刑法有从一重处断的规定外,其余的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对牵连犯的处罚,以前我国刑法学者普遍认为,应当依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

但是,在1997年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某些牵连犯的处罚明确规定为“数罪并罚”。

例如,《刑法》第241条第4款规定: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并有第2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于是,形成了《指南》中的观点:

除刑法典中明确规定为数罪并罚的以外,其他的按从一重处断论处。

考生一定要注意这种说法。

第20题:

甲因手头拮据而盗窃旅客提包,不料盗窃到手的提包里是两把六四式手枪和3000元人民币,因此他的行为是()。

A.盗窃罪

B.盗窃枪支、弹药罪

C.无罪

D.盗窃罪和盗窃枪支、弹药罪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行为人对枪支的窃得出于一般的盗窃故意,因此,只能认定盗窃一罪。

刑法学多选题

第21题:

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A.重罪重罚

B.轻罪轻罚

C.罪刑相称

D.罚当其罪

参考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称罪刑相当原则,要求罪行大小应与刑事责任的大小、刑罚的轻重相称,重罪重判,轻罪轻判。

第22题:

渎职犯罪中,属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

A.徇私枉法罪

B.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参考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根据《刑法》第399、400条的规定,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均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放走,使其逃离监管的行为。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而非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第23题:

下列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C.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D.以农历为计算的标准

参考答案:

AC

答案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以公历的年、月、日为准,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

第24题:

下列犯罪中,只能由首要分子才能构成的是()。

A.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

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D.聚众哄抢罪

参考答案:

AC

答案解析:

根据刑法的规定,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刑法》第242条第2款)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史通秩序罪(《刑法》第291条)只能由首要分子才能构成;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刑法》第290条)和聚众哄抢罪(《刑法》第268条)既可以由首要分子构成,又可以由积极参加人员构成。

第2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有()。

A.为盗窃苦练扒窃技术

B.为投毒去购买砒霜

C.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

D.拟订犯罪计划

E.为抢劫事先勘查路线

参考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犯罪的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兵、制造条件的行为。

选项C是《刑法》第295条传授犯罪方法罪的实行行为。

刑法学简答题

第26题:

教唆犯的特点及成立要件。

______

 

参考答案:

按照《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从教唆犯的概念可以看出,教唆犯的特点是:

本人不亲自实行犯罪,而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实行犯罪。

成立教唆犯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客观上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即用各种方法唆使他人去实行某一具体犯罪。

教唆的对象是本无犯罪意图的人,或者虽有犯罪意图,但犯罪意志尚不坚决的人。

教唆行为只能以作为方式构成。

二是主观上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故意的内容包括:

认识到他人尚无犯罪决意,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决意,而希望或放任教唆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教唆犯的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详细解答:

第27题:

简述我国刑法总则中有关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

______

 

参考答案:

刑法总则关于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主要表现如下: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罪行极其严重,是指犯罪行为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为巨大。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①死刑的适用要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相适应;②死刑的适用必须与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

根据刑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权全部都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

刑法规定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制度,由此大大缩小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范围。

详细解答:

刑法学辨析题

第28题:

请对“在共同犯罪中,所有的实行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

______

 

参考答案:

1.

(1)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

(2)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不一定都是主犯,因为我国刑法划分共同犯罪人种类的依据不是分工,而是作用的大小;(3)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4)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5)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被暴力胁迫参加犯罪且起次要作用的,是胁从犯。

详细解答:

刑法学法条分析题

第29题:

《刑法》第239条规定: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______

 

参考答案:

本条是关于绑架罪罪状和法定刑的规定。

绑架罪的罪状是叙明罪状。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绑架罪的构成特征:

(1)侵犯客体是简单客体,为他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绑架他人或者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所谓绑架,是指用暴力、胁迫、麻醉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将他人劫持,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偷盗婴幼儿,是指采取不为婴幼儿的父母、监护人、保姆等看护人知晓的秘密方式偷盗不满1周岁的婴儿或者1周岁以上6周岁以下的幼儿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自然人。

单位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即以勒索财物或者劫持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

 绑架罪的法定量刑幅度有两个。

基本犯的量刑幅度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时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加重构成的量刑幅度为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此时为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绑架罪的财产刑的适用方式都是并处。

 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是指过失致被绑架人死亡或者致被绑架人自杀。

杀害被绑架人,是指故意杀死被绑架人。

犯绑架罪而故意杀死被绑架人的特殊构成中,行为人的行为除具有绑架罪的基本犯罪构成外,还具备故意杀人罪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构成要件。

所以这一绑架罪的特殊犯罪构成,属于一个犯罪的犯罪构成包容其他犯罪之犯罪构成的情形。

详细解答:

刑法学案例分析题

第30题:

被告人王某在水库非法打鱼时,其渔网被派出所民警江某没收,王某便怀恨在心,图谋报复江某。

在得知江某新买了一台电视机后,便预谋将江某家的电视机烧坏。

一日晚上,王某携带电工工具,窜到江某家附近,爬上连通江某等十几户住宅电线的电线杆,将附近的430伏高压线接入到民用线,致使江某的电视机被烧坏,其他多户居民的电灯、电饭锅等电器也被烧坏。

问题:

王某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客体与行为对象是什么?

