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402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docx

2第二章逻辑学的概念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

“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

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

“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

“妙!

妙!

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

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

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

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

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

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

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200元钱。

概念辨析

混淆概念:

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偷换概念: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

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

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

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

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所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

前者表示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

实例:

“客人的反驳”前不久,有客人来杭旅游。

主人对客人介绍说:

“杭州的最大特色是秀气。

山秀水秀人亦秀。

”客人反驳道:

“那不见得,我看有些杭州人并不秀。

区分两类关系:

“类”与“分子”:

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集合体”与“个体”:

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有机组成的。

区别:

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

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概念。

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

“合法”、“公务员”、“伟大”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

“不合法”、“非公务员”、“未成年人”、“无罪”等,都是负概念,也叫做否定概念。

任何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范围,在逻辑上称为论域。

理解一个负概念,必须注意它的论域。

在同一论域中,有确定的正概念,就必定有明确的负概念。

一个概念不只是属于某种划分中的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别属于几种不同划分中的三个种类。

例如:

“秘书”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正概念。

【思维训练题】

据报载,有位匈牙利商人与我国一家制鞋企业签定了订购8万双鞋的合同。

等到货到开箱,这位匈牙利商人傻眼了:

8万双鞋都是左脚。

紧急追问,鞋长老板解释说:

“汉语的‘双'就是两个。

”无奈的匈牙利商人只得再订购了8万双右脚鞋。

问:

在上述诡辩中,诡辩者玩弄了什么违反逻辑的花招?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

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

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

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

“鲁迅”

ab(a)和“《阿Q正传》的作者”(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a

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

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下,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

如:

“中国”,“我的母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关系,使用在不同

的场合会取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

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概念的属种关系是一个类与它的子类之间的关系;从概念所

反映的对象来看,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所反映对象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类与子类的关

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都不同于事物整体和部分关系,因为每一个子类都具有类的属性,每一个特殊也都具有一般的属性,而事物整体的属性却不必然为部分所具有,所以,不能把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属种关系相混同。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

系。

例如:

“教师”(a)和“律师”(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

是重合的。

即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概念与b概念之

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不相容关系也可以称为全异关系,它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

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例如:

“成文法”(a)和“不成文法”(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法律”(c)

的外延。

2•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

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例如:

“红色”(a)和“黄色”(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颜色”(c)的外延。

那么,

概念与b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

凡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之间都具有反变关系,即种概念的内涵比属概

念的内涵多,而外延小;属概念的内涵比种概念的内涵少,而外延大。

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比例关系,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3•这种反变关系只限于普通逻辑的眼界一一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

容的具体性。

这与辩证逻辑的眼界不同。

【“反变关系”一例】

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

“做人难。

做女人难。

做名女人更难。

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人——女人——名女人——单身名女人

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属种关系的系列,相互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之间就存在一个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1.定义:

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

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

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例如: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听课——认真地听课;

注意:

概念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因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同一关系、交叉关系或不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进行限制;单独概念或集合概念也不能再进行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1.定义:

亦称概念外延的扩大法,就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

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有方向性,是从一个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

4.语言方法:

减去附加语或限制词。

例如:

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基本称职称职

注意:

概念的概括可以连续进行;概括只能在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

概念概括的极限是哲学范畴。

【应用概念的概括一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有一条纪律的提法是这样的: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后来修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另外一条纪律是:

“打土豪要归公。

”后来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进一步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四、进行概括与限制的注意点

1.用一个属概念去概括一系列的种概念时,使用的属概念应当能恰当地包括所有的种概念,如果不能包括所有的概念,就会出现“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

宣武区环卫局970多名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职工中,有26户家中养了鸡、鹅、

兔、鸽等家禽。

2.对概念进行限制时,应当恰当地应用限制词,否则就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

我父亲已去世一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经常教育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为了准确地使用概念,常常需要对外延过宽的概念加以限制。

如果应当限制而不加限制,就会出现“外延过宽”的错误。

例如:

1981年3月26日《解放日报》载有《美国的一个病人移植心肺成功》一文,文中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人员,最近把一个十五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

这个患者叫玛丽?

戈尔克,对她进行的各种测试证明,

手术是成功的。

第五节什么是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举例: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2.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项(概念),用Ds表示;定义项(概念),用Dp表示;定义联项,用“是”表示;定义可表达为:

Ds是Dp.

