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5811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docx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

一、先秦文学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

1、“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2、内容:

风—15国风(15个地区的民歌),共160篇(文学成就最高)

雅—(大雅31、小雅74)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

3、形式: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

即譬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二)楚辞

《楚辞》,楚地民歌。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是其代表人物。

1、屈原作品25篇:

《离骚》、《九歌》《九章》等。

2、宋玉的作品:

《九辩》;“赋”5篇。

(三)先秦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

儒家——《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3)体例

《论语》——“语录体”;

《左传》——“编年体”;

《国语》——“国别体”;

《战国策》——“国别体”;

《史记》——“纪传体”通史;

《汉书》——“纪传体”的断代史。

二、秦汉文学(前206-公元220)

(一)汉赋

(1)汉赋发展的三阶段

1、“骚体赋”(汉初——汉武帝初年的七、八十年间)

贾谊的《吊屈原赋》;

小赋向大赋过渡时期枚乘的《七发》

2、“大赋”(汉武帝——东汉和帝、安帝的200多年间)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3、“小赋”(东汉顺帝——汉末近百年间)

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二)汉乐府

1、汉乐府

汉武帝时的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以及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诗”。

2、“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3、《古诗十九首》

被刘勰称为文人“五言诗之冠冕”

(三)散文

1、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

2、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

3、司马迁的《史记》

4、东汉班固的《汉书》

5、王充的《论衡》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220-589)

(一)建安诗歌

1、建安诗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孔融)。

王粲在“七子”中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2、“建安风骨”

汉魏之际的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三曹、建安七子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其创作具有慷慨悲凉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代表作品

曹操:

《短歌行》

曹丕:

《燕歌行》

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植:

《白马篇》《洛神赋》

曹植的《洛神赋》中描写美女的句子有: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王粲:

《七哀诗》。

4、“才比子建,貌比潘安”中,“子建”指曹植;“潘安”指潘岳。

(二)正始诗人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其中,阮籍与嵇康成就最高。

(三)太康诗人

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四)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风格“自然平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五)谢灵运

代表作《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六)“永明体”

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强调声韵格律的诗风,又称新体诗。

(七)鲍照

《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八)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九)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2、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真实地记录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北方民族的刚强爽直,充满了北方的景色和风趣。

《西洲曲》和《木兰辞》,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十)散文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十一)文学理论

建安曹植的《典论·论文》

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四、隋唐文学

初唐诗坛

1、贞观诗风:

产生于贞观时期,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歌的政治性较强,贞观社会积极、健康的政治情况,反映在诗歌中的是贞观君臣建功立业、励精图治、雍容自信的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南朝文化的影响,贞观诗风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

“上官体”是其代表诗风。

2、上官体:

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3、武后时期的“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其中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4、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的诗歌贡献,主要是声律方面,他们把已经成熟的律诗形式肯定下来,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5、王绩

王绩在《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

6、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主张: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的《从军行》: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7、刘希夷的名作《代悲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8、初、盛唐之交的“吴中四士”: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其中: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9、陈子昂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盛唐诗歌

(一)张说、张九龄

1、张说(667—730),盛唐前期文坛领袖。

主要功绩:

阻遏了文学的浮华倾向。

2、张九龄:

张说之后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也是深为时人宗仰的文坛宗匠。

创作主要表现自己如何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的人格操守。

代表作:

《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第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

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

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二)孟浩然、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

(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2)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以孟浩然、王维为主要代表,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的诗歌流派。

(3)主要代表作家: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健、祖咏等。

1、孟浩然(689—740)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隐逸诗主要风格特色是恬淡淳厚,如《过故人庄》。

2、王维(701—761)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另一位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

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思想与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①前期。

他积极仕进,奋发有为,诗歌创作以政治诗、边塞诗为主。

他的边塞诗如《观猎》写将军的游猎活动,基调积极乐观,具有盛唐时代雄壮豪放、积极浪漫的特色。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②后期。

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创作题材也转向了山水田园,追求一种幽暝、恬适而又空灵的静美境界。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一种清幽澄净的意境,寄寓着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形成一种空寂旷淡的艺术风格。

突出特点是“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

1、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描绘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抒写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流派。

2、代表作家: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灏、王翰等。

4、代表作家与作品

①高适

存诗200余首有的慨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有的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

还有一些送别应酬诗。

代表作:

《燕歌行》《别董大》

《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②岑参:

一生中曾两次出塞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

他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风格特点:

题材新奇,色彩瑰丽,想象奇特而又夸张合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王昌龄(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他是专攻七绝的高手,留存下来的七十余首绝句,几乎首首皆佳。

故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

其诗主要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和送别题材。

代表作:

《从军行》《出塞·秦时汉月汉时关》《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宫怨诗)《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④李颀:

边塞诗数量并不多,但境界高远,格调悲壮。

代表作:

《古从军行》(为他带来声誉的边塞诗)《送陈章甫》、《别梁鍠》(送别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听安万善吹筚篥歌》(描写音乐的诗篇)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歌表现了戍边士卒的悲苦和胡汉双方士卒对战争的怨愤,尤其揭露了统治者发动不义战争的掠夺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崔颢:

以古诗和歌行著称于世。

代表作:

