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56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君主政治到民主政治

5.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

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6.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

近侍之臣,文士也;

天下转运使,文士也;

知州,文士也。

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B.知人善任

C.重文轻武

D.分化事权

7.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设立中朝②设置节度使③设立通判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④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宗法制

9.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10.《清史稿》中载: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

……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这说明

A.军机处取代了内阁B.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11.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

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

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

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官府垄断外贸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12.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大臣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2.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3.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参与议政B.监察百官C.参与决策D.遵旨承办

13.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时期

西汉

唐高宗时

元成宗时

清康熙时

全国人口(丁)

5959万

5238万

5816万

2459万

官员

7500人

13465人

22500人

27000人

官民之比

1∶7945

1∶3927

1∶2613

1∶911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5.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本来就十分荒唐,因为雅典公民奉身知识的素养根本不具备对民主投票质量的保障,它的全体民主只是形式意义上的民主,其乱哄哄的投票场面难以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产生正确的决策为此,苏格拉底主张()

A.公民治国B.精英治国C.抓阄选举D.部落政治

16.古代雅典规定,法庭对被作为证人的奴隶进行拷问时,若奴隶因被拷打而失去劳动能力,主人可得到赔偿:

该规定旨在

A.保护奴隶的人身安全B.维护奴隶主的财产权

C.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D.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

17.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

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18.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19.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持社会的等级和秩序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避免纠纷D.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20.“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

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

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

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

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

21.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

A.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

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22.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23.清代学者赵翼提到: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D.从宋朝开始官僚政治衰落

24.《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太祖说: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因此,他采取了()

A.多设丞相以分其权B.加强对丞相的监督

C.严格选拔贤才为相D.废弃丞相杜绝后患

25.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

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

C.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储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候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据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简要分析这一制度最终走向崩溃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该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3)材料三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27.材料一总的来看,《十二铜表法》只是对传统的习惯法加以整理和记录。

《十二铜表法》极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

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出卖为奴。

婚姻法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二屋大维的顾问曾经说:

“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

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

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诞生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

从材料一看,《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谁的利益?

(2)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面对这一局面,古罗马在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方面是怎样应对的?

(3)查士丁尼即位后特别重视罗马法的整理和编纂,突出成果是什么?

这一成果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根据材料“虽死犹存”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故A项正确;

BCD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2.A【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从而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故A正确;

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天子王权的集中,不能避免诸侯国实力的增长,故B错误;

“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不是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表现,排除C;

“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应该是井田制的作用,而不是分封制,故D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所叙述的,各朝各代对诏书传达的重视程度都很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诏书对于中央的重要作用,诏书的快速传达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交流;

C项不是目的是结果;

D项错误,不是材料的目的。

4.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周朝强调礼仪政治,而秦朝强调的是制度的建立。

材料表明国家管理已经有了明确的制度规定,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

秦代仍旧是人治,并非法治,故B项错误;

秦朝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5.B【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甲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都通过分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科学”;

两种制度都是官僚体制,故C项排除;

甲乙都是中央官制,故D项排除。

6.C【解析】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反映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的策略,材料与分化事权无关,排除D;

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B与材料无关。

7.D【解析】根据材料“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制度是指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即郡国并行体制,为解决这一体制容易带来的地方割据势力,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使地方分权等措施,④实行推恩令,有利于解决地方割据问题,D正确;

设立中朝是属于中央机构,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①;

设置节度使和设立通判与西汉无关,排除②③。

所以选D

8.B【解析】据材料提到,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故B正确。

君主专制,没有突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排除。

分封制后期导致诸侯割据,故C排除。

宗法制也不是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制度,故D排除。

9.A【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得出,省一级政府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且负责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权利,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而BCD均不能充分表达题干主旨。

故选A。

10.B【解析】“权任渐轻矣”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说明了内阁权力是越来越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在清代军机处并未取代内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是说明内阁权力越来越小而非中央集权加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清初是集权思想加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11.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的“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意在强调海禁松弛,“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只准出口少量粗丝”等信息均足以证明海禁尽管松弛但是仍然有诸多限制,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只能是清代在康乾以后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

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12.D【解析】由材料可知,各种奏折先由军机章京交给军机大臣审阅,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成谕旨,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官员执行,军机处在运行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皇帝的旨意,因此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材料无关,可以排除。

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官民比例中可以看出官员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这说明国家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官员,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故选D,A、C材料无从体现,B项说法错误,明显不符合题意。

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通过君臣关系从坐---站---跪的变化过程,说明中国古代皇权逐渐加强,中央的权力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A正确;

材料讲“君臣关系”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关,排除C;

BD两项的具体制度,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

所以选A

15.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苏格拉底反对全体民主而主张精英治国,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精英治国而非公民治国,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抓阄选举,C项错误;

苏格拉底主张民主政治而非部落政治,排除D项。

1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故材料所述规定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维护,B符合题意;

A与史实不符,材料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而不是奴隶;

材料所述规定不能保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C不正确;

材料旨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不是阻止法庭对奴隶进行拷打,D不正确。

17.B【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精神的理解。

题干中给出的“国际法”的概念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这说明“国际法”有普世价值。

C、D两项只涉及罗马帝国,故排除。

A项包含在B项里。

故答案为B项。

18.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贵族间的相互争斗,并未体现出贵族间的矛盾已影响到帝国的稳定,故A项错误。

罗马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产纠纷问题,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对贵族的约束较小,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故C项正确。

罗马法的缺陷虽使其不能有效避免贵族间的争斗,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该项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9.B【解析】罗马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罗马奴隶制国家拥有财产权的主要是奴隶主,因此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项不是根本目的,排除;

法律用来解决纠纷,“避免纠纷”说法绝对,排除C项;

D项属于特点,不是目的,排除。

20.A【解析】从材料中的“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可以看出,罗马法规定了罗马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个人土地或私人空间的界限,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财产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A项。

B项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排除;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排除C项;

D项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与材料的侧重点不一致,排除。

21.D【解析】依据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

故选D。

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

22.B【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应该放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查,故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故B正确。

第一张观点没有掩盖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故A排除。

第二种观点不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故C排除。

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过于笼统,故D排除。

23.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出宋代到明清,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来做官,这说明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B项正确;

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长期存在冗官现象,故A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

题干中无法得出官僚政治开始衰落,故排除。

2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专权乱政,所以他废除了宰相,因此答案选D,排除BC;

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5.B【解析】从材料中刘贺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可以看出霍光代表的官僚集团对皇权的一种制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不能通过这样一件历史事件得出整个西汉君主专制制度的情况;

B选项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

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涉及诸侯的问题,霍光等人代表的官僚集团。

26.

(1)现象:

周初实行分封制,初诸候与周王关系密切;

后诸候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

原因:

经济基础变化(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的政治联系难以持久;

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不利于王权的集中。

(2)态度:

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影响: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评价:

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郡县制也有弊端,但是倒退到分封制是绝对不行的。

他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

27.

(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维护了贵族的既得利益,保护了私有财产.

(2).原因:

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不断扩大,帝国内部关系复杂.

应对措施:

政体上,屋大维确立独裁统治,实行元首制,后来公开建立帝制:

法制上,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之间的关系.

(3).成果:

汇编成《査士丁尼民法大全》。

意义:

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有效地维护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