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722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docx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资料

内部控制基本知识讲解

 

提  纲

1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

2什么是内部控制?

就是内部控制的概念

3第三个问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

4下面学习第四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要素

5第五个问题,内部控制的方法

6第六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设计

7第七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几大循环

7-1首先看采购与付款

7-2存货控制

7-3以上是关于存货的控制,下面我们看销售与收款的控制。

7-4监督检查

8第八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简单谈一下我们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出内部控制?

 

一、    内部控制的功能

 

由于内部控制具有维护企业财务安全,降低成本,避免资产损失,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的特征,因此,内部控制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防护功能:

内部控制是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内部控制对计划的鉴定与分析,使计划更加正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

调节功能:

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一种职责,内部控制是为了制约标准的执行与平衡偏差,因此,控制的全部工作应包括设计标准、衡量差异、提出分析、采取措施、协助业务部门使其执行结果符合标准,以达到实现监督考核与制约的目的。

反馈功能:

由于内部控制一般采取闭环控制方式,有利于各种管理信息的反馈,因此,对管理目标的执行、差异存在的状况、应采取的措施等能够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有关管理者,有助于企业各项计划、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

参谋助手功能: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是专职综合性经济监督机构,应能掌握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随时了解经营工作的总体部署、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围绕调控中的热点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监督和协调经济管理各部门、各环节,使其更好的履行职责,并注意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    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

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

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

因此,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2、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的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4、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的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通过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企业普遍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增强企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就特别重要。

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现阶段,有人做了统计,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寿命在3――5年之间,很少有企业能在十年以上,这个现象不仅有经济大环境的因素,但是我认为主要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因素,可以说多多少少都与其内部控制的强弱有莫大的关系。

可以说,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

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等这些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曾说:

“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浮躁而混乱,直接原因是缺乏财务运作和财务控制经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富才认为抓住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这一牛鼻子,就等于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命脉,所有的企业领头人都深知此道理。

2000年,马富才总经理谈起这个问题,颇为感慨:

“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集中财务管理和集中资金管理的明显效益目前在我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充分体现出来。

取消多级法人,高度集中财务账务和资金,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使去年我们还银行贷款700多亿。

2000年我们生产经营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39亿元;完成利税1010亿元,同比增长1、05倍;实现利润600亿元,同比增长2、4倍。

所以,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新《会计法》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

 

下面,我们简单的说一下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内部控制?

就是内部控制的概念。

 

一、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广义的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所以,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货、销售、生产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也可以说,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

这个自律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供产销各个部门及其他服务科室,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二、特点

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单位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

2、内部控制由企业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3、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

4、内部控制能够向企业管理层实现管理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第三个问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

 

从审计的角度说,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管理层的责任。

相关的内部控制一般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这一点体现了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而且是核心的理念――授权。

任何工作都是在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其职责的履行也是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的。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公司让你负责这一项工作,你就有义务履行好你的权利,同时,也有义务不使你的权利成为企业利益受到损失的工具。

2、保证所有的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使用、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比如说,一台机器设备是一项资产,哪些人可以操作,哪些人不可以操作;有哪些操作程序;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怎样解决;设备保养有谁进行;设备老化后不能使用如何处置等等都应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4、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下面学习第四个问题,内部控制的要素

这是关于内部控制的重点问题,因为我们说的内部控制围绕这些要素在设计。

同时,也一个理论性比较强,我尽量把这一部分说得通俗化。

 

一、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

从内部控制的概念我们知道,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来实施的一个自律系统。

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构成企业的控制氛围,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管理认识和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

(1)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

无论是企业最高管理层还是其它成员都应当做到:

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致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对敏感职位之间的财物分工要细致准确,以避免造成偷窃资产或隐藏不佳绩效的诱发因素;加强企业的内部审核制度;发挥董事会的职能,使其客观监督企业的管理层;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使所有员工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是非判断;制作文字化的行为准则,将其传达给全体员工;将能够引发人们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行为的因素降至最低。

