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2799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五年级下册教案北京教育出版社Word下载.docx

(55%)运载血细胞

二、探究强化

*

血液循环途径

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动脉

肺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上、下腔静脉静脉

肺循环体循环

静脉血(含氧少)变成动脉血(含氧多)动脉血(含氧多)变成静脉血(含氧少)

 

输血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即A型A型B型B型

O型O型AB型AB型

在紧急情况下:

即 O型

A型B型

AB型

三、巩固拓展

义务献血:

200~400毫升/次/人

输血易传染的疾病:

乙肝、爱滋病。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3.11--3.15

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掌握最基本的青春期健康卫生常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心理和道德观念。

(一)、整体感知 

 导语:

同学们想一想,进入四年级以来,我们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心里想的又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可让学生讨论,教师按照生理和心理两大类进行分类)  

(二)、探究强化 

1、什么是青春期?

 

 师:

人的一生如同我们家里养的花草一样,春天发芽,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衰败。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的季节,如同池塘里的的荷花,才露出尖尖的角来,是个非常美丽的时期。

但是这个的发展变化很快,所以我们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我们自身的发展--青春期。

师:

什么叫青春期呢?

青春期就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一般为10年左右,即从10岁到20岁。

其中,10到15岁这五年发展速度最快。

  

2、青春期有什么特征呢?

青春期有两大特征:

一是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迅猛,二是男女第二性别特征开始出现。

那么第二性特征都有哪些呢?

第二性特征:

男:

胡须-声音-喉结-肌肉;

女:

声音-喉结-乳房-骨盆-皮肤脂肪。

3、青春期的男女发展差异: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一般是女学生比男学生提前两年左右,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个子高,这是因为女学生发育提前的缘故,一般是到了初中,男孩子的发育速度就加快了。

  

(三)巩固拓展

青春期是个第二性特征开始发展的时候,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变化,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3、遗传与疾病

3.25--3.29

了解遗传病的种类,发病机制。

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关心得病的家人和朋友。

 一、整体感知

疾病简介: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般要在中年时期才出现疾病的表现。

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如哮喘病,遗传因素占80%,环境因素占20%;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

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为家族性的,但也有可能一个家系中仅有一个病人,为散发性的,如苯丙酮尿症,因其致病基因频率低,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夫妇双方均带有一个导致该疾病的基因时,子女才会成为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基因都不正常)而得病,因此多为散发,特别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偶有散发出现的遗传病患者,就不足为奇了。

主要类型

  疾病类型: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

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

  其二是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5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

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中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

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

  第三是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

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

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无脑儿、高血压、先心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三、巩固拓展

那么,遗传病能够治疗吗?

  以前,人们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工作者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从而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断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

 人类遗传病是染色体异常所致:

结构异常:

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数目异常:

常染色体:

21三体综合征

性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X0,XXY,XYY)

基因异常:

  单基因:

  显性:

  1.常染色体:

软骨发育不全,多指症

  2.性染色体:

抗维生素D佝偻症

  隐性: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黑尿症,先天性聋哑

色盲,血友病

  多基因:

兔唇,精神分裂症,哮喘

4、疲劳与休息

3.30.

4.8--4.12

了解疲劳的种类,知道如何休息

知道如何休息

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该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

二、探究强化

体力疲劳:

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尚好。

产生体力疲劳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信息传到中枢神经,人就产生了疲劳感。

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法是睡眠,临睡前洗一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这样更易入睡。

一般较轻度的疲劳,坐一会或躺一会儿即可消除,如再配合保健按摩,效果则更好。

脑力疲劳:

因长时间用脑,引起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使大脑出现疲劳感,主要表现为头晕脑涨、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消除脑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打打球、做做操、散散步等。

但活动的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大脑在运动中得到放松,消除疲劳。

心理疲劳:

这是因为心理受到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

对待心理疲劳靠单纯的睡眠休息是解除不了的,应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可找几个知心朋友聊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

同时,应讲究心理卫生,加强品德修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开阔心胸,以减少产生心理疲劳的诱因。

适当和恰当的休息能很好地缓解人体疲劳,保持精力旺盛、身体健康,但并非人人都会休息,下列几种不正确的休息方法,不但无法使身体得到休息,反而有害健康。

娱乐不一定就是休息:

适当的娱乐,能使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休息,但如果过度欢娱,那就失去了休息的意义,甚至反受其害。