______

 

参考答案:

王某的行为侵犯的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公共安全,其行为对象是扛某家的电视机。

(1)王某在主观上是想毁坏张某家的电视机,但他身为电工,完全知道其行为的实施不仅会造成毁坏电视机的后果,也可能会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

所以,王某的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他在实施危害行为时是一种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2)王某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种行为已经造成了多户居民财产的损害,或者已经威胁到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而不只是江某一人或其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王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特征,应按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予以定罪量刑。

详细解答:

民法学单选题

第31题: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异议登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申请人提出异议登记的,需提供权利遭受侵害的相关证明

B.申请人提出异议登记的,必须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起诉,否则异议登记失败

C.申请人提出的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失的,登记机构和申请人承担连带责任

D.申请异议登记后,在异议登记期间,所登记物权的买受人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对抗申请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中请更正登记。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自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第32题:

下列法人中属于营利法人的是()。

A.某学校

B.某医院

C.某寺庙

D.某公司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33题: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终止的共同原因是()。

A.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

B.代理人辞去委托

C.代理人死亡

D.代理事务完成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代理终止的原因。

第34题:

我国对不需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设立实行()。

A.严格的准则主义

B.特许主义

C.强制设立主义

D.行政许可主义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我国法人设立的原则。

我国对不需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的设立实行的是特许主义。

第3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请求权的是()。

A.债权

B.物权

C.人身权

D.知识产权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债权是典型的请求权,而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都是支配权。

第36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买卖合同,甲将5辆汽车卖给乙。

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买卖合同

B.5辆汽车

C.甲将汽车所有权转让给乙的行为

D.汽车所有权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单纯的物或者单纯的行为都不能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因此,在本题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甲将汽车所有权转让给乙”这一体现物质利益的行为。

ABD是错误的,只有C是正确答案。

第37题:

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内不行使而消灭。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债权人领取提存物权利的存续期间。

第3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第7条规定: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这属于()。

A.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平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我国法律强调公民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即禁止公民滥用自己的权利,以免造成对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第39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代理的是()。

A.代为书写遗嘱

B.代拟发言稿

C.代买办公用品

D.代为主持会议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所谓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为书写遗嘱和代拟发言稿都属于代书行为,并不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因此不属于代理;代为主持会议也不是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因此也不是代理,ABD都是错误的,只有C是正确答案。

第40题:

传统民法上的“一物不容二主”是指()。

A.同一标的物上不得并存两个所有权

B.同一标的物上不得并存两个地役权

C.同一标的物上不得并存两个他物权

D.同一标的物上不得并存两个抵押权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物权的排他性。

物权的排他性是指一个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互不相容的物权。

地役权、他物权和抵押权等权力均具有相容性,可以并存于同一物上。

第41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单务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租赁行为

B.一般的赠与行为

C.承揽行为

D.互易行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42题:

共同侵权人应承担()。

A.连带责任

B.按份责任

C.补充责任

D.独立责任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共同侵权的法律责任。

第43题:

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错误的是()。

A.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

B.事实行为不需要有意思表示

C.民事行为必须有意思表示

D.有效的民事行为必须意思表示真实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事实行为不需要意思表示,因此事实行为又称为“非表意行为”。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有意思表示,但是有效的民事行为来必意思表示真实(如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

第44题:

宣告失踪的条件之一是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时间超过()年。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于宣告失踪的目的只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因此宣告失踪要求的下落不明时间较短,只有2年。

ACD是错误的,只有B是正确答案。

第45题: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以下条件中符合法律要求的是()。

A.如果你在去年的收入达到了20万元,我就把房子卖给你

B.如果乙电视机厂承担产品责任,甲宾馆就购买乙电视机厂的产品

C.如果你帮我把甲打了,我就把钱借给你

D.如果我今年年底出国,我就把房子卖给你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的要求是:

来来性、或然性、意定性、合法性、特定的目的性。

只有同时符合这五个要求的条件才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条件。

在本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