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226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

客观原则、发展原则、实践原则和综合创造原则。

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轶事记录、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行为核查、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

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等几种。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3、观察法:

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答题:

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3)提高教师素质

2、为什么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1)导论

(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3)幼儿的心理健康(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5、观察法有何作用?

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观察法的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有效观察的条件: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

幼儿心理发展

一、填空题: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遗传和生理成熟;一是环境。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方面体现出来。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

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从上到下法则和从中心到边缘法则来进行的。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

幼儿心理发展

一、填空题: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遗传和生理成熟;一是环境。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方面体现出来。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方面。

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从上到下法则和从中心到边缘法则来进行的。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P10)

2.年龄特征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社会性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

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5.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

9.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

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

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表现出来。

2.强化物是指操作反应之后所给予的、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

3.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

4.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一、填空题

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3、幼儿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一些特点主要有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

4、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5、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三个环节入手。

6、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地点、时间、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

7.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

8.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9.游戏的主要特点有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

10.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11.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

12.结构游戏的特点是材料多样性造型性。

13.表演游戏的特点是表演性自娱性自创性。

14.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结果四个部分。

15.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几类。

16.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三个环节入手

6、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指导游戏。

二、名词解释

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

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4、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6、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

8、平行游戏是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9、合作游戏指教师加人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

10、指导游戏指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定好某写角色,以部分控制游戏的进行。

三、选择题

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

C

A、弗洛伊德B、格罗斯C、斯宾塞D、霍尔

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

B

A、认知动力说B、社会性活动说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

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

A

A、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

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

B

A、平行游戏B、合作游戏C、指导游戏D、参与游戏

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

A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建筑游戏

四、是非判断题

1、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

×

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

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

×

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

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

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

×

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五、简答题

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

游戏的实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

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

(二)、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

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将来生活做准备。

(三)、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

(四)、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药铺系是学习新的复杂时间的防,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七)、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

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

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

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

答:

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

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

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二)、戏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对峙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利手段。

(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

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意志、性格。

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

(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什么是角色游戏?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育作用如何?

答: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其主要特点:

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

其主要教育作用:

它不仅对主动性、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5、什么是结构游戏?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育作用如何?

答:

结构游戏它是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

其特点:

材料多样性、造型性。

教育作用:

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

6、什么是表演游戏?

有何教育作用?

答: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其教育作用:

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它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格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

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该如何指导?

  

答:

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定型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等)和不定型材料(如沙、水、雪等)游戏指导。

(一)、定型材料的指导

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看图样结构逐步过度到想象结构。

教幼儿爱护既然够材料和结构成果,整齐地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

(二)、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

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

加深幼儿对沙、水、雪等材料性质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玩法。

建立必要的规则。

六、分析论述题

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

答: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

(二)、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

(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

(四)、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

(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六)、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七)、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八)、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

一、填空题

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2、需要和诱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

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

5、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受人尊重。

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二、名词解释

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

2、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3、内部动机是指受到内部动力驱使而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

4、外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5、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

6、认知的动机是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

7、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赢得他人(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同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8、的动机是指通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获得相应地位、威望的动机。

9.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

10.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三、非判断题

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

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

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

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

6、动机可以激发活动,一般来说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

7、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动机。

8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的源泉,在活动中起驱力和推动作用。

四、选择题

1、美国心理雪茄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

B

A、认知的动机B、附属的动机C、自我提高的动机D、社会性动机

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B

A、进作用B、维持作用C、驱动作用D、激励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动机?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动机是它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急智。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这种内部过程经常通过外在行为或活动反映出来。

作用:

(一)、激活作用。

动机可以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活动冲无到有、从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二)、指向作用。

在动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或对象。

(三)、维持作用。

动机不仅可以激发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

2、动机的种类就幼儿而言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答: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二)、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

3、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哪些?

举例说明。

答:

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以幼儿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交往需要,归属需要。

求知需要,社会赞许需要等。

比如在幼儿园里,偶尔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有交往和归属的需要。

4、什么是内部机动和外部机动?

答:

内部机动是指受内部动力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受外部刺激趋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

六、分析论述题

1、假定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试分析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可能是因为

(一)学习任务的特点

首先,与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有关。

过难或过易的学习任务都无助于学习动机的产生。

其次,与学习任务的有趣性和新颖性平有关。

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注意。

再次,与学习任务的明确性有关。

学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心中期待着一个好的成果,学习起来就觉得有目的、有意义,兴趣与投入自然增加,兴趣就很难维持。

(二)教师的行为与态度

(三)基本需要的满足

2、试引用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答: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由于幼儿学习动机处于幼儿需要满足之上所以要使幼儿产生学习动机,首先要满足幼儿需要。

当幼儿需要满足时,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有助与学习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态度。

3、简述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

答:

需要和诱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急智。

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促使个体活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个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游客能得到满足。

一方面,没有需要或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则个体就不会趋向相应的目标。

另一方面,没有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

在同意的动机结构中,需要与诱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个体的活动曲解于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

1、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

答:

(一)、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

(二)、设置问题情境。

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加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三)、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

(四)、给予积极反馈,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2012年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

一、填空题

1、运动技能有时也称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2、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分为细微型运动技能、粗放型运动技能。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闭合型运动技能开放型运动技能。

4、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徒手型运动技能和器械型运动技能。

5、幼儿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为幼儿从事各种活动、发展心理机能提供了保证。

6、幼儿期的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手部的精细运动技能,另一是全身性的身体运动技能。

7、对于幼儿来讲,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要经过模仿、定向、整合和熟练四个阶段。

8、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可以采用示范与讲解、练习、及时反馈与强化等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9、外反馈是指由视觉、听觉等提供的反馈,如教师或其他幼儿的评价,内反馈指由肌肉_或关节提供的动觉反馈,是幼儿动作的自然结果。

二、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也称作操作技能、动作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

2.动觉是一种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和姿势的内部感觉.

3.整合是指把个别动作结合成连贯动作的过程,使个别动作一体化。

7、体育是发展体力、增强健康、增强体质的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及卫生保健,以增强人们的体质;狭义的体育则专指在体育机构中进行的,保证受教育者的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它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智育、德育、美育的基础。

三、选择题

1、下列对运动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

A、一般的随意作出的动作也包含着运动技能

B、运动技能称为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D、支持技能使动作表现出精确性、协调性、稳定性等特点

2、在操场上跑步属于(B)

A、间断型运动技能B、粗放型运动技能C、开放型运动技能D、器械型运动技能

3、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中,对4—5岁的幼儿在跑的要求是(D)

A、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两臂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

B、用前脚掌着地,重心手稳的跑。

C、上体正直,两臂曲肘放在体侧,自然迈开步子跑。

D、跑步时上下肢互相配合,摆臂、协调、轻松的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要求4—5岁的幼儿能用均匀的步伐有节奏的行走。

B、要求3—4岁的幼儿两脚单脚跳着走

C、要求4—5岁的幼儿两脚能换着轻轻地跳着走

D、要求3—4岁的幼儿能从30CM的高处跳下来。

5、对幼儿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

这几个阶段依次是(B)

A、定向、整合、模仿、熟练B、定向、模仿、整合、熟练

C、模仿、定向、整合、熟练D、整合、定向、模信、熟练

6、动觉体验增多,依靠动觉对动作进行控制的能力有所增强,这是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