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163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docx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

Lecturenotesofvolumeandvolumeunit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2篇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2、篇章2: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设计

篇章1: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

说教材

1、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

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

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

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

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

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

师:

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

这蕴涵了什么道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什么?

”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

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说明:

物体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说明什么?

”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

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

这说明什么?

(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说明:

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实物演示:

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

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

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

物体占空间有“大小:

{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生齐读。

师:

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

哪个体积最小?

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

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说明:

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

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

[说明:

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

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

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

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

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

[说明: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

师:

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

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

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

[说明:

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

4.反馈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

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

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

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教学板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

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篇章2: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案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感知体积概念

1、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①演示实验:

教师把两袋同样多的奶倒进大小相同的杯子,鲜奶液面呈现不同的高度,追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

”这时有的孩子可能会猜:

奶不同,或杯子大小不同。

教师可重申杯子是相同的,鲜奶是同样多的。

②当孩子疑惑时,教师让两个孩子当场喝掉奶,可以让喝奶的孩子揭示答案。

(液面高的杯子里有冰糖)

③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

为什么有冰糖的液面就高呢?

(冰糖占了杯中的位置(地方))

④教师这时应规范学生的语言——在数学语言中我们把冰糖所占杯子的位置或地方叫做“空间”教师随机板书——空间

⑤师:

现在谁能运用空间一词把刚才这一现象再描述一遍?

⑥师:

老师带的冰糖占有空间,它占了谁的空间?

你们今天都带了哪些物品

⑦生自己汇报所带物品。

(面团、电池、气球、细沙、

苹果、花生米……)

2、生自由探索

(1)是不是这些物体都占有空间呢?

板书“物体占”“?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

大屏幕出示三种实验要求:

①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②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生读实验要求

(4)小组实验操作

(5)小组汇报演示

①师生通过验证得出结论:

物体所站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③大家互相说说什么是体积

3、知识迁移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么你们还想了解和体积有关的哪些知识?

②学生可能会说出(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

③教师迁移探究体积的单位

④以前我们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都有哪些?

(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那么试想体积单位又会叫什么名字呢?

二、揭示体积单位

教师揭示板书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初步感知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大小

①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多大呢?

②教师出示学具——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陈述:

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大家也在学具袋里找到它,向老师示意一下好吗?

③你还能举出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可能会发现课前为他们准备的小石头、花生米、开心果等。

注:

这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④生举例(如果学生举出手指头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估测一根手指头大约是几立方厘米。

然后跟随老师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验证一下。

1立方分米的物体又是多大呢?

⑤教师出示教具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你能在身边找找哪些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吗?

⑥学生举例(粉笔盒的体积、大魔方的体积……)

⑦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有多大,那么你们各小组能不能自己想办法介绍或用肢体演示体积是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

教师相机指导一个组作演示。

⑧教师出示标准教具展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体积有多大,并且让学生们到前面来进一步感知体积是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

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出示录象片段(录象1——家电城,录象2——学生家庭)

a、家电城出现:

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彩电、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b、走进学生家庭:

客厅的沙发、橱柜,厨房的西红柿、茄子、马铃薯、炒熟了的宫爆鸡丁等实物。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在录象中所看到的实物确定要想计算该物体的体积应选哪个体积单位更方便。

同学们也可以举出录象中不曾出现的例子。

(根据录象中对生活场景的展示引发同学们对其他实物的记忆)

三、总结:

共同回顾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课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及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对化学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及成绩起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之处就是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第一的环节:

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什么是空间,解释起来似乎很抽象,而我的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们自己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

当他们心领神会的时候,当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时候,教师及时告诉他们:

物体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间。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是对确定事实的描述,知识都为经验的积累。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把掌握知识理解为对大量经验、定义和事实的记忆和复述,判断学习者的答案的标准也是统一或单一的。

而在这节课中,学生们为了验证“物体占有空间”方法、手段不一,如孩子们有的用细纱,有的用水,有的用蔬菜,有的用水果,有的用面团、电池等等。

这样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多媒体的使用也是这节课亮点之一。

看似使用的很简单,实际上“播放录象”一环节,是把学生从课堂上带回了生活,体现了我们课程理念:

数学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我想,教学尽管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做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仍需竭尽全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备注:

此课曾获“唐山市数学学具使用课”一等奖。

并被选送到省里参评。

我愿意将自己的点点经验与诸位同仁共勉。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