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748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docx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

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

这是小班韵律教案大全10篇,是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韵律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儿歌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儿歌。

2、了解双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

小手图片展--小手做事的各种图片。

2、谜语、多媒体课件三、活动重点:

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四、活动难点:

了解双手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五、活动内容

(一)开始活动1、猜谜,说说小手。

(说谜语:

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猜猜是什么?

(手)2、教师指导:

(1)我们一起来拍拍手

(2)找个小朋友一起拍一拍(3)你用的是哪个手拍的啊(4)我们一起把右手举起来再把左手举起来(5)左手摇一摇右手摆一摆3、手指歌(小朋友们真聪明,看看今天老师带来的图片,这双手呀,本领很大的,让我们动起来,看看它有什么本领!

)教师和幼儿围坐成个圆圈坐,教师带幼儿一起做手指操《手指歌》。

4、今天老师请大家来夸夸自己的小手,说说你的这双小手能做什么?

引导幼儿想想手的用处。

(总结:

你们的小手本领真大,能做这么多的事情,真了不起!

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梳头发,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

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这双小小手,它会帮我们做许许多多的事,没有它可不行!

(二)基本活动1、引出歌曲(咱们的小手都这么能干,用一首儿歌来夸夸我们的小手,好不好?

)2、放歌曲(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听听儿歌里都说了什么了?

)3、教师示范动作4、幼儿随学(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做,好不好?

老师说一句,小朋友说一句)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

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4、请个别小朋友大胆的表演做出歌曲里小手都会做什么事情5、师生表演六、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的这首儿歌回家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用你的双手帮你的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活动反思:

整节课设计比较流畅,课前紧跟目标,预想到了重点难点,想到了解决的方法,比较顺利。

整节活动幼儿愿意参与活动,表现积极。

活动开始部分我利用师幼拍着手相互问好,练习了歌曲的节奏。

理解歌词部分,我主要运用图片,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认识左右手时,我在活动前已为幼儿左手背上贴了一朵小红花,帮助幼儿区分左右手,降低了难度。

学习了歌曲内容后,拍着手说歌词,既帮助幼儿熟悉了歌词,又感受了节奏,重点让幼儿练习了最后一句“一共十个手指头”的节奏,解决了难点。

学唱歌曲后,让幼儿当小歌唱家,登台演唱,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中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只有两名幼儿认识左右手时,在弄自己的厚外套,教师这时才帮幼儿脱掉衣服。

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要照顾到孩子,排除干扰影响幼儿的因素,如活动前要如厕,穿的衣服是否合适,幼儿身体是否舒服等。

第2篇、小班韵律活动:

快来拍拍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

快来拍拍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快慢,进一步学习随乐有节奏的律动。

2、借助从下往上的顺序作出较快速反应,表演歌曲。

3、在变化速度游戏时,愿意积极迎接挑战。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身体若干部位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摸耳朵》1、幼儿随着音乐,演唱歌曲。

2、教师替换歌词发出的指令,带领幼儿边唱边玩“摸鼻子”、“摸膝盖”的游戏。

二、游戏《我说你拍》。

1、教师发出语言指令,幼儿作出快速反应。

教师:

可以摸鼻子、摸膝盖……可不可以拍呢?

准备——拍手、拍膝盖,还可以拍哪里?

2、教师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引导幼儿拍脚、拍膝盖、拍腰、拍肩、拍头。

3、教师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引导幼儿拍头、拍肩、拍腰、拍膝盖、拍脚。

三、韵律活动《快来拍拍》1、教师随音乐旋律朗诵歌词,并按规定的节奏做动作。

这样表演动作:

在“来”自上做一次召唤的动作;在“拍拍”上,做两次拍手动作;在“头、肩、腰、膝盖、脚”上做一次轻拍该部位的动作。

2、教师随音乐旋律边唱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并引导幼儿跟做。

3、引导幼儿完整的边唱边做。

四、根据前奏速度的变化来变化动作和演唱的速度。

五、结伴放松游戏《快来拍拍》尝试听琴用较慢的速度,边唱边拍对方身体的相应部位,进一步尝试体态交流与交往。

第3篇、小班韵律活动洗刷刷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旋律,学习搓的动作,有节奏地随歌曲做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沐浴球若干,垫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洗衣服》。

老师:

“宝宝们,妈妈有一大堆的脏衣服还没洗呢,你们帮妈妈一起来洗衣服吧!

