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76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ord下载.docx

食品

111.1

11.1

烟酒及用品

100.5

0.5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3

2.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8

-0.2

交通和通信

98.7

-1.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2

-0.8

居住

104.7

4.7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全市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引导择业观念,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较好落实。

全市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9.63万人,比上年增长2.29%;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19万人,帮助1.68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比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所58家,比上年增加9家;

就业服务机构14家;

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19个。

二、农 

农业保持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48亿元,比上年增长7.75%。

其中,农业产值143.85亿元,增长7.87%;

林业产值7.36亿元,增长10.93%;

畜牧业产值87.10亿元,增长6.94%;

渔业产值14.64亿元,增长9.61%;

农业服务业产值2.53亿元,增长7.44%。

牧业、渔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林业比重下降。

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

农业56.31%,下降0.9个百分点;

林业2.88%,下降0.14个百分点;

畜牧业34.09%,提高1.06个百分点;

渔业5.73%,上升0.05个百分点;

农业服务业0.99%,下降0.07个百分点。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增加,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9.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5万公顷,增长2.01%。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1.7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9万公顷,下降0.46%;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6.2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91万公顷,增长7.84%;

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0.9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万公顷,增长0.48%。

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53.11%,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

1.13。

农业生产取得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

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

万吨

产品名称

产量

粮食

189.50

4.17

#稻谷

144.53

3.72

玉米

37.06

7.26

花生

9.35

4.35

甘蔗

1181.05

23.45

蔬菜

307.83

5.61

木薯

63.27

0.93

水果

88.95

9.43

畜牧业、渔业保持健康发展。

畜牧业生产整体保持较快发展,肉类总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牛、羊、家禽出栏量增长较快,受生产成本上涨影响,生猪存栏量与出栏量比上年有所下降,蛋、奶、蚕茧等生产规模继续升温,养殖面积保持较快增长,优质水产品生产能力得到增强。

全年主要养殖业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

肉类总产量

52.81

3.88

#猪牛羊肉产量

34.65

-0.71

禽蛋

1.83

14.82

牛奶

3.91

16.99

水产品

20.42

9.19

生猪出栏

万头

432.13

家禽出栏

亿羽

11.01

14.19

蚕茧

5.65

13.19

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

全年共造林11882公顷,其中用材林11769公顷,经济林109公顷。

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0691公顷。

育苗面积239公顷。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4%。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全年农村用电量6335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83%。

化肥使用量(折纯)39.12万吨,增长7%。

有效灌溉面积20.2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5%,旱涝保收面积15.45万公顷,增长2.0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提高。

通汽车村达1386个,占村总数的99.35%,比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

通电话的村1370个,占98.21%,提高0.58个百分点;

自来水受益村达1193个,占85.52%,提高2.9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量效益同步增长。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9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4.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亿元企业迅速增加。

在工业投入持续增加的带动下,全市工业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7年末,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2家,比上年增加14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55家,比上年增加51家。

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数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比重由2006年的14.61%上升至18.19%,上升3.58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对全市工业发展拉动强,贡献大。

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十大支柱行业的总产值均超过20亿元,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83.2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1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7.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07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产值快速增长,重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330.63亿元,增长31.76%,重工业产值339.1亿元,增长36.49%,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增速快于轻工业4.73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由上年的50.25:

49.75调整为49.37:

50.63,重工业比例高于轻工业1.2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配混合饲料

221.16

13.04

成品糖

132.37

43.14

淀粉

54.27

31.01

啤酒

千升

8.90

27.65

卷烟

亿支

307.09

14.54

机制纸及纸板

40.19

32.86

烧碱(折100%)

24.08

8.40

人造板

万立方米

72.33

49.80

水泥

684.26

10.1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30.34

8.43

铝材

6.24

25.14

小型拖拉机

万台

9.89

11.26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45.55

19.66

纸浆

28.47

2.22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创新高。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2.67,比上年提高41.8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工业产销率为93.81%;

实现利税总额71.16亿元,增长46.72%,其中,利润31.7亿元,增长98.96%;

全员劳动生产率164097元/人,增长33.09%;

资产负债率63.21%,下降2.2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88%,提高16.36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增长。

2007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资质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5%。

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606.05万平方米,增长26.15%;

房屋竣工面积858.20万平方米,增长15.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全市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7%,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17.92亿元,增长27.02%。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12.74亿元,增长17.97%;

更新改造投资103.52亿元,增长28.16%;

