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417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5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docx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资料

第一部分:

行业事故案例

1、液氧槽车事故

事故经过:

2011年4月24日下午2点35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XX开往XX,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

“砰!

〞一声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

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距离。

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

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XX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

押运员烧伤面积达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

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除险情,XX各部门现场排氧,26吨液氧全部放空。

事故处理:

下午4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不断冒出。

据介绍,经过20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

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

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

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

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500米X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

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500米X围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

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

在排液的过程中,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

晚上12点现场险情才完全解除。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驾驶员没有什么大碍,押运员被烧伤,面积达60%,另有两处骨折,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排液现场

2调压站氧气阀门更换时发生燃爆事故

事故经过:

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XX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

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

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

上述工作完毕,制氧工艺主管X某接到在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2~3s后,就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

X某想转身关阀,受大火所阻,即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以切断事故现场的氧气,阻止火势扩大。

后X某又想起氧气来源于氧气罐,便爬上球罐关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

至此,火势终于被控制住。

)p#V2j(`:

r6h;`d3z*B1w事后,通过爆炸现场勘察发现,调压站内的氧气管道被完全烧毁,旁路管道的上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管道被炸开。

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共有8人,其中7人死亡〔3人当场死亡,4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事故发生时另有1人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阻隔,没有受到伤害。

事后经调查,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投产以来至少已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

:

D5[:

R3s:

k!

C/m事故原因“4•14〞氧气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根据爆炸时出现的放热性、快速性特点,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化学性爆炸事故。

另据“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喷射流,并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瞬间产生了喷射火〞等现象,调查人员认为,燃烧、爆炸、喷射火是这次事故的主要特点,喷射火又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管道、阀门烧熔的重要因素。

;T-o5|$X4E2b(c 燃烧爆炸的3个基本要素是助燃剂、燃烧物质、点燃能量。

在3个基本要素中,缺少任何1个要素都不会引发燃烧爆炸。

+w4R0z9f'~+E$G&m①助燃剂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在生产环境中,一般化工检修规定,控制氧含量在17%~23%,既要防止缺氧,又要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

此次事故完全具备富氧状态条件。

拆卸气动调节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阀门未关死,有氧气逸出;在用氧气试漏时,没有证据表明气动调节阀法兰密封可靠,因此,有氧气泄漏的可能性;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然存在氧气。

可见,在检修过程中,有发生富氧状态的环境和条件。

-d5\8G+R%V$b,^$D/d查证管道检修试压时的当班记录,事故发生前氧气球罐和输送管道内存有2.5MPa,99.0%~99.5%的氧气,当天试压时通过氧气管道压力最低1.3MPa,最高可能达到1.8MPa;气流速度大于15m/s。

4s*V*`-S5?

②可燃物质

']4[,w.q.[#X4A在浓度较高的氧气环境中,人体、衣物、金属都会成为还原剂,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也就是说,人体、衣物、金属在富氧状态下成为可燃物。

;k3p"K3X!

b0w"}7`8I#n2J  更换的气动调节阀虽然经过脱脂清洗,但没有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完全脱脂,比对同批进货的气动调节阀解体检查发现,其内部存有大量油脂。

作业人员除脂过程只是用棉纱蘸少量四氯化碳擦洗外部可擦部位,没有解体浸泡、清洗,领用的500ml清洗剂仅用了75ml,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具有存有油脂的可能性。

另外,作业者的工具、衣物、手套也可能沾有油污〔脂〕。

因此,在作业环境中,有发生爆炸的可燃物质条件。

7T8x4|8`05U)b③激发能量

$R)S/W9S(m+e4u(D$X3d+^  从事故现场看,有多种造成爆炸燃烧的激发能量条件:

作业人员衣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使用非防爆型工具;采用非防爆型照明;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纯氧能与油脂反应,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油脂自燃;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温度上升;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阀门摩擦产生静电等都可能成为燃爆的激发能量。

8[6D$^1n3C:

W0[6`9z#J%q事故原因分析推断

  燃烧爆炸的3个基本因素都已满足,燃烧爆炸很难避免。

从事故后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推断,事故的发生过程是由于管道内部纯氧状态下或在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爆炸〕,爆炸后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喷射火喷射的高温致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伤亡。

由此可以认定,新更换气动调节阀脱脂不完全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违章使用氧气试漏是导致发生爆炸的另一重要原因。

3、氧压机汽缸燃爆事故

①事故经过

20XX5月27日中午11:

