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481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之选择题.docx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之选择题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之选择题

1.(2012年安徽)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做切割工具。

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是(  )。

A.+5B.+3C.+1D.-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根据题意,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

故选D.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2.(2012年江苏苏州)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N2B.O2C.CO2D.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N2占7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O2占21%,故选项符合题意.

C、CO2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其它气体(包括水蒸气)和杂质占0.03%,水蒸气含量小于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3.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发生的反应有C+2CuO

2Cu+CO2↑,C+CuO

Cu+CO↑。

现用1.2g木炭粉末还原10g氧化铜粉末,反应物刚好反应完全,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

A.CO2B.COC.CO、CO2D.Cu、C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方程式中的数据全部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氧化铜的质量,全部生成一氧化碳需要氧化铜的质量.

从方程式中的关系可以看出,1.2g的碳全部转化成二氧化碳需要氧化铜质量为16g,1.2g的碳全部转化成一氧化碳需要氧化铜为8g,现在氧化铜的质量介于8和16之间,所以生成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也有一氧化碳,故选C.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

4.(2012年四川南充)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氧气、水、空气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D.石墨、熟石灰、石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A、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氮气属于单质、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可燃冰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石墨属于碳的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

要根据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5.(2012年上海)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

增大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会使燃烧更充分,更旺.

6.(2011年广东佛山)下列有关辨析正确的是(  )。

①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②Na与Na+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③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放热现象;④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⑤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焊锡的熔点比金属锡的熔点要低。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由于有的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该说法错误;

②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叫做离子,而原子作为整体并不带电荷,所以Na与Na+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该说法正确;

③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例如碳燃烧,有的吸收热量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故该说法错误;

④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物中有水生成并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

⑤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几十万或几百万的为有机高分子,淀粉、蛋白质符合这一定义属于有机高分子;

⑥合金比他的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院子的构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化学反应中热量散放情况,了解了复分解反应、有机高分子的定义和合金的特点.

7.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向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 ②向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

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D.④③②①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解答,巩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②向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①向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⑤收集气体.操作顺序是④③②①⑤.

故选D.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点评:

本题重点考察了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8.(2012年广东揭阳)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气,故选项解释正确.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由于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选项解释错误.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012年四川泸州)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据此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结合各选项的说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1.

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掌握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0.(2012年江苏苏州)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水(H2O):

m(H)∶m(O)=1∶8

B.乙炔(C2H2):

m(C)∶m(H)=2∶1

C.氨气(NH3):

m(N)∶m(H)=14∶1

D.二氧化硫(SO2):

m(S)∶m(O)=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A、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1:

8.

B、乙炔(C2H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2)=12:

1.

C、氨气(NH3) 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1×3)=14:

3.

D、二氧化硫(S0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

(16×2)=1:

1.

故选A.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

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其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

故选D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

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和酸性氧化物反应,能和酸反应,能和盐溶液反应.

12.(2012年江苏扬州)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熟石灰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不是酸和碱的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熟石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12年北京)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碳酸钠

B.可能有氢氧化钠

C.一定有碳酸钙

D.可能有氢氧化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反应想现象,依据题干中明显的现象特征为突破口.

(1)关键特征“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

(2)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抓住这些特征可快速解答.

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滤液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有碳酸钠,故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

碳酸钙可能是固体粉末中就有的成分,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故固体粉末中可能有氢氧化钠,可能有氢氧化钙,可能有碳酸钙;

故说一定有碳酸钙不正确.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

点评:

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14.(2012年江苏苏州)清洗内壁沾附碱性固体残留物试管的合理步骤是(  )。

A.稀盐酸润洗→自来水刷洗→蒸馏水润洗

B.稀盐酸润洗→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

C.蒸馏水润洗→稀盐酸润洗→自来水刷洗

D.蒸馏水润洗→自来水刷洗→稀盐酸润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碱能与酸起反应,故用稀盐酸可把附碱性固体残留物反应溶解而洗去;

A、首先用稀盐酸润洗使碱性固体充分反应,然后用自来水洗去残留物,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故对

B、蒸馏水润洗最后用自来水刷洗不科学;因自来水并不干净;故错

C、稀盐酸润洗最后自来水刷洗,不科学;故错

D、最后稀盐酸润洗试管内壁会附有残留物,不干净;故错

故选A

考点:

玻璃仪器的洗涤;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

此题考查洗涤玻璃仪器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洗涤方法,要么用溶解法、要么用物质反应法等,实际操作需学生灵活掌握.

15.(2012年广东湛江改编)下列做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B.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增加肥效

C.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A、维生素A在人体中缺乏时会患夜盲症,故正确;

B、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所以碳酸氢铵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故错误;

C、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在人体中受热升温导致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导致的,从而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正确;

D、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三步,故错误;

故选AC.

考点: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铵态氮肥的检验.

点评:

解答本题要从物质的性质方面及实验操作事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

④白色污染指的是难降解塑料对环境的影响.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①②和③D.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酸雨分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难降解的塑料会引起白色污染.

①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故①正确,

②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引起气温升高,故②正确,

③酸雨分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二氧化硫引起的是硫酸型酸雨,二氧化氮引起的是硝酸型酸雨,故③正确,

④难降解的塑料会引起白色污染.故④正确,

观察选项,故选D.

考点: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几种物质对空气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已有的知识进行.

17.(2012年山东济宁)硫酸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常备的化学试剂。

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硫酸,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表明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

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若确定该溶液为稀硫酸,能达到目的实验组合是(  )。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判断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硫酸,就需要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从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均能验证溶液中含有氢离子,③和④的差别在于对实验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否进行了验证,由所学可知这种情况下只有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才可以证明该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据此分析即可.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从而能表明;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也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

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以是硫酸钡,也可以是碳酸钡等,所以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白色沉淀是硫酸钡,从而可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所以若确定该溶液为硫酸,能达到目的实验组合是①④或②④,

故选C.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点评:

此题是对硫酸鉴定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鉴定,属基础性知识的考查题.

18.(2012年湖南株洲)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A

二氧化碳

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小苏打

治疗胃酸过多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D

氮气

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于绿色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不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不正确;

B、由于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

C、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小苏打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1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是一道图表数据结合题,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图表中甲待测出的数据,然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谁,以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A、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

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g:

12g:

6g=3:

2:

1.,所以A不正确.

B、该反应参加的甲的质量为18g,生成的为丙的质量为12g、丁的质量为6g,故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故B答案不正确.

C、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

D、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为丙和丁,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

故选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

20.(2012年湖南怀化)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H2O2

2H2O+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C2H5OH+3O2

2CO2+3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而题目中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B中反应物中没有酸,故B错;

C、反应条件是点燃,题目中要求常温,故C错;

D、符合题目中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反应类型的判断,中和反应的特点,根据所给要求判断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21.(2012年福建泉州)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依据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

1,以及物质的分类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图示可知水分解的方程式为:

2H2O

2H2↑+O2↑据此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A、由得到的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

1;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与氢气,两者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从该反应的图示可知在该反应中水分子能分解生成氢氧两种原子,而氢氧两种原子没有再分,从而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故选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并书写相关的方程式,然后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2.(2012年浙江杭州)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CO2可溶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