房地产开发投资187.46亿元,增长34.79%。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11亿元,增长22.66%;

第二产业投资119.78亿元,增长40.92%,其中工业投资112.50亿元,增长36.77%;

第三产业投资431.34亿元,增长21.57%。

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1.63:

21.38:

76.99,工业投资的迅速增加,将为我市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

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加快发展,全市非国有经济投资不断活跃。

2007年全市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6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1.25%,比重比上年上升2.65个百分点;

其中私营个体投资178.39亿元,增长36.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1.84%,比重比上年上升2.5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7.46亿元,增长34.7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116.34万平方米,增长20.8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622.91万平方米,增长22.75%,在住宅施工面积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115.26万平方米,占住宅施工面积的7.1%;

商品房屋竣工面积419.77万平方米,增长15.5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44.41万平方米,增长15.96%,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42.89万平方米,占住宅竣工面积的12.45%;

商品房销售面积628.84万平方米,增长37.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85.47万平方米,增长39.47%;

商品房销售额214.06亿元,增长63.40%,其中住宅销售额191.65亿元,增长71.88%。

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3404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3273元/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7160万吨,增长17.94%;

水路货物运输1491.1万吨,增长17.14%;

民用航空货物运输2.7万吨,增长22.73%。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9546万人,增长8%;

水路旅客运输量105.9万人,下降1.04%;

民航旅客运输量146.6万人,增长35.49%。

南宁国际机场全年起降航班3.1万架次,比上年增加0.4万架次。

南宁民航开通国内航线51条,国际航线16条。

各类公路里程不断增加,民用车辆拥有量保持快速增长。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9956公里,比上年增加942公里;

其中等级公路里程7638公里,比上年增加14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24公里,比上年增加58公里,一级公路里程36公里,比上年增加14公里,二级公路里程788公里,比上年增加12公里;

等外公路里程2318公里,比上年减少472公里。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109.72万辆,比上增长6.9%,其中汽车22.45万辆,增长20.25%。

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12.84万辆,增长29.57%;

其中私人轿车7.15万辆,增长41.31%;

摩托车76.14万辆,增长3.4%。

电信业迅速发展,邮政业保持平稳。

2007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1.95亿元,增长25.68%;

邮政业务总量2.83亿元,下降1.98%。

全年发送函件2081万件,其中国际函件8.83万件;

发送包件36.78万件,其中国际包件0.85万件;

特快专递241.69万件,其中国际特快专递10.18万件;

邮政储蓄年末余额5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06%。

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236.51万门;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67.96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23.65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44.3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262.18万户,互联网用户81.12万户。

六、国内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增速均创新高。

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达515.62亿元,比上年增加80.11亿元,增长18.4%,增速比上年提高3.19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

全年各类商品实现销售总额1093.75亿元,比上年增长9.76%。

全市年内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6个,比上年增加1个。

城乡市场同步快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贡献大。

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全年城市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423.45亿元,增长18.6%,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92.17亿元,增长17.46%。

2007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49.18亿元,增长20.5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7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高达74.4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9个百分点。

主要大类商品购销两旺,消费市场热点突出。

2007年全市25个主要大类商品零售中有16个大类保持增长,消费品市场的销售热点逐步由以往的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转变,消费档次换代加速,各类享受类、保健类、家装类商品保持热销。

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94%,服装鞋针纺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38%,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0.05%,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6.83%,汽车零售额增长16.75%,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62%,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6.76%。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值增长迅猛。

200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1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6%。

其中出口总值10.13亿美元,增长41.4%;

进口总值2.73亿美元,增长29.10%。

市属企业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在进出口总值中,市属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9.41亿美元,增长68.98%。

其中市属出口总值7.23亿美元,增长81.58%;

市属进口总值2.17亿美元,增长37.28%。

全市进出口顺差为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53%。

招商引资保持快速发展。

2007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87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5亿美元,增长6.27%。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85亿美元,增长23.81%。

全年与国内市外签订投资合同资金519.74亿元,增长24.63%。

实际到位内资256.13亿元,增长29.81%。

年末全市实有三资企业629家,其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有437家。

开发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添活力。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三个开发区年末在园企业共有4974家,比上年增加1189家;

三个开发区全年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16.35亿元,增长31.39%;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87亿元,增长43.13%;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31亿元,增长25.91%。

旅游人数继续增加,旅游收入增长较快。

2007年,全市以加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旅游秩序、旅游企业的整顿和规范,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0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1%;