45分左右,操作工正在机房现场做记录,刚走到9号氧压机附近时,看到该氧压机〔公司编号14号氧压机,下称14号氧压机〕二级密封函冒烟,随即喷出火花,操作工立即停机,同时关闭进出口阀门。

此时中控室操作人员发现中压氧气管路压力异常,14号氧压机着火,就将2台中压氧压机全部停掉,由于操作人员处置妥当,减少了事故的损失。

据操作人员讲述,当时三级排气压力是7MPa左右。

②事故原因

2.1通过现场调查,二级气缸内壁燃烧比较严重,活塞头上部压紧螺母烧损,皮碗间隔圈都有不同程度的烧损,多个皮碗烧损,但还有部分残留,并没有全部烧掉。

活塞杆上部烧了一个坑,密封函填料也没有全部烧毁,还有部分残留,二级排气阀门和阀门压盖都全部烧掉,二级进气阀门烧坏。

氧压机回气管上的膨胀节烧穿。

从各零件的燃烧痕迹来分析,最初着火点应该是二级气缸上部,燃烧后随着气流将二级的排气阀门和阀门压盖全部烧掉,二级排气阀门烧毁造成二级排气管路内的氧气倒回。

由于燃烧温度很高,活塞头烧损,氧气泄漏下冲,烧掉活塞杆和密封函,再跑到回气管路将回气管的膨胀节烧穿〔膨胀节的管壁比较薄〕。

2.2通过询问现场检修人员和查阅设备检修记录,14号氧压机二级皮碗检修的时间是20XX5月4日,至燃烧时已经运行了23天,实际的运行时间为165小时。

20XX5月10日检查过二级的进排气阀门,更换了进气阀片,检修后至燃烧时实际的运行时间为125小时,询问检修人员,其对检修工程详细的介绍了一遍,符合正常的检修程序,因此,排除零部件脱脂不干净的可能性。

2.3分析造成氧压机可能燃烧的原因:

是铁锈类的机械杂质进入气缸,与气缸壁摩擦引起的。

机械杂质的来源有如下几条渠道:

2.4该机进口没有设置过滤器,气源来自中压氧压机,有可能是管道内的铁锈,由氧气流带入二级气缸内,撞击摩擦造成二级气缸燃烧。

2.5查看仓库内的氧压机阀座、升高限制器、阀片等氧压机备件,发现有的备件圆周加工口上存在有飞边〔毛刺〕的情况。

公司原先也没有特别注意这一类情况,因此,有可能是阀门或者其他新安装的配件飞边没有去除,经过长时间的运行,飞边脱落掉到二级气缸内,撞击摩擦引起二级气缸燃烧。

2.6使用中曾发现二级进气阀弹簧经长时间使用,发现过断裂,也有可能是弹簧的部分断件掉到气缸内,撞击产生火花,造成二级气缸燃烧事故。

2.7该机的回气管与平衡腔相通,平衡腔内的铁锈跑到气缸内,碰撞摩擦发生二级气缸燃烧。

因为14号氧压机不经常开,而12号和13号氧压机开机的时间长,由于回气管路是连在一起的〔回气的气流还是比较大〕,当11号和12号氧压机开机的时候,回气的气流就将管道内的铁锈等吹过来,由于在14号氧压机的边上就是一个向上的弯头,铁锈必将积存在这个位置,由于操作人员都习惯不关氧压机的回气阀门,在14号氧压机停机的阶段,管道内的铁锈就有可能被其他两台氧压机的回气气流吹到14号氧压机平衡腔或者气缸内部,氧气皮碗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磨损,在皮碗与气缸壁间就会有间隙,因此,有可能使铁锈跑到气缸上部。

  综上分析,机械杂质在氧气流冲击摩擦下,可产生高达3000伏的静电,杂质间放电产生的高温引起的燃烧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③预防措施

3.1对该设备前的管道系统全部拆除进行彻底的吹扫,并在氧压机进口增设不锈钢外壳和内置20目铜丝网的过滤器,以保证管道中的机械杂质不会跑到氧压机内而发生事故。

3.2通过事故分析,对制造厂发来的新备件要逐个检查,设备维保人员对新装的配件都必须彻底的去除飞边〔毛刺〕后,才能装上机器。

3.3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氧压机进排气阀门并做好记录,发现阀门弹簧变形应与时更换。