比如,玩扑克、玩电脑游戏至深夜或通宵达旦,跳舞、看电视时间过长等,都会损耗人的精力,使身心疲劳,健康遭受损害。

静止不动不等于休息:

不少人以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然。

因为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

如果一个脑力劳动者,虽然是坐着或躺着,但是还在那里动脑筋继续思考问题,那根本就不算休息。

相反,与人聊天说笑,浏览报刊或聆听一下音乐等方式,才是真正的休息。

况且,一个人总是坐或躺,长时间静止不动,不但影响消化功能,还有碍人体气血的流动循环,促使下肢老化,步履艰难,行走不便。

三、巩固拓展

疲劳过度休息效果差:

不少人连续工作几个小时,甚至夜以继日,直到疲劳不堪后才休息。

其实,这种干劲不值得提倡。

因为这样长期下去,会使人积劳成疾。

许多中年人早逝,就是这一原因引起的。

正确的做法是:

提前主动休息,即使还没有感到疲劳也稍作休息一下,这是预防疲劳过度、保持精力旺盛的诀窍。

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

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采用伸伸臂、弯弯腰、哼哼歌曲、听听音乐等方式争取时间适当小憩。

休息时间越长越好是误区:

休息是大脑的休整,好比是“充电”,主要方式是睡眠。

适度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而睡眠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疲劳程度而定

学生朗诵《新编孝道歌》

提倡孝道都夸好,因为人人皆有老。

青壮时光容易过,夕阳岁月困难绕。

老来挣钱无力气,老来吃饭吃得少。

老来睡觉难入眠,老来疾病痛难熬。

如有孝顺儿女在,照顾生活有欢笑。

都想教育儿女孝,要知身教重言教。

只有你把父母孝,老时才有儿孙孝。

大家都唱孝道歌,行孝莫待亲去了!

5、防治贫血

3.30

4.22--4.26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贫血,贫血的原因是什?

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贫血。

爱护自己的身体,防贫血从饮食做起。

什么是贫血:

是血液中红血球的数目减少,或是红血球所含的血红素不够。

讲解贫血的症状以及危害性。

造成贫血的原因:

最常见的是体内缺乏铁质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此外,还有一种是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告诉学生怎么预防贫血:

一要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多吃含铁的食物。

二要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6、心肺复苏

学会判断在事故现场伤员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

学会在心肺复苏模型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

学生更加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整体感知

案例1:

2006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赴山区现场采访落水儿童事件,在120急救车未抵达现场之前,现场围观的当地村民无人懂得急救知识的情况下,对小女孩实施急救,但因施救不得当最终未能挽回女孩的生命。

案例2:

某校03届学生夏某某,2003年的一天,因在家中洗澡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其父立即把她带离现场后予以施救,刚开始夏某没有任何反应,但其父并未放弃,继续对其施救,终于把女儿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探究强化

提问1:

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第一个溺水的女孩没有救活,而第二个女孩重新获得生命?

回答1:

①及时施救

②方法得当

讲解: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当人们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遭遇突发事件,如溺水、煤气中毒、触电、车祸、化学品爆炸或其他意外等紧急情况,而专业人员尚未赶到现场,对伤员及时予以施救显得多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或若干个鲜活的生命。

有数据表明,当人们遭遇上述意外情况,一旦发生心跳骤停、呼吸停止时

在4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43%~53%

在8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10%

在10分钟以后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0%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4~6分钟

每年9月9日,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确定的“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为“拯救生命,一视同仁”。

讨论1:

如何判断人死亡的标准?

请从下列选项中作出选择

①呼吸没有

②心跳停止

③脑死亡

学生讨论后回答1:

①②③

教师讲解:

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4分钟之内,即脑组织缺氧4分钟之内,可以恢复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不可逆)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人们把意外发生后的4~6分钟称为“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讲清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告诉大家实施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

3.让同学们初步学会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板书:

ppt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

-—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

英文简称:

CPR(CardialPulmonaryResuscitation)

二、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

讨论2:

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①人工呼吸

②胸外心脏按压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教师先讲述,把7个步骤用ppt.全部打印出来

模型平卧在地上,施救者站在伤员的右侧。

老师边讲解边演示一遍,让学生边模仿边说出每一个动作表达的意思

1.轻拍高喊,拨打电话“120”,(自己或委托他人讲清伤员的病情、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

提问2: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答2:

初步判断伤者的意识是否清醒,以便决定是否对其实施心肺复苏

2.摆正体位脸朝上(松开伤员领口,解开衣裳纽扣、领带、腰带,保证呼吸畅通)

3.一看(伤员眼球是否转动,胸部和上腹部有否呼吸起伏)

二听(伤员口鼻有无出气声,施救者头向左面向右偏,耳朵向下)

三感觉(判断伤员有无自主呼吸和意识,主要观察其胸部的起伏)

4.仰头举颏(下巴),清除口中异物,

是为了保证呼吸道畅通,(包括老人口中的假牙)

强调:

步骤1~4主要是判断伤员是否有意识、是否存在呼吸

5.捏鼻托颏(ke),做人工呼吸2次(正确的)

讨论3:

如何做人工呼吸?

