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558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西部大开发的作文

西部大开发的作文

【篇一: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学习大讨论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乘课改之东风,办好我市基础教育

——对我市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西部大开发政策像一股甘泉滋润着我们西部地区,作为西部地区的一名小学教师我沐浴着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春风,亲眼看到农村学校面貌逐步改变,配套设施不断增加,危房面积逐年减少,城市学校新建了一所又一所,孩子们享受着“两免一补”、“三免一补”,全部入学。

教师的待遇逐年改善,不禁感叹我市教育发展的前景会更好。

我市的基础教育有了这个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市的基础教育怎么办?

我有几点这样肤浅的思考。

一、加大对农村中心学校的教育投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教育均衡发展。

我从相关资料和自己所在的地区了解到,近几年,虽然农村教育投资逐步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还存在危房,学生学习环境较差,教师办公条件简陋,导致农村学校特别是城郊区学校学生流动性特别大。

西部大开发使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有条件的几乎全部转到中心学校和城里的学校就读,致使这些农村学校的生源逐

年递减,有的学校没有了生源,就办不下去了。

面临这种情况,许多教学能理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想方设法的进城,使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渐减弱,更加快生源的减少,致使城里的学校班额增大,负担过重,城郊农村学校出现没有学生可教的局面。

鉴于以上情况我觉得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集中办好农村中心学校,使农村的中心小学和城里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均衡,才能控制住这个局面,其实,许多家长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就近入学。

二、基础教育的办学思路还需拓展,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如今是经济社会,信息时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市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我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改变,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等等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方针,但说实话我市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是呀!

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我们只能这样做,不仅是我市,其实全国好多城市都是这样。

现在的小孩子实在太苦了,从一上学就没有了“自由”,成为学习的机器。

就拿我市来说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好像考核教师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给教师加压,教师再给学生加压。

由于生源的差异,地域的差异,教师能力与水平差异等原因,

可怜的孩子们从上学就得承担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压力。

我看着一个个紧锁眉头的孩子,看着每天身心疲惫的一线教师只能说实话。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有些学校想着策略,有的老师想着对策,而孩子们得到了些什么呢?

面对这种局面,教育主管部门能否在基础教育的办方向上拓宽思路,解开素质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的瓶颈,为我市的基础教育改革再创新局面,为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三、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为我市基础教育发展储备力量

一个地区的长足发展靠教育,教育的长足发展靠教师,因此,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先决条件。

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富有创新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吃苦精神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形式,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体规划教师继续教育,每年不能走形式,要把继续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结对,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以现代远程教育为重点,整合培训资源,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突出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大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专业化水平高、胜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个高深而永恒的主题,以上见解肤浅,仅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感受罢了,借此契机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联系电话:

134********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大讨论征文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乘课改之东风,办好我市基础教育——对我市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姓名:

张环

作者单位:

中卫市沙坡头区柔远小学

联系电话:

134********

【篇二:

论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论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陈继勇肖光恩

本文发表于

内容提要:

美国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为先导,以农牧业、矿产开掘及加工业为产业指向,以科技运用为动力的西部综合开发过程,它实现了美国东西部政治经济的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充分借鉴美国西进运动的经验与教训,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

关键词:

美国西进运动历程与基本经验中国西部大开发

一、美国西进运动的历程及政府的政策措施

美国的西进运动1是一个长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美利坚民族就开始向北美大陆西部扩张,但直到美国独立之后,美国的西进运动才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计划,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纵观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促进西进运动中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政策。

首先,美国政府颁布了在西部1建州的程序和规定。

1784年由杰斐逊起草了《关于弗吉尼亚让出的西部土地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规定西部土地为美国全体国民所共有;规定从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分作十六州,在居民人数达到一定的数目(原十三州的最低数额)时始可建立同西部各州完全平等的新州。

虽然法令中关于建立十六州的建议尚未实施,但它规定建州的原则已被确认。

1785年,政府又颁布土地法令对土地测量和出售作出具体的规定。

西部土地被分为若干镇,每镇又分成36区,每区占地640平方公里,其中有4个区归联邦政府支配,其中的一个区作为赞助公共教育之用。

1787年7月13日,西北土地法在联邦议会获得通过,这项法令以1784年土地法令为基础,具体规定了处

理俄亥俄河流域以北土地的办法,规定了建立新州的程序和原则。

美国政府关于在西部土地上建州的各项规定和程序,对西部开发和经济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美国政府颁布了居民获得土地的政策。