3.4对氧压机的平衡腔进行彻底清洗,清除腔内残留的铸件铁砂和铁锈。

3.5将设备的回气管改成不锈钢管,并修改操作规程,明确操作人员在该机停车时应将回气管道阀门必须关好。

3.6将公司同类型氧压机的进口阀门全部从氧压机上部改至地面,方便员工的操作。

老进口阀门都在氧压机的上部,发生异常事件时,员工关闭阀门不方便。

另外阀门在设备的正上方,人员在应急处置事故时,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3.7同类型的每台氧压机出口加装止回阀,防止出口管道系统的氧气倒回到设备内。

3.8在氧气进口总管上设置紧急切断阀,保证发生事故时能迅速的切断气源,该按钮与原先安装的设备停机的紧急切断阀安装在同一按钮中,按下一个按钮同时切断设备电源和气源。

3.9编制针对性的事故应急预案,从本次的事故应急措施来看,操作工经验丰富,处理还是比较妥当。

为了规X处理此类事故的程序,需要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使新员工在发生类似问题时能迅速、准确的操作,减少事故的损失。

④结束语

氧压机是氧气充装的关键设备,由于高压氧具有的特性,决定氧气生产中容易发生事故,虽然我们对氧压机的改造十分重视,已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多级压缩,不锈钢进气管等,但改造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通过此次事故教训,使得公司对该型号氧压机的改造、运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事故整改,也进一步提高了氧压机的运行安全。

4、1000m3/h空分设备喷砂事故分析

①事故经过与现象

川威集团威远钢铁XX动力厂制氧车间的

1000m3/h空分设备(4#空分设备)采用全精馏无氢制氩、外压缩流程。

2010年4月14日,4#空分设备精氩中氧含量逐渐缓慢上升,经过两天时间(14、15日)的工艺调试,精氩中氧含量依然不合格。

因此推断设备可能存在内漏(如蒸发器内漏使液空漏入粗氩中)。

4月16日,冷箱顶部焊口结霜,用测氧仪测量结霜处,显示氧含量较高。

分析认为冷箱内珠光砂下沉,粗氩管道发生泄漏。

4月19日,根据制定的4#空分设备扒砂检修方案,做好扒砂技术方案、安全、物资、防喷砂设置、人员分工等准备工作,对扒砂的开孔位置做了明确要求:

先从35m高平台开孔卸砂(准备20XX在35m高平台处新安装导砂管和卸砂孔),然后依次向下开孔卸砂。

4月20日11:

00停运4#空分设备,11:

30开始排放冷箱内液体,21:

00排液结束,21:

15送气对冷箱内加温吹扫,在加温过程中,打开顶部人孔释放。

4月22日,冷箱顶部氧含量超标,因此35m高平台不能动火焊接卸砂孔和安装楼梯平台上的导砂管。

14:

30打开二楼平台电控室侧卸砂孔卸砂;17:

00打开二楼分子筛吸附器侧卸砂孔卸砂,但由于天气热且氧含量超标,卸放一部分砂后只好关闭此卸砂孔;20:

0035m高平台处冷箱内的氧含量符合要求,开始动火焊接导砂管和卸砂孔;22:

00开始从35m高平台卸砂。

4月23日08:

50,珠光砂已整体下沉一块半塔板的高度,卸砂情况较好。

但卸砂缓慢,照此速度很难按计划完成扒砂任务。

09:

10,现场临时决定:

在一楼打开2个人孔卸砂。

09:

50,停止35m高平台和二楼平台两处卸砂孔卸砂;10:

10,开始从一楼分子筛吸附器侧和电控室侧的2个人孔卸

砂。

10:

37,突然冷箱内发出一声巨响,同时打开的所有人孔大量喷砂。

当时打开的人孔有:

冷箱顶部60m高处2个人孔,35m高处1个人孔,主换热器顶部15m处2个人孔,二楼平台2个人孔,一楼2个人孔。

冷箱周围一片雾海,顶部珠光砂飘了几十米远。

全部施工人员在漫天的珠光砂尘中摸索着逃生。

喷砂结束后,立即清点施工人数,无人员伤亡。

②破坏情况

(1)冷箱外壳焊缝崩裂,裂口集中在10~35m高的那一段,最大鼓出量为660mm,冷箱严重变形;

(2)13t重的粗氩Ò塔支架脱落悬空;

(3)所有塔体倾斜;

(4)大量管道变形,多处管道断裂或有裂口;

(5)大量支架和拉杆断裂;

(6)怀疑冷箱内容器有多处已侵入珠光砂;