”听音乐做动作。

(2)感受并表现歌曲《洗刷刷》。

老师:

“洗衣服好累啊,妈妈的脸上都是汗了,怎么办呢?

”(3)欣赏教师示范,感受歌曲旋律。

教师拿沐浴球边唱边做洗脸动作。

老师:

“妈妈是怎么洗脸的呀?

谁来学学妈妈?

”“真舒服啊,妈妈还想再洗一次,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洗吧。

”(学习搓的动作)“妈妈用什么动作表示真舒服啊?

”(4)迁移生活经验,表现歌曲内容。

老师:

“除了洗洗脸还可以洗洗哪里呢?

”(头、手、脚、脖、胸等)分别听音乐洗小手、洗小脚、洗前胸等。

(5)集体表演歌曲,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老师:

“今天天气真热呀,宝宝跟妈妈一起来洗个澡吧!

”拿好沐浴球,做一遍。

“前面洗干净了,后面的背还没洗干净,怎么办呢?

”“妈妈有个好办法,我们转过身去,互相帮助着洗洗,跟旁边的好朋友说:

‘请帮我一下吧!

’”集体表演一次。

(四)结束“让妈妈闻闻,恩,真香!

让妈妈看看,恩,真白!

我们都是干干净净的好宝宝!

宝宝们,我们去休息一会吧。

”(五)活动反思《洗刷刷》教学活动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幼儿对活动较感兴趣。

活动中采用了静动交替,师生活动等教学方式,自然地进行有效整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重点部分是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并发现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刷子,不同的刷子有着不同的作用,同时要借助肢体语言伴随音乐的节奏来表现刷子使用时的动态。

我采用了生活中富有情趣的音乐素材“嘻唰唰”,旋律鲜明的节奏,音乐欢快节奏明确,好让幼儿在表现刷子的特征中,更利于幼儿想象力以及表现欲的发挥。

第4篇、小班韵律活动《洗手帕》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洗手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洗手帕》歌曲的旋律、单唱歌词后学习洗手帕舞蹈动作。

掌握搓、漂、绞、晾等动作。

要求动作合拍。

2、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洗手帕活动,观察老师洗手帕时的搓、漂、绞、晾等动作。

2、脏手帕。

活动过程:

1、出示脏手帕引出课题。

◎手帕脏了,怎么办?

◎谁知道手帕是怎么洗的?

都有些什么动作?

2、幼儿学习搓、漂、绞、晾等动作。

◎听音乐合拍地自由做动作。

◎教师示范做各种动作。

3、教师示范跳《洗手帕》舞动作。

◎幼儿说说老师跳的是些什么动作。

◎练习唱歌《洗手帕》。

◎跟学舞蹈数遍。

学习洗手帕动作。

4、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几遍。

我在开始的时候拿出一块脏的手帕,引出活动——洗手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先是看我手洗手帕,再跟着我一起学着来做洗手帕的动作,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反映洗手帕的劳动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

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学习洗手帕,使他们了解洗手帕的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

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把手帕放入水盆中浸湿,打上肥皂轻轻搓,脏的地方用力搓,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

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第5篇、小班创造性韵律活动教案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2、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在动作表演方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磁带《七彩蛋宝宝》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带幼儿进场春天来了,有很多的小动物都要来看看美丽的春天,来我们听着音乐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场)2、学习韵律活动

(1)春天真美,还有一只小动物也想来看看春天,你们猜是谁呢?

(教师出示鸡蛋壳)它现在还藏在鸡蛋壳里呢?

猜出来了吗?

(小鸡)

(2)小鸡在蛋壳里它会想些什么?

