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24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docx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说课稿

——(说课教学用案例)

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周鹤新

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本课时教材编排的特点,安排好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教学关键】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8至40页的容,安排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第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其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它们是本课时学习的基础。

同时,“体积和体积单位”又是小学阶段进一步学习容积,学习圆柱体、锥体等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立体几何及高等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知识保障,还是逐步发展学生关于客观事物、几何形体大小关系等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

因此,“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数学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及学习的态度、方式与习惯等情况。

它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穿插在其他容之中进行分析】

当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还是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第一次出现的“空间”、“体积”概念,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体积”这一新知,建构在生活经验之上,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时教材的编排,正是体现了上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特点。

教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

“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物体占有空间”这一结论,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比较,感受抽象的“体积”概念,接着利用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出“体积单位”概念,进而让学生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几何形体的大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cm3,dm3,m3),感受1厘米3、1米3的实际意义”。

根据《课标》的要求与教学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明确具体、可测可观察、切合实际能落实,注意多元目标的有机整合,发展性目标忌空洞、宏大、广泛】

1、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cm3,dm3,m3),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感受1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形成关于1cm3、1dm3、1m3正方体的比较正确的表象。

2、通过实例,在比较实物体积的大小中感受物体的大小的关系,促进学生关于“物体大小关系”空间观念的发展。

3、类比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再次感受“迁移”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感受创新的意义。

4、利用寓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生活中实物体积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感受“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知“体积”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传统的教学重点,往往只重知识与技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时代,其他方面偶尔也可能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哟!

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意义及对“实验验证、类比、迁移”思想方法的感悟。

教学难点:

了解空间的含义,了解体积的意义。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要灵活有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说教法不仅要说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要说明选择的理论依据】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体积与体积单位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以“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拟定以“激趣—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类比—迁移—创新—感悟”为本课时的总体教学思路,具体地运用以下的教法开展教学活动。

运用“情境法”,用“乌鸦喝水”Flash课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关于“物体大小”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

“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运用“实验法”,每小组配备水杯、石子与水(淡红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丰富关于“物体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在观察猜测实验验证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为落实教学重点奠定思想基础。

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积的意义,启发学生类比“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学会迁移,感悟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进而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练习法”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三、说学法:

【学法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从“学会”逐步转化为“会学”。

说学法要说明指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习,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学习的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课时的学生学习方式,以“观察猜测,动手实验、联系生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

仔细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石子真的会占据空间吗?

”、“不同大小的物体,占据的空间的大小一样吗?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结论:

“物体是占据空间的。

”、“大小不同的物体,占有的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生活经验是知识建构的基础,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受“体积”的实际意义。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类比“面积单位”的导出过程与意义,迁移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不是教案的简单拷贝,要说明每一环节的目的意图,不仅是说明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教学流程是预设,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随时合理地加以调整】

根据教学目标及选定的教法与学法,预设教学流程如下:

(一)寓言导课,激趣引思(约2分钟)

运用儿童的兴趣特点,播放“乌鸦喝水”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猜测:

“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动手实验,验证猜想,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约10分钟)

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联系生活经验,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新知。

1、用两个同样形状的水杯、石子和水(加了二滴红墨水),引导学生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物体占有空间。

(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

2、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说明它们是否占有空间。

3、利用学生所举的大小差异校大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

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相同吗?

4、引导学生如何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来验证“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5、让学生举例比较物体的大小,明白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从而激活学生的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为感悟“体积”意义作好准备。

(三)引出概念,感受意义(大约5分钟)

1、在激活学生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出“体积”概念,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叫做“物体的体积”。

让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经验之上。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语言转换中感受“体积”的实际含义,落实好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类比迁移,引出体积单位(大约4分钟)

学会联想、类比、迁移,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利用两个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发学生的思维障碍,激励学生想法更好在比较两者体积的大小。

1、提问:

如何才能更好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2、独立思考

3、启发:

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的?

(出示两个面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

4、继续思考

5、小组讨论、交流

6、反馈信息

7、类比迁移,创造性解决问题,引出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cm3,dm3,m3)

(五)观察正方体模型,感受1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大约8分钟)

1、依次观察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体模型。

(1cm3,1dm3的正正方体用橡皮泥做成,1m3的正方体用软线做成,每个小组一个,观察时四个同学拉紧展开,注意场地的利用)

2、依次默想1cm3,1dm3,1m3正方体,然后举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在此环节突出重点,击破难点。

3、小组合作,用1dm3正方体的橡皮泥,用最快的速度做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注意不要弄丢一部分。

提问:

刚才做的小动物的体积是多大?

把它随便把三个小组做的小动物合在一起体积是多大?

(渗透体积单位与单位体积正方体的辩证关系,渗透体积的不变性,为今后的组合形体体积问题作准备,渗透体积的可加性。

“体积”作为欧氏空间的一种测度,具有移动不变性和可加性,在此加以渗透,是本课时的创新之举)

(六)练习巩固(大约6分钟)

通过练习,巩固体积概念的意义,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与作用。

1、下列物体占有空间吗(出示四个简单物体的图片)?

估计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并从大到小排列出来?

(发展估计能力与空间观念)

2、有没有不占空间的物体呢?

(从反面加深了解“物体占有空间”)

3、P40做一做1(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理解体积单位的作用)

4、P40做一做2(与引例呼应,强化对体积单位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七)小结:

(大约5分钟)

【良好的课堂小结,往往有“点睛”的功效,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的思维高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一节课来一个高屋建瓴的总结】

本课时的小结是利用一道综合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对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作出总结,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这样的小结方式,是创新之举哟!

同学们,老师用橡皮泥做了一个窝窝头(底部有较大的凹)和一只玉兔包(出示实物),对这两个物体,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经验或方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测问题有:

它们占有空间吗?

(物体是占有空间的,它们都占有空间;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它们的体积。

它们的体积哪个大?

怎么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它们的体积谁大呢?

学生的意义不统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一是用体积单位cm3来测量(如何测量?

),二是做成正方体直观比较,三是用水杯做实验……)

通过比较,表面上看起来大一些的窝窝头,因为底部有较大的凹,实际体积反而比玉兔包的体积小。

借助此例小结有助于渗透辩证的“物体大小关系”的空间观念。

(这也是本课时的创新之举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板书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容与教学过程,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注:

用硬纸板做成1cm3与1dm3的正方体模型,贴在黑板上)

六、说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总体设计意图,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它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科学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的新知建构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之上,并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实验”、“类比”、“迁移”的方法,感悟创新的精神,体验“体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尽力发挥义务教育体系中学科的教育功能,发挥每一课时的作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七、说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反思,有助于总结设计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实验进行了三处改进,一是增加了验证“两个杯子大小一样”的过程,这是实验的前提,渗透数学的求真的人文精神;二是增加了验证“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不同”的环节,有利于激活“物体有大小之别”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加深对“体积”的感性认识,这一环节,会不会太难,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三是在水中加了二滴红墨水,有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的效果。

另外,放弃了验证“空气”也占有空间的设想。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在空针管里推推筒,往气球里吹气等,但是,“空间”这一“虚无”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如再验证无形无色无味的空气也占空间,无疑会冲击学生对“空间”、“体积”概念的体会,因些放弃了这一教学设想。

课堂上如果有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作简单解释,再让学生课后去验证。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还有几处创新之举,如渗透体积单位与单位体积正方体的辩证关系,渗透体积的不变性和可加性,渗透辩证的“物体大小关系”的空间观念,改变小结的方式等。

创新是素质教育要素之一,创新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设计的基础在于认真研读教材,彻底理解教材,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地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