1785年制定《土地条例》,该令确定了国有土地向移民出售的原则。

根据该法令的规定,将公有土地分块拍卖出售,每块土地最小640英亩(约合388亩),每英亩地价最低1美元,一次付清。

1796年的土地法将每英亩土地最低出售价提高为2美元,付清期改为一年以后,分4年付清。

后因该规定不能满足向西迁徙的大量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美国政府不断缩小购买土地的最低限额,由640英亩降低到160英亩,减低国有土地的出售价格。

1802-183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多个《救济法》,以延缓未付土地被没收的期限,使贫苦农民能够获得土地。

1832年杰克逊政府时期,政府允许农民占有土地,即那些已经占有未经测量和同意出卖土地的农民,可以最低售价购买他们已经耕种和改良了的土地。

并逐步降低公共土地的价格,由每英亩1.25美元降到0.5美元进行拍卖。

1862年,林肯政府又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从1863年1月1日起,只要付10美元的费用,就有权取得160英亩或160英亩以下的土地,耕种5年后,土地就归个人所有。

总之,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为农民取得土地和进行农业开发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使美国能够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2)移民政策。

1787年的美国土地法令不仅规定了建立新州的一些原则,而且根据该法的第三部分还对公民权利做出规定,特别是根据该法人们可以向西部自由迁徙。

因此,美国土地法令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移民向西部涌进的热潮,俄亥俄公司首当其冲,1787-1788年冬天,他们的先遣队从麻萨诸塞和康涅狄格出发,向着日落的方向前进。

此后,群众性的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便蓬勃发展,移民主要来自北美十三州的新英格兰、中部州和南部州,仅在1790-1800年的短短的10年内,马里兰的13个县和弗吉尼亚的26个县的居民全部是外来移民,1810年全国有1/7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方。

1820年美国共有人口964万,其中300万人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到1840年全国超过1/3的人口居住在那里生活。

此外,国外移民也大量来到美国,为美国西部开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1820年来到美国的移民只有8385人,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以后,北欧、西欧国家的移民蜂拥进入美国,1850年达310004人,1854年增长到427833人。

总之,在1820-1860年间,大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为美国的西部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3)基础设施开发政策。

美国在西进运动中非常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重视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

在铁路修建上美国政府采取了多修铁路多得益的政策。

铁路公司每修一英里的铁路,可以得到铁路沿线一定面积的土地;同时,规定铁路公司可以根据修筑铁路的长度和地形的不同,从政府那里获得不等的贷款。

1828年美国才开始修筑铁路,1860年铁路里程便长达3万英里,其中大部分修建在西部地区。

这一时期铁路的修建,大大地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在公路的建设上,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是鼓励私人投资。

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收费公路成为美国最早优先发展的事业。

从1792-1794年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到1830年修筑公路总里程长达6400公里。

随着蒸汽机船的发明与使用,美国政府又加强了对水运的建设。

1817-1828年由纽约州资助修筑长达350英里的伊尔运河,把东部的哈得逊运河和西部的大湖区联系在一起,使当时一英里20美分的运价降到1美分。

总之,在1815-1840年间,各州投资1.25亿美元,建造了3000英里的运河,使美国当时成为世界上运河最发达的国家。

这一时期美国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大发展,为当时的西进运动提供了便利。

(4)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特别重视学校教育。

根据1785年的土地法令,西部地区建立的每个州都可为兴办一所公共学院获得一片土地,当时杰斐逊还设计和制定了一项宏大的包括初级、中级学校直至州立大学的教育制度。

于是州立大学先后在南部和西部各州建立,并且开展免费教育。

186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莫里尔法》,决

定由政府把至少3万英亩公地永久赠予每个州的有关院校,当时依阿华州农学院就是接受这种土地赠予建立起来的。

在19世纪60年代,根据《莫里尔法》,美国建立了一批农学院和工学院,如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马塞里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为美国西部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1887年《哈奇法》规定每年拨给各州1.5万美元,为农业试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联邦基金。

1907年又将这项经费扩大了一倍,以扩大农业科学研究与推广;而且,又通过立法把给予各校的津贴增至每年5万美元。

与此同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美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据统计,在1860年以前,美国共发布了3.6万项专利,对美国西部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

