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663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docx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

2018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

——来自江西心成教师整理,关注公众号:

xincjs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音节:

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也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如“中小学教师”就是5个音节。

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

如“领”“导”连看念,听起来像是“零导”。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

如“书”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u。

”,词汇意义是“书本著作”。

义项:

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每个词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

如“宽”有“距离大”“使松缓”“不严厉”“宽裕”等多义项

2.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

下列属于舌面音的是()。

A:

j、q、x;B:

b、p、m;C:

g、k、h;D:

z、cs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山”“乃,,这三个字都是三笔画

B.“肺”字的第五笔是“横”

C.“凶”字的第三笔是“竖折”

D.“稻”字的第十三笔是“横折”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骇异言简意赅B.笨拙相形见绌

C.暗淡黯然失色D.澄澈合辙押韵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C.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D.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6.下列各组短语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露珠晶莹敬畏生命精力充沛

B.打量一番红得发紫逍遥法外

C.改革开放报纸杂志心情愉决

D.雄伟壮丽热爱工作调查研究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a)尴尬颔首低眉(han)浮想联翩

B.煞白(sha)造型忧心忡忡(chong)恼羞成怒

C.捯气(dao)琐屑藏污纳垢(gou)在劫难逃

D.慰藉(jie)家醅日薄西山(bo)睡眼惺忪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的真正合义。

C.《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

D.“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篇课文,一道练习,就是语文学习之旅中千里之行的一小步,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看你。

B.低调的人深藏不露,从不盛气凌人,懂得时常反思自己。

C.与他人发生争执时,你应该身临其境地为对方多想下。

D.《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讲述了书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停下开创新文化。

B.邓稼先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和奠基做出了卓越贡献。

C.《朗读者》之所以能够感动我们,就在于每一个主题都与我们有关,背后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

D.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

1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池为纸,以树枝为笔,教他写字。

②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

③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④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

⑤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富盛名的大画

A④②①③⑤B④②⑤①③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④⑤③

12.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向是()。

A.盼望看,盼望看,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接近了。

B山坡上卧看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看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女祸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小生物目不转睛地看看女祸,好像表示感激。

1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什么时候都不忘却。

A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

B以为他总是信奉迷信

C以为他总是懒惰无能

D以为他总是思想落后

14.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

写信时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流有看不同的效果。

改句:

写信时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不同。

B.原句: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会流泪呢?

改句: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谁都会流泪。

C.原句: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懂读重要的经典著作,拿出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改句: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懂读重要的经典著作,童出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难道谁还不敢这样自信?

D.原句: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连段话,不外乎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改句: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连段话,是要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15.下列复句中,与其他三项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害怕吗?

D.他小小年纪,胆量不小啊!

1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的典籍均为文言。

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

身为中国人,不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伤仲永》《木兰诗》《陋室铭》《口技》……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名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A.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B.文言是打开中国文化的钥匙周毕冕然顺

C.中国有很多文学经典都是文言撰写的。

D.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其文化基因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

17.下列对作品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故事主要刻画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B.茹志鹃《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位通讯员的工作和战斗生活,真实再现了我国解放军热爱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

C.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中国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社会生活为背景,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是一部全景式表现当代中国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

D.莫言的《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抗日英雄。

1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藤野医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格这一中心组织材料,依据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顺序来叙事。

B.《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本文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人民日报》上,文字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概括叙述和议论抒情最后具体叙述和描写

C.《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篇传记作品,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二是传神的肖像描写,三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D.《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节选的内容主要是写居里夫人和丈夫埃尔居里合作科研,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青钟矿里提炼镭的过程,为了多角度展现传主形象,牛卜充历史细节作者常常引用传主自己的话。

19.下列对《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作者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手法。

采取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塑造方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阿Q正传》在体载和结构上别具一格,与《狂人日记》的日记体不同,《阿Q正传》是属于“传记体”,描写了阿Q几乎一生的的生活历史。

C.《阿Q正传》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格,以喜剧的形式揭示悲剧的实质,形成悲喜剧的和谐统一。

D.作者把小说笔法与戏剧笔法结合起来,使生动的场面描写与辛辣的议论分析熔于一炉。

20.下列四篇课文的文体与其他三篇不相同的是()。

A.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B.叶圣陶《苏州园林》

C.汪曾棋《昆明的雨》

D.竺可祯《大自然的语言》

21.下列语段描写的人物

A.东北作家群:

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的推动下共同自发的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代表作有萧军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红的《八月的乡村》

B.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队,新月社会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C.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来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占据中岛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D.创造社: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队,于1921年,由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22.下列语段描写的人物是()。

咄!

你这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便到底。

洒家例晓了你!