干些什么呢?

让我们听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

(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提问:

小鸡你在蛋壳里干什么呀?

(引导幼儿讲述,用动作表演)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一遍。

(3)小鸡用尖尖的小嘴巴啄啄啄,把蛋壳啄破了,小鸡钻了出来,看到那么美的春天小鸡心里觉得怎么样?

(很高兴)它又会干什么呢?

(幼儿听音乐自由表演)来,让鸡妈妈问问你刚才在干什么呀?

(引导幼儿讲述)3、结束活动妈妈见鸡宝宝变的这么能干,高兴极了!

宝宝们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好吗?

(师幼欢快地一起跳舞)宝宝们,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捉虫子吃好吗?

第6篇、小班韵律教案:

生活模仿动作

幼儿园小班韵律教案:

生活模仿动作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习按照音乐节奏一拍一下地做刷牙、洗脸、梳头的话功能生活模仿动作。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不同的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3、乐于参与创编动作,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牙刷一支,刷牙、洗脸、梳头等图片,梳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亲亲我》。

(1)随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唱歌曲《亲亲我》。

(2)教师:

妈妈亲过了,你还想要谁亲亲呢?

(3)师生歌唱仿编的歌曲。

二、欣赏生活模仿动作。

教师:

你看见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学习生活模仿动作。

(1)教师:

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做的?

(2)教师哼唱音乐,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大家一起做模仿动作,教师在一旁用体态动作提示幼儿一拍一下地做动作。

(3)播放音乐,师生随着音乐一下一下地完整表演刷牙、洗脸、梳头等动作。

四、启发幼儿创编生活模仿动作。

(1)教师:

你还会做哪些事情?

谁会用动作带领大家一起做?

(2)教师哼唱音乐,鼓励幼儿带领大家一起做一做?

(3)播放《生活模仿动作》音乐,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做仿编的动作。

(4)韵律活动《快来拍拍》。

教师:

小朋友,早上梳洗完毕后,让我们《快来拍拍》做游戏吧!

(5)师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边唱边拍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

在活动中,提供了牙刷、脸盆、梳子等实物,让孩子利用这些用品一拍一下有节奏地模仿刷牙、洗脸、梳头等动作。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

小班的小朋友,对自己的事情更加不理解,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的乐趣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充分利用了韵律活动《生活模仿动作》,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了解自己一天主要要做哪几件事情,并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和顺序,同时通过实践初步感受自己劳动的快乐。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起床、刷牙、洗脸、穿衣服等动作。

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怎样刷牙,怎样洗脸,怎样梳头,怎样穿衣服……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几种不同的事情以及用不同的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教材中的节奏感是比较明快的,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的同时能感受到快乐。

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大都是父母包办的,所以有些事情根本没有感觉,比如孩子们对刷牙没有印象,有种空洞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改成漱口,再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反映刷牙的场面。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他们懂得音乐又快又重时,应该干什么了;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该干什么了。

在乐曲结尾时又表现出了自己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而且活动中我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创编,更加激发了幼儿热爱幼儿园,热爱生活的目的,从而更加深一步的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第7篇、小班亲子韵律游戏小青蛙和笨笨蛇教案◆游戏玩法建议:

1、A段部分:

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B段部分:

进行角色扮演。

蛇开始追逐时,幼儿扮演小青蛙边跑边想办法。

3、滑音结束后,小青蛙边念语令边出示自己的办法,笨笨蛇“倒地”。

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AB的结构特点及青蛙与蛇的不同音乐风格,尝试与父母随乐进行角色伴演。

2、能在语令的帮助下用肢体动作随乐表现。

3、享受亲子游戏的乐趣,体验动脑筋克服困难后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及家长感知A段音乐节奏,随乐表演A段小青蛙的动作。

用“打招呼”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A段音乐节奏。

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熟悉并随乐表演A段。

2、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战胜笨笨蛇的办法,并能在语令的帮助下用肢体动作随乐表现。