从独立战争结束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二个时期,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时期。

美国内战的结束,特别是经过南方的重建后,南方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场主相互妥协,政治上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与此同时,第二次产业革命也迅速兴起,美国开始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1。

因此,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是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开发。

美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西进运动,采取了更加优惠和更加开放的政策。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基础设施。

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了更加优惠的补贴措施来吸引私人投资公司建筑运河和铁路。

如平原地区每修筑一英里补助16000美元,丘陵地区每英里32000美元,山岳地区每英里48000美元,此外,铁路公司还可得到沿线两侧宽各十公里的土地所有权。

各州为了鼓励本州内铁路的兴建,往往免征铁路公司的税项,给予有利的建筑权特许状,提供贷款,购买铁路公司的股票或债券,有的则对铁路公司所发行的债券提供责任担保。

这些优惠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19世纪80年代初,欧洲资本家(主要是英国资本家)对美国的经济事业的投资为20亿美元,其中15.35亿美元投资在铁路的修建上。

到了1900年,美国营业的铁路线已从19世纪60年代末的5.3万英里增长到19万英里以上,超过了欧洲铁路线的总里程,几乎等于全世界的半数。

1913年,美国的铁路总里程又增长了一倍。

(2)采取开放的政策吸引国外优秀劳动力。

这一时期移民的重点是放在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国外优秀劳动力上。

1878年美国颁布《木材石料法》,准许任何公民和已提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的侨民,按一英亩2.5美元的价格购买160英亩不宜种植而其主要价值在于木材和石料的地段,这对当时美国修建铁路大规模需求木材和石料而言,增加了对外来移民的吸引力;同时,美国政府专门设立土地管理局和移民局,其宣传机构活动于欧洲大陆,他们以信贷优先、票价优惠、承诺将予以农业耕作指导及必要的援助来招徕移民。

于是北欧、东欧、南欧不少国家出现美国热,数以百计的梦想者不辞劳苦漂洋过海,来到他们神往的美国西部花园。

因此,这一时期外来移民迅速增加。

1861-1880年外来移民500多万,1881-1890年,外来移民超过860万;1890-1914年上升到1350万。

在1881-1890年间,新移民占总移民总数的18.3%,1891-1900年上升到52%,1901-1910年更高达71%。

移民到达美国以后,少数留在东部城市,多数迁居中西部,在钢铁厂、纺织厂、铁路、牲畜围场或是矿山寻得工作。

总之,1861-1914年,到美国定居的国外移民超过2700万,他们往往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在开发西部、繁荣美国的历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重视环境保护和科技的运用。

随着西部矿产的开发和农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的扩展以及随之而来定居者的增加,土地破坏比较严重。

因此,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土地政策作出调整,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特别是重视水土的保持和植被的保护。

187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育林法》,准许宅地获得者再分到160英亩树木较少的土地,条件是必须四年内在其中的40英亩土地上植树。

1877年的《沙荒地法令》规定,凡能以每英亩2.5美元的价格及时支付现金并应允在三年内灌溉土地者,即可

获得640英亩土地。

1888年,国会进行了农业灌溉情况的调查,1894年通过了《凯里法》拨给各州一百万亩的公地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并允许私人参与经营灌溉事业,农户应按政府批准的价格,分期缴纳应摊负的费用。

1902年,联邦政府颁布《新垦荒法》,规定在西部17个急需灌溉的州建立工程基金,使水利事业兴建所需财源得到增加。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运用科技成果保护自然资源。

如在供水方面,生产出风车,并利用风力从井中吸水灌溉。

(4)开始重视东西部工矿业的均衡发展。

美国在这一时期的西进运动中,西部的工矿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引起了矿山开发热。

随着阿巴拉契亚山地区石油和烟煤矿产资源以及苏必利尔矿山的优良铁矿资源的发现,大湖平原地区的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又将这一地区建成美国新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基地。

1910年,美国西部的工业产值大大超过了农业,工业开发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从而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变。

1860-1913年,美国西部的纺织业增长了约6倍,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增长了几十倍。

与此同时,中西部小型城市迅速崛起,它们接近广阔的原料、销售和劳动力市场,形成了诸如啤酒城、纺织城、金镇、银镇、煤镇等专业性的小城镇;而且原有城市也逐渐由商业性城市向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过渡。