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看,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

馨儿、拔儿、饶儿一起响

A武松、郑屠B.范进、胡屠户C.鲁达、郑屠D.武松、西门庆

23.下面的一段话是()说的。

“短篇小说确是一副虽短而又完美的山水画,不能再添一笔,也不能缩小一点。

它又像古拙的盆松,虽短小而有凌霄的气概,绝不能~一也不必-一在用什么手段把它增高增大。

A茅盾B沈从文c郑振铎D鲁迅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解释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又是我国古代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书中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作者往往把人物放在斗争的漩涡中,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来刻画其性格。

B.《西游记》包括四十一个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又统一在取经的整体之中。

该书语言融官话与淮安方言于一炉,显得精炼而又活泼。

该书在古代神魔小说中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部。

C.《金瓶梅》的书名由小说中的三个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统春梅的名字组成,本书艺术性很强,它注重故事情节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小说运管日常口语写繁琐的家庭生活、通过描写日常家庭事务,反应社会现实问题

D.《儒林外传》被称为“讽刺杰作”。

主要来源于它的写实性,书中的语言以下江官话为主,精确洗练,富于表现力,是一种高度纯熟的白话文,语言风格与书中所写的内容达到了比较完美和谐的统一。

2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B.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捕采1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即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如《爱莲说》《捕蛇者说》,以谈论为主,相当于现在的杂文。

D.词是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散曲”或者“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26.以下文化常识的错误的是()

A.垂髻: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垂髻”指童年。

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B.及岌:

岌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替子,“及岌”指女子至18岁时,把头发替起来表示已成年。

C.豆栽:

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社牧《赠别》有诗:

“豆栽梢头二月初”,后以豆轰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D.弱冠:

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礼,束发带冠,表示已成年。

西晋左思《咏史》有诗:

“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

27.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一?

A.若夫Z淫雨菲菲《岳阳楼记》

B.从乡之先达散经扣门《送东阳马生序》

C.忠之属也力可以一战《曹tlj论战》

D.其一F犬坐于前出处《狼》

28.句中“之”与其中三项不同的是

A.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29.以下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A.扑朔迷离《木兰诗》

B.刮目相看《孙权劝学》

C.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D.熟能生巧《卖炭翁》

30.以下句子中“或”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B.一食或尽票一石《马说》

C.绒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或王命急宣《三峡》

3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B.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2.以下不属于被动句一项()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33.加点词语相同一组的是()

A.①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子墨子见王《公输》

B.①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②公问其故《曹贵论战》

C.①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②谭中鱼有百许头《小石潭记》

D.①又患于硕师名人《送东阳马生序》②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34.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C.后人哀而不鉴《阿房宫赋》

D.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35.以下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想唐道谢)

B.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凭借屡次劝谏的道理,皇上派他去外面带兵)

D.将军宜枉驾顾之(将军应该屁尊亲自去照顾他)

36.刘禹锡的《酬乐夭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概写滴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合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沈雄,凄婉中尤见苍劲。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者以沉舟、病树暗指他的好发白居易,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壮观。

界毕具然顺

C.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宦官升沉。

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

D.在手法上,作者将诗情、画意、哲理焙于一炉。

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

37.四组作家中,全是江西籍一组是()

A.杨万里姜夔昙殊

B.黄庭坚辛弃疾柳永质

C.王安石范成大欧阳修

D.朱熹文天祥周邦彦

38.下列不相符的是()

A.乡书何处达一王湾

B.东风不与周郎便一杜牧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范仲淹

D.四面楚歌终破楚一李清照

39.“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

A秋高鹰集傍霄转

B.九流挣赴水索蟠

C.几处溪山有旧物

D.江汉回波散翠澜

40.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海市厦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

③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

41.下面对《史记》评价的语段出自()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A.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

B.郑樵《通志总序》

C.鲁迅《汉文学史纲》

D.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42.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最后一位代表是()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康德D恩格斯

43.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创作规律的文章是()

A.刘耙《文心雕龙》

B.陆机《文赋》

C.钟嵘《诗品》

D.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44.以下作品、作家和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少年维特之烦恼》一歌德-德国

B.《基督山伯爵》一大仲马一美国

C.《静静的顿河》一前苏联一肖洛霍夫

D.《源氏物语》一紫式部一日本

45.下列对《高老头》分析不正确的是()

A.《高老头》淋漓尽致的揭露了金钱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这在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中得到了集中表现。

B.《高老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政冶野,已家的成长过程,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卑鄙丑恶,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C.《高老头》通过高里奥、拉斯迪涅、伏脱冷和德。

鲍赛昂子爵夫叹这四条线索的文叉穿插来组织情节,其中德。

鲍赛昂子爵夫人起看穿针引线的作用。

D.《高老头》不仅主要人物性格突出,而且次要人物也跃然纸上,伏盖太太的见钱眼开和浅薄,米旭诺的阴险和鬼鬼崇祟。

另外,这部小说第一次运营人物再现的手法,具有特殊的意义。

46.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表述,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正确的是()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一字?

A400B500C600D700

47.下列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总体特色的说明,错误的是()

A.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B.满足一线教学实践需求,对教学弊病起到纠偏作用。

C.加强了教材编写的艺术性。

D.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48.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精读评价”的要求,下列属于第四学段的要求是()

A.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B.狈l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C.侧重考察队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积累

D.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语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49.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表述,填入下列语句横线处正确的是()

语文课程评价应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状况,突出评价__功能

A检查与反馈B诊断与发展C.反馈和激励D诊断和激励

50.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下列错误的是()

A.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B.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获得相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能独立或合作写出比较复杂的研究报告

C.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D.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区别,学会注明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二部分主观题

二,名句填空题(8分,每空一分)。

1.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

2.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

4.伤已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

5.社甫的《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才此山中”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愁”往往是古代诗人表现的主要情感,李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无形为有形。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奇特,情真意切。

三、论述题。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总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分)

四、鉴赏题。

阅读下面唐诗,从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角度,写一篇300字以上的鉴赏文章。

(14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袅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闹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五、教学设计题。

请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

教学要求,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诗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20分)

六,拓展阅读

读下面这首唐诗,你能找出它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哪些相似之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布置作业

收集唐代送别诗,感受其风格,背诵其中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