教师讲述故事,与协教完整表演B段。

引导幼儿思考战胜笨笨蛇的办法,并能在语令的帮助下用肢体动作随乐表现。

3、随乐游戏,引导家长与幼儿享受亲子游戏的乐趣。

请l组家庭扮演勇敢、聪明的小青蛙,教师扮演笨笨蛇,帮助幼儿及家长明确游戏规则与玩法。

请1-2组家庭扮演笨笨蛇,帮助幼儿及家长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与玩法。

教师带领幼儿扮演青蛙,家长共同扮演一条大蛇。

4、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在生浯中遇到困难时,能积极、主动的想办法。

指导语:

今天,宝宝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小青蛙战胜大蛇,保护了青蛙们的安全。

比如逃、躲、想办法克服困难等,今后宝宝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爸爸妈妈也要引导宝宝能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困难。

第8篇、小班韵律教案大象与小鸟

幼儿园小班韵律教案:

大象与小鸟

一、活动前思考1、设计意图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象小山一样的身体;而小鸟有着娇小、灵巧的身体,大象和小鸟都深深的印在孩子们的脑筋里,孩子们平时喜欢模仿它们。

而“大象与小鸟”这段音乐欢快,给人一种快乐的感受,老师给予了其一个美妙的故事情节更使人愿听、想听,从而再想要去表现。

老师设想让幼儿跟着这段音乐进行表演,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但要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地去选材、去设计,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创造力。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要做一个要做孩子的发掘者、引导者。

2、重点难点重、难点:

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3、激发幼儿对韵律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图三张、大象和小鸟的胸饰若干、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飞来了”的律动进场。

2、故事引入:

*师:

“今天还会来一位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呢?

”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

”*师:

“你们喜欢小鸟和大象吗?

大象和小鸟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

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

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了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

玩得可高兴了。

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

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身后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大象在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3、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教师:

“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也讲了这个故事,我们来听一听,这段音乐有几小段?

”幼儿完整听音乐,老师在旁边根据着音乐分别指三幅图。

*师:

“这首音乐有几段?

第一段是谁出来跳舞了?

”(小鸟)“我们一起来学小鸟跳舞吧!

”*放小鸟音乐,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

如:

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

先让幼儿集体做,老师发现好的动作后再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并加以提炼。

*师:

“接着又是谁出来跳舞了?

”(大象)“大象是怎么跳舞的呢?

”放大象音乐,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

如:

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

(方法同小鸟)*师:

“后来小鸟和大象怎么样了?

”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

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

并在集体中进行提炼。

*教师小结提醒幼儿:

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

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4、律动。

*师:

“我们刚刚表演了小鸟和大象,现在想不想听着音乐完整地表演啊?

那谁来当小鸟,谁来当大象?

”老师请幼儿自选胸饰小鸟和大象。

*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师:

“那我们应该怎么玩呢?

”老师随即提出要求:

a、要听清楚音乐,什么时候小鸟出来;b、什么时候是大象出来,大象出来跳舞的时候,小鸟就蹲下来别动表示躲起来;c、最后呢?

它们一起跳起了舞。

*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老师在旁边提醒、指导,鼓励幼儿创编各种动作。

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

”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出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游戏再开展一次。

*交换角色表演一次。

老师退出。

5、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不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听小鸟和大象游戏的音乐,幼儿出活动室做户外游戏。

第9篇、小班韵律活动小茶壶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来表演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幼儿经验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茶壶、茶杯,知道茶壶、茶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教学准备:

与歌曲有关的茶壶图片四幅,歌曲伴奏。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宝宝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好不好?

想玩的宝宝站起来,找一个空地方站好。

你们的小手在哪里?

挥一挥。

噢,我看到了,真漂亮。

现在我们藏起来。

游戏就要开始罗,听!

(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鸭子,走一走)(变成袋鼠,跳一跳)(变成飞机,听音乐飞进场地)二、观察图片,熟悉歌曲1、教师完整的示范演唱一遍我们开飞机开累了,来!

