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320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docx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一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活动课上辩论的四个主题,你支持谁的观点(  )

A.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B.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C.宣扬国威和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D.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

2.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

这些名称客观上反映了(  )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A.A

B.B

C.C

D.D

5.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

“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

”这说明(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6.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

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  )

①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②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

③世界市场雏形出现④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史料记载: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这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B.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加重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英国在(  )

A.1588年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9.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

这表明当时(  )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

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

这些现象(  )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1.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

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C.促使国际分工明显

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12.下图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13.据记载,19世纪中期后产生的垄断组织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工业发达的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一种)法”。

这是因为垄断组织(  )

A.干预了国家的经济生活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C.不符合自由主义的原则

D.阻碍了人们的科技创新

14.“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上述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D.非洲成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15.“(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

B.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能源的广泛使用

16.“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

……□□□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7.“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8.哥伦布曾向葡萄牙王室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遭到王室的拒绝。

学生在讨论王室拒绝的原因时提出以下四个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甲:

王室在转口贸易中拥有高额利润 

乙:

东进前往印度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丙:

在此之前的迪亚士已然直达印度 

丁:

达·伽马航行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A.甲

B.乙

C.丙

D.丁

19.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了2倍至2倍半。

这种现象推动了(  )

A.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C.亚洲国家工业经济的腾飞

D.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衰落

20.“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二、非选择题

21.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

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中写道: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

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

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

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请论证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或其推动力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34年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件……那就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

自十八世纪中叶以来,自由放任和贸易自由等信念一直在英国积极发展,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遭到了实力日益上升的商人阶级之激烈抨击,这个阶级一直被排斥在有利可图的亚洲贸易之外。

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使印度贸易对所有人开放,但最终仍给予该公司另一个二十年垄断对华贸易的期限。

这导致了中英关系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英国政府取代了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打交道,官方关系替代了非官方关系。

虽然贸易利益仍然左右着政策,但对国家尊严和威信的考虑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这一变化对业已危如累卵的广州体系构成了一个重大打击。

鸦片走私贸易在沿海的扩展,事实上已招致了单口贸易和垄断性广州贸易体系的终结。

公行和东印度公司不再控制已扩展了的商务活动,货头委员会现在又被新委任的英国官员所替代。

不幸的是,中国人丝毫不理解这些变化的含义,也没有作任何准备来应付这种新形势。

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律劳卑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

英国政府特别告诫他:

不要使用威胁性的语言,也不要去触动中国人的敏感之处;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运用军事力量;审判牵涉到在华英国臣民的案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述中英两国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后的各自政策。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欧美近(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

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阐述了欧美近现代化历程的哪一重要特点?

请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欧美发展历史说明这一特点。

25.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所谓“原动力”,即根本原因。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故选D。

A项中的“探索”、B项中的“宗教狂热”、C项中的“殖民征服”只是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很明显材料说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A、B、C三项均偏离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3.【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到达非洲,开始殖民扩张,“象牙”“黄金”“奴隶”等反映了欧洲殖民者对非洲贵重金属、奴隶的掠夺,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残酷性,故B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D项最佳。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可知说明的是科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是生产经验的积累,故A项错误;据材料“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可知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技术的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巨大改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从材料“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可知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故①正确;从材料“美洲进口的烟叶”可知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故②正确;从材料“西班牙的商人们……买到了中国的丝绸”“美洲进口”可知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③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材料工业革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推动理性休闲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两国的矛盾激化,不久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战争使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 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故C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材料葡萄牙商人“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没有转化为资本,因此没有推动其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而“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推动社会转型,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故B项正确;材料中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地理环境无关,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材料中提到非工业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不同商品的流向,其实质是反映国际分工的不同。

12.【答案】C

【解析】注意图片中时间从1750~1900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A线在19世纪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应为中国;B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应为英国;C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D线也得到较快发展,但不如美国,应为德国。

故应选C。

13.【答案】C

【解析】当时政府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要特征是自由放任、完全任由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不进行任何人为干预调节,与通过兼并或联合方式形成的垄断组织相反,故政府压制垄断组织发展,故C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从材料中“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可得出,非洲成为英国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15.【答案】C

【解析】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国家出现的顺序,故B项错误;“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力能源无关,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 好望角是由航海家迪亚士发现的,好望角是非洲最南端的一个海角,当时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后来被国王命名为“好望角”,迪亚士的航海时期是1487年,并且他没有到过印度,达·伽马既到过好望角又到过印度,所以选择B项。

17.【答案】A

【解析】 诗歌中的“死在航程上”“卖给另一个奴隶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情景。

18.【答案】B

【解析】 据所学可知达·伽马到达了印度,故哥伦布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可能会遭到王室拒绝,故B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使欧洲市场上的金银持续贬值,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2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说明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寻找黄金。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的贸易中心也是其历史影响,故C项错误;对财富的追求符合新航路开辟寻找黄金的原因,故D项正确。

21.【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

方面:

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现象: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启示: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应从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扩大、商品种类、殖民制度等角度分析“地理大发现”对欧洲市场的影响。

(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得出“促进世界物种交流”的结论;第二小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选择一:

关于欧洲扩张的观点,认为l763年至l914年,欧洲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论据:

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

政治上,l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选择二:

关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观点,认为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依据:

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它们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使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并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政治革命主要指l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泛建立。

这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扩张。

【解析】题干问题中已明确地限制了观点的选择,即欧洲扩张的观点与欧洲扩张的动力观点。

(1)选择欧洲扩张的观点,由题干观点提炼依据: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其论据应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方面反映欧洲世界霸主地位。

(2)选择欧洲扩张动力观点,其观点提炼依据是:

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其论据则应从三大革命的影响角度来阐述。

23.【答案】

(1)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上升;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

(2)政策:

清政府:

妄自尊大,不了解世界的变化,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英国:

任命政府官员到达广州处理中英商务关系;对待清政府采取平和的态度;解决中英之间的问题首先考虑经济手段;对在华英国臣民行使司法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

(1)问,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时间“1834年”分析其历史背景,结合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主流经济思想等变化分析。

(2)问,结合这一政策取消的时间“1834年”时的中英状况分析。

中国此时处于清朝道光皇帝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思想与清初一致,仍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英国方面,结合题干中第三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从中英关系、对待清政府的态度、政治和经济手段分析。

24.【答案】特点: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说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欧美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革命创造了物质基础,也加大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

19世纪中后期,物理学、化学等科学领域的进步催生了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车等一系列重要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欧美主要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解析】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引发了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推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并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第二小问要求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欧美发展历史进行说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史实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为科技革命奠定物质基础,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推动欧美主要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25.【答案】

(1)变化趋势:

1801年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高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但1851年后已经大大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

(2)主要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解析】第一问根据图表判断人数变化;第二问根据图示和材料二,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