(7)提升机轨道严重变形。

③对受损设备的处理情况

4月27日-5月24日,完成对4#空分设备冷箱塔壳的修复、加固,以与对提升机支架、轨道的修复和更换处理。

5月2日-5月24日,完成对冷箱内的所有设备、管道、容器与支架的修复。

5月24日-5月28日,开始装填珠光砂。

5月28日14:

25,启动空压机;5月29日,启动膨胀机;5月31日08:

30,4#空分设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氧气。

④事故原因分析

411漏液原因分析

(1)冷箱密封气源设计不合理。

密封气源由中压空气经减压得到,可多处使用,且一直未设置压力监视。

经测试,密封气源的压力在012MPa左右。

而其他机组密封气为低压氮气,压力不超过20kPa。

可见,冷箱密封气压力过高,最终从里往外将38m处冷箱密封气管道击穿。

(2)带压密封气搅动珠光砂,使其冲击或摩擦正上方约800mm间距的粗氩管道,粗氩管道从外往里被磨穿,粗氩外漏。

(3)少量液氩外漏进入珠光砂,低温粗氩使冷箱密封气部分液化。

(4)珠光砂吸收液氩和液空后重量急剧增加,使附近一悬臂空气管道下塌,将下部接口拉裂,裂口处直接外漏气液夹带的液空,使漏液情况恶化。

412喷砂事故原因分析

41211珠光砂内含有低温液体

发现漏液后,为了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4#空分设备还运行了5天多,运行时间越长珠光砂吸收的液体量越多,甚至大量凝结成团,35m高处冷箱塔壳被冻裂。

41212扒砂前冷箱内珠光砂加温不彻底

因为大量漏液,而且时间较长,珠光砂已凝结成团,很难彻底加温。

虽然加温时间很长,但珠光砂中的液体仍无法汽化。

41213扒砂方法不当,且过快

4月22日,从35m高处卸砂孔缓慢扒砂,方法很正确。

4月23日,因要加快进度,现场临时改变扒砂方案,全开冷箱底部2个人孔从两侧同时排砂,珠光砂从顶部到底部贯穿流动,排放速度很快,使外界空气快速、大量地从底部人孔进入冷箱内,与含有低温液体的珠光砂形成强对流换热,珠光砂中的液体急剧汽化膨胀,最终导致了喷砂事故的发生。

41214冷箱结构设计存在缺陷

冷箱内没有珠光砂密封气压力监控点和足够大的卸压装置,冷箱内密封气源管道配置不合理。

41215安全监督不到位

第一,当施工人员临时改变扒砂方案时,安全监督人员没有与时制止;第二,安全意识不强,当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冲突时,错误地将施工进度摆在第一。

⑤防X措施

(1)对冷箱内密封气源进行改造:

将中压空气改为低压污氮(<20kPa),并安装压力监测仪,以便监控密封气源压力;同时在珠光砂层也安装了压力监控仪,便于监控冷箱内珠光砂层的压力。

(2)在冷箱上加装了5个安全防爆孔。

(3)在冷箱内部密封气源管道上缠绕不锈钢滤网,防止珠光砂进入管道。

(4)一旦冷箱内设备或管道发生泄漏,要与时排空塔釜与容器内液体,与时打开冷箱顶部所有人孔盖板与主换热器中呼吸阀。

(5)当冷箱内存在管路泄漏时,为了防止珠光砂从漏点侵入,对漏点部分进行隔离,或切断管路,并通入少量干燥气源进行低压保压。

(6)出现漏液现象后,对珠光砂的加温一定要缓慢、彻底,不留死角。

冷箱内的珠光砂应在空分设备停车加温的同时加温、干燥,然后检测冷箱内气体的氧含量,若氧含量超过18%,应继续加温、干燥。

(7)扒砂前,若发现冷箱内存在漏液现象,应打开冷箱顶部人孔、呼吸阀以与主换热器上的呼吸阀,作为压力释放口。

先静置一段时间,随后逐渐加大加温气量,让留存的液体全部汽化。

(8)空分设备初期扒砂,应从冷箱中上部开始,严禁直接打开底部的人孔扒砂。

4#空分设备在35m高平台、15m高平台、9m高平台分别设置了卸砂孔与相应卸砂装置,应从上向下扒砂。

(9)扒砂时冷箱四周应保持畅通,至少保持两个安全逃生通道。

(10)扒砂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和逃生应急安全培训,并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对眼、鼻、口进行有效保护,扒砂前还应清点施工人数,并进行发生喷砂事故时的逃生演练。