《黄鹤楼》

崔颢最著名的诗是《黄鹤楼》,写登上黄鹤楼所联想到的有关传说,以及眺望江景触发的思乡之愁。

作者从“黄鹤楼”三字着笔,托想空灵,寄情高远,此外连用三句“黄鹤”,有一气旋转,高唱入云之妙。

被后人推为古今七律第一,其独创性的手法对李白产生一定影响。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⑥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

存诗只6首,但均为精品。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他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

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

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

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

它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登鹳雀楼》写作者傍晚登楼所见山河胜概,气势恢宏,景象壮阔,于叙述登楼行动中寓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宽阔胸襟。

全篇对仗而自然流畅,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⑦王翰(687—726),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

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五)李白(701-762)——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

《蜀道难》中的一段可看出其诗风: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是一段绝妙的风景描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写出蜀道的艰难险峻: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黄鹤飞不过去,猿猴也愁于攀援。

著名的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行人伸手可摸到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累得喘不过气,无不拍着胸膛长声悲叹。

山中幽深的古木之上,各种鸟类的鸣叫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气氛。

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要说去通过,就连听人说一说,也把脸都吓白了。

诗人笔下蜀道上的奇姿壮彩,真可开拓读者的心胸神臆,令人魂悸魄动,惊起长嗟。

奇思异想、以气夺人和豪壮奔放的风格,正是李白诗独具的特色。

(六)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出生在河南巩县。

有“诗圣”之美誉,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现留存有《杜工部集》,诗歌1400余首。

代表作有:

《登高》《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杜甫的艺术风格,一般用“沉郁顿挫”概括。

“沉郁顿挫”是指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的诗歌风格。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诗人心情的反映。

如他的《登高》这首诗,就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所写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

尤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

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中唐诗歌

(一)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使唐王朝迅速地由繁盛转入衰乱。

但是,文化、文学并没有随政治而衰落,“国家不幸诗家幸”,像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在家国破败、颠沛流离的动乱生活中,对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形诸歌吟,发而为诗,紧接着李白将唐诗(唐文学)推向了顶峰。

杜甫之后,战乱初定,文人们将目光转向于对安史之乱、对即时现实的思考,唐文学进入中唐。

(一)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诗人

(1)韦应物(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中唐“山水田园派”诗人,诗风恬淡高远。

代表作是《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两句在春天的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的黄鹂却表示无意,因而置之陪衬,以相比照。

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诗人显然是以幽草同趣,而对象征仕途经济之黄鹂,却无意欣赏。

从而表达出恬淡的胸襟。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很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不多,此刻更是无人。

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浮,悠然淡漠。

这水急舟横的景象只会出现在郊野渡口,而若在繁华要津,则不会是这样。

因此,水急舟横的悠闲之景,实则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无奈情怀。

(2)刘长卿(709-约786)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

主要成就在山水诗和通过景物寄托迁谪之怀的作品。

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日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十个字中色彩、音声、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极为简练地勾勒了一幅荒村雪夜归人的图画,并烘托出了一种茫茫然无着落的惆怅感受。

意脉流贯而又有变化,时间由日暮而入夜,空间由远山、近屋、门外到门内,二十个字安排得既精巧又不着斧斫之痕。

(二)大历十才子

“大历”是代宗年号(766-779)

十才子:

卢纶、吉中孚、韩翝、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纬、夏侯审、李端

他们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

其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大历十才子虽然并称,然而诗才却有高有低,其中诗才较高者为钱起、卢纶、韩翝等。

1、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

在十才子中,其诗风较为雄壮。

如他《和张仆射塞下曲》等边塞诗歌,诗风就与大历诗风有别。

《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

中进士诗作《省赋湖灵鼓瑟》是其代表作。

尤其最后四句:

《省赋湖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3、韩翝(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

其代表作为《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此诗以汉喻唐,因为唐肃宗、代宗以来,宦官专权日胜一日,朝政日乱,韩翃借汉讽喻唐,一针见血,寓意深刻。

(三)李益(748-827)

其诗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主要写边愁,厌战情绪,总的说是凄凉,感伤,有抒情色彩,写得较含蓄。

代表作是《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春夜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他的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虽非边塞诗,也颇为人所传诵: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语简情深,感受细腻,有着很深的现实体验。

(四)韩孟诗派

(1)韩孟诗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人,不满平弱纤巧、冷落萧飒的大历诗风,力求革新,以“奇险怪异”校正改变大历诗风的诗歌派别。

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说。

此观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不平则鸣充分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抓住文学的抒情特质。

2、笔补造化说。

笔补造化就是要求诗歌要能够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作诗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上的筛选裁夺,要富于创新意识。

故而,形成了韩孟诗派奇崛冷怪的总体风格。

3、“以文为诗”。

韩孟诗派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不少“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论韩愈》)的佳作。

(2)诗派主要作家:

韩愈、孟郊、卢仝、贾岛、姚合

(3)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

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存诗300余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有“诗囚”之称。

孟郊的诗歌有一些关注社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诗作,但数量更多的是抨击黑暗世俗,强烈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的诗作。

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

孟郊写得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作,它们大都表现诗人凄怆寒苦的生活,诗境仄狭,风格峭硬,以“寒”字为中心,极力突出诗人对生活的特殊感受。

苏轼所谓“郊寒岛瘦”之“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