(2)评定员工的能力。

管理部门须制定正式或非正式的职务说明书,逐项分析并规定各工作岗位所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董事会这个机构不用说了,企业最低应设置内部审计这个工作岗位。

因为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组成这两个机构应考虑的因索主要包括:

组成人员的经验;与管理层的联系;外部董事的比例;参与管理的程度;所采取措施的适当性等。

(4)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公司的管理层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管理层不愿意设立适当的控制或不能遵守建立的控制,那么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主要考虑:

对待和承担经营风险的方式;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对信息处理以及会计功能所持的态度;对现有可选择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数值估计的态度等。

(5)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公司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

合理的组织机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具体应考虑:

组织结构的合适性,及其提供管理企业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各主管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按照主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当环境改变时,企业配合改变其组织结构的程度;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

(6)责任的分配与授权。

强调对于组织内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要使所有员工知道:

他们自身的工作行为、工作职责以及公司对其工作的认可方式。

(7)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保证各岗位人员的胜任能力,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包括:

有完善的招聘与选拔方针及操作性程序;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方面培训;制订纪律约束与处罚措施;对业绩良好的员工,制订具有奖励和激励的制度;根据阶段性的业绩评估结果,对员工予以适当的指导或工作奖罚。

在员工政策方面,有的企业在员工离厂时会让员工签订一项协议,规定一些本身就违反法规的条款。

这种做法让本身对企业还有一定感情的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厌恶感,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反,在南方一些公司,员工离厂后,若还想返厂,公司给予优先的录用,这样一方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返厂,对公司来说可能节省不少培训资源。

人才的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公司的人员管理政策的控制环境就应与社会发展情况尽量协调好。

2、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

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

风险评估就是管理层识别和分析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1)目标。

企业的整体目标及与之相配合的是企业下一级各部门的具体目标。

整体目标主要是:

获利、保障资产的安全;提供真实客观的财务报告;遵循法规等。

(2)风险。

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及反复的过程,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要素,管理层须谨慎注意各部门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企业的风险一般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所产生的。

外部因素包括:

科技发展;顾客的需求或预期改变;竞争;新的法律和行政命令;自然灾害;经济环境改变等。

内部因素包括:

手续传递处理的中断;聘用员工的品质、培训方法及激励制度;经理人员的责任改变;企业活动的性质以及员工可接近资产的程度;董事会监管不够到位等。

(3)环境变化后的管理。

经济、产业及管理的环境都是会改变的,企业的活动应随之改变。

这时就要辨认已发生的改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这些改受因素包括:

行业环境的改变;新员工进入;业务迅速成长;新科技的影响;开拓新业务、开发新产品、创新产品工序;新会计方法的应用等。

3、控制活动

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制定必要的政策、制度。

控制活动,指对所确认的风险(就是可能的管理缺陷、漏洞)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控制活动形式多样,在企业内的各管理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

(1)业绩评价:

上级记录下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

市场的扩展、生产过程改良、成本的控制)的结果,然后再与预算、预测、前期及竞争者的绩效相比较,以衡量目标达成的程度和计划(如:

新产品开发、合资经营、融资行为)的执行情况。

在业绩评价中,还要进行绩效指标的比较,把不同的几套数据资料(如:

经营数据与财务数据)相互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调查与纠正。

以原料采购为例,其绩效指标包括:

购货价差、订单中"紧急订货"比例、总订单中退货的比例。

管理阶层需要调查超出计划的结果或者不正常的趋势,辨认采购活动中目标无法达成的原因。

这些评价活动对实现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非常有用。

(2)直接部门管理。

负责某一部门的经理人员复核自己所负责部门的业绩报告,检查本部门各业务活动的情况,以便辨认趋势。

(3)对信息处理的控制。

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活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一般控制(generalcontrol),它帮助管理阶层确保系统能持续、适当的运转,与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有关,是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可信赖程度的控制。

一般控制包括:

对信息系统中心运作的控制;对系统软件的控制;数据存取安全的控制;对应用系统的发展及维护的控制,包括数据库安装与支持、网络支持、系统软件支持、硬件支持。

第二类是应用控制(applicationcontrol),与个别数据在信息系统中处理分方式有关,包含应用软件中的电算化步骤及相关的人工程序,包括输入控制与输出控制。

(4)实物控制,也称为资产和记录接近控制。

这些控制活动包括设备、存货、证券、现金和其它资产的实物安全控制、对计算机以及数据资料的接触予以授权、定期盘点以及将控制数据予以对比。

实物控制中防止资产被窃的程序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关,如果仅仅依赖财务账面数据则有可能出现账实两张皮的问题。

(5)职责分离,指将各种功能性职责分离,再将不相容职务分派给不同的员工,以防止单独作业的雇员从事或隐藏不正常行为,从而降低错误或不当行为的风险。

一般来说,下面的职责应被分开:

业务授权(管理功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对业绩的独立检查(监督职能)。

4、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

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

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处理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内部信息资料包括采购资料、销售交易资料、内部营业活动资料和内部生产过程资料。

内部信息还包括会计制度,即由管理当局建立的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和事项,维护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方法和记录。

有效的会计制度应是:

①包括可以确认所有有效业务的方法和记录;②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业务以便于归类,提供财务报告;③采用恰当的货币价值来计量业务;④确定业务发生时期以保证业务记录于合理的会计期间,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披露业务。

外部信息资料包括显示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时,某种特定市场或行业的经济资料,用于企业生产的商品的资料,显示顾客偏好的市场情报,竞争对手产品开发活动的信息,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所发布的信息。

企业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应做到:

1、要建立相关制度;2、要与企业经营情况相适应;3、要有很好的信息质量。

(2)沟通。

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有效信息给适当的人员,通过沟通,使员工能够知悉其工作责任。

沟通的方式有政策手册、财务报告手册、备查簿,以及口头交流或管理示例等。

5、监督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督。

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

监督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所组成,同时建立报告缺陷的控制制度,这样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

上述五个要素实际上内容广泛,相互关联。

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成份的基础,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细致的了解和评估;而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企业内部信息有效的沟通;最后,实施有效的监控以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质量。

 

第五个问题,内部控制的方法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

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

比如,物资采购业务,批准进行采购与直接办理采购即属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这两个职务由同一个人担当,即出现该员工既有权决定采购什么,采购多少,又可以决定采购价格、采购时间的情况等,如果没有其他岗位或人员的监督、制约,就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单位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授权批准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

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包括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权力、购买固定资产的权力以及招聘员工的权力等)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其时效性一般较长。

特别授权是指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特殊规定,比如非经常的、重大的筹资行为、投资决策等。

单位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

(1)授权批准的范围;

(2)授权批准的层次;(3)授权批准的程序;(4)授权批准的责任。

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

其内容主要包括:

(1)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

(2)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3)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4)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5)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6)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7)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8)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4、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

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

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有:

(1)确定预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

(2)编制和审定预算;(3)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责任人的落实;(4)预算执行的授权;(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6)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7)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

5、财产保全控制

财产保全即对公司财产安全完整的保护,这方面控制主要包括:

(1)限制接近。

是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

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

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例如:

仓库不仅要在仓库房门上张贴“仓库重地,无关人员禁入”等字样,还要有其他的保护措施,如晚上加锁,人员住库等

(2)定期盘点。

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

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

在盘点时还应有仓库管理部门以外的如生产财务等相关人员在场。

(3)记录保护。

是指应当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

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4)财产保险。

是指通过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责任险等险种)增加资产受损后的补偿机会,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

6、风险防范控制

风险按其形成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单位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投资风险(如投资扩建生产线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如应收帐款难以收回风险)、合同风险(如由于产品使用者的喜好改变而带来的库存商品可能滞销的风险、对外签订合同时由于合同文本的理解或不能执行合同等原因造成的风险)等,要求单位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

例如,为防范合同风险,单位应建立合同起草、审批、签订、履约监督和违约应对控制措施,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不确定性。

借入资金就要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风险防范是单位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