然而,在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

如在城市化过程中,1890年,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集中在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只有7.7%的人口居住在南部大西洋沿岸诸州地带。

1900年,北部大西洋沿岸各州10个居民中有6个居住在城市;在中西部,每10个居民中只有3个居住在城市。

所以,一直到二战以前,西部经济仍落后于东部老工业区。

1930年以后,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美国政府开始注重东西部工矿业的平衡发展。

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西部的国家投人,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统一规划管理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工作,建设大型水电工程,增加贷款与财政补贴,进行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对西部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在西部建立军工企业,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技术工业,改变经济结构,使美国经济重心逐步西移,东西部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3.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是美国西进运动的第三个时期,主要是以科技开发为主的深度开发时期。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率先发生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西部充分利用其在科技革命策源地的地理优势,以科技开发为主体,运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美国整个经济的繁荣,有力的支持了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1)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科技园区。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科技革命发端于斯坦福大学及其周围地区,60年代成为高新技术的核心,在加州产生了举世瞩目的硅谷。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创新及成果的运用,美国政府鼓励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新科技园区。

自60年代在加州的圣何塞市建立硅谷高科技园区以后,美国在西部以至全国建立了十几个类似的高科技园区。

这些园区对工业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对美国西部甚至整个美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工业,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高分子材料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和激光工业等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在西部崛起,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成为美国西部深度开发获得成功的典范。

(2)利用区域经济管理政策,促进西部开发。

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这一时期颁布了许多区域性经济管理政策,从而对美国西部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61年颁布了《地区再开发法》,为此在商务部下设立了地区再开发管理局。

1965年颁布了《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拨款11亿美元用于建设公路、医疗中心

和开发当地资源等,并相应地分别成立了经济开发署和阿巴拉契亚区域委员会。

1977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向其所在地区,特别是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有关监督机构则专门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执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同时,在美国产业布局的西移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并鼓励企业迁移到西南部的阳光地带。

如在1971-1998年联邦政府对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赠款中,由17.8亿美元增加到91.88亿美元,共增加了4.16倍。

(3)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美国政府十分提倡运用市场力量开发落后地区。

美国西进运动一开始就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展开的,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实现了美国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特别是现在,市场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在克林顿政府期间,始终把发展美国落后地区的任务留给了私人部门。

1997年7月,克林顿专门走访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宣传他的旨在引导私人部门向美国最贫穷地区进行投资的新市场倡议。

该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筹集约60亿美元的股本,以便向社区开发银行、风险基金和其它开发机构的投资提供25%的减税;政府为私人投资提供贷款担保,以鼓励大中型企业迁移到落后地区;设立新市场风险资本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等。

白宫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斯珀林说,新市场倡议不是慈善计划,其原则是鼓励公司在其后院尚未开发的市场上寻求利润。

二、美国西进运动的基本经验

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指向,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美国西进运动的结果,完成了美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美国近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意气风发、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一往无前、豪迈乐观、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整个民族的精神。

总之,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二百多年中开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工业,这对使美国成长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说,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美国在长期的西进运动中,成功的实施了西部大开发,这对美国的经济繁荣乃至知识经济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美国在长期的在西进运动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其中主要有:

1.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实行梯度开发战略。

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实施梯度开发战略即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实行开发的升级与深化。

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西部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大量的家庭农场、牧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把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区周围的荒原开发成粮棉基地和畜牧基地。

1850年,美国的粮食种植面积为6280万亩,产量为3200万吨,使当时的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和粮棉的出口大国。

第二阶段,随着西部金矿的发现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科技成果的运用,引发了矿业开发的狂潮,建立了一批矿产资源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企业。

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美国的工业重心从东北部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成为重工业中心,最终实现了美国的工业化。

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20世纪初,美国工业上的优势更加突出。

1913年,工业产品占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1/3,比英、德、法、日四国工业产品的总和还要多。

在第三阶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高新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换,并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软化和高级化。

因此,美国在西部开发实施梯度战略的过程也是美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不断深化和高级化的过程。

2.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创立良好开发环境。

交通不便是美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篇三:

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

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

全力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上的报告(摘登)

白恩培

2010年7月25日

同志们:

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后,我们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按照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的思路,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步伐。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云南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的10年,是云南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10年,是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的10年,是云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10年,是云南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是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团结拼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