国内旅游收入114.22亿元,增长17.1%。

全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4.11万人次,增长32.55%。

其中,外国人10.29万人次,增长22.67%,境外旅游者中,来自东盟国家的有6.47万人次,增长16.85%;

港、澳、台同胞3.81万人次,增长69.33%。

全年全市国际旅游收入31.70亿元,增长27.77%。

年末全市共拥有星级宾馆86家,旅行社6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6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银行现金继续保持回笼。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1.51亿元,比年初增加256.37亿元,增长18.05%。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85.56亿元,增加128.11亿元,增长19.71%;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4.79亿元,比年初增加83.21亿元,增长4.89%;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22.35亿元,比年初增加280.91亿元,增长15.63%;

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505.99亿元,现金支出3426.16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79.83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

2007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0家,比上年增加7家;

其中财险公司11家,比上年增加3家;

寿险公司9家,比上年增加4家。

全年保费收入27.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4%。

其中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48亿元,增长39.83%;

寿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57亿元,增长18.31%。

全年各项保险赔款及给付9.25亿元,其中人寿险赔款及给付4.39亿元,财产险赔款及给付4.86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发展不断创新,成果显著。

2007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项目15项,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重点成果推广项目9项,区市创新项目406项,年内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52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5.6亿元,全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3项,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41项。

全年取得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17项,获得市级以上鉴定科技成果45项,其中国际领先4项,国内领先14项,国内先进24项,区内领先3项;

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699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204项;

获得授权专利数376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78万人。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2007年末,全市共拥有研究生培养单位6个,年内招收研究生3319人,在校研究生9195人,毕业生2121人;

普通高等院校28所,年内招生7.26万人,在校学生21.16万人,毕业生5.44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42所,年内招生4万人,在校学生9.99万人,毕业生2.01万人;

技工学校19所,在校学生3.31万人,毕业生0.89万人;

普通中学385所,在校学生41.81万人。

其中高中91所,在校学生11.24万人,毕业生3.09万人;

初中294所,在校学生30.58万人,毕业生9.91万人。

职业中学60所,在校学生4.44万人,毕业生1.14万人。

特殊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0.2万人。

小学校1605所,在校学生55.61万人,下降1.13%。

全市小学毕业升学率99.9%,学龄儿童入学率99.5%。

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13.66万人,增长13.0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就。

年内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九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07年南宁-东盟文化周”、“南宁市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14届“南宁市少年儿童艺术节”,创作的大型话剧《苍天有泪》入选2007年第五届全国优秀话剧展演暨话剧100周年庆典演出,并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展演二等奖。

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大对南宁市历史文化的研究,对顶蛳山贝丘遗址、昆仑关战争遗址、上林智城垌、大明山龙母文化等文物史迹进一步研究保护;

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项目整理。

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2个。

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6个。

乡镇文化站98个。

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9.8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4.19%。

全市数字电视用户48.43万户,全年播放新闻条数19681万条。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完善。

2007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112个(含个体),其中医院、卫生院201个,门诊部(所)1785个(含个体),妇幼保健院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5个。

医院、卫生院病床位1.93万张。

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6万人(含个体),其中执业医师1万人。

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4个,市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为98.86%。

全市有1254个行政村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22.78万人,共有农村卫生室1935个,县区农村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为97.44%。

全年无偿献血者8.87万人次,献血总量3040.24万毫升。

全市开展第三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治愈好转率达97.1%,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98.96%,均高于国家规定的指标。

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现国务院提出的“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100%”目标。

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全市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8505家,量化分级实施率91.7%,县级以上餐饮单位(含集体食堂)监督覆盖率100%。

体育竞技取得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年内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南宁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第三届中国—东盟国际围棋邀请赛、第二届中国南宁-东盟国际桥牌邀请赛、中国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多项国际体育赛。

南宁市运动员在参加国际比赛中共夺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2枚;

参加全国性比赛中夺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

参加自治区比赛中夺金牌186枚、银牌189枚、铜牌164枚。

全市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95.1%。

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项群众体育活动赛事,促进了群众性体育活动赛事的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达590项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31次。

全市共举办综合运动会21次,举办单项比赛581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311次,当年发展等级运动员151人,当年发展等级裁判531人,其中一级裁判58人,二级裁判367人,三级裁判106人。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公用设施日趋完善,喜获“联合国人居奖”。

全市年内城市建设施工项目275项,其中新开工124项。

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