……口对口,口对鼻

右手推颏,使颏与地面形成90°

角,左手捏住鼻孔,用嘴对嘴吹气

姿势正确,不要掐(qia)住伤员的喉咙,加重伤员伤情,捏鼻吹气时大嘴包小嘴,不吹气时手松开

6.右手食指中指轻轻搭在伤员的颈动脉上,判断有无心跳(脉搏)

7.听到语音提示后,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15次

  右手两指放在肋骨交接(凹陷)处

  左手掌根与其平行,右手交叉叠放在左手手掌上(强调:

左手掌根放好后不要移动)

  双臂绷直、与地面垂直,双手按压,上身略向前倾(借上身的体重进行按压)

按压深度:

4~5厘米(“寸到寸半最合适”)

按压频率:

80~100次/分钟,(与仪器中发出的声音频率一致即可)

仪表显示:

黄灯太轻,红灯太重,绿灯最合适(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都能显示)

数据显示:

左边数据正确,右边数据错误

学生必须根据语音提示及时调整姿势和动作要领直到正确为止

四、学生操作练习(模型的摆放位置,仪器面对学生和听课老师)

巩固拓展

老师小结: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请学生对整堂课做一个简单小结)

有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知道了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遇到各种意外发生有人员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除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以外,要抓紧时间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

讨论4:

哪些人需要实施心肺复苏?

说明4:

煤气中毒、溺水、车祸、触电等需要心肺复苏

脑血管意外中风、心肌梗塞、气胸不需要心肺复苏(保持原状)

2.知步骤

实施心肺复苏操作,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切忌手忙脚乱,及时疏散围观人群,保证空气流通。

3.会操作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单人操作是2︰15,

双人操作是1︰5(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同时)。

如果伤者是儿童,进行单手按压。

如果伤者是是婴儿,则用两指按压。

回到课程刚开始的场景,

提问3:

请同学们用这堂课学会的知识分析一下女记者为什么没有救活溺水的小女孩。

回答3:

①溺水时间太长

②抢救不得法

教师总结:

发生意外时,首先判断伤者是否还有意识、呼吸和脉搏,

抓紧时间对伤者实施心肺复苏,(在拨“120”的同时),与时间赛跑抢救生命。

终止心肺复苏的条件:

1.伤者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2.有医务人员到现场;

3.心肺复苏持续1小时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和心跳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六、课后思考:

请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和报刊查阅最近国内外发生的一起重大意外伤亡事故,假设你当时就在事故现场,你会怎么做?

7、预防食物中毒

4.27

5.6--5.10

了解什么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原因,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珍爱生命,防止食物中毒。

什么叫食物中毒?

人吃了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有毒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该类食品多为变质的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

毒物性食物中毒是人误食了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该类食物如河豚鱼、毒蕈、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酸败的油脂或喷有农药的蔬菜和水果等。

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要做到:

①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品要新鲜卫生。

②食品要生、熟分开。

③厨房要有防蝇、防尘和防鼠的设备,避免食品被污染。

④食物要烧透煮熟,,充分杀灭细菌。

⑤饭菜要现做现吃;

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再吃。

⑥不吃本身带有毒素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蕈、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等。

⑦避免误食含有化学性毒物的食物,如汞、有机磷、亚硝酸盐等。

思考练习:

常见的食物中毒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尤以___________最为常见。

8、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5.20--5.24

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认识到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学生了解身边都有那些种类的垃圾,通过写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环境污染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2.按人类活动分: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

“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同学们阅读P80至P84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大气污染的含义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

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

2.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①漂浮颗粒物;

②硫的化合物;

③氮的化合物;

④碳的氧化物;

⑤碳氢化合物;

⑥含卤素的化合物;

⑦放射性物质;

⑧……将大气污染的产生原因写在卡片上。

3.大气污染的形成①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害烟尘、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

②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矿石燃料的动力机械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