宝宝们,找一个空地方坐好,休息一会儿。

累不累啊?

(幼儿回答)累我都想喝水了。

宝宝们,快看,这是谁呀?

(茶壶)2、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

(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身体矮矮的”)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

我是茶壶圆又圆,我是茶壶圆又圆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

(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茶柄长在什么地方?

你们来学学?

那这个呢?

(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

这是壶嘴这是柄(3)触摸第三幅图片,问问幼儿:

“壶里的水怎样拉?

”(水烧开拉,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4)那这个壶嘴怎样啦?

(冲茶啦)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

水开了!

泡茶了。

三、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1、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

2、我们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啊?

(又肥又矮)来!

我们来做一做。

那壶柄长在哪呢?

壶嘴长在这儿。

(动作示意)再来一次。

提问:

“谁想喝水?

”(咕噜咕噜)3、提问:

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

(幼儿创编)那壶嘴呢?

(幼儿创编)那我们再来一次,这一次看看谁跟我的不一样。

4、刚才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壶柄和壶嘴长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错!

我再来看看,来,宝宝们准备!

(教师不示范)5、宝宝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

我来给你们倒茶。

“咕噜咕噜”6、哦!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再来冲一次茶,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吗?

来!

大家赶快准备好。

(把你们的茶也倒给我喝喝)四、请客人老师喝茶宝宝们,刚才我们都喝了茶,你们看看周围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喝,好吗?

五、结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

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去!

活动反思:

歌曲小茶壶,我运用了课件,让歌曲的歌词更生动形象。

通过让孩子在游戏表演,使孩子轻松的学会了歌曲。

但是,在倒水游戏环节,我设计了倒水的节奏,是十六分音符,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太难了,他们最后都没有运用节奏去倒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多余。

在最后的创编部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变成了大象茶壶、爱心茶壶,但是对于新授歌曲的第一教时,创编的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些顾此失彼了。

第10篇、小班韵律教案:

快乐的小熊

幼儿园小班韵律教案:

快乐的小熊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缓慢、欢快和快速的不同性质,能合拍地随音乐动作。

2、探索和表现在不同性质的音乐中熊的不同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熊动作图、小熊一只、熊胸饰人手一只、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歌表演《我爱我的小动物》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什么小动物?

我们边唱歌边哄哄这些小动物好吗?

2、欣赏乐曲。

师:

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收曲子分几段?

是怎样的?

有什么不同?

听的时候还可以做做身体动作。

1)完整欣赏。

2)幼儿说说自己听乐曲后的感受。

曲子分几段?

是怎样的?

有什么不同?

3)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

刚才小朋友在听乐曲的时候,都在用拍手、踏地板的形式来表现曲子的不同。

现在我们也用拍打身体不同部位的形式来表现乐曲的快慢不同好吗?

音乐缓慢时双脚踩节奏、欢快时拍手、快速时双手做绕线状。

3、学习律动。

师:

这么好听的音乐引来了一位小动物,你们看它是谁?

(出示小熊)小熊听了音乐就跟着动起来了,你们猜它在干什么呢?

1)分段欣赏。

倾听第一段:

(教师可拿着小熊随音乐一下一下的动作)这段听起来是怎样的?

(缓慢的、重重的、一下一下的)小熊听到这段音乐在干什么呢?

据幼儿回答出示熊走图。

小熊是怎样走路的?

幼儿听音乐自由动作。

倾听第二段:

(教师可拿小熊左右跳动转动)这段音乐听起来怎样?

大家心里觉得怎样?

小熊高兴了会做什么?

据幼儿回答出示熊跳舞的图片。

幼儿随音乐学小熊跳舞。

倾听第三段:

这段听起来是怎样的?

(很快、很急)这么快这么急小熊干什么呢?

(在跳、在弹钢琴、在跑、在骑车)。

幼儿随音乐动作。

2)戴上小熊胸饰合拍的随音乐完整动作。

3)反馈借鉴同伴的经验再次表演。

4、随音乐学着小熊的样子走出活动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