二、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

(1)公式表示为:

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

(2)三步骤: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概念。

第二步,找出种差,也就是找出它的特有属性。

第三步,按照DS是DP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例如:

给“刑法”下定义T找出属概念“法律”T找出种差“规定犯罪和刑罚”7按照“DS是DP”形式,“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3)类型

1性质定义:

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发生定义:

是以事物形成的方式或方法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

犯罪集团是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3关系定义:

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

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4功用定义:

是以事物的功能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2.语词定义

(1)语词定义是说明或规定语词含义的定义。

(2)种类:

说明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

(3)语词定义的五类适用场合:

1古语、土语、外来语举例:

骥表示好马。

耍子就是游玩。

乌托邦是空想的意思。

2用符号公式、简称表达复杂概念

举例:

坚持“两手抓”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3使用新语词

举例:

“新长征”指我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进行的长期斗争。

4在新的意义上使用旧语词

举例:

“君子协定”就是不用书面缔约达成的协定。

5确定虚幻概念的含义

举例:

“白骨精”指阴险善变的女坏蛋。

三、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定义过宽”,如:

刑法是国家制定的法律。

“定义过窄”,如:

刑法是惩治贪污犯的法律。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如:

罪犯是犯了罪的人。

“循环定义”,如:

辩证法就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违反规则就不能揭示出对象的特有属性举例:

合法行为就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

4.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术语如:

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在关系的不断适应。

第六节划分

一、划分的特征

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举例:

人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和婴儿。

2.划分的组成:

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也称划分的依据)。

划分的母项必

须是普遍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3.划分与分解不同:

1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一个整

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2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3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举例:

A人分为男人与女人。

B人分为手、脚、头、胸、腹、腰等。

4.划分与分类

(1)联系:

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事物的特有属性进行的划分。

所有的分类都是划分,并非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

(2)区别:

1分类的根据必须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划分则可以按照需要选取事物任一属性作为划分根

据。

举例:

在阶级社会里,按照经济地位把人们分为若干阶级。

请同学们指出这是分类还是划分。

2分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新的分类没有产生以前,原来的分类都起作用;划分则有

临时性,当某一项事情达到目的后,划分往往不再起作用。

二、划分的方法

1.划分的方法:

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1)一次划分:

就是根据划分标准把母项的外延一次划分完毕,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例如:

以生产方式为根据,将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分法是一次划分的特殊方式。

二分法是根据被划分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将母项划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子项的划分方法。

例如:

按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把它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优点:

简单易行,划分结果醒目,始终不会违背划分的规则。

缺点:

不能明确地揭示否定部分的子项。

(2)连续划分:

是将一个母项分为若干子项,接着又将子项作为母项,划分为更小的子项。

三、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划分过宽:

如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划分不全:

如刑罚的主刑可分为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多标准划分:

如法律可分为国内法、国际法和程序法。

3.划分后的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子项相容:

如我班的同学有来自北方的、南方的、浙江的,还有杭州的。

4.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层次不清:

如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越级划分:

如我国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本章概要: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概念划分为单独与普遍概念;集合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

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有5种: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

其中全异关系包括矛

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基于属种关系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可以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

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用属加种差下定义方法。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包括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分类。

练习

1.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词项,是单独词项还是普遍词项,是正词项还是负词项?

1、中国女子排球队夺得了世界冠军。

2、非司机开车要处以罚金。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中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5、瑞士是无核国家。

6、所有行星都是绕日运行的。

7、《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8、一切非正义战争都是不得人心的。

2.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词项是集合意义下使用,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

1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_

3、在人民当政的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与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纪律来约束自己。

4、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3.指出下列各题中几个词项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形表示出来。

1(A)党员,(B)干部,(C)党的高级干部。

2、(A)普遍词项,(B)正词项,(C)词项。

3、(A)大学毕业生,(B)青年团员,(C)先进工作者,(D)体育爱好者,(巳技术革新能手。

4、下列命题作为定义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说明它违反了哪条定义规则?

1国家是维护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2、书是供人阅读的印刷品。

3、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货币。

4、人民不是敌人。

5、共同犯罪就是几个人共同犯罪。

6、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

5.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说明它违反了哪条划分的规则?

1宪法分为:

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及国旗、国徽、首都等五个部分。

2、哲学的基本派别有:

唯物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

3、合同分为:

双务合同、单务合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4、法律分为:

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

5、报刊可分为:

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日报和晚报。

6、地球可分为:

东半球和西半球。

8.对下列词项各作一次限制和概括

1社会主义国家。

2、推理。

3、机电产品。

4、社会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