(11)扒砂时应有专职安全员和施工负责人在现场监督并组织协调,施工人员不能随意改变扒砂方案,专职安全员应起到监督作用。

在扒砂过程中,如果出现珠光砂流淌较快、流量较大,扒砂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⑥结束语

4#空分设备扒砂过程中发生了喷砂事故,造成了冷箱内设备与管路严重损坏,检修被迫延后40多天。

希望同行能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防X措施,并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5、珠光砂沙暴事故现场

20XX10月珠光砂沙暴:

有五十多个扒砂人员在空分塔的南边等候扒砂,机修人员把下部扒砂口打开以后,没有很好的控制砂流,一开始听到空分塔内有轻微咕咚的声音,接着就是看到空分塔在抖动,接着就是踏板变形,接着就是沉闷的咕咚声,伴随着塔板扭曲变形,在那一瞬间感觉空分塔就是像“塑料容器〞一样,不断无规则地“鼓肚〞,结果造成空分塔的北边十七米处爆开,有半分钟天空一片漆黑,感觉到世界末日来临,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死亡前的绝亡。

)eN3s;Z2SE(g喷砂至主厂房顶大量珠光砂〔有一人那么深〕把主厂房上部窗户打掉在主厂房,主厂房大量进入珠光砂。

厂房内珠光砂分子筛处珠光砂

冷箱爆炸口

6、空冷塔液位计伴热带着火

20XX10月26日20点突然发现空冷塔下部靠近液位计处着火,发现人几时通知中控室并就近从空压机房取来手提式灭火器进行灭火,此时中控室几人也分别提来灭火器帮助,由于火势并不大所以很快即被扑灭了。

检查发现是水冷塔液位远传信号测点包裹得伴热带老化短路着火并引燃保温材料和胶带。

水冷塔就在中控室旁边且着火时正值巡检员外出巡检,所以能与时发现。

虽然水冷塔附近没有什么其他可燃物,如果没有与时发现也不会更严重的发展,但是在空分车间出现这样的事故是值得警惕的,因为目前伴热带在流程中的很多地方都有使用。

7、液氮槽车事故

5月26日凌晨5时35分许,位于XX松阳县大马公路往古市段一辆氮罐车与电瓶车相撞后冲破防护栏侧翻入田里,方圆五六百米内白茫茫一片,现场能见度极低,而且气温降至零下40余度,地面和槽罐车已经结起了一层厚厚的冰霜。

事故造成了两车的4人均死亡,同时氮罐车上的液氮泄漏,致事故现场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度,救援人员紧急疏散了周边200余名村民。

8、某制氧厂事故现场勘察报告

20XX3月22日下午14点零5分,某制氧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

接到

报告后,安监局监察支队立即赶到现场,与16点30分赶到现场,并初步记录现场情况,由于现场主观上泄漏,事故现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组织深入现场勘察。

对此市政府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清理,抢险工作。

4月10日现场清理工作基本结束。

对现场进行清理抢险过程中,安监组织相关人员、专家分别于3月22日、3月26日、4月7日、4月10日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四次勘察。

事故原因:

原因一是操作时开阀速度过快,产生激发能源。

二是阀杆含油。

最后导致液氧泵燃爆。

第二部分:

行业安全知识

一空分行业安全注意事项10问答。

1、空分设备在停车排放低温液体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

空分设备中的液氧、液空的氧含量高,在空气中蒸发后会造成局部X围氧浓度提高,如果遇到火种,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某化肥厂曾由于将大量液氧排到地沟中,又遇到电焊火花而发生爆炸伤人事故。

因此,严禁将液体随意排放到地沟中,应通过管道排至液体蒸发罐或专门的耐低温金属制的排放坑内。

排放坑应经常保持清洁,严禁有有机物或油脂积存。

在排放液体时,周围严禁动火。

低温液体与皮肤接触,将造成严重冻伤。

轻则皮肤形成水泡、红肿,疼痛;重则将冻坏内部组织和骨关节。

如果落入眼内,将造成眼损伤。

因此,在排放液体时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液体,必要时应戴上干燥的棉手套和防护眼镜。

万一碰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温水(45℃以下)冲洗。

2、制氧机哪些部位最容易发生爆炸?

答:

制氧机爆炸的部位在某种程度上与空分设备的型式有关。

在高、中压、双压流程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相对较多;生产液氧的装置,主冷未发生过爆炸,而气氧装置的主冷却是爆炸的中心部位。

爆炸破坏的程度与爆炸力有关,微弱的爆炸可能只破坏个别的管子,甚至未被操作人员所察觉。

冷凝蒸发器的爆炸部位,随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